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EnSite-NavX系统与常规X线透视指导下室上速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三维电场导航系统(EnSite-NavX )与常规X线透视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术(RFCA)的比较研究,探讨EnSite-NavX指导下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8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1组在EnSite系统引导下行RFCA术,另一组对照组,常规X线透视射频消融术,分别比较两组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及房室结双径路标测消融手术时间(自安置好各标测电极至消融终点的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消融次数、有效放电率(有效靶点与放电消融次数的比值×100%)、即时成功率(术后24 h内心电遥测或24 h Holter有无复发)、1年复发率。 -
旁路前传室端单向阻滞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6岁."频繁阵发性心动过速"史10年,体表心电图无预激表现.入院后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继往接收2次射频导管消融术,包括心室面标测和心房间隔穿刺心房面标测消融均失败.
-
心内外膜晚电位标测指导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风暴消融一例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的临床应用已使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心室颤动(室颤)导致猝死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但ICD植入并不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作,也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导致过度治疗,不仅严重困扰患者生活,并且可能造成电池提前耗竭。本文介绍1例植入ICD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因反复发作室速, ICD频繁治疗,经ICD优化程控、多种药物治疗与心内膜常规标测导管消融不能控制,后经心内、外膜晚电位标测消融成功。
-
单导管成功射频消融右心室希氏束旁室性早搏一例
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常见于右心室流出道,其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成功率高而并发症少。近期有报道右心室希氏束旁室早的消融,相对于右心室流出道室早,其射频消融的成功率略低而并发症较多[1-2]。既往文献报道常采用多导管标测消融,而单导管消融尚少见报道,本文报道单导管成功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希氏束旁室早l例。
-
射频消融右心耳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两例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起源于右心耳的房速所占比例较低,且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方法困难,国内文献尚鲜有报道.近期,在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指导下,成功消融源自该部位的持续房速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射频消融体会报道如下……
-
心外膜和心内膜途径联合标测消融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患者男,24岁,反复心动过速5年.发病初表现为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室速);1年后表现为持续性室速,发作时无血流动力学障碍.曾在外院先后做心内电生理检查、CARTO指导心内膜途径标测消融治疗未能成功;予普罗帕酮、美托洛尔、氟卡尼、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人院查体:双肺清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心率162次/min,心尖区Ⅱ级收缩期局限性杂音,肝脏肋下2 cm,双下肢无水肿.X线胸片提示心影左下扩大.
-
房室旁路的标测消融体会
房室旁路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快速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动过速发作越来越频繁,同时伴有头晕、出汗、低血压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往只能用药物控制心动过速的发生,往往效果不好,副作用大,近年来射频消融术(RFCA)的开展,对于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起到了彻底根治的效果.我院从1999年8月开展射频消融术治疗房室旁路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共96例(均为左侧旁路),现将治疗结果和标测消融体会总结如下:
-
左室心尖部频发室性早搏伴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成功一例
患者,男性,33岁,反复发作心动过速,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为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PVC),伴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左室心尖部起源PVC伴左侧隐匿性旁道.成功消融根治PVC及阻断旁道,随访半年心动过速无复发.
-
小影像Koch三角病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对于绝大部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y tachycar-出a,AVNRT)病人,依照常规的"下位法"或"后位法"标测消融慢径,不难获得理想的消融终点,即慢径传导消除,房室传导跳跃现象消失,AVNRT不能诱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