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贵州33个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县(区)药用资源多样性分析

    作者:侯小琪;江维克;宋培浪;魏升华;孙庆文;胡成刚;周涛;周茜;王明川;肖承鸿

    基于贵州省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数据,进行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通过分析,报道了贵州省乌当区33个普查试点县(区)调查到药用植物资源有265科1 432属5 296种,其中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共35科43属57种,蕨类48科120属453种,裸子植物11科22属61种,被子植物167科1 243属4 721种;与贵州省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该次普查乌当等33个试点县的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数都远超过第三次,总计多1 000余种;从药用植物资源的区域分布、科属构成、生活类型、入药部位等方面来看,贵州省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不仅体现在种类多,还体现在药用植物资源的构成多种多样.结果表明,贵州中药资源丰富,具有支撑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也为贵州省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高光谱遥感在药用植物监测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张小波;郭兰萍;黄璐琦;朱寿东;马卫峰

    该文在介绍高光谱遥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了应用高光谱遥感进行植物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借鉴应用高光谱进行植物研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探讨了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识别药用植物的物种,监测药用植物的生长现状、生物量和中药材品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为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方法,进行药用植物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新思路和方法.

  • 湖北药用植物新记录

    作者:谢丹;吴玉;肖佳伟;谢正新;陈庸新;贺文琪;张代贵

    该文报道了湖北药用植物1个新记录属:金线兰属Anoectochilus及其对应的新记录种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7个新记录种:甘青大戟Euphorbia micractina、武陵黄耆Astragalus wulingensis、东风草Blumea megacephala、钉柱委陵菜Potentilla saundersiana、台北艾纳香B.formosana、江苏石蒜Lycoris houdyshelii、大野芋Colocasia gigantea;1个新记录变种花叶对叶兰Neottia puberula var.maculata.其中金线兰和花叶对叶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IUCN将金线兰列为濒危(EN)级别,武陵黄耆被列为极危(CR)级别.该文对这些物种的新分布区域进行报道,拓宽了这些物种的分布范围,丰富了湖北植物多样性.

  • 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段礼新;代云桃;孙超;陈士林

    代谢组学是全局性研究小分子代谢物的一门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复杂体系.代谢物是药用植物代谢合成的产物,是中药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随着本草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中药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将会迎来蓬勃发展.该文介绍代谢组学技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以及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药用植物鉴别和质量评价,品种选育和抗逆研究,代谢途径解析,代谢网络、代谢工程研究及合成生物学研究.通过整合本草基因组,转录组和代谢组学等研究,终为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创新药物研发和质量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

  • 中药材仿生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刘大会;黄璐琦;郭兰萍;邵爱娟;陈美兰

    采用生态工程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模拟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的自然生态系统,开展中药材的仿生栽培,是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的一种新模式,在中药农业上日益受到重视.中药材仿生栽培是一种生态种植模式,为中药学、农学、园艺学、生态学、农业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在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在中药材生产上应大力发展和推广.

  • 《当代药用植物典》评介

    作者:黄璐琦

    由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赵中振教授和中国工程院肖培根院士共同主编,联合众多中医药专家学者合力完成的《当代药用植物典》一书,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于2006年出版问世.全书分为3篇,共4册,涵盖800多种国际上常用药用植物,以药用植物正名为辞目,共分名称、概述、原植物照片、药材照片、化学成分与结构式、药理作用、应用、评注、参考文献等9项.纵览全书,该书的创新和特色可以用"全、新、特"3个字来概括.

  • 中国五味子科植物传统药物学调查

    作者:刘海涛;齐耀东;许利嘉;彭勇;张本刚;肖培根

    目的:对中国五味子科植物进行传统药物学的调查和整理.方法:文献查阅、标本信息整理、野外资源调查和样品采集.结果:中国五味子科植物中有26种(包括4个变种)植物在我国民间有药用的记录,同属不同种间相同的用药部位具有相似的用法、功效和主治,不同的用药部位有着不同的用药方法,不同的用药方法发挥着不同的功效和主治.结论:此次调查研究为中国五味子科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分布格局及区域相似性分析

    作者:李海涛;孙辉;张小波;张丽霞;李亚静;黄璐琦;马小军

    该文在各大植物数据库、物种名录和文献记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有记载的药用植物中的中国特有种(维管植物)的总体情况、在各省及各个区域的数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为3 150种,分属于153科的785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22属38种,裸子植物7科14属42种,被子植物134科749属3 070种;包含特有种数量前4位的是菊科(218种)、毛莨科(182种)、唇形科(151种);特有种总数前4位的是省级行政单位是四川省(1 808种)、云南省(1 533种)、贵州省(955种)和湖北省(930种);在区域尺度上,特有种丰富的是西南地区(2 465种),其次是华中地区(1 226种)和西北地区(949种).药用的中国植物特有种分布范围局限,其引种驯化和人工栽培的区域特征更加突出,是各区域发展区域生物经济的特色潜在宝贵资源.

  • 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进展

    作者:王尧龙;黄璐琦;袁媛;查良平

    细胞或组织内全部的RNA转录本(RNA transcripts)被称为转录组,其反映了基因在不同生命阶段、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组织类型以及不同环境条件下表达的情况.而药用植物转录组作为现今研究药用植物基因组活跃的领域之一,可从整体水平了解细胞中基因表达情况及其调控规律.对转录组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基因进化、遗传育种以及生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该文以转录组的研究目标、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为基础,介绍了药用植物中转录组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分子生药学的研究提供更多基础数据.

  • 中国迁地栽培药用植物多样性现状

    作者:阙灵;池秀莲;臧春鑫;张毓;陈敏;杨光;金安琪

    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的重要手段,随着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的不断提升,资源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该文对全国迁地栽培药用植物的主要机构收录的物种进行了调研和资料梳理.以Species 2000(2017版)等数据库为分类依据,对药用植物迁地栽培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迁地栽培高等植物共16 351种,其中药用植物6 949种,隶属于276科,1 936属,共占全部药用植物的50.4%;《红色名录》涉及受威胁药用植物1 280种(占受威胁物种的19.6%),迁地栽培种占59.5%;中国特有药用植物3 988种(占中国特有种的22.5%),迁地栽培种占53.3%.该文对药用植物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 白藜芦醇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综述

    作者:田静;陈进伟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食用和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炎、抗增殖、抗氧自由基、免疫调节、植物雌激素等多种生物学功能[1].特别是近年来Res调节细胞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增殖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大部分风湿性疾病与免疫炎症、细胞凋亡及信号转导通路相关,Res来源于天然植物,无毒、廉价,国内资源十分丰富,在风湿性疾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3].目前有关Res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研究较少,笔者就当前已开展Res在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的研究及其可能的作用靶点进行综述.

  • 甘草甜素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朝霞;宋丽君;杨贵贞

    早在<伤寒论>中已将甘草的功用归纳为(1);养心复脉、扶正泄痞、补中温阳、协调阴阳、柔肝调脾、缓急和胃、益气健中、健脾利水、泻火解毒、利咽清热、调和营卫、通达表理、祛痰止咳等十几种.甘草甜素(gly-cynhizin,GL)是从药用植物甘草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活性成分,具有高甜度、低热量、安全无毒的特点,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等作用.

  •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林丽;高素芳;陈红刚;杨韬;黄钰芳

    数码互动实验室是IT技术、数码摄像及图像处理技术和传统显微镜技术不断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由显微镜系统、图像处理系统、语音问答系统及投影系统等组成.数码互动实验室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1-2].实验中心在多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药用植物及中药材数字图片库,并在之后建立了相关考试题库,努力探索将数码互动技术运用到实验教学实践中.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投入使用后,显示出其特有的优越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枣属植物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作者:韩璐;王亚丽;韩南银

    目的:整理枣属植物资源,探讨其综合开发利用的策略.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专著,的枣属植物资源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我国产枣属植物14种,9变型,其中药用植物4种.结论:枣属植物资源丰富,可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

  • 冬青属药用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达林

    归纳和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文献,综述了冬青属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为冬青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该属植物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是具有药品和保健品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

  • 滇西地区25种药用植物抗疟活性研究

    作者:肖朝江;徐伟;刘子琦;彭俊霖;张小东;姜北

    目的 研究25种采自滇西地区药用植物的抗疟活性,为植物来源的新型抗疟药的研发天然产物奠定基础.方法 依次用75%乙醇和水对25种药用植物进行回流提取,提取物经冷冻干燥后,采用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试验进行筛选,以IC50值评价其活性. 结果 在供试的25种药用植物中,苦参、滇白珠、马尾黄连等12种植物粗提物具有不同程度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其中苦参地上部分水提物和滇白珠提取物活性较好,IC50值分别为(1344.2±46.9)μg/ml和大于1 388.9 μg/ml.具有抗疟活性的植物种类涉及10个科、12个属. 结论 苦参、滇白珠、马尾黄连等12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表明抗疟活性物质可能存在于多种植物中.

  •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亚星;臧埔;马琳;张连学;郜玉钢

    植物次生代谢的概念早于1891年由Kossel明确提出,它是相对于初生代谢或基本代谢而言的.植物的次生代谢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提高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1].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多数是其次生代谢物,特别是一些微量成分往往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和药理活性,如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平喘、扩张血管、强心、抗癌等作用[2];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炎、抗氧化、抗癌、抗艾滋病等多种生理活性及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对人类的肿瘤、衰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3].但由于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较低,研究与应用大大受限,因此提高其含量或诱导新化合物合成意义重大.

  • 中草药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全喜;苏显中;王河清;于敏;李明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我国大约有12 000种药用植物.目前,各地常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1].

  • 白藜芦醇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作者:李覃;范桂香;袁育康;胜利;史霖;李彤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属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种子植物中,多是常见的药用植物.它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有抗肿瘤、抗炎、肝脏保护、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作用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抗肿瘤作用.以往的研究多采用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实验,本文进行动物体内试验,观察Res的抗肿瘤效果.

  • 近20年来药用植物成分体外抗HBV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左国营;刘树玲;徐贵丽

    我国具有庞大的乙型肝炎患者群,同时又是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从药用植物中筛选具有抗乙肝病毒(HBV)活性的天然目标化合物,对以开发出抗病毒的高效价廉药物,对控制乙肝流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20 a来药用植物的木脂素、多酚、生物碱、萜类、黄酮和香豆素类等70余个化学成分体外抗HBV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以供参考.

920 条记录 10/46 页 « 12...78910111213...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