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髓监护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脊柱脊髓手术的增多、手术难度及器械复杂性的上升,因手术引起的医源性脊髓损伤和神经根损伤时有报道[1],其发生率虽低但后果严重.怎样如心电监护一样,利用生物电技术监护麻醉状态下脊柱手术过程中患者脊髓功能的变化,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理想的术中脊髓监护是在手术的关键步骤向术者提供可靠的信息并协助术者完成侵袭性的手术,在脊髓还没有造成永久性损伤前及早识别脊髓的功能障碍并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初人们应用唤醒试验来了解脊髓的功能,因其不能及时反应手术情况,需中止手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近来很少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或SEP)是较早应用于脊髓监护的手段之一,并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测作用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技术的准确性.方法:对78例颈、胸椎手术患者术中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术中监测,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重要手术步骤的CSEP变化,根据不同阶段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后临床脊髓功能改变相结合,判断CSEP的准确性.结果:78例患者中,CSEP未达到监护界值71例,术后无脊髓损伤;5例患者术中CSEP达到预警标准,告诫手术医生,注意手术操作,术后无脊髓损伤;另外,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各1例,术后恢复亦良好.结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对脊髓的功能状况进行监测,是较准确的脊柱外科手术监护技术.
-
颈胸椎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准确性观察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在颈、胸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对其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颈、胸椎疾病患者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皮层下体感诱发电位(Sub-CSEP)术中监测,根据麻醉前、后及不同手术阶段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后功能相结合,判断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准确性.结果 麻醉因素引起的SEP波幅降低主要影响CSEP,双侧刺激均改变,但基本未达到手术预警标准值,而Sub-SEP变化不明显.手术高危操作侵及脊髓,SEP波幅降低主要影响高危操作的同侧,表现为同侧CSEP及Sub-CSEP波幅同时降低,并且降低幅度较大,达到预警标准值,而对侧CSEP及Sub-CSEP波幅变化不甚明显.其他非手术原因如低体温、局部冷盐水冲洗脊髓,引起SEP潜伏期延长,波幅变化不明显.失血过多致平均动脉压降低可引起SEP波幅降低,潜伏期变化不明显.局部低温及低血压引起的SEP改变,均未达到预警标准值.结论 颈、胸椎手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可较准确地反映脊髓的生理或病理状况.
-
基于时频谱分析的术中诱发电位监护技术
脊柱外科手术有可能伤及脊髓,造成神经损伤,进而造成病人截瘫.为避免事故的发生,手术过程中的脊髓监护非常重要.体感诱发电位(SEP)能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特性,因此可以应用于脊髓监护中.
-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改善对颈椎病手术结果的预测观察
诱发电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外科手术中,用来判断术中急性脊髓、神经损伤.临床使用的诱发电位监护方法包括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皮层运动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等,但常使用的是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 SEP)监护技术.SEP脊髓功能监护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可靠,是目前较常采用的术中脊髓监护方法.我们在应用SEP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术中监护时发现,有部分患者在椎管减压后立即出现SEP波形的明显改善.根据上述现象,本文对术中SEP改善与术后临床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
26例脊髓手术术中应用SEP监测分析
目前许多脊髓外科手术是在患者非清醒状态下进行的,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作为一种可连续监测脊髓功能的手段,自Nash1977年首次在脊柱矫形手术中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逐渐引起重视,在国外,术中脊髓监护还具有法律效应.本院自2004年11月至05年7月共采用SEP术中监测脊髓手术共26例,现对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脊柱矫形手术过程中有潜在的神经并发症,其中运动功能损害尤其瘫痪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随着脊柱内固定机械的广泛应用,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逐年增加[5].大规模调查研究[18]表明严重神经并发症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中发生率为0.46%,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为0.25~3.2%.因此有效的术中脊髓监护十分有必要.一个好的监测方法应能尽早的发现神经损害(包括运动和感觉),并辅助手术医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或减轻术后神经损害.因此术中监测必须对神经损害很敏感,且对预测术后神经后遗症的特异性高.下面就目前的术中脊髓监测方法进行回顾.
-
脊髓及神经根监测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EP)行颈、胸椎手术脊髓监护及应用自发肌电图行腰椎手术神经根监护,对2种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学、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根据不同阶段SEP的变化与术后功能相结合,判断SEP的准确性.腰椎手术采用自发肌电图监测神经根功能,以判断神经根在术中是否受到牵拉、激惹及刺激.并观察手术中SEP及自发肌电图的影响因素,减少监测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结果]颈、胸椎手术128例病人中,监护未达到预警标准116例,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术中SEP变化达到预警标准8例,及时提醒手术医生,暂停手术操作,7例患者SEP波幅渐恢复,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1例患者因SEP波幅降低时间超过10 min未恢复,术后神经症状加重.非手术原因如麻醉、低血压及局部低温对SEP的影响均未达到预警标准.假阴性3例,假阳性1例.腰椎手术40例,12例术中出现肌电反应,及时提醒手术医生,避免过多的刺激及牵拉,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结论]颈、胸椎手术,采用S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体感诱发电位可较准确地反应脊髓的生理或病理状况.腰椎手术采用自发性肌电图,在严格控制肌松剂使用下,可准确及时地反应神经根的功能,避免神经根的损伤.
-
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颈髓损伤手术中的监测作用
目的 探究体感诱发电位(CSEP)在颈髓损伤手术中监测的准确性.方法 对138例颈髓损伤患者术中CSEP变化的不同与术中脊髓损伤操作相结合,判断CSEP术中监测的准确性.结果 138例患者,88例未达到CSEP监测临界值,术后无脊髓损伤表现;50例患者术中CSEP超过临界值,及时提示手术医师并注意相关操作,术后无脊髓损伤.结论 CSEP可准确地对术中脊髓功能状况进行监测,是较敏感的颈髓损伤手术的监测技术.
-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胸腰段占位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体感诱发电位(C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肌电图(EMG),进行脊柱手术的脊髓多模式监护,对其准确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脊柱手术采用各种不同的监测组合,根据不同阶段的变化与术后功能相结合,进行脊髓及神经根的功能判断,减少监测假阳性及假阴性的发生.结果:46个肢体CSEP监护运动功能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 91%,约登指数为 0.76.判断感觉功能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94%,约登指数为0.86.48个肢体MEP监护运动功能灵敏度为81%,特异度为91%,约登指数为 0.72.判断感觉功能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88%,约登指数为0.76.病例中均出现自发肌电反应,提示避免过多的刺激及牵拉,术后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结论:脊柱胸腰段占位手术,采用多种电生理监测模式,可较准确地反应脊髓的生理或病理状况;可准确及时地反应神经根的功能,避免神经根的损伤.唤醒试验可弥补CSEP,MEP的不足.
-
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在颈椎病术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 分析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与经头颅电刺激肌源性运动诱发电位(myogen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MMEP)在颈椎病术中监护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3-C6)行术中CSEP与MMEP联合监护.在不同阶段分别记录信号,与术后功能相结合,判断CSEP和MMEP的准确性.结果 CSEP检出率为100%,MMEP检出率为85.7%;术中CSEP监护达报警标准1例,及时提醒医生,暂停手术操作,去除影响因素,CSEP波幅逐渐恢复;2例术中出现MMEP短暂消失;28例减压后即CSEP波幅上升;3例术前、术中、术终几乎无变化.以上病人术后均无神经症状加重.结论 颈椎病患者术中联合运用CSEP和M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脊髓生理和病理状况,提高监护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
快速检测SEP在手术中脊髓监护的应用
介绍了利用体感诱发电位进行手术中脊髓监护的方法。介绍了手术中脊髓监护的原理及实验系统的构成,给出了利用伪随机序列技术实现快速检测体感诱发电位的算法。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的研究较传统方法有一定改进,值得进一步研究
-
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脊柱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手术风险也越来越大,术中了解脊髓、神经功能状况也显得尤为重要.皮层躯体感觉诱发电位(CSEP)是常用的检测脊髓感觉通路的电生理脊髓监护方法.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对74例脊柱脊髓手术患者进行CSEP术中监测,本文对术中CSE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其术中监测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