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久波;郝俊芳;杨新华;于水;董伟;李一明;王兴莉

    目的:比较鼻咽癌不同放疗方式的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远期疗效.方法: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随访信等方式,调查2003-01-01-2006-07-31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145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放疗方式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其中常规放疗68例,调强放疗77例.随访的远期并发症包括口干、张口受限、放射性龋齿、听力下降、颈部纤维化等.所有的远期并发症均视为二分类变量.结果: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口干、颈部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94.1%和61.0%(x2=22 012,P<0.01)、41.2%和15.6%(x2=11.839,P=0.001),张口受限、放射性龋齿、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35.3%和26 0%(x2 =1.484,P=0.223)、35.3%和28.6%(x2=0.753,P=0.385)、52.9%和40.0%,x2 =2.846,P=0.092.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和77.4%,x2=4.320,P=0.038.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放疔,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放疔,但调强放疔仍存在部分远期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 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瑾;郝俊芳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等数据检索系统及数据库,以"鼻咽肿瘤和放射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0-06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鼻咽癌治疗的临床试验,包括方法、结果和进展;2)鼻咽癌放疗,化疗及其他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7篇.结果: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调强放疗的应用使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90%,且使得放疗的急慢性不良反应较常规放疗明显减轻,但同时也对靶区的确定和勾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联合化疗在提高总生存率及降低远处转移率方面是有意义的,其中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为显著.靶向药物的应用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在治疗上仍以放射治疗为主,联合同步化疗或与靶向药物结合都取得了较为有效的作用.

  • 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血清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

    作者:陈秋燕;张昌卿;莫浩元;邓满泉;曹素梅;洪明晃;郭翔;麦海强

    为了观察鼻咽癌放疗过程中血清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为放射治疗联合靶向VEGF治疗鼻咽癌提供理论依据,对33例鼻咽癌初治患者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每周抽血检测血清中VEGF一次,采用ELISA酶连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VEGF浓度.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中和放疗后的血清VEGF值分别为(308.63±203.04)、(483.36±245.11)和(381.41±249.95)ng/L.放疗前VEGF浓度与放疗中、放疗后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8,而放疗中与放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放疗期间血清VEGF高值以放疗第3~5周为主,占血清VEGF高值周数的63.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放射治疗联合靶向VEGF治疗鼻咽癌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 鼻咽癌组织COX-2基因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作者:包维莺;黄昌杰;湛永滋;黄剑锋;王湘萍;李冬云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基因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SP supervisionTM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NPC组和22例鼻咽炎组COX-2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90例NPC组织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67.78%(61/90),而22例鼻咽炎性组织C0X-2表达的阳性率仅为36.36%(8/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8,P=0.01.NPC组COX-2表达在淋巴结分期N2和N3患者中阳性率为83.3%,N0和N1阳性率为5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3,P=0.017,而与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T分期和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COX-2基因阳性表达与放疗近期疗效无关.结论:COX-2基因在NPC组织中高表达,它可能是NPC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作为评价放疗近期疗效的指标.

  • 鼻咽癌放疗后程配合化疗临床研究

    作者:陈传本;潘建基;林少俊;郑崴;陈梅

    为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程配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鼻咽癌中的价值,将1997年6月~2000年4月经病理确诊的首治鼻咽癌130例,随机分为放射治疗+后程化疗组(研究组)85例,和单纯放射治疗组(对照组)45例,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示,研究组1、3年局控率分别为97.6%(83/85)、89.4%(76/85),高于对照组的88.9%(40/45)、75.6%(34/45),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8.8%(84/85)、70.6%(60/85),高于对照组的95.6%(43/45)、62.2%(28/4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及口咽部黏膜反应,研究组发生Ⅲ级以上口咽部黏膜反应的概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鼻咽癌放疗后程配合化疗对提高鼻咽癌治疗的局控率有潜在性的增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将进一步随访.

  • 非高发区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检测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江浩;李多杰;项平;彭开桂;沈学明

    目的:探讨非高发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患者血浆中EB病毒DNA含量水平及其在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0例初治NPC患者,在放疗前、中、后分别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血浆中的EB病毒DNA含量.结果:NPC患者和正常时照组血浆中的EB病毒DN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2.5,P<0.05.患者血浆中EB病毒DNA水平对NP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1.4%、87.5%和6.512.且该水平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肿瘤退缩情况有显著相关性,X2值分别为14.90和67.76,P均<0.05.结论:该指标在非高发区对NPC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时患者临床分期和放疗即时疗效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 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联合化疗135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福军;陈晓钟;姜锋;李斌;冯星来;秦卫丰;包婺安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同期调强放疗及辅助化疗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35例中,Ⅲ期71例,Ⅳ期64例.122例完成新辅助化疗十同期化疗十辅助化疗,13例由于各种原因只接受了1~4个周期化疗.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GTVnx (69.0~75.9) Gy/(30~33)f、PGTVnx (69.0~69.9) Gy/(30~33)f、PTV1 60.0 Gy/(30~33)f、PTV2 (50.9~54.0) Gy/(28~30)f、GTVnd(67.5~69.9) Gy/(30~33)f.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用PF方案,奈达铂(NDP) 30 mg/(m2·d),d1~d3;5-FU500mg/(m2·d),d1~d3或5-FU 800 mg/(m2·d)持续静脉滴入(CIV)72~120 h,21 d为1个周期.同步化疗用NDP或DDP 30 mg/(m2·d),d1~d3,21 d为1个周期.结果:中位随访40个月,3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5.6%、95.6%、85.0%、80.5%和90.4%.结论: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提高了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 1837例鼻咽癌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高云生;胡超苏;应红梅;朱国培;孔琳;何霞云;许婷婷;王孝深;袁晶;吴素琴;张有望;刘泰福

    目的 总结我院鼻咽癌常规放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837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年龄8~87岁(48岁),男1403例,女434例,男:女=3.2:1.1992年福州分期T1、T2、T3、T3期分别为364、995、274、204例,N0、N1、N2、N3期分别为412、801、514、110例.Ⅰ、Ⅱ、Ⅲ、ⅣA、ⅣB期分别为77、777、668、291、24例.959例局部晚期患者中,单纯放疗363例,综合治疗596例.855例接受以顺铂为基础化疗.鼻咽原发病灶主要采用60Coγ线、6MV X线常规分割照射,1.8~2.0 Gy/次,总剂量30.6~74.0 Gy.常规放疗结束后如鼻咽镜或CT提示有肿瘤残存者,则通过耳后野、颅底野、后装及适形加量6~20 Gy.颈部放射源用60Coγ线、180 kV X线和9 MeV电子束,N0期患者仅照射上颈部,有颈部转移者照射全颈.预防总剂量50~56 Gy,根治总剂量60~68 Gy.结果 中位随访54个月,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7.42%、63.25%、86.47%和80.31%.Ⅰ、Ⅱ、Ⅲ、ⅣA、ⅣB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74.8%、65.9%、52.4%、20%.Ⅲ+ⅣA期959例中单纯放疗、综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7%和60.7%(P=0.216).Ⅲ期668例中单纯放疗(279例)和综合治疗(389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和66.5%(P=0.810).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总的牛存有关的因素有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92福州分期、贫血、治疗前LDH水平、化疗、后装治疗及面颈联合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T分期、N分期、92福州分期与总生存有关.结论 鼻咽癌常规治疗5年生存率达67.4%,总生存与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福州分期、贫血等有关.

  • 应用短暂味觉刺激后DWI评价放疗前后涎腺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亮;田野;徐莹莹;钱建军;朱雅群;范秋虹;张力元;赵丹蕾;沈钧康

    目的 探讨短暂味觉刺激后DWI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主涎腺功能改变的价值,分析ADC值与其他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0-2014年对30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后行味觉刺激后动态DWI检查,分析各涎腺ADC值变化曲线特点.配对t检验放疗前后ADC峰值时间、静息ADC值、刺激后大ADC值、大ADC增加率差异.Pearson分析各涎腺ADC值与唾液流率、放疗后各涎腺ADC值与CTCAE分级和可视模拟分级法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放疗前后各涎腺的ADC值均于味觉刺激后第1次扫描(30 s)达峰值.放疗后各涎腺静息ADC值、刺激后大ADC值均显著高于放疗前(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和0.001、0.000、0.000).放疗前后各涎腺刺激后大ADC值增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3、0.122、0.839).放疗前颌下腺静息ADC值与全腺体唾液流率间有相关性(r=0.364,P=0.048).结论 短暂味觉刺激后DWI可以有效显示鼻咽癌放疗后各涎腺ADC值动态变化特点及与放疗前差异,在评价涎腺功能减退及动态监测涎腺功能变化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残留与复发20例报道

    作者:周陈华;叶鸿;叶逢松;陈勇

    目的:初步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残留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变与复发的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6 MV-X射线照射,总剂量DT25 Gy~40 Gy,1个~2个中心,边缘参考剂量为80%~90%.每次5Gy,隔1 d~2 d 1次.结果:肿瘤完全消退60%,部分消退25%,缩小10%,不能评价者为5%.1 a、2 a、3 a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0%、66.7%和75%、65%、53.3%.结论:初步认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残留与复发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翁欣然

    放射治疗作为鼻咽癌的首选方法已为大家所公认,但是晚期鼻咽癌的远期生存率一直不理想,为了探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放射治疗和化疗联合治疗的疗效.

  • 不同照射野治疗76例双侧咽旁间隙受侵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河澄;刘庆深

    目的:观察比较76例双侧咽旁间隙侵犯的鼻咽癌病人采用两种不同照射方式治疗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4月我院76例双侧咽旁间隙侵犯的鼻咽癌病例均经病理和CT证实,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放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至36Gy,鼻咽改用双耳前野、鼻前野,颈部采用颈前分割野放疗.放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我们自己设计的颈后分割野,并将颈后分割野提高扩大至外耳孔上缘,同时使用双外侧挡块保护双下颌支.结果:治疗组咽旁肿物消退率及3、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脑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双侧咽旁间隙受侵的鼻咽癌病人,我们设计改进的颈后分割野能明显提高疗效.

  • 三维计划系统体积定量方法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动态观察

    作者:袁伟;王伟芳;王胜资;郭明;程庆芳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体积定量法动态观察分析鼻咽癌的放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病例,男女之比为2.58:1;中位年龄54岁;低分化鳞癌40例,低分化癌3例.全部采用常规外照射放射治疗,放射源为加速器6 MV X线.分别在放疗前、放疗15次(30 GY)及放疗30~35次(65 GY)时在CT模拟定位机上做CT增强扫描,利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计算肿瘤体积,观察其放射敏感性.结果原发灶+颈部淋巴结的总体积退缩率与原发灶体积的退缩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932,P=0.000);原发灶体积与肿瘤T分期正相关(P=0.003);临床检查所观察到的缩小速度与总体积退缩率的相关系数为0.112(P=0.398);未发现血液血红蛋白水平与总体积退缩率的相关性.结论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体积定量法来测定鼻咽癌的放射敏感性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章国芬;许敏;贺蓓娃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69例鼻咽癌患者中,采用面颈联合野36~40Gy后缩野改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常规放疗406例,中位剂量70(66~74)Gy,后程加速超分割32例,中位剂量76(70~80)Gy,超分割31例,剂量76.8Gy.结果:18例发生放射性脑病病变部位:颞叶15例,双侧4例,单侧11例,脑桥3例.潜伏期:单程放射治疗中位潜伏期33(22~77)个月;再程放射治疗中位潜伏期8.5(6~28)个月.全组随访率100%,16例仍存活,2例死于放射性脑病.结论:鼻咽癌放射性脑病与剂量及照射野设计有关.MRI为其重要的诊断方法,PET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尽早进行激素、脱水、扩血管和脑细胞营养药等治疗可有一定效果,但对病情反复,且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尽早切除病灶可获良效.

  • 224例老年鼻咽癌放疗效果与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马礼钦;杨凌;孔祥泉;张瑜;潘才住;倪小雷

    目的 分析224例老年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的224例确诊鼻咽癌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50个月,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9%、67.9%和51.1%;Ⅰ、Ⅱ、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9.1%、55.8%和39.6%(P<0.05).配合化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1%,高于单纯放疗者48.9%,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生存率与性别、T分期、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治疗结束淋巴结是否残留有关;与鼻咽照射剂量、是否化疗等因素无关.结论 老年鼻咽癌放疗效果相对较差,应结合病情及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女性、临床分期早、放疗后无淋巴结残留者预后较好.

  •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的初步临床分析

    作者:舒禹先;敖帆;吴志瑛;汤轶强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 IMRT)联合化疗的初步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初诊鼻咽癌患者99例,处方剂量为PGTVnx(鼻咽部))68~76 Gy/30-33 F,PGTVnd(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靶区)66~70 Gy/30-33 F,PCTV1(临床靶区)60 Gy/30-33 F,下颈部及锁骨上采用下颈前切线野常规放疗50~54 Gy/25-27 F。58例Ⅲ~Ⅳa 期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期化疗。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8~77个月),随访率97.9%。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R)、总生存率(OSR)、无复发生存率(RFSR)、无转移生存率(DMSFR)及局部控制率(LCR)分别为83.5%、89.0%、86.8%、90.6%及92.8%。单因素分析显示N或T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剂量及化疗并不影响PFSR,RFSR,RFSR 和DMSFR(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患者年龄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2),说明同期化疗未能获益。结论单纯IMRT与IMRT联合化疗一样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仍存在复发、转移问题。

  • 血红蛋白浓度对鼻咽癌患者放疗疗效及正常组织急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晖;涂青松;申良方

    Hb浓度对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疗效具有相关性,已有相关文献报道[1],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Hb浓度对正常组织的急性反应亦有影响[2],从而使临床放疗医师在治疗肿瘤患者贫血以提高肿瘤对放射敏感性的同时,对因此而导致的正常组织急性放射反应的程度加重产生了顾虑,本文对本院自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共收治的78例鼻咽癌患者的Hb浓度与放疗疗效及正常组织急性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以求对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

  • 鼻咽癌放疗后副鼻窦炎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袁太泽;郭翔;郑列;曹素梅;李宁炜;向燕群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常常合并副鼻窦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了解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副鼻窦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月至2000年7月住院治疗381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阅读并比较其放疗前、后鼻咽部CT片,总结副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前176例患者合并有副鼻窦炎,发生率为46.2%:放疗前无副鼻窦炎的205例患者中,放疗后103例发生副鼻窦炎,副鼻窦炎发生率为50.2%;放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副鼻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1.0%、33.7%、41.5%及29.3%,具有统计学差异(x2=20.92,P<0.001).Logistic分析,T分期与放疗后副鼻窦炎发生有关.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以6个月时为高峰:肿瘤的T分期与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有关.

  • 鼻咽癌放射治疗射野衔接设计的探讨

    作者:夏士安;张松方;屠永青;吴国华;林清;姚原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已作为标准的射野设计,用一个颈部等中心半束照接野解决了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问题,但面颈联合野内存在剂量冷点与热点,剂量均匀性差.因此,本研究试图就鼻咽癌放射治疗中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合适的射野衔接设计作一些探讨.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设野,一种方法用一个等中心,半束照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照射,另一种用两个等中心,面颈联合野用鼻咽等中心照射,选用适当的楔形角,床转一定的角度,下颈切线照射再用颈部等中心半束照.比较两种设野衔接的区别.结果: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计算,两种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之间的剂量衔接处都无冷点热点.用两个等中心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面颈联合野加角头足方向楔形板和床转一定的角度,其剂量分布比单一中心设野更均匀,更合理.99%的等剂量线包容颅底及鼻咽处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时,下颈及口咽部高点剂量为103%,而且高剂量区容积也小,而用单一等中心设野时,如果要使95%的等剂量线包含颅底及鼻咽处GTV时,高点处剂量达120%以上.结论:用两个等中心设计面颈联合野和颈部切线照,比单一颈部等中心设野时,接野处可以达到与单一等中心相同的结果,即不产生冷点及热点,而且三维TPS显示比单一等中心更合理、更均匀.

  • 石上柏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临床观察

    作者:郑剑霄;周同冲;徐凯;李柳宁

    目的观察中药石上柏对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选择1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仅接受单纯放疗;B组从放疗第1天开始,每日用石上柏30 g煎水50 ml口服,至放疗结束;C组在疗程的后半段开始服用石上柏.结果B组或C组鼻咽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高于A组(P<0.05);B组或C组颈淋巴结CR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急性放射反应较A组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石上柏可能对晚期鼻咽癌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并且不会增加正常组织的急性放射反应.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