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D 计算机导航下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王科大;苏亦兵;张岩;金铂;王汉斌;刘龙奇

    目的:总结3D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13至2014年应用3D计算机导航及显微外科治疗的15例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在3D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手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2个月;同时采用改良的McCormick分级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肿瘤位于颈椎4例,骶椎3例,颈胸椎、腰椎、胸椎各2例,胸腰椎、腰骶椎各1例。5例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共置入螺钉28枚;所有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全切肿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中所有患者神经压迫都予以充分减压。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内固定物均未出现松动或移位。结论3D计算机导航为术者实施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手术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在提高术中定位准确性、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巨大侵袭性椎管神经鞘瘤应争取全切;若不能全切,应给予椎管内神经充分减压而实现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 神经导航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治疗顽固性头面痛

    作者:郑小斌;高子威;莫海兵;林群;王惠清;余良宏;林元相;康德智;林章雅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经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RFT)治疗三叉神经源性头面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三叉神经半月节RFT治疗的44例I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术中辅助定位方式,将该44例病例分为透视组(32例)与导航组(12例),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病例操作时长、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成功率、术后BNI疼痛评分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导航组术中操作时间较透视组显著缩短(46 min±12 min比67 min±16 min,P=0.00),并且导航组术中透视次数也显著减少(6.3次±2.2次比1.3次±1.6次,P=0.00).总体上,导航辅助RFT操作的学习曲线并不陡峭.两组间术后即刻疼痛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NI I级缓解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航组75%比透视组65.63%,P=0.026).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导航技术可能有利于提高三叉神经半月节RFT的操作效率,减少术中透视暴露.该技术治疗顽固性头面痛的近、远期疗效是肯定的,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 应用磁共振波谱诊断及术中磁共振导航对脑脓肿的穿刺引流治疗

    作者:宋志军;陈晓雷;唐运林;唐博恒;曾婷;孙正辉;余新光;周定标

    目的:通过对磁共振波谱( MRS)诊断脑脓肿和术中磁共振穿刺引流治疗脑脓肿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的41例脑脓肿患者资料,术前应用MRS分析脑脓肿的特征性峰:氨基酸峰( AA峰,0.9 ppm )、乙酸峰( Ac峰,1.9 ppm)、琥珀酸盐峰(Suc峰,2.4 ppm)、丙氨酸峰(Ala峰,1.5 ppm)和乳酸峰(Lac峰)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等影像学资料帮助诊断,然后30例行常规手术切除或穿刺引流治疗;有11例已形成完整包膜、经抗感染治疗不能消退的深部脑脓肿(距离皮层≥3 cm)根据导航计划设计佳穿刺入路,术中应用1.5T术中磁共振及无框架导航系统行穿刺引流+术中抗生素冲洗术,术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4~8周。结果41例脑脓肿均诊断正确,所有手术病例无出血,无新发并发症。应用术中磁共振穿刺引流的11例患者,10例经术中磁共振扫描证实一次穿刺成功;其中1例穿刺3次才成功,原因为其脓肿壁过于坚韧,前两次穿刺后进行术中磁共振扫描,发现穿刺针均发生侧滑而未成功,第3次调整穿刺针位置后穿刺成功,经抽吸冲洗后脓腔塌陷,抗生素治疗4~8周后,11例治愈,有1例6个月后复发。常规手术切除和穿刺引流的30例脑脓肿患者,手术均成功,抗生素治疗4~8周后,25例治愈,5例6个月后复发。结论 MRS的特征性峰在诊断脑脓肿中有独特的优势;术中磁共振及无框架导航在穿刺引流治疗脑脓肿中具有准确、安全、可靠的优点,能够在术中及时发现部分脑脓肿穿刺的偏差,并及时纠正,提高治愈率,尤其适用于脑深部单发的厚壁的脓肿。

  • 术中磁共振功能导航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手运动区病灶切除

    作者:苗兴路;陈旨娟;杨卫东;王增光;毓青;岳树源;张建宁

    目的 探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IONM)指导手运动区病灶切除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手术治疗16例手运动区附近病灶的患者,术中实时导航病灶、皮质脊髓束(CST)与手运动激活区,联合IONM进一步界定手运动区和病灶周围致痫灶,并通过iMRI及时更新影像,评估病灶切除程度.结果 5例因为术中脑移位出现导航偏移,经iMRI更新后纠正,终病灶全切13例,次全切3例.术后随访3 ~12个月,手运动功能好转10例,无变化6例,无手运动功能缺损病例.9例合并继发性癫痫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为EngelⅡ级及以上.结论 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联合应用,能优势互补,使得定位病灶与手运动区更加精准客观,在有效保留神经功能的同时大限度地切除病灶.

  • 术中磁共振及神经导航在脑深部微小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志军;陈晓雷;许百男;孙正辉;孙国臣;赵岩;王飞;王宇博;周定标

    目的 评价术中磁共振(iMRI)及神经导航辅助切除脑深部微小病变的效果.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从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应用(iMRI)及神经导航系统切除脑深部微小病变(病灶与皮层距离≥2 cm,病灶大直径≤30 mm)切除术42例,当术中难以找到病变时中止手术,放置骨蜡进行参照,进行(iMRI),采用更新的术中影像进行导航,指导手术进一步切除病变.结果 42例病变均成功找到病灶,40例进行影像学意义上的全切,2例因病变过于靠近重要功能区行次全切,无死亡病例,术后早期3例患者出现低于术前的功能障碍,随访3个月,2例恢复至等于或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 iMRl)能及时采用新的影像发现残余病灶和纠正脑移位,神经导航定位精确度高,二者结合切除颅内深部微小病变效果佳.

  • 多模态导航联合术中磁共振在颅内病变穿刺活体组织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张家墅;陈晓雷;王群;侯远征;孙国臣;李昉晔;余新光;许百男

    目的 评估多模态导航联合术中磁共振(iMRI)在颅内病变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2月至2016年12月共有156例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多模态导航联合术中磁共振辅助下活体组织检查手术.多模态中的代谢信息指导穿刺靶点的选择,功能和结构信息引导穿刺针避开重要结构,术中磁共振用于反馈穿刺部位的准确性及修正错误的穿刺靶点.记录活体组织检查阳性诊断率、术前后神经功能、手术过程参数及手术结果等指标.结果 第1次术中扫描修正了7例(4.5%)错误的穿刺点,后1次扫描证实穿刺靶点准确率为100%,术后病理学诊断阳性率为96.8%(151/156).尽管术前86(55.1%)例病变紧邻功能区,但活体组织检查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扫描发现6例(3.8%)穿刺部位血肿,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 多模态导航与术中磁共振辅助下颅内病变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提高手术的准确性,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有所帮助.

  • 神经导航与直线测量法对定位矢状窦旁脑膜瘤准确性比较

    作者:孙涛;姜之全;韩易;郑夏林;董小辉;张少军;娄飞云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与直线测量定位法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对38例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进行术前定位,分别采用神经导航定位及直线测量定位法,术中观察肿瘤实际位置,比较两种方法定位的准确性.并记录神经导航定位及直线测量定位法所用时间,比较两种方法耗时是否有差异.结果 所有病例分别采用神经导航定位及直线测量定位法,经过定位均完整暴露肿瘤.与术中测量实际肿瘤中心位置相比,38例神经导航定位与实际肿瘤中心位置平均误差距离(2.7±1.9) mm,直线测量定位与实际肿瘤中心位置平均误差距离为(3.2±1.3)mm,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导航包括开机、数据导入、注册、定位等,平均耗时(22.3±2.3) min.直线定位法包括影像资料测量、定位,平均耗时(1.7±0.3)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直线测量定位法与神经导航定位法对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定位均具有很好的准确性.

  • 神经外科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毛颖;周良辅;杜固宏;陈亮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切除44例共48个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以额叶为多见.结果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采用微创技术切除肿瘤,全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应用微导管定位法纠正脑移位.术后症状改善26例,与术前相比无变化13例,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5例,主要表现为偏瘫加重和失语,其中2例在随访中症状改善.术后随访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可精确定位较小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避开功能区,减少手术创伤,是微创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辅助手段.

  • 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大彪;赵继宗;王硕;倪明;王嵘;张东;赵元立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脑AVM(幕上12例,幕下1例)接受显微外科治疗,病变切除前进行多模式的术中超声扫描用以:(1)定位和描述AVM边界;(2)辨别栓塞与灌注区;(3)识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以发现AVM的残留并与术中和/或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3例病变均在实时超声导航下获得全切除.畸形血管团由于具有双色血流特征均可被准确定位和界定范围,栓塞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及引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有别于正常血管;术中超声影像上病变的全切除为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和导航,为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判定脑AVM的全切除.

  • 神经导航显微外科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章翔;张剑宁;费舟;吴景文;付洛安;屈延;刘卫平;王占祥;杨利孙;贺哓生;甄海宁;高大宽;曹卫东;梁景文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及其周围结构定位的准确性和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Stealth Station 和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以显微手术切除65例脑肿瘤,分析导航定位的准确性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65个脑肿瘤,在满足神经导航注册准确性和术中导航持续准确性的前提下,全切除63个(97.0%)、次全切除2个(3.0%).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56例(86.2%),无明显变化9例(13.8%),无病情恶化及死亡.结论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在术前可制定详细的脑肿瘤手术计划,术中可辅助术者追踪瘤体、准确定位,有助于切除肿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 上海市神经外科医学中心神经导航外科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

    作者:周良辅

    导航(navigation)一词早用于航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航设备不仅更先进、更准确,而且导航技术也广泛用于航海、航空、交通和神经导航外科手术.

  • 神经导航与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田增民

    现代神经外科的标志是追求大限度地去除病灶的同时,将手术创伤降到小程度.作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两大分支,如今开颅显微外科和立体定向手术,均代表这一发展方向.开颅显微外科手术采用了神经导航,立体定向手术发展为无框架,两项技术的结合使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前景更加广阔.

  • 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胶质瘤的活组织检查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旭;郭毅;程欣;钟定荣;王裕;王任直;马文斌

    目的 观察正电子扫描(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胶质瘤的活组织检查和手术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 1年4月术前怀疑为胶质瘤的患者,共18例.术前行头颅MRI及PET扫描,将三维数据在图形工作站融合,分别在MRI、脱氧葡萄糖(FDG)PET及乙基胆碱(FECH)PET图像上勾画肿瘤轮廓,根据3种轮廓及术中所见综合决定手术切除范围或活组织检查靶点.结果 在PET 上,胶质母细胞瘤中示踪剂的SUV均值大于Ⅱ~Ⅲ级胶质瘤.在先行活组织检查后行肿瘤切除的患者,根据PET选取的活组织检查靶点与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相符.在接受肿瘤切除术的11例患者中,FDG及FECH PET的贡献比例分别6/11和3/11,二者结合的贡献比例9/11.结论 PET-MRI融合技术能够准确勾画肿瘤边界并显示瘤内代谢增殖活性较高的区域,对提高胶质瘤疗效有很高的价值.

  • 辅助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硕;刘泠;赵元立;张东;王嵘;赵继宗

    目的 探讨B超、神经导航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收治的4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8~53岁,平均26.51岁.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分别或联合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辅助病灶切除,且术后全部病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A检查,同时记录术后新发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全切病灶,术中辅助技术检测结果均与术后DSA或CTA吻合.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3例(7.0%),其中2例出现双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另1例为复视.43例患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评分均高于80分.结论 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辅助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均有助于鉴别血管性质和反映病灶边界.但其侧重各有不同.因此,该3种辅助技术有选择的联合应用可以使术者增加术中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收到佳手术效果.

  • 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复发或再生长垂体腺瘤疗效分析

    作者:薛亚军;赵耀东;崔大明;王柯;沈照立;沈睿;楼美清

    目的 分析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复发或再生长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12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和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采用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的28例复发或再生长垂体瘤患者的资料.28例中男9例,女19例.年龄11 ~73(44.2)岁.肿瘤大径2.1 ~6.9 cm.Knosp1 ~2级11例,Knosp3级8例,Knosp4级9例.无功能腺瘤13例,功能型腺瘤15例.所有患者术中使用神经导航辅助.术后通过行视力、神经影像及内分泌检查手段进行随访.统计分析手术疗效,分析肿瘤残留原因,明确内镜手术是否适合垂体瘤再手术.结果 随访时间3 ~45(19.1)个月.全组患者大体全切18例(64.3%),大部切除6例(21.4%),部分切除4例(14.3%),术后视力改善率73.3% (11/15),内分泌治愈率40.0% (6/15).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复发或再生长垂体瘤是安全、有效的.

  • 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139例

    作者:胡昌辰;吉宏明;张世渊;郝旭东;沈波;苏卢海

    目的 分析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采用内镜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139例.其中男55例,女84例.年龄21 ~73(48.9)岁.按Hardy-Wilson分级:Ⅰ级16例,Ⅱ级39例,Ⅲ级48例,Ⅳ级36例.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神经导航辅助.术后行视力、神经影像及内分泌随访.结果 全切除肿瘤95例(68.3%),次全切33例(23.7%),部分切除11例.Hardy-WilsonⅠ级全切除肿瘤16例(占100%),Ⅱ级全切除肿瘤35例(89.7%),Ⅲ级全切除肿瘤34例(70.8%),Ⅳ级全切除肿瘤10例(27.8%).术后视力视野改善70例,有效率为92.1%(70/76例),内分泌治愈率59.6%(53/89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8例(5.8%),术后3例颅内感染,(2.2%),术后5例行鞍区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出现迟发性颈内动脉动脉破裂,出血性休克,紧急行介入栓赛治疗后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安全、有效,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可进一步增加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功能磁共振与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定位初级运动区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挺;郑刚;李防晔;李晋江;胡深;姜燕;李晔;许百男

    目的:评价在病理条件下运用血氧饱和水平检测(BOLD)技术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结合功能神经导航定位皮质运动区的可靠性.方法:选取14例邻近初级运动区的病变,所有患者均按受BOLD-fMRI检查,检查中患者完成对指任务以定位初级运动区,根据其结果重建出运动区后将其融合进导航计划中.术中应用直接皮层电刺激来定位初级运动区,与BOLD-fMRI定位的初级运动区进行对照.结果:在13例(92.9%)患者中BOLD-fMRI结合神经导航定位皮质运动区与术中直接皮层电刺激相吻合.有1例(7.1%)患者皮层电刺激未在BOLD-fMRI激活区范围内引出肌电位变化.结论:BOLD-fMRI定位初级运动区的可靠性较高,在某些情况(如肿瘤浸润或瘤周水肿较严重)下,需结合术中皮层电刺激来确定功能区的位置.

  • 神经导航在夹闭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挺;李昉晔;郑刚;李晋江;胡深;孙正辉;许百男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5月~2011年11月间,我科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夹闭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4例,其中动脉瘤位于A2段者2例,位于A3段者2例.结果:导航的精度为0.6~2.0mm(平均1.3mm),4例动脉瘤均成功定位,未出现术中动脉瘤破裂,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未出见手术并发症.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是使用神经导航系统的适应证,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现况和进展

    作者:詹结民

    垂体腺瘤发病率高,治疗方式多元化,虽然药物化疗、立体定向放疗等治疗方式均有较快的发展,但外科手术治疗仍处首席地位。本文就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尤其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的应用进行文献总结综述。

  • 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马晓蕾

    垂体瘤及相关鞍区病变的外科治疗,从早期开颅手术切除病变,到近五十年来可经蝶手术.伴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促使广大神经外科医生将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尽可能地切除病变,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作为努力的方向.而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治疗垂体瘤为安全彻底切除肿瘤和保存垂体功能,避免神经血管损伤提供了良好前景,大限度地保护了鼻腔的正常结构.内窥镜通过利用改进照明及放大设备,充分暴露蝶窦和鞍区的结构,能清楚地辨别重要的解剖标志,为显微手术提供极佳视野.避免了开颅手术对脑组织周围结构、神经血管的牵拉和损伤.此外,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可以对重要结构及肿瘤标记后行三维重建,设计出佳手术入路,在判断术者位置,切除肿瘤范围等方面具有优势,更加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二者结合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较佳手段.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并熟悉手术的操作步骤,加强术中的护理与配合,紧切配合狭小空间的手术操作,使患者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现将我院56例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784 条记录 9/40 页 « 12...6789101112...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