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牙周病原菌在牙周病人龈下菌斑中的分布研究

    作者:张波

    成人临床发病率高的牙周疾病就是牙周炎、慢性牙龈炎,牙周炎患者普遍能够检出牙龈卟啉菌,是一种主要的牙周病原菌.在对牙周病原菌在龈下菌斑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时,对牙龈卟啉菌的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开展克隆、测序处理,构建出检测牙龈卟啉菌特异性的方式,并运用到临床过程中,借助该方式对牙周病人龈下菌斑中其他牙周细菌都分布进行探究.结合检测牙龈卟啉菌的方式,针对16S rDNA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研究十种牙周病原菌在牙周炎、慢性牙龈炎病人龈下菌斑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究牙周病同病原菌的发病关系.

  • 牙龈卟啉菌脂多糖诱导HL-60细胞分泌IL-1β、TNF-α、IL-6能力及其相关Toll样受体和信号通路的差异

    作者:张迪亚;严杰;李盛来;陈莉丽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诱导人粒细胞HL-60分泌IL-1β、TNF-c、IL-6能力差异及其相关Toll样受体和信号通路.方法 采用酚水法提取牙龈卟啉菌ATCC33277株脂多糖(Pg-LPS).采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Pg-LPS作用的HL-60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水平.采用TLR2或TLR4单克隆抗体阻断试验联合ELISA检测,了解Pg-LPS结合靶细胞上Toll样受体的类型.采用JNK、P38MAPK和NF-κB通路特异性阻断剂的阻断试验联合ELISA检测,了解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的相关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实验中采用大肠杆菌O111:B4脂多糖(E-LPS)作为对照.结果 1μg/ml Pg-LPS分别作用24、48和48 h或1 μg/ml ELPS分别作用48、48和72 h,HL-60细胞分泌的IL-1β、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Pg-LPS诱生的TNF-α高浓度与E-LPS相近(P>0.05),但诱生的IL-1β和IL-6高浓度明显高于E-LPS(P<0.05).TLR2单抗可抑制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1β、TNF-α或IL-6的活性(P<0.05),但E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活性仅可被TLR4单抗所抑制(P<0.05).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的信号通路分别为JNK和NF-κB、JNK和P38MAPK及NF-κB、JNK和P38MAPK(P<0.05),E-LPS则分别为JNK和P38MAPK及NF-κB、P38MAPK和NF-κB、P38MAPK和NF-κB(P<0.05).结论 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活性高于E-LPS.TLR2和TLR4分别可能是Pg-LPS和E-LPS的受体.Pg-LPS诱导HL-60细胞合成上述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通路与E-LPS明显不同,不同细胞因子合成的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也不尽相同.

  • 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法检测龈下菌斑关键厌氧菌

    作者:薛毅;谭巨莲;袁东辉;张荣莲;魏建敏

    牙龈卟啉菌、福基氏类杆菌、放线共生放线菌、螺旋体与活动性牙周病变有关 .本文作者建立了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bengoyl-DL-arginine-naphthlamide,BANA)水解试验为牙周关键厌氧菌感染的检测及牙周病的辅助诊断提供了新的便捷方法.

  • 人工种植牙的龈下菌群分析

    作者:李梅;杨圣辉;王者玲

    目的:了解种植牙龈下菌群的构成状况,探索早期诊断以及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方法.方法:检查了30名患者的47颗种植体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及骨质吸收情况.选用多种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培养基,对探诊出血和无探诊出血的种植牙进行了龈下菌斑标本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种植牙龈下的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与种植牙的临床和X线指标具有相关性.出血组种植牙龈下的产黑菌、牙龈卟啉菌和中间普氏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出血组.结论:与种植牙周围软组织炎症和骨组织吸收密切相关的菌种是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应当在种植患者的定期复查中加入微生物学检查的内容.

  • 牙周治疗前后血清抗体滴度及亲和性的变化

    作者:欧阳翔英;曹采方;陈智滨

    目的 观察牙周治疗前后抗牙龈卟啉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抗体滴度及亲和性的变化,探讨其在牙周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7例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及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抗Pg381 IgG抗体滴度及亲和性.结果 牙周炎组治疗前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P<0.001),抗体滴度与探诊深度有负相关趋势,治疗后滴度显著降低(P<0.01);亲和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也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抗Pg381抗体在牙周炎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主要是"以量取胜"的保护作用.

  • 牙龈卟啉菌与伴放线放线杆菌不同基因的临床症状108例

    作者:韩黎;赵俊杰

    本文采用PCR方法检测了Pg16SrDNA基因、胶原酶基因(prtC)和菌毛基因(fimA),以及Aa 16SrDNA基因、白细胞毒素基因(IktA)和菌毛相关蛋白基因(fap),并初步探讨了上述基因的检出与患者临床症状间的关系.

  • 壳聚糖和洗必泰对牙龈卟啉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作者:薛丹;许哲;孙江;冯延民;孙俊毅

    目的 评估壳聚糖和洗必泰对牙龈卟啉菌的协同抗菌效果.方法 将壳聚糖,洗必泰与复合树脂粉混匀制成含有壳聚糖浓度为0%,0.4%,0.8%,1.6%,洗必泰浓度为0.02%,直径为6mm标准大小药敏块.将接种了牙龈卟啉菌的培养基分别放置不同浓度的药敏块,37℃厌氧培养72小时.结果 牙龈卟啉菌的培养基中,抑菌环直径的大小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而扩大,并可看出载有洗必泰的壳聚糖药敏块的抑菌效果比单纯的壳聚糖的抑菌效果更好.结论 壳聚糖具有抗牙龈卟啉菌的作用,壳聚糖和洗必泰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联合应用比单独使用壳聚糖能取得更好的菌斑控制效果.

  • 牙龈卟啉菌rRNA基因间隔区的序列测定

    作者:温博贵;李冠武;韩新光;柏素云

    目的通过rRNA基因间隔区碱基序列测定,建立对牙龈卟啉菌(Pg)菌株进行鉴定的技术.方法利用种特异性引物对Pg rRNA基因间隔区进行套式PCR扩增,用glass-milk纯化PCR扩增产物,对纯化的扩增产物进行碱基序列测定.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Pg rRNA基因间隔区PCR扩增产物为 0.88kb,经放射活性测序反应技术测得Pg rRNA基因间隔区的碱基序列.结论 rRNA基因间隔区DNA扩增后进行测序,对Pg菌株鉴定是一种精确、重复性好的分子遗传学方法.

  • 牙周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回顾

    作者:张一民;李德懿

    牙周炎一般可分为成年人牙周炎(Adult periodontitis,AP)与青少年牙周炎(Juvenile periodontitis,JP).大量的研究证明,牙周炎的发生主要与G-厌氧菌属及螺旋体等有密切关系,前者如产黑色素普氏菌(以往称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卟啉菌(以往称牙龈类杆菌)、具核梭杆菌、放线共生放线杆菌及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上列微生物可产生内毒素、白细胞毒素及酶类等有害物质使牙周组织破坏吸收,产生炎症[1~3 ].本文拟就牙周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回顾作一综述.

  • 牙龈卟啉菌基因文库的建立

    作者:钟德钰;章锦才;张蕴惠;蒋晞;刘柏林

    目的通过构建牙龈卟啉菌47A-1的基因文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牙龈卟菌的基因结构莫定基础。方法选择Sau3AI对牙龈卟啉菌47A-1染色体DNA作酶切,获得的DNA片段与BamHI酶解的质粒pUC18作体外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含有IPTG、 X-gal和氨苄青霉素的LB琼脂平板上,用蓝、白筛选法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扩增并分析。结果得到的重组质粒经酶切、电泳分析,证实包含牙龈卟啉菌47A-1的插入片段。结论牙龈卟啉菌47A-1的基因文库构建成功。

  • 牙龈卟啉菌特异性克隆探针的筛选

    作者:钟德钰;章锦才;张蕴惠;蒋日希;刘柏林

    目的从牙龈卟啉菌47A-1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特异性片段,制备成特异性克隆探针,方法将牙龈卟啉菌47A-1基因文库中的重组质粒大量扩增和纯化,采用地高辛标记法制备成探针,与口腔中14种常见细菌DNA进行杂交鉴定,检测其特异性,从中筛选出对牙龈卟啉菌具有特异性的克隆探针。结果重组质粒pZJ1与牙龈卟啉菌47A-1杂交,而与其它细菌DNA均不杂交,包括牙龈卟啉菌ATCC33277和W83。结论重组质粒pZJ1可制备成高特异性克隆探针。

  • TLR-2和TLR-4与牙周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

    作者:郭秋曼;束蓉

    牙周炎是一种以细菌为主要病因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龈卟啉菌被认为是引起牙周炎的重要细菌之一.近年来在研究牙龈卟啉菌与牙周炎的关系中发现,Toll样受体在牙周炎的免疫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对Toll样受体与牙龈卟啉菌在牙周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牙龈卟啉菌的研究进展

    作者:路宝凤

    牙周疾病是由细菌及细菌携带物所引起的[1],尽管牙周疾病确切的病因学尚不清楚,很多观察者认为,牙龈卟啉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是口腔重要的致病菌之一,但对牙龈卟啉菌的致病性研究发现,该菌具有一系列逃避宿主防御机制及破坏宿主组织的毒性因子,如菌毛,凝集素样粘附,多糖夹膜,脂多糖,凝血,毒性代谢产物,外膜膜泡和多种酶.因此现在对牙周炎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牙龈卟啉菌的研究.因为它是革兰氏阴性产黑色素厌氧菌,所以分离鉴定程序繁琐,不利于进一步研究.近年来,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在基因水平上检测Pg菌提供了有用的手段,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开始[2],国外已有报道[3~6].另外,现在对牙龈卟啉菌研究的另一侧重点是其产生的蛋白酶,这些酶既存在于胞外,也存在于胞内,其80%位于膜泡中,20%呈可溶状态[7].牙龈卟啉菌的脂多糖是牙周炎时牙槽骨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

  • 一种新型光敏剂对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作者:郑瑜谦;闫福华;陈锦灿;赵欣;李永东;袁彩;石晓莉;黄明东

    目的:研究一种新型光敏剂(ZnPC-PL)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的抑制作用,以期寻找治疗牙周炎的新手段.方法:在体外环境中分别用涂板计数法分析不同药物浓度和不同激光强度下新型光敏剂的光动力治疗对牙龈卟啉菌的抑制效果,实验设计分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结果:光动力治疗中应用光敏剂Zn-PC-PL,在浓度为10 μmol/L以上、光强为6 J/cm2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结论:在一定浓度和激光强度下,Zn-PC-PL光敏剂对牙龈卟啉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 牙龈卟啉菌表面相关物质的提取、纯化及骨吸收和免疫特性研究

    作者:姜秋;冯延民;杨琼

    目的:通过对牙龈卟啉菌Pg表面相关物质(SAM)的提取、纯化,研究其潜在的骨吸收活性,以揭示pg的SAM在牙周病过程中的致病作用. 方法:1)细菌培养.2)SAM粗品的制备.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冻干、纯化.3)DEAE-Sephacel阴离子交换层析.4)SAM介导的小鼠颅骨吸收试验.结果:1)细菌培养得到冻干的细菌4.1 g.2)分离SAM得到粗品0.16 g.Sephacryl-S200凝胶过滤纯化SAM粗品,冻干后得到较纯的SAM约为0.0221 g.DEAE-Sephacel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SAM获得SAM纯品3 mg.3)纯化的SAM骨吸收活性鉴定.骨吸收作用可通过体外小鼠颅骨培养基中Ca2+浓度的增加而间接证实.SAM的骨吸收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5.SAM具有免疫原性.结论:SAM在骨吸收方面具有极大的潜能.提示SAM在牙周病骨损害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 牙龈卟啉菌牙龈蛋白酶K催化结构域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张凤秋;杨连甲;吴织芬;金岩;周鹏

    目的:克隆牙龈卟啉菌蛋白酶K催化结构域(kgpcd)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方法:利用PCR方法克隆kgpcd,并用基因重组融合表达技术获得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果:克隆基因测序结果与Gene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一致,经诱导表达见Mr为56×103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克隆了kgpcd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KGPcd蛋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 作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牙龈卟啉菌基因型和其重要毒力因子胶原酶基因(collagenase gene,PrtC)的遗传异质性,了解细菌遗传变异与其对牙周致病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的方法,对从24例牙周炎患者口腔中分离的79株牙龈卟啉菌和参考菌株ATCC33277进行DNA指纹分析.并随机选择24株临床菌株,进一步检测是否存在特异性的胶原酶基因片段.对照菌株为伴放线放线杆菌Y4和中间普氏菌ATCC25611,通过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了解PrtC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变化.结果:80株牙龈卟啉菌共获得7种基因型(I-VII),以VII所占比例高(25.8%).24株临床菌株和ATCC33277中均扩增出特异性的胶原酶基因片段(548 bp).将4株细菌的序列分析结果与国外的报道相比较,发现一些基因序列存在差异,其中有6个核苷酸碱基缺失.结论:临床分离的牙龈卟啉菌中可检测到多种基因型,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些菌株具有合成胶原酶的能力,不同菌株胶原酶基因之间存在遗传异质性的变化.

  • 牙周炎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朱江;谢昊;樊明文

    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在已知的三百多种口腔微生物中,仅少数微生物毒力较强, 而与牙周炎有关的细菌主要是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普氏中间菌、螺旋体等厌氧菌. 当病原菌侵袭牙周组织时,人体免疫系统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局部分泌抗体和全身血清抗体,局部细胞免疫和全身细胞免疫.Chen[1]等报道牙周组织健康者的血清抗体滴度高于牙周炎病人;Vincent[2]则发现所有牙周炎病人的血清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果用免疫的方法,强化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血清中抗病原菌的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就可能达到减少病原菌,预防牙周炎的效果.

  • LPS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PGE2的产生及COX-2基因表达

    作者:贾晓真;樊明文;陈智;李成章;边专

    目的:本实验观察两种重要的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细胞表面脂多糖(LPS)刺激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后PGE2水平的变化,及PGE2产生过程中COX-1和COX-2的表达.方法:采用热酚-水法抽提牙龈卟啉菌ATCC33277和中间普氏菌ATCC25611细胞表面脂多糖,刺激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通过放射性免疫技术检测上清液中PGE2的含量.同时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一步观察牙龈成纤维细胞内COX-1、COX-2 mRNA和COX-2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在LPS的作用下,PGE2水平明显升高,含量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递增(*P<0.01,* *P<0.01).对COX-1和COX-2 mRNA和免疫组化的研究表明,未受刺激的牙龈成纤维细胞COX-2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阴性,受LPS作用后呈阳性表达.COX-1 mRNA在正常和受刺激的牙龈成纤维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且表达不受LPS作用的影响.结论: 牙龈卟啉菌和中间普氏菌LPS能够刺激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PGE2,PGE2水平主要受COX-2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与COX-1的表达无明确相关性.

  • 四环素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抗牙龈卟啉菌IgG抗体亲和力的影响

    作者:张秀琴;黄世光;谢敏;张颖

    目的:评价结合四环素的机械性牙周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附着水平(AL)和血清抗牙龈卟啉菌(Pg)抗体亲和力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收集了门诊25例AgP患者,依据Armitage[1]诊断标准,这部分患者被确诊患有AgP(年龄20岁-35岁,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20例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0岁-38岁,平均年龄为26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对照组没有牙周炎临床症状,牙周探诊深度不超过2 mm.所有受试者身体其它方面均健康,并且此前至少3个月没有接受过抗生素或其它机械等方面的牙周治疗.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