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见注射给药所致不良反应及治疗
注射给药在临床治疗,特别是急性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主要作用,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也常遇到一些难以鉴别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如不及时对症治疗,轻者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医生、护士及药师都要高度重视,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停药,就地治疗。……
-
免费治疗对控制外来人口结核病疫情的影响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7月起对外来暂住人口肺结核实行免费治疗后,对外来人口肺结核病人就地治疗的影响.
-
部队高原病防治第列讲座(6)高原病就地治疗与后送
重症高原病治疗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确定是就地治疗,还是迅速后送至低海拔地区,对此,国内外学者的意见有所不同.现将高原病就地治疗与后送问题分析如下.
-
基层医院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几点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急症,必须及时诊治就地治疗。基层医院应利用较简单的辅助检查和准确的病史资料进行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现将其诊治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体会。
-
高海拔地区急性高原脑水肿72例就地治疗结果分析
在4 8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大气氧分压及肺泡气氧分压只有海平面的50%,脑组织对缺氧敏感,反应快,以脑组织水肿为病理基础的各种急性高原脑病患病率较高,病死率也较高.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由于远离内地及医疗中心,给救治高原脑水肿带来极大不便和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了就地治疗以急性高原脑水肿为代表的各种急性高原病的原则,经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
养生之道无经验
说起来,我的养生之道并无经验,但有体验,有时代特征,有五味俱全的难忘经历。
记得读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我就要为健康担心。那时,老师每
天上午都要为我们晨检,但与现今的幼儿园晨检不同,当时只要检查面部和小腿胫前有否凹陷性水肿,营养不足的低蛋白血症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幸好,我没有中招。但是,为了确保起码的营养,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养了小球藻、磨蔗渣糕,还有那些叶绿素、冬瓜囊也吃上了。上中学不久,又有传染性肝炎侵袭,校医室常检查我们眼巩膜有无黄染,一旦确诊肝炎,其实也是就地治疗,每天滴注葡萄糖加维生素C,但要他们减少运动,卧床休息。这一劫,也幸好避过。 -
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围手术期护理
上颈椎周围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特殊、位置较深.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本院自1998年开展上颈椎损伤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工作,手术治疗方面着重于便于地市级医院开展的Atlas钛缆Blooks法固定术.临床工作中发现颈后路Atlas钛缆Blooks法具有手术风险低、固定确切可靠、术后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适合在市级医院开展就地治疗上颈椎损伤.为配合治疗,加强了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效果较好.
-
高原地区现场高压氧治疗高原肺水肿的治疗压力研究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 m以上,是世界上海拔高的地区,施工人员及国内外旅游者进入青藏高原呈增多趋势.在高海拔地区用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就地治疗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的疗效优于药物及常规吸氧已为实践和文献证实[1],但治疗压力究竟多少为好、宜高还是宜低,目前国内外均无一致意见[2].笔者总结在高海拔地区的工作经验,对上述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
高压氧与常压面罩吸氧治疗急性轻症高原病疗效比较
以往在特高海拔地区现场主要靠药物和氧疗就地治疗急性轻症高原病(AMAD).在4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迄今尚无人尝试应用高压氧(HBO)来救治AMAD.2001年7月,我们首次将HBO应用于4600 m特高海拔高原施工工地,现场救治了大量高原病患者[1],收到极好效果.现将低气压环境下现场HBO与常压面罩吸氧治疗中、重度AMAD疗效对比报告如下.
-
高海拔区暴露下脑微循环障碍与急性高原脑水肿
目的 探讨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与救治方法。方法 本研究应用多种不同手段观察了急进高原人群和实验动物的脑血流、脑微循环、脑代谢和超微结构等变化,进而探讨了这些变化与急性高原脑水肿的关系。结果 随着海拔升高急进高原群人脑血流量明显增高,而急性高原反应和急性高原病患者的脑血流量又显著高于高原适应人群。脑血流量增加的物质基础是脑血管扩张,脑内NO与氧自由基的过度释放与脑血管扩张、脑含水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现场研究证实载氧或预防药物可降低急进高原人群的脑血流量,降低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而急性高原脑水肿的现场救治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又具重要作用。结论 高海拔区暴露下脑微循环障碍可导致高原脑水肿形成,药物或载氧预防改善脑微循环可降低脑水肿的发病率。
-
首批维和部队人员回国后再燃型恶性疟临床治疗体会
2004年4月至2004年12月我国在利比里亚担负执行联合国维和使命,沈阳军区某部27名官兵奉派参加首批进驻执行维和任务,2004年12月24日回国.维和期间多数官兵染上疟疾,均采用蒿甲醚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12月26日第一批归国人员中10人再燃发病,速来我院诊治,第二次归国人员中有13人再次发病,在卫生队就地治疗.现就这次治疗的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
-
养生的时代体验
我的养生之道并无经验,但有体验,有时代特征,有五味俱全的难忘经历.读小学高年级的时候,老师每天上午都要为我们晨检,但与现今的幼儿园晨检不同,当时只要检查面部和小腿胫前有否凹陷性水肿,营养不足的低蛋白血症就是那个时候认识的.幸好,我没有中招.但是,为了确保起码的营养,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养了小球藻、磨蔗渣糕,还有那些叶绿素、冬瓜囊也吃上了.上中学不久,又有传染性肝炎侵袭,校医常检查我们眼巩膜有无黄染,一旦确诊肝炎,其实也是就地治疗,每天滴注葡萄糖加维生素C,但要他们减少运动,卧床休息.这一劫,我也幸好避过.
-
钩端螺旋体病混合型感染并急性肾衰1例报告
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患者可发生严重肝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黄疸出血型死亡病例中,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分别占68.58%和14.28%;引起黄疸出血型钩体病常为毒力强的黄疸出血型或秋季热型[1],混合型感染的病死率会更高.抢救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就地治疗[2].我们对1例钩体病黄疸出血型秋季热型混合型重度感染败血症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患者抢救成功,体会颇深,现报道如下.
-
2例心肌梗死的诊治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引起中老年人死亡的常见病,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易患因素增加 [1], AMI有逐渐增加趋势.据统计,其住院病死率 15%~ 30%,以急性期发病第一周病死亡率高.大约有 2/3病人在送往医院或转入 ICU之前,大多因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 [2].或因长途搬运致使病人梗死面积扩大,或耽误溶栓佳时机,给病人造成较大危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此,就地治疗或院外救治尤其重要.常常是 AMI的第一接诊者基层医院,能否为 AMI病人争取到佳治疗时机及防止疾病扩大受到挑战.为此,近年来我院对 2例 AMI病人进行救治尝试,现报道如下:
-
高海拔区急性高原肺水肿306例临床分析
目的:306例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结果分析,探讨高原肺水肿的分型诊断与就地治疗方法。方法:对306例高原肺水肿的临床情况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原肺水肿的发病与急进高原速度与形式、季节与时间和劳动强度密切相关,发病者有明显呼吸窘迫症状和肺水肿体征,胸片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治疗应以就地实施分级处理为主,重症患者应待病情稳定后实施阶梯治疗下送。结论:急性高原肺水肿应在分型诊断的基础上就地实施分级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立其丁对高原肺动脉高压症32例就地治疗的观察分析
高原低压性缺氧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长期肺动脉高压可以导致右心肌源性肥厚、扩张,严重者发展为右心衰竭.2003年3月至2003年8月,我院对在海拔4 500m~4 700m的施工人员420名每月普查心电图,示"肺型P波"者进一步进行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高原肺动脉高压症者给予立其丁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
进藏列车52例急性高原肺水肿的治疗对策
目的:观察进藏列车上急性高原肺水肿就地治疗的疗效.方法:在海拔约3 500m~5 072m的高原经治52例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52例患者经及早、及时就地氧疗、利尿、扩血管、降低肺血管阻力等抢救治疗后疗效显著.结论:急性高原肺水肿及早诊断及时就地治疗,预后良好.
-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其病死率约为30%~40%[1], 脑出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居所有卒中类型的首位,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与生活,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临床医生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作一综述.1急性期治疗1.1一般治疗:原则上就地治疗,避免长途搬运,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