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雌激素以及胆酸负荷和胆汁流失对大鼠肝胆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新平;毛鑫智

    目的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是孕妇发生的高危肝病.为研究其发生机制和提供预防和治疗的理论依据而进行了本试验.方法选用健康、体重相似的雌性大鼠37只(清洁级),随机分成雌激素处理组(E,10只)、胆酸处理组(CA,17只)和对照组(C,10只).E组大鼠每天注射苯甲酸雌二醇(5mg@kg-1,针剂,丙三醇配制),连续5d;C组同时注射等量丙三醇;CA组大鼠实验前静脉灌注胆酸(2.4 mg@kg~,2 g@L-1生理盐水)3次,间隔20min.所有大鼠正式实验前自眶下静脉丛采血1次,接着手术安装胆管导管收集胆汁,第1 h每15min收集1次,第2 h收集其总量,经2 h于实验结束前再采血1次.血样经肝素抗凝分离血浆,胆汁则分别计量后采样.血浆和胆汁中E2和GCA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他的肝胆功能指标用日产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雌激素使血浆GCA,GGT,ALP显著升高,胆固醇(CHOL)显著降低,AST和ALT也有所降低;胆汁中TBA显著降低,总胆红素(TBIL)和CHOL升高,胆汁流量和流速明显减小,还可见ALP,GGT,AST和ALT有不同程度升高.胆酸灌注可显著升高血浆E2水平,并使GCA和TBA升高,CHOL降低.胆汁中GCA和TBA升高,TBIL降低,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胆汁流失2 h,除使血浆ALP和胆汁GGT显著降低外,其他指标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对ICP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注射雌激素和胆酸可引起肝胆功能明显变化;但短期胆汁流失除ALP和GGT外对其他肝胆功能指标似无显著影响.

  • 肝胆功能临床检验及评价

    作者:马玉芹

    1胆汁酸临床评价
      1.1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是肝脏分泌到胆汁中大量的有机酸,为胆汁的主要成份。肝脏中胆汁酸合成约每天0.3~0.8g,为初级胆汁酸,包括游离胆汁酸(如胆酸、鹅脱氧胆酸)和结合胆汁酸(如甘氨胆酸等)。初级胆汁酸随胆汁分泌入肠道后,受肠道细菌分解,转变成次级胆汁酸(如脱氧胆酸、石胆酸等)。肠道中的胆汁酸有95%被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脏并再分泌入胆汁。据测定,这样的肝肠循环每天约4~10次。胆汁酸具有促进脂类食物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和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可溶性状态之功能。胆汁酸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进食后90~120分钟后血中胆汁酸浓度可有增高。血清胆汁酸是唯一可同时反映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分泌状态以及肝细胞损伤3个方面的血清学指标。一旦肝细胞发生病变,血中胆汁酸浓度极易升高。

  • 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法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高俊红

    目的 探究与分析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法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4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1,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胆结石中采用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法,能够显著提升疗效,促进肝胆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溶石排石的作用,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消石丹配合电针对胆石症患者肝胆系统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斌;甘君学;鲍超;戴国强;吴旭

    采用消石丹配合电针治疗胆石症60例,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取得较好疗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肝胆系统功能.表明该疗法治疗胆石症的机理可能为改善患者肝胆系统的功能,从而在根本上扭转结石形成的病理机制.

  •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作者:李向红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出现使许多胃肠功能衰竭的患儿得以存活.随着胃肠外营养技术的提高,其代谢和感染并发症日渐减少,而与其相关的肝胆功能的损害日益受到重视.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是新生儿期长期PN的常见并发症,部分可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1].本文就我科1999~2003年10例新生儿PNAC进行临床分析.

  • 总胆汁酸与血清酶联合检测在肝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成顺

    血清酶(ALT)的测定在肝损害疾病的诊断意义已经得到临床的充分认识和重视,并作为肝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而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检查能否作为肝实质损害的灵敏诊断指标,临床也一直引起关注.胆汁酸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当肝胆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时,胆汁酸的合成、分泌及肠肝循环处于平衡状态;当肝胆功能受到损害时,血中胆汁酸浓度会随之变化,使进入血中的胆汁酸含量显著升高.人体血清总胆汁酸升高与肝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1].本文通过对130例肝胆疾病患者的TBA含量及ALT的测定,观察其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并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 雌激素和胆酸对大鼠肝胆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小芸;孙敬方;潘震寰;胡玉红;李新平;毛鑫智

    目的观察雌激素和胆酸负荷对未孕大鼠肝胆功能及有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7只近交系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试验Ⅰ组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溶于丙三醇),试验Ⅱ组静脉注入游离胆酸,对照组肌肉注射丙三醇.所有动物于胆汁收集前后采血,分离血浆.测定血浆与胆汁中总胆酸(TBA)、甘氨胆酸(CG)、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雌二醇(E2)等肝胆功能指标及激素水平,并作统计分析.结果雌激素注射后大鼠胆汁分泌量显著减少和胆流速度显著减慢.雌激素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胆汁收集前血浆中GGT、E2显著升高,TC显著下降.胆汁收集后血浆中ALP、GGT、E2显著升高,TC显著下降.胆汁中TBil、ALP、GGT、T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BA显著下降.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胆汁收集前血浆中GC、TC、ALP显著升高,T1Bil、E2、ALT、AST显著下降.胆汁收集后血浆中GC、ALP显著升高,ALT、TBil显著下降.胆汁中GC、ALP、GGT显著升高,TBil显著下降.胆酸注入组较E2注射组胆汁中TBA、GC显著升高,TBil、ALP、TC显著下降.结论雌激素可降低胆汁分泌功能,引起肝内淤胆,但不直接损伤肝细胞.雌激素可导致胆固醇合成减少,但不能引起血液和胆汁中胆酸浓度发生变化.胆酸可增加血胆酸浓度,也引起肝内淤胆,也不直接损伤肝细胞,但可使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

  • 血清总胆汁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江丽霞;刘春棋

    胆汁酸是肝细胞利用胆固醇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而合成的,肝胆功能的状态直接影响到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无肝胆方面的疾病,但血清总胆汁酸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血脂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 核素显像在病毒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林树强;李克;陈文韩;陈伟钊;陈淑娇;林晓丹

    目的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的改变,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99mTc-EHIDA肝胆显像技术测定40例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胆运动功能,以20例肝胆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结果乙型肝炎组与非肝病组对比肝脏高计数时间、肝脏半排时间、60分钟排泌率、心区半清除时间和肝管、胆囊、胆总管及肠道显像时间有明显延迟和减慢(P<0.01),并与肝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肝胆运动障碍,且与肝功能损伤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