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晚期胃底贲门癌介入治疗

    作者:戴真煜;姚立正;董从松;李文会

    目的评价经胃左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方法对72例经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胃底贲门癌患者行胃左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肿瘤原发灶完全消失3例,占4.2%;肿瘤缩小50%以上40例,占55.6%;病灶稳定但缩小小于50% 24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3.1%.病灶缩小程度与碘油沉积量相关.结论介入治疗对晚期胃底贲门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有效控制病灶,且为部分病人创造手术机会,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 胃底贲门癌16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秀萍;邵钦树;杨瑾

    胃底贲门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起病隐袭,恶性度高、易发生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预后不甚理想.根治性切除仍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主要手段,但其手术径路与术式选择目前尚无定论.两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胃底贲门癌16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及结果报道如下.

  • 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的探讨

    作者:陆震;夏毓醌;汪会进;李震宇;刘志刚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缺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对34例经腹手术的胃底贲门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无吻合口瘘,标本经病理证实食管切缘无癌细胞残留,经腹手术者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有利于腹腔转移性淋巴结的清扫,能避免食管切缘癌残留及吻合口瘘的发生.

    关键词: 胃底贲门癌 手术
  • 胃底贲门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中淋巴清扫技巧的探讨

    作者:鲍胜华;姚凯;王亚兵;房淑彬

    目的:根据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淋巴转移规律,探讨经腹根治性切除时淋巴清扫的程序化操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我科在2005年9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38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发病部位均属于Siewert JR 的AEG Ⅱ、Ⅲ (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型,形态上以BorrmannⅢ型病例为主,组织学类型均为腺癌.术中出血量为50~200 ml,手术时间为210~250 min.结论: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确保清扫第1站和第2站淋巴结,程序化淋巴清扫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损伤,达到无血手术的目的.

  • 改良Braun代胃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义胜;赵国海

    由于Braun代胃术术后出现返流性食管炎,故近年来已较少应用。但该手术简单易行,吻合口小,如能克服返流性食管炎,对那些全身情况较差或病变较晚而行姑息性切除者仍有使用价值。1998年底我们采用改良Braun代胃术,通过对21例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获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42~74岁。病变部位:全胃癌(皮革胃)3例,胃体、胃底贲门癌14例,贲门癌2例,残胃癌2 例。其中有4例患者为我院和外院行全胃切除Braun代胃术术后,因出现返流性食管炎而行改良手术。

  • 联合脾切除治疗T3N2M0期胃底贲门癌的疗效观察(附231例分析)

    作者:王毓敏;张增辉

    目的 探讨对T3 N2 M0期胃底贲门癌有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D2根治性全胃联合脾脏切除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1例T3 N2M0期胃底贲门癌有No.10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临床资料,其中联合脾脏切除的患者101例(切脾组),未联合脾脏切除的患者130例(保脾组),比较两组患者No.10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和转移的数目、术后五年生存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切脾组患者No.10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和转移的数目明显高于保脾组,切脾组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为31.7%明显高于保脾组的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切脾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8%和4.0%与保脾组的17.7%和3.8%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T3 N2M0期胃底贲门癌有No.10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施行D2根治性全胃联合脾脏切除有利于No.10淋巴结清扫,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 胃底贲门癌手术径路的合理选择(附465例分析)

    作者:魏丞;严俊;陈路川

    目的 探讨胃底贲门癌合理手术径路的佳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2003~2005年胃底贲门癌由经腹手术、经胸手术及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4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底贲门癌病例,经腹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前食道、胃吞钡+点片(GI)食管腹段受累较长,经腹腔手术无法彻底清除肿瘤组织,可选择经胸手术,但癌肿累及邻近脏器者,胸腹联合切口暴露充分,手术操作容易.结论 胃底贲门癌病例,经腹手术为佳.

  •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疗效及预后评价

    作者:刘志广;韩江红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18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根治性全胃切除术,n=90)与对照组(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n=90).术后随访3年,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术后1年、2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底贲门癌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近期疗效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相当,但远期疗效相对更佳,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改善预后.

  • 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对比

    作者:张焱辉;李靖锋;唐俊;刘鹏;朱志贤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5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全胃切除术2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结果 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2.07%和44.83%(P>0.05),5年生存率为48.28%和20.69%(P<0.05).近端大部切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86%,高于全胃切除组的34.48%(P<0.05);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3.0 cm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全胃切除后5年生存率高于近端大部切除组(P<0.05),其他情况2组的生存率比较无差异.结论 对胃底贲门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尤其是对于肿瘤>3.0 cm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 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滴注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法才;刘烈文;方慧瑾;方向阳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7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或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后立即给予肠内滴注自配营养液,B组术后肛门排气再肠内滴注自配营养液,C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三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住院期间营养费用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腹泻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未出现肠梗阻和胃肠道出血;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费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全胃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不但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而且能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期间营养费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底贲门癌术后的应用研究

    作者:成德生

    目的:探讨在胃底贲门癌术后对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6例开展胃底贲门癌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及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为(44±7)g/L,碱性磷酸酶为(111±52)U/L,住院时间为(14.2±3.3)d,排气时间为(48.7±21.4)h,排便时间为(72.9±6.8)h,治疗费用为(9391.2±1021.7)元,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底贲门癌患者手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保证患者所需的营养成分摄入,同时能够促进胃肠部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营养供给方法。

  • 胃底贲门癌诊治体会(附202例报告)

    作者:黄长文;王刚;曾广源;傅华群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2例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病例资料.结果:胃底贲门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以低分化腺癌多见(,82.67%),手术可经腹(78.25%)或经胸(21.75%)进行.全胃切除(64.35%)或近端胃切除(35.65%)均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经腹全胃切除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是提高胃底贲门癌手术疗效的关键.

  • 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术前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靳同孝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进行术前介入化疗的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患者46例,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动脉插管药物灌注:5-Fu 1 000 mg,DDP60mg,THP 50 mg,介入后10~14 d进行手术治疗,对术后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介入治疗不影响手术进一步进行,对癌组织影响Grade分级,Ⅰ级2例,Ⅰ级6例,Ⅱ级31例,Ⅲ级7例,有效率达95.65%;同时对癌周淋巴结和转移有效.结论 进展期胃底贲门癌术前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治愈率.

  • 胃底贲门癌经腹手术切除46例临床分析

    作者:陆深泉

    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8年8月经腹手术切除胃底贲门癌4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42~76岁,平均63岁.术前均经胃镜及活检确诊,其中腺癌43例,鳞癌1例,印戒细胞癌2例.术后TNM分期:Ⅰ期4例,Ⅱ期14例,Ⅲ期26例,Ⅳ期2例.术前均行腹部B超、CT、胃镜和钡餐等检查以明确手术指征.

  • 保留幽门窦部横结肠代胃治疗晚期胃底贲门癌(附47例报告)

    作者:葛来增;吴仕光;冯勇;金培勇;李同飞;陈洪昌

    我们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1月间,采用保留胃幽门窦部次全胃切除横结肠间置重建胃囊恢复消化道连续性治疗中晚期胃底贲门癌47例,经1~6年以上随访,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经腹应用管状吻合器治疗胃底贲门癌38例临床分析

    作者:杜福田;侯振声;周殿伦

    胃底贲门癌的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胸腹联合切口行近端胃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或经腹行全胃切除术.上述两种方法均存在各自的缺点.我院自1995年以来经腹应用管状吻合器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底贲门癌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胃底贲门癌再发掌骨纤维肉瘤1例

    作者:齐世伟;蔺新华;徐秀艳;菅吉华

    患者男,71岁,2 a前因咽下不适伴上腹痛行胃镜检查诊断"胃底贲门腺癌".无肝、肺、骨等处转移.行60Co放疗2个疗程后营养支持、对症处理至今.4个月前出现左手背部疼痛,为静息性胀痛,进行性加重,并于1个月前发现肿块,压痛,进行性增大就诊于我院.查体:左手背部扪及约6 cm×4 cm×4 cm压痛性包块,边界不清、质硬,手指活动、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手第五掌骨骨干呈虫蚀样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皮质骨膨胀变薄,未累及关节面;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贲门腺癌;CT示肿瘤穿破皮质骨形成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内无瘤骨、骨化及钙化影,无骨膜反应.穿刺活检涂片经山东省立医院细胞学室会诊诊断为骨纤维肉瘤.根据肿瘤生长方式、细胞学检查等临床诊断为掌骨髓腔型低分化纤维肉瘤,有手术指征.因患者高龄,胃底贲门癌2 a,拒绝手术,予局部放疗.现进一步随访.

  • 128例胃癌患者螺旋CT检查分析

    作者:朱云霞

    2002年7月~2006年8月,我们对手术证实128例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探讨螺旋CT在胃癌检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以获取高质量图像,提高诊断水平.临床资料:行胃癌CT检查患者366例,男179例,女187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胃底贲门癌151例,胃体及全胃癌27例,胃窦癌188例.从中筛选出手术病例证实的128例进行分析研究.

  • Ⅱ型糖尿病胃大部切除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敏;周涛

    糖尿病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极易加重糖尿病病情,同时也增大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008年6月~2011年1月,我院行胃大部切除术的Ⅱ型糖尿病32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临床资料:Ⅱ型糖尿病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2~71岁,平均59.5岁.其中胃窦部癌13例,胃底贲门癌11例,胃溃疡8例;空腹血糖7.0~14.0 mmol/L 29例,14.1~17.6 mmol/L 3例;伴高血压8例,冠心病3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本组患者均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胃排空障碍1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 多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ⅢB期胃底贲门癌3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健

    1991~2001年,我们采用多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ⅢB期胃底贲门癌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26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