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痛术在自凝刀治疗子宫疾病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杨进琼;陈丽平;刘庆龙

    目的减少病人在自凝刀治疗子宫疾病手术中的恐惧、痛苦及精神创伤.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凝刀治疗子宫疾病45例,其中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30例(全麻组),另选15例术前30min肌注杜冷丁50mg作对照(对照组),观察病人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及行各操作中的疼痛、迷走神经兴奋综合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对呼吸循环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全麻组在宫颈扩张、射频治疗时的疼痛及迷走神经兴奋综合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芬太尼加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自凝刀治疗子宫疾病手术,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较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左旋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疾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何淑明;邢福祺

    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的宫内缓释系统简称为LNG-IUD,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欧洲开始使用的高效、长效避孕器具,商品名"曼月乐".从LNG-IUD应用于临床的第一天起,就提供了高度可靠的避孕保障,放置时间长达五年以上,取出后生育能力可立即恢复.LNG-IUD为-Y型小支架,每天缓慢而稳定地释放LNG20μg,在经期7天内或产后6周放置入宫腔,其作用抑制子宫内膜增殖,使受精卵无法着床;使宫颈粘液变稠,精子难以穿过子宫颈管与卵子结合;抑制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内的运行.除了避孕作用外,国内外于上世纪90年代起相继报道了LNG-IUD对子宫内膜增生抑制影响及对子宫疾病的治疗作用.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对LNG-IUD子宫疾病的治疗作用的机理,特做一扼要综述如下:

  • 宫腔镜电切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邱娅;朱晓娟;黄玲惠;曾乔凤;匡宗军;舒文谊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腔、宫颈管内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06年2月-2007年7月对58例子宫腔、宫颈管内良性疾病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观察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7.2±8.7)min,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妊娠5例,55例异常子宫出血病人术后月经改善率96.4%.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腔、宫颈管内良性疾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 超声造影评价聚焦超声在治疗子宫肌瘤及腺肌病补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熊小娟;欧阳光;张莹;赖志文;涂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 )治疗子宫肌瘤及腺肌病即刻评价及补充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57例子宫肌瘤患者(67个病灶),3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41个病灶),采用JC-200型 HIFU 治疗系统,在B超监控下对病灶进行HIFU治疗,治疗前、后即刻应用机载超声造影观察病灶血流灌注变化并及时引导补充治疗,计算消融率及补充治疗后消融率,对早期疗效作出判断。结果 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57例子宫肌瘤患者平均消融率为(84.6±16.1)%,其中9例治疗后超声造影检查提示病灶边缘局部仍有灌注,及时补充治疗后57例患者平均消融率提高为(87.0±10.7)%,前后平均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平均消融率为(62.0±22.7)%,其中11例经补充治疗后31例终平均消融率为(74.0±14.7)%,前后平均消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价 HIFU治疗子宫肌瘤及腺肌病的消融范围及程度,明确病灶残存部位及时引导补充治疗,提高消融率,为早期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 132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孙玉菡;林奕;孙文洁;池余刚;方琴

    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或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分析患者的年龄,宫腔操作次数,粘连程度,月经改善情况,是否再粘连与妊娠的关系.结果 术后月经有改善的患者有89例,总改善率为67.42%.月经有改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月经无改善患者的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宫腔再粘连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再次发生IUA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善患者术后月经量及防止再粘连是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的有效途径.

  • 人工周期对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中MMP-9和 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何英新;唐彩霞;刘珏;李梅清;谢春花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对宫腔粘连患者粘连分解术预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0例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解术(TCRA),术后人工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每日服用戊酸雌二醇(每次9 mg ,每天1次)21d,后7d加服醋酸甲羟孕酮(每次10mg,每天1次),停药7d为1个周期;对照组直接施行TCRA,3个月后复查。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6项性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 H )、黄体生成素(L H )、雌激素(E2)、催乳素(PRL )、孕酮(P )及睾酮(T )。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人工周期治疗结合手术治疗显著提高了轻中度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的治疗有效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血清中FSH、LH、E2、PRL、P和T等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人工周期治疗显著性改善了 TCRA术后宫腔粘连程度,增加MMP-9的表达并降低TGF-β1的表达。结论人工周期改善了宫腔粘连患者TCRA术的预后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人工周期增加MMP-9的表达和降低TGF-β1的表达有关。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正常子宫及子宫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波(综述);吕富荣(审校)

    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其生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周期性变化的过程,尤其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落和修复的过程为明显,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功能磁共振的一种新技术,它基于水分子的布朗运动,反映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特性,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史,是目前惟一能够反映组织微观水分子变化情况的无创伤成像,可以反映组织细胞水平以及肿瘤细胞的变化情况且可通过量化分析,以往DWI由于成像时间、图像质量以及运动伪影等的影响而使其仅仅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但是随着M RI技术的不断革新,场强不断的提高,扫描时间不断减少,使得DWI运用于腹盆腔成为可能。本文就DWI在正常子宫及子宫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绝经后宫腔占位性疾病437例临床分析

    作者:韩亚琴;高蜀君

    目的 分析绝经后妇女宫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探讨宫腔镜诊治策略.方法 收集2015年4~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因宫腔占位性病变而行宫腔镜诊治的437例绝经后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7例患者平均年龄(60.56±4.08)岁,平均绝经时间(9.69±5.74)年.宫腔镜检查平均占位大小(13.32±6.32)mm并切除,超声提示占位大小大径线(12.10±7.26)mm,术后病理提示宫腔占位良性病变(良性病变组)占96.11%(420/437),恶性及内膜癌前病变(恶性病变组)占3.89%(17/437).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占82.84%(362/437),子宫黏膜下肌瘤占7.09%(31/437),子宫内膜增生反应占4.12%(18/437),宫腔粘连占0.46%(2/437),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占1.60%(7/437),子宫内膜腺癌占3.20%(14/437),子宫癌肉瘤占0.46%(2/437),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占0.23%(1/437).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组患者的年龄、绝经时间及阴道排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性病变组阴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恶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病变组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术中占位大小(大径线值)与恶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声检查测量的占位大小与宫腔镜术中直视测量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占位径线大于13.5 mm为宫腔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高危因素,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 音乐疗法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露平;王富兰;高建琼;钟正德;乐儒;陈锦云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16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6例和对照组83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音乐疗法(聆听法),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记录术后使用镇痛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术后0.5、2.0 h发生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中0.5、1.0 h及手术结束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0.5 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2.0 h VAS和止痛药的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接受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术中应激状态,稳定其生理指标,减少术后止痛药的使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妊娠期行宫腔操作与宫腔粘连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玉菡;孙文洁;林奕;池余刚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行宫腔操作与宫腔粘连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宫腔粘连患者共92例,根据其末次妊娠的宫腔操作方式分为人流组(37例)、稽留流产组(46例)及产后清宫组(9例).比较三组患者宫腔粘连程度及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并分析宫腔操作次数与宫腔粘连程度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月经改善情况的关系.结果 产后清宫组宫腔粘连轻度发生率及月经改善率低,其次是稽留流产组,人流组高,但三组患者宫腔粘连情况及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操作次数越多,宫腔粘连轻度发生率及月经改善率越低,但不同操作次数宫腔粘连情况及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粘连的严重程度与宫腔操作次数及末次妊娠的宫腔操作方式无明显相关性,故清宫术中医生宫腔操作技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在清宫术中尤为重要.

  • PTPN9在子宫肌腺症患者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祁小楠;张春柳

    目的 探讨PTPN9在子宫肌腺症患者中的表达分析.方法 收集30例子宫肌腺症患者行子宫全切术为观察组,获得其内膜标本;30例子宫肌瘤或CIN3行全子宫切除术为对照组,获得其内膜标本.两组未接受激素治疗,除其他疾病外,内膜标本均为分泌期.采用免疫组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连接法(SP法)分别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的PTPN9蛋白表达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 PTPN9蛋白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质中,观察组PTPN9蛋白在异位内膜上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位内膜上PTPN9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PN9蛋白在异位内膜上表达显著增高,PTPN9蛋白可能参与了子宫肌腺症的发生、发展过程.

  • 非脱垂子宫疾病经阴道手术34例

    作者:廖玲;张泽莉;张士玲;王艳

    我院自2003年9月~2005年3月收治需手术治疗非脱垂的子宫疾病34例,均经阴道手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无腹部手术史,有阴道足月分娩史,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估计无盆腔粘连,子宫增大不超过孕3个月大小,排除附件疾病及门诊诊刮和宫颈刮片,排除子宫恶性肿瘤,共34例,其中子宫肌瘤24例,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病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术前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及胃肠准备.

  • 电刺激疗法联合避孕药对多次人工流产术后子宫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春艳

    目的 探讨仿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避孕药口服对多次人工流产术后子宫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门诊因早孕(≥2次流产史)而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加避孕药组(101例)、避孕药组(102例)和对照组(97例).所有患者均在人工流产术后2周和月经第1次复潮后2周来医院复诊.观察临床症状、血红蛋白变化(人工流产前及后2周血红蛋白水平差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螺旋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的比值(S/D)、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等.结果电刺激治疗加避孕药组在腹痛程度(包括持续时间)、阴道出血量及阴道出血时间等方面均低于避孕药组及对照组,月经复潮时间早于避孕药组及对照组,且避孕药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加避孕药组人工流产前及后2周血红蛋白水平差值为(2.36±1.47)g/L,避孕药组为(3.60±1.70)g/L,对照组为(6.21±2.47)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加避孕药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RI、PI及S/D优于避孕药组和对照组,且避孕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仿生物电刺激疗法联合避孕药口服促进多次人工流产术后镇痛及子宫修复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无创的治疗方法.

  • B超和宫腔镜检查在子宫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雁平;孙丽滨;李慧玲;田鹏;赵淑文;吴丽芹

    我院于 2001年 1月~ 2001年 7月经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病变 110例 ,通过手术及病理结果 ,探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诊治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

  • 妊娠合并子宫扭转1例

    作者:马骏;于雪梅;徐凤

    妊娠晚期子宫多系右旋,约在30°左右,明显者可达45°.子宫沿纵轴扭转超过45°称为子宫扭转[1-3],若超过90°,临床极为罕见[4],一旦发生,常易误诊,则导致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多不良.今年本院收治1例,扭转达180°,臀位,产妇及胎儿均平安出院,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 三维/四维超声应用于子宫占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红梅

    目的:探讨三维/四维超声在子宫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该院收治的子宫占位病变患者26例,对其分别进行二维、三维/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病变位置的周围组织关系、病变数量、病变位置等,并对2种超声方式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6例患者子宫占位性病变情况检测发现,异常阴道出血(占42.3%)、盆腔包块(占26.9%)是子宫占位病变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三维/四维超声显像检测子宫占位病变准确率为76.9%,传统二维检测准确率为69.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结论三维/四维超声显像技术的占位性病变诊断率同二维超声相当,又因其经三维检测可建立起病变整体结构模型,对占位周围组织、血流情况的显像佳,可为临床医生制订确切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 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蒙思林(综述);袁瑞(审校)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也称为Ash-erman 综合征,1894年首次被Fritsch 描述[1],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月经减少甚至闭经、不孕、复发流产、周期性腹痛等。近年来,由于人工流产手术等宫腔操作增多,粘连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是目前治疗IUA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手术仅能恢复宫腔形态,较轻中度IUA而言,重度IUA术后复发率高,易出现再次粘连,治疗效果差。如何有效预防再粘连,提高妊娠率是治疗的难点所在。目前重度IU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繁多,疗效不一。本文对各类常见预防宫腔再粘连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

  • 经阴道子宫手术的现状及前景

    作者:陈亚琼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疾病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据不完全的资料估计,全世界每年的子宫切除手术约500万例以上,主要采取经腹子宫切除术(TAH),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仅占极少比例.但是近年来经阴道手术的范围在逐步扩展,以下就子宫疾病经阴道子宫系列手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做简要介绍.

  • 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疾病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作者:乔玉环;史惠蓉

    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疾病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其适应证长期局限于子宫脱垂,直到20世纪50年代,改良的阴式手术才在欧美等国家兴起.此后,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阴式手术日渐普及.尽管经阴道手术存在视野小、不能充分了解盆腔情况、操作技能要求高等缺陷,但其仍以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体表不留瘢痕等优点,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根据子宫疾病的不同,目前所开展的相关阴式手术主要有:阴式子宫切除术(TVH)、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阴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VRT)、阴式广泛性子宫全切除术(TRH)等.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韦秀燕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的56例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资料(现察组),分析其常规治疗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日常生活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阴道顶端脱垂、性生活质量减弱、更年期症状和排便功能障碍),并选取60倒开腹子宫全切术患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指标短于对照组,尿频尿急、慢性腹痛、盆腔血肿及伤口愈合延迟的发生率均低于时照组,性生活质量减弱、更年期症状和排便功能障碍的例数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疾病的临床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加快术后机体恢复.

338 条记录 15/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