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芩素对肝癌细胞HepG2放疗增敏作用的机制研究

    作者:安鹏;李星瑶;蔡子墨;党慧敏;吴喜利

    目的:探讨黄芩素在放疗增敏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肝癌放疗增敏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放疗组、药物组、药物加放疗组、肝细胞加药物组,用M T T 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并使用West-ern Blotting 法及QRT-PCA检测p53水平.结果:药物加放疗组HepG2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药物加放疗组HepG2细胞克隆形成数及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肝细胞加药物组(P<0.05);药物加放疗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药物加放疗组HepG2细胞p-53/β-actin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药物加放疗组HepG2细胞p-53/β-actin mRN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黄芩素可显著提高放疗增敏作用,提高HepG2细胞凋亡率,并可有效调控p53蛋白及m RN A水平.

  • 复方胡黄颗粒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作者:李欣;李怀斌;王毅

    目的 建立复方胡黄颗粒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鉴别处方中的黄芩、甘草、大黄.结果 处方中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无干扰.结论 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无干扰,可作为复方胡黄颗粒的质量控制指标.

  • 黄芩水提物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作用及成分研究

    作者:归巧娣;任健康;张利侠;赵院利;苍金荣

    目的 探讨黄芩水提物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实验室抑菌作用及有效成分.方法 采用微量半固体琼脂稀释法检测黄芩水提物对119株MRSA的MIC值,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黄芩水提物中黄芩苷含量,制备相同含量的黄芩苷碱溶液并经高效液相色谱验证其黄芩苷含量.比较黄芩水提物及黄芩苷碱溶液对28株MRSA的黄芩苷MIC值差异.结果 黄芩水提物对119例MRSA的MIC90值为7.81 mg/ml,MIC50值为1.95 mg/ml;比较黄芩苷含量相同的黄芩水提物及黄芩苷碱溶液对28株MRSA的黄芩苷MIC值差异,黄芩水提物优于黄芩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水提物对MRSA菌有抑菌作用,黄芩苷不是黄芩水提物抑制MRSA的主要有效成分.

  • 哮喘灵片质量标准研究结果分析

    作者:刘湘平

    哮喘灵片为慈利县中医医院生产的制剂品种,原质量标准中仅有显微鉴别。现根据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湖南省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工作方案的要求,对该品种进行了质量标准的深化研究,摸索了麻黄、黄芩的薄层色谱鉴别,在提高的质量标准中增加了麻黄、黄芩的薄层色谱鉴别。

  •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分析

    作者:孙立晔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7例,对这67例患者采取自拟中药配方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取中药治疗的方式,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显著,无任何不良反应,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五倍子、黄芩提取物对牙龈卟啉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张良;唐荣银;杨斌

    目的:观察五倍子、黄芩提取物对牙龈卟啉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结果:黑色的细菌经20 g/L的五倍子提取物液处理后变为淡褐色,可使Pg大部分胞壁不完整,破裂呈不连续状态或消失,胞浆内可见较多空泡,有的胞浆内可见黑色沉淀颗粒.20g/L的黄芩液处理后细菌仍为黑色,电镜下可见其细胞变形,胞壁变薄或破裂,胞浆消化呈空泡,有的胞浆内可见黑色沉淀颗粒.结论:20 g/L的五倍子、黄芩提取物可明显破坏Pg的细胞结构.

  • 黄芩与茶多酚除口臭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琳;杨小竺;胡德渝

    目的:通过观察黄芩、茶多酚对口源性口臭致臭菌以及半胱氨酸激发性口臭的抑制作用,评价了黄芩与茶多酚治疗口臭的效果.方法:①以致臭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以及具核梭杆菌为实验菌,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确定黄芩和茶多酚对三种实验菌的低抑菌浓度(MIC);②通过半胱氨酸激发实验,以挥发性硫化物(VSC)水平的下降百分比以及作用持续时间来评价黄芩和茶多酚在体内抑制致臭菌,减少其异味产物的释放,从而消除口臭的功效.结果:①黄芩和茶多酚都能有效抑制所有实验细菌,且以茶多酚作用较强;②使用4 mg/mL的黄芩和茶多酚漱口后,半胱氨酸激发的VSC水平下降百分比在20 min, 60 min和120 min时分别为38.31%,26.51%,16.78%和51.29%,37.42%,26.27%.二者的作用持续时间分别为144 min和190 min.而使用蒸馏水漱口的作用持续时间为46 min,其在20 min时的VSC水平下降百分比是14.99%.三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然药物黄芩与茶多酚对口腔致臭细菌和半胱氨酸激发性口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中药双黄补对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许彦枝;邹慧儒

    目的:探讨中药双黄补对人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取第5代培养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不同浓度的双黄补,对照组只加含10 mL/L FBS的DMEM培养液.通过PNPP法测定牙周膜细胞裂解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中药双黄补对人牙周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提高作用,其中以100 μg/mL效果佳.透射电镜下可见牙周膜细胞内质网池普遍扩张,细胞内基质膜泡和髓鞘样结构明显增加,细胞间广泛分布胶原纤维.结论:中药双黄补有诱导人牙周膜细胞向成骨样细胞转化的作用,可使细胞合成胶原的功能增强.

  • 黄芩对5种常见牙周细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张良;唐荣银;王国强;杨聚才

    目的:观察黄芩对5种常见牙周细菌的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甲醇提取物在体外厌氧环境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血链球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黄芩对各实验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对牙周常见可疑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的MIC值为5g/L、MBC值为20g/L,对牙周有益菌血链球菌的MIC值为40g/L、MBC值为40g/L,结论:浓度为5g/L的黄芩在不破坏牙周局部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可有效抑制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生长.

    关键词: 黄芩 牙周细菌
  • 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形态影响的体外实验

    作者:汤亚玲;谭红;叶玲;肖晓蓉;黄定明

    目的:探讨黄芩在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中的基础理论.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用扫描电镜观察低于MIC的3个浓度的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MIC值为1 mg/mL;黄芩改变了牙龈卟啉单胞菌菌体的正常形态.结论: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形态有抑制作用.

  • 用双黄连混合药物棉捻治疗尖周炎

    作者:吴敏;陈少武

    1997~1999年对慢性尖周炎经常规根管预备后封甲醛甲酚两次以上,仍有叩痛不适者改封双黄连、替硝唑、丁香酚混合药物棉捻,收到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将等量的替硝唑片研成粉和双黄连粉用适量的丁香酚调成稀糊状备用。1.2 病例选择 门诊选择龋源性无窦道的慢性尖周炎患者,常规根管预备完全后,封FC两次以上仍有叩痛等不适症状。临床检查:叩痛+~ ,X线片示患牙根尖有稀疏区。共62例(男24,女38),62个患牙,前牙28个,后牙34个。1.3 操作 将原封药去除,用氯亚明和30ml/L过氧化氢液冲洗并拭干后,用棉捻蘸上述混合制剂,置根管内,达根尖1/3,髓室内亦放一蘸药棉球,氧化锌水门汀暂封。1周后复查。1.4 疗效标准 成功:无任何症状。改善:症状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变或加重。2 结果 黄连是黄芩、连翘、金银花的提取物。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对各种自由基有很好的清除作用,抗氧化剂BHA可防止脂质氧化。对H2O2造成的红细胞溶血及膜流动性降低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我们采用了丁香酚,也具有消除氧自由基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

  • 宁夏黄芩不同干燥方法与药材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冷晓红;陈海燕;郭鸿雁

    目的 研究宁夏栽培黄芩采用不同干燥方法进行产地加工时药材中4种化合物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佳产地加工干燥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评价不同干燥方法的黄芩药材中4种化合物的含量.结果 80℃为佳干燥温度.结论 黄芩产地鲜切为佳加工方法,即将黄芩鲜药材蒸30 min后切片,置于烘箱中80℃烘干.其结果可为规范黄芩产地加工提供依据.

  •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刘峰;王小平;白吉庆

    目的优选黄芩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以干浸膏得率、黄芩苷含量为考核指标,优选出黄芩水提的佳工艺.结果佳工艺为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85℃)的药材浸膏,缓缓加入乙醇,使浸膏中乙醇浓度达50%.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 黄芩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定量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杨欣;杨瑞瑞;罗定强

    目的 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 快速检测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方法 以43批校正集样品为对象,建立近红外定量模型,预处理方法 为多元散射校正,波长范围为8 798.2~7 995.9,7 201.3~5 596.7和4 802.2~3 999.9 cm-1,回归方法 为偏小二乘法,并对15批验证集样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所建立的定量模型,其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0.971 2,内部交叉验证的均方差(RM-SECV)为0.677;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0.9618,外部验证的均方差(RMSEP)为0.396.结论 该方法 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药材的快速检验和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

  • 黄芩的化学成分及黄芩苷的提取方法

    作者:李玉山

    目的 介绍唇形科植物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黄芩苷的提取方法.方法 参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并进行整理综述.结果 黄芩中主要的4种化学成分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以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较高,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多种多样,各有优劣.结论 黄芩苷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已成为多种中成药的组方之一,其提取工艺有超滤、超声和微波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方法值得关注.

  • 基于HPLC法的黄芩和粘毛黄芩药用活性成分相似性、多样性评价

    作者:郭玲;雷成康;杨范莉;段重阳;白成科

    目的:评价黄芩及粘毛黄芩中活性成分的相似性及多样性,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两者的影响。方法在资源调查、收集的基础上,经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后,以HPLC法测定活性成分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烘干提高了黄芩中的黄芩素含量,对其他成分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粘毛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另外,粘毛黄芩中未检出野黄芩苷;粘毛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分别为9.89%和2.27%)与黄芩(分别为10.23%和2.33%)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但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分别为0.21%和0.08%)均显著低于黄芩(分别为0.40%和0.16%)( P<0.05)。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活性成分有一定影响,粘毛黄芩与黄芩活性成分有差异。

  • 黄芩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刘丽萍;宋莉;乔蓉霞

    目的:建立黄芩中农药多残留量的新检测方法,考察陕西不同地区黄芩药材中12种农药残留情况。方法采用DB-17MS毛细管柱(30 m ×0.25 mm ×0.25μm),用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GC-MS)进行目标成分的定量测定。结果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测定黄芩中农药多残留的方法,通过对陕西省不同地区黄芩药材中农药进行检测,发现尚无超标的农药。结论该方法严谨可靠,操作简便,能较准确地反映测定结果,与国家现有标准的方法相比,实验时间短,灵敏度高,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黄芩 农药残留 GC-MS
  • 五倍子等三种中药体外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研究及其探讨

    作者:周雪宁;权志博;王雷

    目的 筛选对耐西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敏感的单味中药,为中药治疗耐西药菌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选用五倍子、黄芩、黄连三种中药制成水煎剂原药,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 五倍子、黄芩、黄连、黄柏3种中药单味水煎剂对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以五倍子效果好,黄芩、黄连次之.结论 中药中存在对耐西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较好抗菌作用的单味中药.

  • 陕西产黄芩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王光玲;孟建国;侯建平

    目的建立陕西产黄芩HPLC指纹图谱,为后期黄芩研究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imak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运用梯度洗脱能很好分离黄芩的各类成分,通过软件比较,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作为黄芩药材的鉴定方法和陕产黄芩药材实验依据.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黄芩”药对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分析

    作者:严谨;王芙蓉;史海龙

    目的 研究“葛根-黄芩”的药效物质基础和配伍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中找出葛根、黄芩的所有化学成分,列出与其相关的所有潜在靶点,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葛根-黄芩的药效物质和配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根据口服利用度(OB),类药性(DL)相关条件筛选出43个候选化合物活性分子,其相应靶点793个.度值较高的候选化合物分子为芹黄素(79),β-谷甾醇(76),葛根素(55),汉黄芩素(45),黄芩素(37)等;度值较高的靶点蛋白依次为PTGS2,PTGS1,HSP90AB1,PRKACA,NCOA2等.结论 研究结果初步验证了葛根-黄芩药对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该药对在葛根芩连汤中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进而为该药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751 条记录 79/88 页 « 12...76777879808182...87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