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节影像诊断系列讲座(一)肘关节创伤——MRI应用
肘关节MRI的主要适应证为急性、慢性创伤,主要优势在于显示软组织病变[1].对于骨骼病变,X线平片为主要影像手段,但MRI可提供额外信息.为了全面评价肘关节,MRI扫描均需包括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序列常采用SE T1W,FSE T2W,或短TI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 STIR)[2].STIR序列图像效果和诊断价值基本同于脂肪抑制FSE T2W.
-
慢性创伤应用超声波清创机术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慢性创伤应用超声波清创机术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来本院的60例慢性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32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创面治疗清洗,研究组采用超声波清创机进行创面治疗清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的创面缩小率、患者疼痛指数、住院时间、伤口的愈合时间、外观计分、患者清菌率。结果:两组的外观计分、渗透计分、创面面积缩小程度及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疼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清菌率72.32%,对照组的总清菌率4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为93.75%、100%;对照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为60.71%、78.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创伤应用超声波清创机术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临床评价效果十分显著,且优于传统方法进行创面治疗清洗,降低了创面感染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推广。
-
电刺激疗法或可加速伤口的愈合
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位志愿者进行研究,揭示了电刺激如何加速伤口的愈合。皮肤伤口愈合较慢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研究的一大挑战,每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都会花费10亿英镑来治疗那些患慢性创伤的患者,比如下肢或糖尿病溃疡等,一旦伤口无法愈合就会变成慢性疾病。
-
真空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四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是骨科常见的创伤之一,有效修复创面、刺激受伤局部肉芽组织生长,是促进愈合的重要因素.真空负压封闭引流(VSD)足治疗急、慢性创伤面和创腔的新技术,它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促进愈合,是一种理想的软组缺损治疗方法[1].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作者应用VSD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2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膝关节创伤的关节镜手术进展
膝关节损伤指涉及膝关节的骨、软骨和关节内结构(交叉韧带、半月板等)的急性或慢性创伤.膝关节是结构复杂的负重关节,创伤机会多,病废率高.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疗效并不满意,常导致关节失稳和创伤性关节病变的发生,影响关节功能.应用关节镜技术是诊断和治疗急性和慢性关节创伤的微创治疗方法.随着关节镜手术理论和技术的普及和提高、关节镜设备、器械和方法的改进,更显示了它是治疗关节创伤的一种重要手术方法[1].
-
慢性脊髓创伤的MRI表现
目的探讨慢性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 材料与方法分析28例慢性脊髓损伤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7例,平均年龄39岁.伤后行MRI复查时间为1个月~12年.MRI取常规SE序列T1WI、T2WI矢状、横断面. 结果 28例中有16例发生在颈髓,上胸髓及脊髓圆锥各6例.其中脊髓囊变13例;慢性脊髓受压5例,均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病理改变;脊髓软化4例;脊髓空洞2例;脊髓萎缩3例;脊髓栓系1例. 结论慢性脊髓损伤分别表现为脊髓囊变、空洞、萎缩、软化、栓系及慢性受压6种病变,脊髓囊变与脊髓瞬间压迫伤有关,其病变局限.脊髓空洞及脊髓萎缩均与脊髓持续受压有关,病变潜在进展.脊髓软化可能由伤后脊髓缺血引起,脊髓栓系是伤后蛛网膜粘连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