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龚慕辛;宋亚芳;王智民;张启伟;闫利华;朱晶晶

    吴茱萸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cinalis (Dode)Huang及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

  • HPLC测定顺气胃康胶囊中和厚朴酚与厚朴酚的含量

    作者:胡旭佳;郭毅新;何红

    顺气胃康胶囊系由厚朴(姜炙)、木香、香附(醋炙)、乌药、陈皮、柴胡(醋炙)、草豆蔻(炒)、吴茱萸(盐炙)、青皮(醋炙)、干姜、苍术(炒)、茯苓、泽泻(炒)、草果(炒)、法半夏(砂炒)、槟榔、升麻(炙)、益智仁(盐炙)、当归共19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舒肝和胃、理气化滞的功能,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胃适合降、胃腹涨满、脘腹痞痛、气滞食积、恶心呕吐、不思饮食或两胁胀,嗳腐吞酸,大便不爽,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不良等症.本品为地方保健药,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滇Q/WS1204-1996,为提高该药品质量标准为国家标准,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我们采用HPLC对君药厚朴的主要成分和厚朴酚与厚朴酚进行含量测定.经方法学考察,认为本法简便、准确、无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1 仪器与试剂

  • 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比较

    作者:洪玉梅;范强;王智民

    吴茱萸是常用的温中祛寒中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是吴茱萸的药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体温调节和保护心脏等药理作用,可作为吴茱萸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本实验对不同产地的吴茱萸及炮制品,用RP-HPLC测定了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结果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吴茱萸中2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炮制方法的吴茱萸中2种成分差异不大.

  • 均匀设计法优选左金丸方药的半仿生提取工艺

    作者:张颖;张兆旺

    "左金丸"是由黄连与吴茱萸按6:1比例制成的水丸.具泄火,疏肝,和胃,止痛功能;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黄连具有抗微生物及抗原虫、抗病毒、镇痉、利胆、抗溃疡、抗腹泻、抗炎等药理作用.从黄连中已经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有小檗碱、巴马丁、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木蓝碱等,其中小檗碱含量高.吴茱萸具有抗胃黏膜损伤、抗菌、止泻、止呕、保肝利胆、镇痛等药理作用.从吴茱萸中分离得到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有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另外,吴茱萸中尚含挥发油、苦味素类等化学成分.

  • 吴茱萸降压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张丽艳;杨玉琴;刘毅;李健

    吴茱萸降压颗粒为我院内科专家张光奇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方,主要由吴茱萸、人参、泽泻、杜仲、大枣、生姜6味中药组成.具有调肝泻浊、降压固本的功效,用于眩晕头疼、失眠等症,常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1,2].

  • HPLC测定左金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作者:张捷;张锋;姜莉;姜韧;谭生建

    左金丸是黄连和吴茱萸细粉经水泛丸制成,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功能泄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腕胁疼痛等.

  • HPLC测定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内酯的含量

    作者:洪玉梅;蔡嵩;王维皓;王智民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石虎E.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1].吴茱萸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日本庆松分离出的吴茱萸内酯,朝比柰[2]等认为吴茱萸内酯是微量成分.国内相继有对吴茱萸内酯含量测定的报道[3-5].作者收集了10个市售样品,测定并比较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内酯的含量.

  • HPLC测定通降颗粒中柚皮苷的含量

    作者:郭宗珍;王英锋;申严;郭雪清

    通降颗粒是由苏梗、香附、枳壳、陈皮、黄连、乌贼骨、虎杖、吴茱萸和甘草9味中药经提取加工而成的颗粒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食道反流病.为保证本品的质量,以臣药枳实中成分柚皮苷为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作者参考有关文献,建立了通降颗粒中柚皮苷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本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通降颗粒的质量控制.

  • 吴茱萸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康琛;李曼玲;殷文光;刘淑芝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dia rutaecarp(Juss.)Benthl.,石虎E.rutaecarp(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rutaecarp(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的果实.

  • 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邱超;崔元璐;齐学洁;姜恒丽;王强松

    黄连和吴茱萸在传统临床应用中,常按不同比例配伍用于各种胃热、胃寒证,治疗胃炎,胃溃疡等疾病.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应用及分子药理学理论的发展,黄连与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得到比较充分的研究.该文主要采纳Pubmed中收录的文献,尤其侧重国际同行的研究成果以及黄连与吴茱萸中主要化学成分组分配伍的研究进展,从化学成分分析、药理学及生物药剂学研究等方面阐述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应用的科学性,展望了黄连和吴茱萸配伍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 吴茱萸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作者:魏宝阳;曹亮;李顺祥;黄丹;卢向阳;虢小翊;周晋

    目的:应用AFLP技术对吴茱萸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产区吴茱萸的遗传特性差异.方法:试剂盒提取吴茱萸幼嫩叶片基因组DNA,构建AFLP实验体系并筛选引物,对来自全国5个省份的46份样品进行遗传背景的研究;用NTSYS-pc 2.1软件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72对AFLP引物中优选6对用于吴茱萸遗传背景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相关系数为0.53时,浙江地区的吴茱萸石虎变种样品与其他地区样品分开;石虎变种遗传差异比吴茱萸更显著并呈现出较强的地缘相关性.结论:吴茱萸遗传背景差异明显,AFLP分析方法可有效鉴别不同品种的吴茱萸,并能检测到地区间的差异.

  • “病-证-方-药”结合探析左金丸配伍的科学内涵

    作者:赵平;许浚;张铁军;许海玉;牛辰瑾

    “病-证-方-药”结合研究有利于揭示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内涵.在该文中,以左金丸为模式经典方,从中医对肝火犯胃证的病因病机认识、现代病理药理的阐释、左金丸的方解及性味归经、药效物质及其药理作用多角度出发,以期揭示左金丸的配伍规律和性味归经的科学内涵,为现代中药复方开发提供思路.

  • 基于胃寒证的吴茱萸水提物镇痛及伴随毒副作用机制

    作者:李晓宇;孙蓉

    对吴茱萸水提物在胃寒证小鼠模型上镇痛作用的药效剂量范围及机制进行初步研究.制备胃寒证小鼠模型,采用经典的小鼠热板法,灌胃不同剂量吴茱萸水提物,观察其镇痛及伴随毒副作用,检测血清ALT,AST,PGE2,NO,NOS,MDA,SOD,GSH,GSH-Px,BUN,CR及肝脏ALT,AST;并通过相关的毒性反应积分表,记录小鼠的伴随毒性症状.吴茱萸水提物在药后30 min有明显的镇痛作用,60 min达到峰效应,呈现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血中和肝内ALT和AST水平升高,血中PGE2,MDA,NO,NOS水平的增高,SOD,GSH,GSH-Px水平下降,BUN,CR水平无明显变化,肝体比值增加,肾体比值无明显变化.吴茱萸水提物发挥镇痛效应的机制与抑制疼痛介质释放、过氧化损伤及NO损伤有关;在发挥镇痛效果的同时还会伴随着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毒性机制主要为氧化损伤,呈现与肝毒性损伤相并行的“量-时-毒”关系.

  • 吴茱萸多基原、多产地毒性效应特征研究

    作者:李莉;赵军宁;易进海;舒光明;李波

    目的:研究有毒中药吴茱萸多基原、多产地的毒性特征变化.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给小鼠灌胃吴茱萸、疏毛吴茱萸、石虎等9个不同产地样品水提取物1次或者连续15 d,测定其对小鼠的大耐受量(MTD)或单次大给药量,同时观察毒性症状;亚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各组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生化指标,计算肝脏系数,并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吴茱萸3个产地样品MTD分别为生药62,44.8,35.8 g· kg-1;疏毛吴茱萸3个产地样品MTD分别为生药56,44.8,35.8g·kg-1;石虎3个产地样品大给药量分别为生药60,54,45 g· kg-1.9个样品的毒性症状基本一致,主要表现为怠动,小鼠扭体运动,呼吸急促等.吴茱萸亚急性毒性试验中,给药组小鼠AL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小鼠肝脏指数均明显升高,肝脏病理显示给药组部分动物肝细胞胞浆显疏松,可伴中央静脉和(或)小叶下静脉充血.结论:连续或单次给小鼠灌胃吴茱萸水提物后对小鼠均有一定的毒性,肝脏为其毒性靶器官之一;吴茱萸相对毒性大小与产地关系密切,而与基原似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吴茱萸 基原 产地 毒性
  • 吴茱萸水提组分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

    作者:黄伟;李晓骄阳;孙蓉

    目的:研究吴茱萸水提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分别给小鼠灌胃吴茱萸水提组分,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相应时间点检查血清肝功指标和肝脏组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计算肝、肾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在给药后1d开始升高,3d肝毒性明显,可持续到7d.与正常组比较,药后7d之内,吴茱萸水提组分在0.63 ~5.0g·kg-1可造成小鼠明显的肝毒性损伤,表现ALT,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升高,白蛋白(ALB)降低,肝体比值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间质充血,呈现一定的量毒、时毒关系;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多次给小鼠灌服一定剂量的吴茱萸水提组分可造成明显的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 药对研究(Ⅵ)——黄连-吴茱萸药对

    作者:王林艳;唐于平;刘欣;葛雅辉;李伟霞

    黄连-吴茱萸药对古往今来被广泛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且效果显著.现代研究发现黄连吴茱萸配伍其主要药效物质生物碱类成分,配伍前后含量差异明显;对胃肠道的作用较强,同时还具有抗肿瘤、降压降脂等活性,相关机制也得到部分揭示.该文从功效物质、配伍效应与作用机制等方面对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具体阐述与分析,为该药对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 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呃逆34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淑凤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贴敷对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呃逆的患者34例,均进行吴茱萸穴位贴敷,每2天贴敷1次,3次后观察疗效,2周后进行回访调查.结果:34例患者中治愈31例,占91.18%;显效3例,占8.82%;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对呃逆疗效显著,见效快,值得推广学习.

  • 吴茱萸穴位贴敷辅助治疗疱疹性龈口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文敏

    目的:评价蒲地蓝口服液与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疱疹性龈口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疱疹性龈口炎患儿90例,前瞻性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蒲地蓝口服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依据主要症状分级量化表对患儿治疗前后表现评分,治疗5 d后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29,P<0.05)。结论:常规治疗与吴茱萸外敷涌泉穴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疱疹性龈口炎,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 吴茱萸敷脐配合穴位按摩对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金卫红

    目的:观察吴茱萸敷脐对阑尾炎术后肠蠕动的促进作用。方法:100例阑尾炎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吴茱萸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组)50例,对照组(穴位按摩组)50例,分别观察记录肠鸣音出现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吴茱萸敷神阙穴操作简单,方便易行,能促进肠蠕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 也谈足跟痛的外治疗法

    作者:刘茂祥

    2002年底笔者曾遇一女患者双侧足跟痛,适逢阅读贵刊2002年第5期及第8期的"专题笔谈"栏有关于补骨脂外用治疗足跟痛的文章,遂按其方法,即补骨脂10g、吴茱萸10g研末,装入鞋跟大小的布袋中,垫于鞋内后根部.第2日患者即来告知,足跟痛显著减轻,当时患者还未服笔者所开汤药,无疑是外用药的作用.患者一共垫了10天,中间换药一次,足跟痛痊愈.

822 条记录 7/42 页 « 12...4567891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