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干预缝隙连接蛋白43介导的氧化应激对交感性心房颤动犬的影响

    作者:刘海德;何燕;曾志羽;刘浩;李金轶;黄伟强;邬江涛;卢运红;张正楠;许键

    目的:研究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和活性氧清除剂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与心房颤动(房颤)诱发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华田园犬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交感性房颤1组、交感性房颤2组、交感性房颤3组,各组分别于交感神经刺激和药物干预前后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 ERP )及房颤诱发率,检测Cx43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干预前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AERP明显缩短,房颤诱发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交感性房颤各组干预后Cx43总蛋白无明显改变(P>0.05),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交感性房颤1组和交感性房颤3组比较,交感性房颤2组磷酸化Cx43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膜转导蛋白阻滞剂可阻断细胞膜Cx43向线粒体膜转运,磷酸化Cx43水平下降导致氧化应激失衡,增加了房颤的易感性。活性氧清除剂可减少过度氧化导致的细胞膜和线粒体Cx43损伤作用,减轻心房电重构,降低房颤诱发率。

  • 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一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亚勤;张成;杨娟;李洵桦;孙毅明;操基清;詹益鑫;利婧;郑民缨

    目的 总结1例成人Ⅱ型瓜氨酸血症( CTLN2)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随访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各项辅助检查.对患者及其女儿进行SLC25A13基因检测.结果 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头晕、呕吐2年余,伴发作性意识模糊1年半就诊,肝脏B超、MRI及肝活体组织检查均示肝硬化.脑电图示异常尖波.血氨基酸检测示瓜氨酸升高,SLC25A13基因检测示851 del4纯合突变,患者女儿系851del4杂合突变.结论 对于成人不明原因的脂肪肝及肝硬化,特别是伴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CTLN2,SLC25A13基因检测可帮助早期诊断.

  • 上皮性卵巢癌血清Smac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欣然;王鑫;张虹;刘明艳;陈琪;陈思思

    目的:探讨血清Smac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EOC)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于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00例卵巢肿物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明确,根据良恶性分为卵巢良性肿瘤组4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60例;另选取本院体检合格的健康对照组40例.分别收集手术前后及化疗过程中的清晨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mac水平.结果:血清Sma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Smac表达的临界值为429.39 pmol/L,Smac检测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95%;Smac在Ⅰ+Ⅱ期EOC的阳性数为14例,阳性率为87.50%;在Ⅲ+Ⅳ期的阳性数为41例,阳性率为9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OC中,血清Smac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有无腹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无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手术后血清Smac的表达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化疗次数的增加,Smac表达水平逐渐升高,Smac在第2疗程结束后升至正常.结论:血清Smac表达水平对EOC的早期诊断,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及EOC术后的病情监测均有一定临床价值.

  • 七氟烷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

    作者:叶治;王锷;潘韫丹;夏萍萍;郭曲练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烷预处理组(Sev组)、线粒体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mito-KATP通道)阻断剂5-羟癸酸(5-HD)+Sev组和5-HD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只分离血管不置入线栓;I/R组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ev组吸入2.4%七氟烷60 min行预处理,24 h后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HD+Sev组腹腔注射5-HD 40mg/kg,30 min后行七氟醚预处理,其余处理同Sev组;5-HD组腹腔注射5-HD 40 mg/kg,30 min后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24 h时断头取缺血侧顶叶皮层组织,测定mPTP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Bax表达水平,并计算Bcl-2/Bax比值,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Sev组、5-HD+Sev组和5-HD组凋亡神经元计数升高,Bcl-2和Bax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mPTP活性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ev组凋亡神经元计数减少,Bcl-2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升高,mPTP活性降低(P<0.05);与Sev组比较,5-HD+Sev组和5-HD组Bcl-2表达下凋,Bcl-2/Bax比值降低,mPTP活性升高(P<0.05);5-HD+Sev组与5-HD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神经元mito-KATP通道,上调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mPTP的大量开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神经元凋亡.

  • 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缺氧缺糖-复糖复氧皮质神经元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影响:与Robo受体的关系

    作者:李睿;张立民;罗星燎;孙文波

    目的 评价依托咪酯后处理对大鼠缺氧缺糖-复糖复氧皮质神经元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影响及其与Robo受体的关系.方法 出生24 h内的SD大鼠,体外培养其皮质神经元并接种于6孔板(2 m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对照组(C组)、缺氧缺糖-复糖复氧组(OGD/R组)、依托咪酯后处理组(E组)和依托咪酯后处理+Robo受体阻断剂组(ER组).采用缺氧缺糖90 min,复氧复糖24 h的方法制备神经元缺氧缺糖-复糖复氧损伤模型.E组和ER组复氧复糖即刻于培养基中加入依托咪酯,终浓度6 μmol/L;ER组缺氧缺糖前6h时于培养基中加入Robo阻断剂RoboN,终浓度为1μg/ml.采用Hoechst/PI双染色法测定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MTT法测定神经元存活情况,采用比色法测定LDH漏出情况;提取线粒体,测定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结果 与C组比较,OGD/R组、E组和ER组神经元凋亡率、LDH漏出率和mPTP开放程度升高,神经元存活率降低(P<0.05);与OGD/R组比较,E组神经元凋亡率、LDH漏出率和mPTP开放程度降低,神经元存活率升高,ER组神经元凋亡率和LDH漏出率降低,神经元存活率升高(P<0.05);与E组比较,ER组神经元凋亡率、LDH漏出率和mPTP开放程度升高,神经元存活率降低(P<0.05).结论 依托咪酯后处理通过激活Robo受体,抑制mPTP的开放,减轻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缺糖-复糖复氧损伤.

  • 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张宁;李会;曹玺;孙明洁;帅训军;姜敏;艾登斌;李凤晓

    目的 评价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50~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抑制剂钌红组(RR组).I/R组和RR组采用夹闭左肺门45 min,恢复灌注2h的方法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R组于夹闭左肺门前1h时尾静脉注射钌红2.5 mg/kg.再灌注2h时,采集动脉血样0.5 ml,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然后处死大鼠,取左肺上叶组织,计算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RR组氧合指数降低,肺组织W/D比值升高(P<0 05);与I/R组比较,RR组氧合指数升高,肺组织W/D比值降低(P<0.05).结论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促进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的开放有关.

  • 右美托咪啶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作者:方文倩;吕国义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20~250 g,成功制备Langendorff离体灌注模型的40个心脏随机分为5组(n=8):缺血再灌注组(A组)、右美托咪啶10 nmol/L组(B组)、右美托咪啶100 nmol/L组(C组)、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剂苍术苷组(D组)及右美托咪啶联合苍术苷组(E组).离体心脏经K-H液平衡灌注20 min后,采用全心停灌4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制备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即刻B组、C组、D组和E组分别灌注含10 nmol/L右美托咪啶、100 nmol/L右美托咪啶、20μmol/L苍术苷、100 nmol/L右美托咪啶和20 μmol/L苍术苷的K-H液10 min.再灌注结束即刻取心尖组织,分离线粒体,测定SOD、Na+ -K+ -ATP酶、Ca2+-ATP酶活性和MDA和Ca2+含量.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线粒体SOD、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升高,MDA和Ca2+含量降低(P<0.05),D组和E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和E组线粒体SOD、Na+-K+-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降低,MDA和Ca2+含量升高(P<0.05),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后处理可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的线粒体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有关.

  • 肝细胞mPTP在肢体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建珍;王艳玲;陈琳;刘长林

    目的 评价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肢体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4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C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苍术苷组(LIPC+APC组).I/R组、LIPC组和LIPC+APC组采用结扎支配肝左、中叶的门静脉、肝动脉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LIPC组于肝脏缺血后20 min行大鼠双侧肢体缺血10 min;LIPC+APC组于肝脏缺血后20 min行大鼠双侧肢体缺血10 min,同时经阴茎静脉给予苍术苷5 mg/kg.于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下腔静脉血3 ml测定血浆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随后处死大鼠取肝左叶,测定mPTP的开放程度;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血浆ALT和AST活性升高,肝细胞mPTP的开放增加(P<0.01),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LIPC组和LIPC+APC组血浆ALT和AST活性降低,肝细胞mPTP的开放减少(P<0.01),肝脏超微结构损伤减轻;与LIPC组比较,LIPC+APC组血浆ALT和AST活性升高,肝细胞mPTP的开放增加(P<0.01).结论 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抑制肝细胞mPTP的开放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大鼠心肌毒性中的作用

    作者:杨立斌;摆志霞;吕丹妮;刘海波;陈学新

    目的 评价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在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大鼠心肌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H9c2心肌细胞,以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孔,每孔2 ml:对照组(C组)加入PBS 100μl;布比卡因组(B组)加入布比卡因,终浓度为1 mmol/L;脂肪乳+布比卡因组(LB组)同时加入脂肪乳和布比卡因,终浓度分别为1%和1 mmol/L;脂肪乳+布比卡因+苍术苷组(LBA组)同时加入脂肪乳、布比卡因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剂苍术苷,终浓度分别为1%、1 mmol/L和30 μmol/L,均孵育24 h.孵育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cl-2、Bax、磷酸化Bad (p-Bad)、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caspase-9、活化的caspase-9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Bcl-2 mRNA、Bax mRNA、Bad mRNA、caspase-9 mRNA和Cyt c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B组Bax/Bcl-2比值、活化的caspase-3/caspase-3比值、活化的caspase-9/caspase-9比值和Bax mRNA/Bcl-2 mRNA比值升高,p-Bad表达下调,Cyt c、Bad mRNA、caspase-9mRNA和Cyt c mRNA的表达上调(P<0.05),LB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LB组和LBA组Bax/Bcl-2比值、活化的caspase-3/caspase-3比值和活化、caspase-9/caspase-9比值和Bax mRNA/Bcl-2 mRNA比值降低,p-Bad表达上调,Cyt c、Bad mRNA、caspase-9 mRNA和Cyt cmRNA的表达下调(P<0.05);与LB组比较,LBA组Bax/Bcl-2比值、活化的caspase-3/caspase-3比值、活化的caspase-9/caspase-9比值和Bax mRNA/Bcl-2 mRNA比值升高,p-Bad表达下调,Cyt c、BadmRNA、caspase-9 mRNA和Cyt c mRNA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脂肪乳逆转布比卡因大鼠心肌毒性作用的机制与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有关.

  •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黄丽;胡宪文;张慕春;汪静娴;段晓雯;张启权;张野

    目的 评价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90只,体重300~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8):假手术组(S组)、失血性休克复苏组(HS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七氟醚后处理+mPTP开放剂苍术苷组(SP+ATR组)和苍术苷组(ATR组).经右侧颈总动脉30 min匀速放血(总血容量的40%),1h后经左侧颈静脉30 min匀速输回全部自体血,建立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SP组和ATR+SP组在自体血回输即刻吸入2.4%七氟醚30 min,ATR组和SP+ ATR组于自体血回输前10 min静脉注射苍术苷5 ml/kg.于自体血回输结束24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采用钙黄绿素-钴荧光染色法检测mPTP的开放程度;于自体血回输结束72h时,采用Mom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结果 与S组比较,HSR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运动距离减少,海马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mPTP开放程度升高(P<0.05);与HSR组比较,SP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运动距离增多,海马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mPTP开放程度降低(P<0.05),ATR组和SP+ATR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组比较,SP+ATR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运动距离减少,海马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mPTP开放程度升高(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mPTP开放有关.

  • 氢吗啡酮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其中的作用:离体实验

    作者:陈齐;张英;刘庆;李妙龄;于风旭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SD雄性大鼠,2~3月龄,体重250~320 g,取Langendorff离体灌流模型制备成功的离体心脏4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K-H液持续灌注12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K-H液灌注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再用K-H液灌注60min;氢吗啡酮后处理组(H组):K-H液灌注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用含0.3 μmol/L氢吗啡酮的K-H液灌注10 min,再用K-H液灌注50 min;氢吗啡酮后处理+mPTP开放剂氯尼达明组(HL组):K-H液灌注30 min后全心停灌30 min,用含0.3μmol/L氢吗啡酮和30 μmol/L氯尼达明的K-H液灌注10 min,再用K-H液灌注50 min.于平衡灌注30 min(T0)、再灌注30 min(T2)、60 min(T3)时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大速率(±dp/dtmax)、HR和冠状动脉流量(CF).于T0和T3时收集冠状动脉流出液测定LDH、CK-MB和T型肌钙蛋白(Tn-T)的浓度.T0和再灌注15 min(T1)时取冠状动脉流出液,采用ELISA法测定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浓度,以反映mPTP开放程度.于T3时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T2,3时LVDP、HR、±dp/dtmax和CF降低,LVEDP升高,T3时冠状动脉流出液LDH、CK-MB和Tn-T浓度、心肌梗死体积和T1时冠状动脉流出液NAD+浓度升高(P<0.05).与I/R组和HL组相比,H组T23时LVDP、±dp/dtmax、CF和HR升高,LVEDP降低,T3时冠状动脉流出液LDH、CK-MB和Tn-T浓度、心肌梗死体积和T1时冠状动脉流出液NAD+浓度降低(P<0.05).结论 氢吗啡酮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mPTP开放有关.

  • JAK2-STAT3信号通路在七氟醚后处理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mPTP开放中的作用

    作者:吴建江;杨龙;俞瑾;谢鹏;王江;郑宏

    目的 评价Janu激酶信号转导子-转录激活子(JAK2-STAT3)信号通路在七氟醚后处理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开放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50~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5):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AG-490组(AG组)和七氟醚后处理+AG-490组(SP+AG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P组再灌注前2min吸入2.8%七氟醚,持续15 min;AG组再灌注前10 min静脉注射JAK2抑制剂AG-490 3 mg/kg;SP+AG组再灌注前10 min静脉注射AG-490 3 mg/kg,再灌注前2 min吸入2.8%七氟醚,持续15 min.再灌注开始15 min时,处死5只大鼠,取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计算p-JAK2与JAK2表达水平的比值(p-JAK2/JAK2)和p-STAT3与STAT3表达水平的比值(p-STAT3/STAT3).再灌注开始120 min时,处死5只大鼠,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另取5只大鼠,处死取心肌组织,采用钴淬灭技术测定mPTP开放程度.结果 与I/R组比较,SP组心肌梗死体积减小,mPTP开放程度降低,p-JAK2/JAK2和p-STAT3/STAT3升高(P<0.05),SP+AG组和AG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组比较,SP+AG组和AG组心肌梗死体积增大,mPTP开放程度加重,p-JAK2/JAK2和p-STAT3/STAT3降低(P<0.05).结论 七氟醚后处理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mPTP开放的机制与激活JAK2-STAT3通路有关.

  • Akt/GSK-3β信号通路在异氟醚预处理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mPTP开放中的作用

    作者:常留辉;谢红;张晓晓;柴晓明;朱江

    目的 评价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在异氟醚预处理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96只,3~4月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4):对照组(C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预处理组(IPC组)和Akt抑制剂MK-2206组(MK组).I/R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h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C组吸人1.5%异氟醚30 min,洗脱45 min,然后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K组于吸入异氟醚前30 min时腹腔注射Akt抑制剂MK-2206 300 μg/kg(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其余处理同IPC组.再灌注2h时,取8只大鼠,确定心肌梗死体积;取8只大鼠,采集右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TnI的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胞浆和线粒体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测定心肌组织p-GSK-3β与腺苷转位因子(ANT)、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或亲环蛋白D的共表达水平;取8只大鼠,提取心肌细胞,确定mPTP开放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和IPC组心肌梗死体积和血清cTnI浓度升高,胞浆和线粒体p-GSK-3β表达上调,I/R组心肌组织p-GSK-3β与ANT共表达下调,mPTP开放时间缩短,IPC组心肌组织p-GSK-3β与ANT共表达上调,mPTP开放时间延长(P<0.05);与I/R组比较,IPC组心肌梗死体积和血清cTnI浓度降低,胞浆和线粒体p-GSK-3β表达上调,心肌组织p-GSK-3β与ANT共表达上调,mPTP开放时间延长,MK组mPTP开放时间延长(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C组比较,MK组心肌梗死体积和血清cTnI浓度升高,胞浆及线粒体p-GSK-3β表达上调,心肌组织p-GSK-3β与ANT共表达下调,mPTP开放时间缩短(P<0.05).心肌组织p-GSK-3β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或亲环蛋D不存在共表达.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mPTP开放的部分机制与激活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 解耦联蛋白2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中的动态表达和意义

    作者:肖二辉;陈永平;戴志娟;张磊;张晓华;谷甸娜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脏线粒体解耦联蛋白(UCP)2的表达趋势及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冉分为6、12、24、36和48 h 5个亚组,每组6只.模型组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诱导大鼠ALF模型.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UCP2 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清ALT、AST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变化.各实验组问数值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呈炎性细胞浸润和明显坏死的ALF特征;模型组ALT、AST、MD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0±2.0)U/L,(82.3士16.9)U/L,(2.55±0.22)μmol/g],且造模24 h达高峰[(8346.7±1363.1)U/L,(9766.7±1274.1)U/L,(8.34±1.13)μmol/g;均P<0.05];UCP2蛋白和UCP2 mRNA在正常肝组织中几乎不表达,D-Gal和LPS处理后6 h表达均硅著增加(P<0.05),24 h表达强,且模型组相邻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ALF模型,大鼠ALF时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损伤程度及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 UCP2rs659366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结局的关系

    作者:蒋滟蕲;杨雅兰;杨婷;李玥伶;陈莉玲;燕锦;杨艳芳

    目的:探讨UCP2 rs659366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肠道外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501例,随访术后生存结局.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检测UCP2 rs65936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对生存结局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UCP2 rs65936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生存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44.23(0.13~78.53)个月,501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01例失访,失访率为20.2%.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肿瘤部位、TNM分期、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术前癌胚抗原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结局相关(P<0.05或P<0.01).UCP2 rs659366位点AA、GA和GG基因型结直肠癌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62.7%、69.9%和75.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共显性遗传模型中UCP2 rs659366位点AA基因型是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危险基因型,其不良生存结局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823倍;显性遗传模型中UCP2 rs659366位点GG+GA基因型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结局有关,其不良生存结局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1.498倍;在加性遗传模型中,UCP2 rs659366位点GA基因型患者不良生存结局的风险是GG基因型患者的1.787倍,而AA基因型患者不良生存结局的风险是GA基因型患者的1.787倍.结论:UCP2 rs659366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结局的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