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春市无症状体检人群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卞翠翠;丁金环;宋春宵

    目的 通过对无症状体检人群进行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从而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一汽总医院进行体检的无急性感染性腹泻和明显黑便、脓血便、月经、肛裂及痔疮出血体检者,共纳入10290人.以调查问卷结合免疫法便隐血试验(IFOBT)作为初筛,部分初筛阳性者以电子结肠镜作为诊断性筛查的二步筛查方法,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病灶部位进行活检病理检查.统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大肠癌、腺瘤、炎症性肠病、息肉检出率,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与趋势性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初筛阳性者为523例(男448例,女75例),初筛阳性率为5.1%;不同性别初筛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0,P=0.033).初筛阳性者中154例(男133例,女21例)进行了肠镜检查,肠镜依从性为29.4%(154/523),不同年龄组间肠镜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4,P=0.001).肠镜检查总病变检出率为61.7%(95/154),其中大肠癌检出率为3.9%(6/154),腺瘤检出率为35.7%(55/154).腺瘤检出率男性(39.8%)(53/133)高于女性(9.5%)(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5,P=0.007).各年龄组腺瘤检出率(χ2=5.879,P=0.015)、息肉检出率(χ2=6.669,P=0.010)、总病变检出率(χ2=21.73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无症状体检人群进行大肠癌筛查,可以在可治愈的阶段筛检出不同阶段大肠疾病,减少由于疾病进展造成的治疗延误,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 结直肠癌不同发病部位的临床及分子特征差异

    作者:李聪;王志敏;赵江;蔡三军;徐烨;刘方奇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不同发病部位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的差异。方法对2005—2013年就诊于上海某肿瘤医院431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2224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子标记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病理T分期,免疫组化结果包括人错配修复基因1(hMLH1)、人错配修复基因2(hMSH2)、CD44抗原(CD44)、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子1(p21)、肿瘤蛋白p53(p53)、环氧化酶2(COX2)、E-钙黏蛋白(E-cadherin)、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结果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相比,女性右半结肠癌患病率较高[构成比分别为46.0%(541/1176);39.2%(424/1083);41.2%(848/2057),χ2=11.85,P<0.01],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比例更大[构成比分别为12.0%(128/1064),5.8%(56/960),4.0%(75/1859),χ2=70.93,P<0.01],分化更差[构成比分别为32.1%(343/1069),19.5%(201/1033),19.3%(380/1967),χ2=72.66,P<0.01],肿瘤分期更晚[构成比分别为87.9%(992/1129),83.2%(869/1045),72.2%(1486/2057),χ2=121.44,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右半结肠癌患者hMLH1和hMSH2表达阴性率比直肠癌高[13.4%(59/439)比8.5%(88/1035),OR(95%CI):1.67(1.18~2.37);4.9%(22/452)比2.4%(26/1083),OR(95%CI):2.08(1.17~3.71)],p53表达阳性率较直肠癌高[76.2%(321/421)比68.4%(776/1134),OR(95%CI):0.68(0.52~0.87)];而直肠癌患者Her2表达阳性率较右半结肠癌高[19.3%(176/913)比13.2%(45/340),OR(95%CI):1.57(1.10~2.23)],Ki-67表达阳性细胞大于等于50%的患者比例较右半结肠癌高[73.6%(840/1141)比65.6%(299/456), OR (95%CI ):0.68(0.54~0.86)]。结论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其特殊性,右半结肠癌和直肠癌之间分子特征差异明显。

  •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肠息肉及结、直肠癌保护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高雪芹;孙素玲;孙方利;李敏;孙华宾;张维东;宋守芹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对肠息肉、结肠癌及直肠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00年5月至2001年7月来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病人中诊断为结肠癌(105例)、直肠癌(142例)及结直肠息肉(37例)的患者设为病例组,肠炎及未见异常者为对照组(66例).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会晤调查的方法回顾过去服用NSAIDs史,同时调查其家族史、生活行为及日常饮食情况.采用Egert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SAIDs对肠息肉、结肠癌及直肠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其保护作用增强,OR值分别0.21(95%CI为0.07~0.65,P=0.007)、0.13(95%CI为0.05~0.35,P<0.001)及0.15(95%CI为0.11~0.58,P<0.001).阿司匹林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对肠息肉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加强,OR值分别为0.27(95%CI为0.07~0.96,P=0.044)、0.10(95%CI为0.03~0.35,P<0.001)、0,15(95%CI为 0.04~0.49,P=0.002).对布洛芬单独分析结果表明,布洛芬对结肠癌和直肠癌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对结肠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OR值为0.11(95%CI为0.02~0.64,P=0.014).结论 NSAIDs对肠息肉、结肠癌及直肠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使发病危险度明显下降,可将其作为肿瘤化学预防剂,在NSAIDs中阿司匹林是有应用前景的肿瘤化学预防剂.

  • 临床先进技术推广模式探索

    作者:姚力;王云亭;苏伯固;陈少轩

    为了探索临床先进技术推广模式,对“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这一成熟技术进行普及与推广,摸索建立一整套培训体系.选择培训点组成手术团队、集中讲学、手术观摩、国内外进修,技术支持等系列方式,以学习曲线趋于稳定为标准,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副损伤、中转开腹率和1年原位复发率5项手术指标作为判定标准,进行培训组与对照组比较.以手术例数来判断学习者学习曲线趋于稳定,培训组在该项手术零起点的情况下达到学习曲线稳定分别需要13.8±0.75例、14.0±0.89例、10.2±0.74例、16.4±0.49例和20.4±0.49例;而对照组则分别需要28.6±1.69例、29.2±1.16例、27.8±0.74例、22.8±0.40例和25.4±1.03例.学习曲线趋于稳定所需时间,培训组分别需要13.4±1.02月、14.2±1.02月、14.2±1.32月、13.4±1.42月和17.2±0.98月;而对照组分别需要27.8±2.13月、28.0±1.67月、27.8±1.32月、22.4±1.20月和19.8±0.98月.在技术操作和技能熟练方面,专题培训组团培训明显优于普通进修的效果.

  • 复方苦参注射液结合FOLFOX4化疗方案对直肠癌患者辅助性T细胞和IL-17因子及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占红;张红霞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直肠癌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Th17)和IL-17的影响,并分析其生存率.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直肠癌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法分为2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8 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IL-17,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11.28±2.42)%比(13.12±3.15)%,t=2.376]和IL-17[(16.58±3.26)ng/ml比(21.84±4.12)ng/ml,t=2.391]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60.9%(39/64)、对照组为43.8%(28/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P=0.041);观察组控制率为92.2%(59/64)、对照组为81.3%(52/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1,P=0.047).观察组白细胞减少[37.5%(24/64)比60.9%(39/64),χ2=2.417)]、贫血[35.9%(23/64)比59.3%(38/64),χ2=2.421]、血小板减少[34.4%(22/64)比62.5%(40/64),χ2=2.432]、神经系统毒性[15.6%(10/64)比37.5%(24/64),χ2=2.458]、胃肠道反应[21.9%(14/64)比43.8%(28/64),χ2=2.453]、口腔黏膜炎[28.1%(18/64)比57.8%(37/64),χ2=2.451]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9.7%(51/64)、对照组为60.9%(39/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可降低直肠癌患者Th17细胞比例和IL-17表达,提高患者生存率,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 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在直肠肿瘤中的疗效研究

    作者:沈攀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用于直肠肿瘤中的疗效.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11月纳入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直肠肿瘤患者42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各组2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直肠外翻拖出术式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治疗.记录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记录2周后及6个月后排便次数;采用PCR定量分析法检测肠道菌群,对比两组肠道菌群数量;对比两组患者6个月直肠肿瘤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经PCR定量分析发现观察组肠道主要菌群数量较对照组少.P均<0.05.两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外翻拖出手术治疗直肠肿瘤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复发少,操作简便,可推广.

  • 弥散峰度成像与直肠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鑫涛;崔艳芬;杨晓棠

    目的 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KI)定量参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直肠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为临床预测评估直肠癌的恶性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6年11月—2017年4月山西省肿瘤医院122例术前行MRI检查的直肠腺癌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女48例(39.3%)、男74例(60.7%),年龄42~81岁.利用相关软件测得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D)、平均峰度(MK)和ADC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直肠癌高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低MD值(r=-0.367、-0.240)和低ADC值(r=-0.391、-0.254)相关,不同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样,不同组织病理学分级的MD值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负相关(r=-0.210,P<0.05);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升高、淋巴结受累、瘤周血管浸润(LVI)或神经侵犯及环周切缘(CRM)受侵,MK值相应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呈正相关(r=0.478、0.206、0.237、0.228,P值均<0.05).MD、MK和ADC值均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值均<0.01)性;ROC曲线显示MK值较其他参数在诊断淋巴结转移与否的曲线下面积高为0.784(95%CI 0.703~0.865),当其阈值取0.984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5.9%和88.7%.结论直肠癌DKI定量参数值和ADC值,尤其MK值,与其重要的临床病理预后因素均有明显相关性,对于预测直肠癌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 动态增强 MRI 定量与半定量分析在直肠癌术前 T、N 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晓棠;张建新;杜笑松;侯丽娜;黄宁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 MRI(DCE-MRI)定量、半定量分析在直肠癌术前 T、N 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 MR 室2014年7月—2014年11月经肠镜病理证实的27例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45~73岁,此前均未经任何治疗。均于术前行 DCE-MRI,用 Omni-Kinetics 专用灌注软件进行后处理,同时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 )、速率常数(Kep )、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e )等定量参数,以及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大浓度(Max Conc)、大斜率(Max Slope)等半定量参数。对正常肠壁与病变段肠壁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行独立样本 t 检验;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直肠癌术后病理 T、N 分期的差异,判断各参数的诊断价值。应用 ROC 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在 T、N 分期中的佳诊断界点及敏感性、特异性。根据 TNM 对患者进行分期。结果正常肠壁与病变段肠壁的 Ktrans 值[(0.28±0.14) min -1 vs (1.33±0.86)min -1]、Kep值[(1.41±0.67)min -1 vs (3.56±0.72)min -1]、Max Conc(0.17±0.02 vs 0.29±0.09)、AUC(0.11±0.07 vs 0.23±0.1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6.270、-11.359、-2.487、-2.803,P 值均<0.05)。在 T 分期为 T1~2的早期组与 T3~4的晚期组间 Ktrans值[0.66(0.12~1.35)min -1 vs 2.15(0.84~2.96) min -1]、Kep值[2.51(0.12~5.65)min -1 vs 4.05(3.18~6.68) min -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4.077、-2.281,P 值均<0.05)。 N 分期中,淋巴结无转移组的 Ktrans 值(1.01±0.73)、Ve 值(0.29±0.18)、TPP(0.93±0.35)均低于转移组(1.75±0.84、0.54±0.29、1.1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2.433、-2.832、-2.496, P 值均<0.05)。结论 DCE-MRI 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在判断正常肠壁与病变段肠壁、直肠癌的术前T、N 分期方面和病理有较高的相关性,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定量参数 Ktrans值、Ve 值佳诊断界点为直肠癌 T、N 分期提供了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直肠癌患者及健康人群直肠及周围解剖结构的高分辨MRI观察

    作者:张茜;刘影

    目的 应用高分辨MRI观察直肠肠壁及其周围解剖细节,为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参数和依据. 方法 收集60名健康人及20例直肠癌患者的盆腔多序列参数MRI;两位高年资医师行双盲法阅片,对20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准确率;统计分析60名正常人直肠固有筋膜前、后、左、右侧的MRI显示率,以及所有研究对象的骶前筋膜、骶骨筋膜、腹膜返折、直肠侧韧带、下腹下丛的MRI显示率.结果 高分辨MRI可以清楚地显示直肠壁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0% (16/20).健康人直肠固有筋膜前、后、左、右侧的MRI显示率分别为71.7% (43/60)、96.7%(58/60)、90.0% (54/60)和83.3%(56/60).Denonvillier's筋膜、骶前筋膜、直肠骶骨筋膜、腹膜返折及下腹下丛的MRI显示率分别为68.8%(55/80)、65.0%(52/80)、87.8%(69/80)、86.3%(69/80)和90.0%(72/80);直肠侧韧带的显示率较低,左侧为53.8%(43/80),右侧为47.6%(38/80).结论 高分辨MRI可以辨识直肠肠壁及其周围解剖细节,帮助直肠癌术前T分期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判断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的侧切缘是否浸润,提高微转移癌灶的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Denonvilliers 筋膜解剖学研究及其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毅;马国龙;梁小波

    目的:探讨 Denonvilliers 筋膜的解剖特点,为直肠癌手术前方切除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2014年1月对16例健康成人骨盆标本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全骨盆标本4例,男性3例、女性1例;纵行剖开半骨盆标本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解剖观察Denonvilliers 筋膜头侧、尾侧及侧方附着点位置,Denonvilliers 筋膜与盆腔自主神经位置关系以及与周围筋膜毗邻关系等。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3年9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6例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男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术中影像资料完整、直肠癌侵犯直肠前方、Denonvilliers 筋膜完整的直肠切除标本4例,并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Denonvilliers 筋膜的层次及结构。结果骨盆标本解剖可见 Denonvilliers 筋膜头侧起自腹膜反折,尾侧融入会阴体,两侧附着于盆壁筋膜2点、10点方向,并穿过盆壁筋膜附着于骨盆肌性结构。Denonvilliers 筋膜与盆壁筋膜附着处下方可见盆腔自主神经丛的泌尿生殖支向前穿行,并与泌尿生殖血管融合形成泌尿生殖神经血管束,在 Denonvilliers 筋膜表面可见盆腔自主神经丛的交通支。在Denonvilliers 筋膜后方0.5~0.8 cm 处可观察到栅栏样组织,连接直肠固有筋膜与盆壁筋膜。而Denonvilliers 筋膜与其余组织之间的关系在靠近会阴处也越发密切,难以游离。直肠癌患者直肠切除标本光镜下可见 Denonvilliers 筋膜主要由交错融合形成的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组成的略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可见神经、血管结构。结论 Denonvilliers 筋膜与泌尿生殖神经关系密切,直肠癌根治术中在确定直肠前方手术切除平面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应充分考虑到 Denonvilliers 筋膜的屏障作用及其与盆丛的关系,以免选择错误的手术切除平面,在切除 Denonvilliers 筋膜时损伤到泌尿生殖神经,导致术后排尿功能、性功能障碍。

  • 早期肠内营养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曾青山;刘佳;林江虹;王润妹;江丽仙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B组术后予以常规营养干预方案,A组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和治疗总费用,记录术前(T0)、术后5 d(T1)、术后10 d(T2)等时点血清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营养费用则显著高于B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1、T2时点血清TF水平与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B、ALB水平较T0时点均显著增加(均P<0.05)。B组患者T1、T2时点血清TF水平较T0时点显著降低(均P<0.05),而HB、ALB水平均较T0时点显著增加(均P<0.05)。T1、T2时点A组患者血清HB、TF、ALB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5)。T1、T2时点,B组患者血清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0时点及同时点A组患者(均P<0.05)。A组、B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分别为94.9%(37/39)和92.3%(36/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中,可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预后。

  • 直肠碰撞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崔华娟;王卓才;赖日权;彭大云;陈敬文

    目的 提高对直肠碰撞瘤的认识.方法 对1例直肠胃肠神经鞘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形成的碰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65岁.体检发现下腹部肿块.CT提示直肠右侧壁可见2.8 cm ×1.9 cm大小软组织影,邻近直肠管腔受压变窄.在直肠肿瘤切除标本中,同一肿物内可见胃肠神经鞘瘤和MALT淋巴瘤2种成分.2种肿瘤成分界限清楚,形成碰撞瘤,其中淋巴瘤成分包裹神经鞘瘤.神经鞘瘤S-100、PDG9.5、nestin和GFAP(-);淋巴瘤LCA、CD20和CD79α(+),CD3和CD45RO(-).基因重排显示B细胞单克隆性增生.IgH/MALT1 t(14;18) (q32;q21)及API2/MALT1 t(11;18) (q21;q21)染色体异位(-).c-kit及PDGFRA基因均为野生型.结论 直肠胃肠神经鞘瘤与淋巴瘤形成的碰撞瘤罕见.应与胃肠间质瘤及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鉴别.

  • 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报道

    作者:王海玮;杨国青;陈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及子宫以外的部位.该病变虽然形态学为良性,但却具有浸润、侵袭及复发等行为,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并随卵巢激素变化发生周期性出血,常见于盆腔(如卵巢、输卵管、宫骶韧带及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出现在其他部位或器官者较少见,因此极易被临床忽略和误诊.本文报道5例盆腔外少见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理解和认识.

  • 直肠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常晓燕;马志强;李媛;周炜洵

    目的:探讨发生在直肠的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临床病理及治疗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3例患者58份直肠GIST标本,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学表现。结果53例直肠GIST 患者,男性33例、女性20例,发病年龄19~81岁,平均49.7岁。直肠GIST的首发症状有29例是肠道症状,22例患者是体检发现或自行发现直肠内结节而就诊;2例是因阴道肿物就诊。原发直肠、手术前没有用药治疗并完整切除者35例,13例穿刺明确诊断后经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后手术,另5例患者有一次甚至多次复发。35例原发完整切除直肠GIST,肿瘤大径0.4~13 cm,中位大径2.5 cm。危险度分级:极低危险度17例(48.6%),低度危险度6例(17.1%),高度危险度12例(34.3%),没有中度危险度病例。其中8例为大径不超过1 cm的小GIST。13例治疗后病例,靶向药物治疗可减小肿瘤体积,软化肿瘤质地;显微镜下显示细胞密度降低,有明显的玻璃样变,但少见坏死。5例患者复发,随着复发次数增多,肿瘤细胞密度逐步增加,核分裂象数增多,Ki-67阳性指数也逐渐增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17、CD34和DOG1阳性,S-100蛋白阴性,有些病例SMA局灶阳性。结论直肠GIST相对少见,男性患者居多;自行发现或体检发现的比例高;肿瘤大径≤2 cm的比例较高,>5 cm比例较低;位置表浅易于活检,常行手术前治疗。

  • 结肠内旁路在中低位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董全进;曹鸿峰;邓高里;屠世良;厉军;陈永伟;郑伯安;袁航;徐慧英

    目的 介绍结肠内旁路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81例中低位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一组为研究组(39例):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的基础上,用生物可降解吻合环及避孕套在吻合口上方5 cm处做成结肠内旁路以保护吻合口;一组为对照组(42例),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基础上,附加预防性末端同肠造口或横结肠造口.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等生理、病理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为2~5 d(P>0.05).研究组吻合口瘘发生率7.7%(3/39),吻合环自然排出时间为术后14~ 23 d(平均17 d),无引流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内有7.7%(3/39)的病例出现轻度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7.1 d.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1.9%(5/42);35.7%(15/42)的病例伴有造口相关并发症,6个月后有28.6%(12/42)的病例出现吻合口轻度狭窄,7.1%(3/42)的病例出现吻合口重度狭窄,需进行松解治疗;吻合口瘘后引流时间平均18.2 d.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吻合口瘘后骶前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术后6个月吻合口狭窄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低位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保肛手术中,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或横结肠造口相比,结肠内旁路技术简单、安全,可有效保护吻合口,降低了吻合口瘘带来的风险,减少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可以推广应用.

  • 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

    作者:孙杨忠;刘素君;郑建伟;吴浩良;宋慧敏;王云雷;韩晓风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3月应用消化道吻合器治疗23例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我们认为直肠癌低位手术保肛的指征是:①直肠肿瘤下缘距肛缘超过5 cm;②早期直肠癌局限于肠壁内,其直径小于3 cm;③进展期癌侵犯肠壁周径小于1/2,未侵肠壁浆膜层以及累及其周围组织、器官;④乳头状腺瘤恶变,或分化度为Ⅰ~Ⅱ级腺癌.手术要完全依从肿瘤根治、淋巴结清扫的规范,下切缘在肿瘤下方2~3 cm,上切缘在乙状结肠的中上段,淋巴结清扫包括乙状结肠、直肠系膜区域的淋巴结及两侧闭孔淋巴结,方可大大改善预后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直肠恶性狭窄梗阻的经肛门金属支架治疗

    作者:曾平

    目的 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治疗直肠恶性狭窄梗阻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 10例恶性肿瘤致直肠狭窄梗阻患者实施了经肛门支架置入术.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7例放置金属支架作姑息治疗解除梗阻, 置入支架后即通畅排便,取得了充分的肠道减压效果,其中有2例术后放疗,随访2年仍存活;2例经支架治疗解除梗阻后2周,通过充分的肠道准备,成功地施行了手术切除;1 例低位直肠癌,因支架滑脱而改行Miles手术.结论 经肛门金属支架能有效地对晚期直肠癌以及具有高危手术因素的患者进行永久性姑息治疗,同时能缓解急性梗阻,避免结肠造口,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配合化疗和免疫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 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与家属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岳爱学;王小芳;王志英;吴颖颖;朱亚琴;庄惠人

    目的:调查和分析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情况,为临床健康教育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存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103例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测定和评估。结果本组直肠癌肠造口患者术后3个月内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总体生活质量得分(46.53±25.79),低于国内常模(51.56±24.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5,P<0.05);本组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的家属SF-36量表总体健康评分(54.65±23.19),低于国内常模(84.40±3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70, P<0.01);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的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方面的得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家属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8,0.167,0.072,0.072;P<0.01或P<0.05)。结论术后早期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并不乐观,家属生活质量与患者生活质量相互影响,医务人员在积极改善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应关注家属的生活质量,在干预时应把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给家属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 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排尿功能的影响

    作者:谭翠莲;喻姣花;孙新;彭秀琴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对直肠癌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拔除后排尿的影响。方法 将153例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采用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拔尿管后首次排尿情况、残余尿以及拔管后3d内排尿情况。结果 观察组77例患者中首次排尿情况及自我感受顺利者68例,首次残余尿<100ml者65例,对照组分别为39,4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246,16.683,P<0.01);观察组患者拔尿管后3d内排尿正常者73例,对照组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04,P<0.01)。结论 早期个体化开放尿管能有效地提高直肠癌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减少排尿障碍的发生。

  • 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直肠前切除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沈旻静;孙琳;张鹏年;姚寒晖;茆耘耘;叶龙;丁玉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对于预防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低位直肠保肛术的患者130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6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LARS)、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LARS量表评分(25.49±1.67)分,QLQ-C30量表总体健康状况评分(79.87±4.7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3、3.376;P<0.05).结论 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有效预防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

4133 条记录 2/207 页 « 12345678...20620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