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念珠菌感染43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雪峰;刘克喜;李小民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重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但与之相关的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肺为主要的真菌感染部位,其中肺念珠菌感染又占肺真菌感染的90%以上.我们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近3年肺念珠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肺部念珠菌感染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

  • 糖尿病感染鼻腔毛霉菌1例

    作者:李燕来;李美琼

    通过观察1例糖尿病感染鼻腔毛霉菌患者患病过程,得知由于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疾病发展快,病死率高,故对此病保持高度警惕,以便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 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的二级预防

    作者:刘明娟;黄文荣;于力

    侵袭性真菌病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有真菌感染病史的患者在进一步的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真菌感染复燃率高、预后差.真菌的二级预防可有效地预防真菌感染复燃.给予有效的二级预防,既往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不影响化疗继续进行,也不再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绝对禁忌症.已经证明广谱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作为二级预防药物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在粒细胞缺乏和免疫抑制状态下预防真菌感染复燃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就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二级抗真菌预防的现状作一综述.

  •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初级预防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李艳;于力

    侵袭性真菌病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初级预防可有效减少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使患者对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耐受性更佳,治疗费用更低,预后更好.氟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抗真菌药物已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于初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风险预估、新型药物研发、药代动力学研究、综合预防措施的开展将使初级预防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本文就近年来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初级预防的进展作一综述.

  • 泊沙康唑一级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吴亚妹;曹永彬;李晓红;徐丽昕;闫蓓;李松威;汪海涛;高亚会;张甜甜;张雅茜;王丽;吴晓雄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一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5例allo-HSCT无IFD的患者从预处理开始应用泊沙康唑,直至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以上为止,35例以米卡芬净预防IFD患者为对照(对照组),分析2组间IFD易感因素有无差异,比较2组IFD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移植后100d内共有13例(16%)发生IFD,其中5例(38%)死亡,而67例未发生IFD患者中10例(15%)死亡,2组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7).45例泊沙康唑一级预防组中发生IFD者4例(9%),对照组中35例患者发生IFD 9例(26%),2组IF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在IFD风险因素评估和不良反应评估方面,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泊沙康唑对allo-HSCT患者行IFD的一级预防的效果明显优于米卡芬净,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 不同治疗策略的低剂量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

    作者:杨岚;金香淑;李景贺;刘静;关伟;高泓浩;靖彧

    目的:分析低剂量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在接受化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同抗真菌策略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于解放军总医院应用低剂量AmB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种治疗策略下的有效率,并对用药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在全部97例次患者中,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球D)患者2例次,临床诊断为IFD患者11例次,拟诊IFD患者15例次,未确定IFD患者69例次,低剂量AmB对全部患者的有效率为69.4%,目标治疗72.7%,诊断驱动治疗63.6%,经验治疗75%,联合其他抗真菌药物的有效率分别是50%、66.7%、75%.统计所有应用AmB患者仅有7例次(7.2%)肌酐(Cr)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且均在停药7d内恢复正常.虽然停药后1d血清Cr水平较用药前有所增加(64.86±3.00 vs 58.76±1.67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药后7 dCr水平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58.43±1.68 μmol/L,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AmB对于粒细胞缺乏而应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的持续发热患者进行经验性或诊断驱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 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的护理

    作者:张小咏;陈淑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着大剂量化疗、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呈逐年上升趋势,侵袭性真菌病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由于曲霉感染发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实验室诊断真菌感染长期所沿用的血培养和组织活检这一金标准,因所需时间长,阳性率低及活检的有创性等缺点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而延误病人的早期诊断、早期准确治疗.

  • 重视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双

    侵袭性真菌病亦称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或深部真菌感染,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黏膜所致的感染.在近20多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1].这与临床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骨髓移植或其他器官移植的开展,抗肿瘤药物的应用,长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同时各种导管介入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增多等,也使念珠菌血症和曲霉感染等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朱光发;陈东;王新霞;王增智;刘双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复习肺隐球菌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要点.结果:患者男性,56岁,有糖尿病史,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肺内胸膜下多发性片状或团块状阴影,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曾怀疑为肺癌行经皮肺活检提示肺隐球菌病,入我院进一步诊治.病理检查提示肉芽肿形成,可见隐球菌孢子,高碘酸希夫染色(PAS)和六胺银染色均阳性,确诊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给予氟康唑400 mg/d,静脉滴注,6w后病灶明显吸收,改为氟康唑口服出院.结论:肺隐球菌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容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尽可能行病理检查结合特殊染色明确诊断.标本来源以创伤小的经皮肺穿刺为首选,治疗前需全面评估病情.

  •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作者:朱光发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曾经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1].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IPFD)是IFD临床常见类型,已日益成为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就IPFD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 血液病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刘妍丽;杨时佳;吴思静;孟凡凯;李登举

    目的 研究血液科病房(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或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阳性住院患者宿主因素和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诊断驱动治疗和经验治疗在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时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可疑真菌感染的血液科G试验和GM试验,结果阳性的2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接受经验性治疗患者10例,设为经验治疗组,接受诊断驱动治疗患者18例,设为诊断驱动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真菌治疗有效率为82.14%,其中经验性治疗患者为70.oo%,诊断驱动治疗患者为88.89%;诊断驱动治疗组粒细胞缺乏>10 d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经验治疗组(P<0.05);在细胞毒化疗、免疫受抑、肺部感染及治疗用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有助于肺部IF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诊断驱动治疗和经验治疗对于IFD均有重要价值.

  • (1,3)-β-D-葡聚糖连续监测在抗真菌药物治疗中的评价

    作者:林贵兰;马晓波;房丽丽;郑燕青;郑港森;李珣

    目的 通过连续监测血清(1,3)-β-D-葡聚糖,比较其在抗真菌药物治疗与非治疗患者的变化,分析其在抗真菌药物治疗中的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医院118例连续监测G试验阳性患者(2周内至少检测3次),根据是否抗真菌治疗分为治疗组86例与非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间血清(1,3)-β-D-葡聚糖的变化及转阴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血清(1,3)-β-D-葡聚糖的含量下降较明显(P<0.05),由首次的(2.664±0.607) pg/ml降至第14天的(2.395±0.524) pg/ml;而非治疗组血清(1,3)-β-D-葡聚糖变化不明显;治疗组的G试验转阴率为27.91%,高于非治疗组的15.60%.结论 (1,3)-β-D-葡聚糖检测不仅可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辅助诊断,动态监测更可成为临床治疗效果的依据,亦可用于观察判断患者的病情.

  • 泊沙康唑预防与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应用研究

    作者:翟冰;李艳;刘明娟;赵小利;王立军;于力;靖彧;朱海燕;王书红

    目的 观察泊沙康唑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预防及补救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以及确诊或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使用泊沙康唑进行补救治疗的患者共14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9例预防患者均未发生突破性感染;5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2例确诊毛霉菌属感染,使用泊沙康唑联合治疗,30 d评价,3例(60.0%)获得部分缓解,90 d评价,3例(60.0%)获得完全缓解;1例(20.0%)患者发生Ⅱ度肝功能损伤.结论 初步临床观察,泊沙康唑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以及补救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尤其可用于毛霉菌属感染.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侵袭性真菌病卡泊芬净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邵英起;于伟;葛美丽;李星鑫;聂能;张静;黄振东;黄金波;施均;郑以州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 A )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 )卡泊芬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接受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133例疑似A A合并IFD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临床及微生物学标准评价其疗效,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33例疑似A A合并IFD患者中,确诊4例、临床诊断21例、拟诊70例,分别占3.0%、15.8%及52.6%;129例患者呈单一部位感染,另有4例呈多部位感染;病原学检查共检出真菌46株,其中假丝酵母菌属38株,曲霉菌属8株;所有患者均具备2项以上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具备≥3项高危因素者占94.7%;卡泊芬净中位疗程11(1~84)天,总有效率72.4%,治疗有效者中位退热时间5(1-20)天,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未确定患者有效率依次为50%、61.9%、77.2%及91.7%;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结论卡泊芬净抗真菌谱广泛,其疗效佳,药物相互作用少,兼具良好耐受性,尤其为治疗A A合并IFD的理想药物。

  • 血液病患者未达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雪梅;邓琦;赵明峰;李玉明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不能明确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FD )的临床资料,利于早期把握抗真菌治疗时机,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118例血液系统疾病且不能明确诊断IFD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感染部位及各不同相关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例未达到IFD诊断患者分为不能诊断IFD但治疗有效88例和排除IFD诊断30例;真菌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为主,占64.77%;以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者发生率高,10.24%;8~14 d粒细胞缺乏更为明显;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患者;所有上述病例应用抗真菌药物时均已同时应用≥3种抗菌药物,以碳青霉烯类为主,并均联合应用了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结论临床可能对终排除IFD诊断的患者应用了抗真菌治疗,但在患者重症感染而高度疑似IFD阶段,抗真菌治疗利大于弊,可挽救部分患者生命。

  •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小利;李艳(综述);李猛;高春记(审校)

    侵袭性真菌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相关病死率仍较高,随着移植类型、预处理治疗、真菌预防治疗的应用等因素的变化,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也发生了变化;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合理选择方案,能够降低移植后真菌相关病死率;该综述简述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侵袭性真菌病的流行病学概况、抗真菌药物种类的发展及治疗策略的更新,同时指出了目前真菌治疗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预测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支气管哮喘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勇;刘敬禹;张鹏;邸金娜

    目的 加强临床医师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对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IPA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具备应用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的高危因素,人院时胸部影像学基本正常,2例患者痰液中检出曲霉菌属感染临床 确诊,1例临床拟诊;1例影像学进展迅速并出现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2例在取得初步证据后立即开始联合抗曲霉菌属治疗,病变吸收而治愈.结论 支气管哮喘合并IPA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能早期发现、及早开始经验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伏立康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桂新;阎嶂松;何祎;黄勇;马巧玲;冯四洲;韩明哲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用于经验性治疗与诊断驱动治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费用。方法对2011年2月-2014年3月接受HSCT的患者随机分为经验性治疗组121例,诊断驱动治疗组119例,观察两组患者自预处理开始至移植共60 d临床资料,对于预处理后粒细胞缺乏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4d以上仍持续发热的患者,应用伏立康唑经验性治疗或诊断驱动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验性治疗组和诊断驱动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0%和93.3%( P=0.607),因伏立康唑无效退出的患者经验性治疗组和诊断驱动治疗组退出率分别为14.3%和29.0%;因应用伏立康唑发生不良反应退出的患者经验性治疗组和诊断驱动治疗组退出率分别为10.2%和3.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诊断和确诊 IFD的患者分别为2.5%和9.2%( P=0.029)。结论与经验性治疗相比,诊断驱动治疗虽然增加了IFD的诊断率,但未降低总体生存率,并且显著降低了抗真菌治疗的治疗率。

  •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与甘露聚糖检测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孙锡喜;王晓东;邓淑文;哈地丽亚;董潇阳;帕丽达·阿布利孜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曲霉菌属半乳甘露聚糖(G M )抗原及假丝酵母菌属甘露聚糖(M A )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对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的可行性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306例患者检测GM和M A抗原的血清标本,依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确定诊断、临床诊断、拟诊侵袭性曲霉菌属(IA)/假丝酵母菌病(IC)及排除IA/IC等4个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GM和MA抗原,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结果 GM 试验以血清指数(I)≥0.5为阳性界值,306例患者中GM 试验阳性30例,阳性率9.8%,GM 试验的敏感度83.3%、特异度96.5%、阳性预测值66.7%、阴性预测值98.6%、诊断符合率95.4%;MA试验以血清样品浓度(C)≥125 pg/ml为阳性界值,306例患者中M A试验阳性23例,阳性率7.5%,M A试验的敏感度60.7%、特异度97.8%、阳性预测值73.9%、阴性预测值96.5%、诊断符合率94.4%。结论血清GM 和M A试验阴性者排除侵袭性真菌病的价值较大,阳性结果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准确性较好,ELISA法检测血清GM 和MA抗原对于IFD高危患者的诊断是可行的,该检测对IFD的诊断有实际意义。

  • 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温景芸;魏丽;林曲;董敏;马小琨;陈展洪;李星;吴祥元

    目的 观察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并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2例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应用米卡芬净,剂量100~150mg/d静脉滴注,分析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为68.2%,临床诊断病例有效率为68.7%,拟诊病例有效率为66.7%;22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米卡芬净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真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11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