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810例宫腔镜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贺彩军;王娟;王君;周魏军;郑冬梅

    目的 探讨宫腔镜对子宫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10例患者宫腔镜检查或手术的资料,并与病理诊断、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宫腔镜检查发现2345例有子宫内病变,占86.65%,1733例患者取材术后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诊断中仅11例与宫腔镜诊断不符,诊断符合率为99.37%.1244例行宫腔镜手术治疗,13例术后诊断与术前宫腔镜检查不符,符合率为98.97%.结论 宫腔镜技术安全、有效、微创,是诊治宫腔内病变的理想方法.

  • 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娟;程明军;朱莉华;朱美娟;曹云桂

    目的:探讨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因子宫内膜病变可能有刮宫指征的患者80例.用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采集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后送病理检查;同时进行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后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组与宫腔镜刮宫组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84%,两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两组取样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取样器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宫腔镜刮宫组(P<0.01).结论:自制子宫内膜取样器的取样病理结果类似于宫腔镜检查下诊断性刮宫,提示其可用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

  • 老年妇女宫腔占位性病变超声及宫腔镜手术的研究

    作者:李昕;隋龙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宫腔占位性病变特点及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妇产科医院2009年1月~2009年5月问135例宫腔占位性病变老年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符合率分别为93.1%(81/87)、64.0%(16/25)、30.0%(3/10)、25.0%(2/8)、0.0%(0/1),宫腔镜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7%(85/87)、68.0%(17/25)、80.0%(8/10)、100%(8/8)、0.0%(0/1).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88 06%(118/134),明显高于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76.12%(102/134),(χ2=6.497,P=0.011).结论 老年妇女的宫腔占位性病变中,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准确性两者无显著差异,但由于宫腔镜兼具治疗作用,仍为较佳处理方法.

  • 基层医院阴式全子宫切除术66例临床分析

    作者:雷春霞

    目的 探讨各类子宫疾病经阴道切除术的手术方法、优点、适应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中铁一局五公司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66例各类子宫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6~68岁,平均48岁.多发性子宫肌瘤32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瘤16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1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合并重度贫血8例.5例合并卵巢囊肿,20例有双侧输卵管结扎史,2例有剖宫产史.结果 66例均顺利经阴道完成全子宫切除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65±10) min,出血量( 150±60) ml,术后排气时间(24±7)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伤口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7±+2)d.术后2个月复诊:阴道切口愈合良好,B超检查盆腔无明显异常.结论 各类子宫疾病经阴道行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廉,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56例临床分析

    作者:史玉英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施行的手术.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1].为提高受术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我院自1997年7月~2000年7月共施行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56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 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宫腔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紫榆;项静英;张昀

    目的:通过与宫腔镜检查对比,评价经阴道超声(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对复发性流产宫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了解13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宫腔病变分布情况,统计分析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所有患者中宫腔病变者87例(65.41%),以宫腔镜检查为金标准,阴道超声对宫腔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0.46% (70/87),特异度为95.65%(44/46),阳性预测值为97.22% (70/72),阴性预测值为72.13% (44/61).其中,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不全纵隔、双角子宫、双子宫、子宫发育异常)的特异度均为100%;而后天性因素中仅对黏膜下子宫肌瘤的诊断率达100%.结论:阴道超声对复发性流产宫腔疾病的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其检出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者,如无治疗必要,无需宫腔镜进一步确诊;而针对后天性宫腔异常,阴道超声可作为筛查手段,需宫腔镜进一步确诊.

  • 改良子宫次全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秀君

    为提高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手术效果,我院对经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改良,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 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后的护理

    作者:唐雅萍;路红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采用子宫切除治疗子宫疾病的手术方式已由原来的开腹手术渐向腹腔镜及经阴道切除手术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的高品质生活.本院自2005年开展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 超声造影在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平滑肌瘤疗效中的价值

    作者:张闻;陈建科;刘学明;胡晓晔;洪玉蓉;陈娟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中的价值.[方法]32例子宫肌瘤患者42个肌瘤在HIFU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用常规超声随访6~12个月,观察肌瘤的体积变化.[结果]HIFU治疗前超声造影观察42个病灶,全部病灶均可见灌注增强,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29个病灶动静脉期均无异常灌注增强区,提示肌瘤"完全灭活",治疗6个月后常规超声随访发现体积缩小,HIFU治疗前平均体积约28.3cm3,HIFU治疗后平均体积约11.5cm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各期均仍无异常灌注增强区,并可见无灌注区缩小;13个病灶治疗后边缘局部有灌注增强,提示有肌瘤残存,6个月后常规超声随访发现体积略缩小,HIFU治疗前的平均体积约40.7cm3,HIFU治疗后平均体积约36.5cm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超声造影显示与治疗早期对照无灌注区缩小,而残存的灌注增强区未见缩小.[结论]超声造影是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评价治疗后肌瘤灭活范围,且能明确肌瘤残存部位引导补充治疗.

  • 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259例分析

    作者:夏秋霞

    官腔镜B超联合检查可以明确地诊断宫内及宫外的病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亦可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现就我院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259例报告如下.

  • 再生育孕妇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朱长焜;王斐;周雨梅;应俊;陈丹青

    目的:探讨再生育孕妇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住院且分娩的470例前置胎盘孕妇资料,按有无剖宫产史以及胎盘是否附着在子宫瘢痕处将其分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和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比较两组的年龄、孕周、孕次、宫腔手术次数、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的年龄[(32.5±4.1)岁]、孕次[(3.4±1.2)次]、宫腔多次手术史的比例(28.7%)均大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30.7±4.5)岁、(2.1±1.4)次、13.6%,均P<0.05];而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终止妊娠的孕周[(35.6±2.7)周]小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36.7±2.7)周,P<0.001];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输血率、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29.7%、35.6%、27.7%、11.9%)均高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8.1%、10.8%、5.7%、0.8%,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胎盘植入与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大出血明显相关( 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生育妇女要充分评估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风险,加强孕前咨询和孕期监测,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 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妇孕中晚期引产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田吉顺;潘飞霞;何赛男;胡文胜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妇孕中晚期行引产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24例有剖宫产史的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这些孕妇均进行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引产,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孕妇则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加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引产。引产失败或产前出血过多者则行剖宫取胎术。评估孕妇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剖宫产次数、前次手术距本次引产间隔时间;胎位、前置胎盘的具体位置、类型、是否有胎盘粘连或植入;此次妊娠引产指征、引产方法;产后出血量、宫腔残留率、引产成功率、行剖宫取胎术的手术指征、有无子宫破裂及行子宫切除术等情况。结果:24例孕妇引产终阴道分娩成功率83.3%。对影响阴道分娩的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仅前次手术距本次引产间隔时间有关( P<0.05)。分析前次手术距本次引产间隔时间≤13年与>13年的孕妇分娩结局,结果后者剖宫取胎风险增加( P<0.05)。针对不同的前置胎盘类型分析结果显示:胎盘主要附着于子宫前壁或伴有植入的孕妇剖宫取胎风险也增加,而前置胎盘程度与剖宫取胎风险无关。前置胎盘孕妇是否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引产出血量、感染情况、宫腔残留、住院天数及分娩结局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妇经过相应选择与处理,存在引产后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手术间隔时间>13年、胎盘主要附着于子宫前壁或伴有植入者可能增加阴道分娩失败的风险,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提高引产成功率。

  • 采用吸宫和电凝方法建立小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的比较

    作者:王晏鹏;黄琼晓;徐盛;舒静

    目的:比较吸宫和电凝两种方法造成小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的特点.方法:吸宫组采用自制20 G针头插入ICR小鼠一侧宫腔,以0.05 MPa负压全面吸宫1周;电凝组采用自制单极电针以0.5W功率迅速电凝损伤子宫腔.均以对侧子宫为对照,对照仅插入针头或电针后退出.比较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单层子宫内膜厚度、妊娠4d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妊娠10d胎鼠数差别.其中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和抑瘤素M的表达.结果:吸宫组平均手术时间(10.2±1.3) min,电凝组平均手术时间(10.1±1.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宫组损伤侧宫腔无封闭现象,电凝组有2只小鼠存在宫腔局部封闭、远段积水.损伤侧子宫内膜厚度吸宫组(96.1±13.2)μm、电凝组(88.9±16.8) μm,均比对照侧子宫减小(均P<0.01).损伤侧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和抑瘤素M的表达吸宫组高于电凝组,但两组损伤侧表达均低于对照侧(均P<0.01).吸宫组损伤侧平均胎鼠数目(4.2±0.9)只,电凝组损伤侧平均胎鼠数目(3.9±1.7)只,均较对照侧减少(均P<0.01).电凝组损伤侧还可见胎鼠死亡现象.结论:吸宫和电凝均可造成小鼠子宫内膜损伤,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和生育力受损.电凝损伤更符合重度宫腔粘连特征,而吸宫损伤可能更适用于轻中度宫腔粘连研究.

  • 缺氧诱导因子-lα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作者:王步军;曲双双;赵章树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子宫腺肌病(A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AM异位内膜50例,AM在位内膜5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HIF-1α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HIF-1α在位和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均P<0.05),异位内膜中表达高于在位内膜(P<0.05);异位和在位内膜分泌期中表达高于增生期(均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在分泌期和增生期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AM中的异位内膜细胞相对处于缺氧状态,促进HIF-1α蛋白的表达,参与AM的血管生成,对AM异位内膜细胞的异位种植和存活创造了条件.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严力锋;汪期明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已成为治疗许多腹腔及盆腔疾病的首选的治疗方法.相比传统手术方法,其创伤小、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已成为现代医学的广泛共识.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疾病的常用基本手术,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有经腹子宫切除术(AH)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VH),但传统AH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VH存在手术视野窄、无法了解盆腔情况等不足,均已较少在临床工作中开展.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发展及腹腔镜临床手术经验的逐渐丰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LH)已成为广大妇产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的主流手术途径.

  •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沈陆华;谢卫娟

    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有经腹(TAH)和经阴道(TVH)两种.在提倡微创手术的今天,符合微创手术原则的TVH重新得到妇科医生的重视.TVH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无切口疼痛,无腹壁瘢痕等诸多优点被应用于临床实践.2001年1月~2002年6月我院行此手术76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在临床中护理配合情况报告如下.

  • 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治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莹莹;程玲慧;宋汝丹;崔欠欠;李泽莲;韦雯雯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厚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之间的关系,以及经阴道超声(TVS)联合宫腔镜检查(HS)对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因异常子宫出血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共130例.所有入选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后行宫腔镜直视下检查行分段诊刮,送检刮出的组织,做病理学诊断.结果 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佳内膜厚度的截止值为5.5 mm,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5.24%、51.38%、46.62%、27.40%、98.20%,HS对子宫内膜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96.26%,特异度86.96%,阳性预测值97.17%,阴性预测值83.33%,其中,对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分别为97.69%、99.23%.结论 TVS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对子宫内膜病变是具有初筛作用的敏感方法,可在此基础上指导实施组织病理学检查鉴别内膜的性质.HS对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可提高准确率.

  • 宫腔镜在诊治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中的应用

    作者:王群华;吴大保;胡卫平;李红;陈素玉;柳友清;周颖

    目的:研究宫腔镜作为诊断和治疗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因自然流产、药物流产及人工流产后阴道流血或 B 超提示宫内残留的患者,行宫腔镜或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手术。结果20例患者均有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清宫术后病理结果:分泌期或增生期内膜2例,蜕膜样和(或)绒毛组织18例。宫腔镜手术9例(45%),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手术11例(55%),合并子宫纵隔和(或)宫腔粘连6例(30%)。20例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无阴道异常流血,月经复潮且干净后 B 超提示子宫腔内膜回声均匀,未见宫内残留。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内妊娠组织物残留不可或缺的手段。

  • 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86例临床观察

    作者:潘文霞

    目的 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方法 86例子宫纵隔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开术或电切术治疗.结果 86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28.8±5.8)min,术中出血(15.6±3.9)ml,术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无术后病率发生,术后无一例宫腔粘连,59例已成功足月分娩.结论 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安全、有效、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 子宫腺肌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与bcl-2的表达

    作者:廖谦和;胡树红;陈利琼;吴文珍;阮荣和;蔡宇清;夏康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bcl-2在子宫腺肌症中异位和在位内膜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子宫内膜和肌间异位内膜ER、PR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ER、PR和bcl-2的阳性表达.其中腺上皮阳性表达率高于间质(P<0.05),且异位内膜的腺上皮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位组织(P<0.05);ER和PR的表达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位内膜腺体ER、PR与bcl-2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子宫腺肌症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ER、PR和bcl-2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338 条记录 10/17 页 « 12...78910111213...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