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作者:董明;陈小婉;席克虎;王有虎;桂岩;张福宏;马春霞;洪浩;刘翔毅;江英;马毅;杨贵军;张小兵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改变及时相特点和18β-甘草次酸对线粒体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甘草次酸组。卵清蛋白( ovalbumin,OVA)致敏建立大鼠AR模型。建模成功后给药干预,并分别于给药2、4、6、10周比较各组电镜下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改变。结果 AR模型组见线粒体数量增多、体嵴消失、肿胀、空泡化及自噬体存在,且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上述损害呈进行性加重。而甘草次酸干预组线粒体在增多的数量、体嵴减少、肿胀、空泡化及自噬体出现均较模型组好转,并随观察周期延长基本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持续变应原刺激下的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呈进行性损害,18β-甘草次酸可抑制鼻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病理损害。

  • 18β-GA对人高转移卵巢癌HO-8910PM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杰;庞江琳;覃燕梅;梁念慈

    目的 观察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人高转移卵巢癌HO-8910PM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及黏附斑激酶(FAK)、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8β-GA作用于HO-8910PM细胞,采用MTT法检测HO-8910PM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黏附试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Transwell chamber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FAK、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8p-GA明显抑制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生长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表明药物能下调FAK、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 18β-GA可抑制HO8910PM细胞黏附、侵袭,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FAK、MMP-9蛋白表达而进行的.

  • 18β-甘草次酸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PI3K、PDK1、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金鑫;李慧;李刚;赵海燕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肝癌 HepG2细胞增殖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脂酰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蛋白激酶 B(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①18β-GA 对 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以20、40、60、80、100μg/mL 的18β-GA 作用于 HepG2细胞,分别于培养24、48、72 h 后采用 MTT 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细胞增殖抑制率>50%为依据,选择合适的18β-GA 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后续实验。②18β-GA 对HepG2细胞中 PI3K、PDK1、AKT 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将 HepG2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处理组加入40μg/mL 的18β-GA,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 DMSO,培养48 h 后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两组细胞中的 PI3K、PDK1、AKT 蛋白。结果相同18β-GA 浓度下,随着作用时间延长,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基本呈时间依赖性;相同作用时间、不同浓度18β-GA 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基本呈浓度依赖性。处理组细胞中 PI3K、PDK1、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9±0.08、0.78±0.10、0.84±0.27,对照组分别为0.71±0.11、0.99±0.09、1.88±0.47,两组相比,P 均<0.05。结论18β-GA 可抑制 HepG2细胞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 PI3K/AKT 通路相关信号分子(PI3K、PDK1、AKT 蛋白)表达实现的。

  • 18β-甘草次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学君;王业忠;刘祺;姬云翔;朱立仓;戴晶;许晖;蔡云鹏;杨传豪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阻断剂18β-甘草次酸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及治疗组各30只,且各组分第1,3,5,7,14天5亚组,各亚组6只.视交叉前池二次注血法建立Sprague Dawley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模型,HE染色鉴定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Western blot检测脑血管Cx43表达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缝隙连接通道电导率变化.结果 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手术组第3,5,7,14天明显下降,分别为(8.33±0.38)分,(6.67±0.20)分,(4.83±0.31)分,(9.33±0.51)分,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3,5,7,14天分别为(10.00±0.65)分,(10.17±0.66)分,(9.83±0.61)分,(10.67±0.70)分,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x4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手术组第1,3,5,7,14天明显升高,分别为(0.289±0.01)%,(0.389±0.008)%,(0.510±0.006)%,(0.651±0.019)%,(0.329±0.151)%,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1,3,5,7,14天分别为(0.225±0.007)%,(0.228±0.01)%,(0.251±0.02)%,(0.303±0.008)%,(0.267±0.008)%,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导率记录结果,手术组第1,3,5,7,14天明显升高,分别为(3.07±0.19) nS/m,(4.88±0.34) nS/m,(8.20±0.31) nS/m,(11.94±0.22) nS/m,(4.07±0.22) nS/m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第1,3,5,7,14天分别为(1.38±0.16) nS/m,(1.64±0.15)nS/m,(2.26±0.21) nS/m,(2.89±0.85) nS/m,(2.11±0.20) nS/m,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缝隙连接阻断剂18β-甘草次酸可明显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缝隙连接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 长期口服18β-甘草次酸对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作者:张小兵;陈小婉;侯赟;马毅;席克虎;桂岩;王有虎;张福宏;马春霞;洪浩;江英;董明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不同剂量的18β-甘草次酸( 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大鼠血糖及血脂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30只,低(25μg/g )、中(50μg/g )、高(100μg/g )剂量甘草次酸组各30只,于18β-甘草次酸灌胃第43,99,155,211天及停药后第29天心脏采血,分别测其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的含量。结果:灌胃第43,99,155,211天及停药后第29天,与同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对比,低、中、高剂量组的血糖有下降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第43,99,155,211天及停药后第29天,低、中、高剂量组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与同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长期口服不同剂量的18β-甘草次酸有降低大鼠血糖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大鼠的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无明显影响。

  • 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作者:桂岩;张小兵;江英;王有虎;张福宏;刘翔毅;马毅;董明;杨贵军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正常大鼠肝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甘草次酸低剂量(25μg/g)、中剂量(50μg/g)、高剂量组(100μg/g)4组.每组分别以相应剂量甘草次酸灌胃,于给药6周、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检测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甘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球蛋白、总蛋白、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以及肝脏脏器指数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干预6周、14周、22周、30周及停药4周,甘草次酸低、中、高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转氨酶、清蛋白、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球蛋白和总蛋白在给药30周及停药4周时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剂量组之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观测时间点,各组间大鼠肝脏组织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索排列整齐、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结论:不同剂量甘草次酸长期灌胃对大鼠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形态无显著影响,但长期用药可因其免疫抑制作用而致球蛋白降低.

  • 18β-甘草次酸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

    作者:雍建平;张毓洪

    甘草次酸是中药甘草中的活性成分之一,尤其是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为了给甘草次酸的结构修饰提供依据,采用量子化学理论,在密度泛涵理论(DFT-B3 LYP/6-31 G)和HF/6-31 G基组下分别计算了18β-甘草次酸的结构参数,结果 表明两种基组下所得的结果 间无显著的差异.同时在DFT-B3 LYP/6-31 G基组下优化了其空间构型,并计算了其单点能、前线轨道能量和Mulliken电荷布局分布,结果 表明计算得到的分子几何优化结构和计算方法 可靠,计算结果 满意.

  • 18β-甘草次酸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研究

    作者:葛艳;范钰;李仪奎

    目的 观察18 -甘草次酸(18 -glycyrrhetinic acid,GA)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从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16,p21,p27)表达丰度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GA作用结肠癌HT29细胞后,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16,p21,p27)变化.结果 GA作用HT29细胞后,增殖受到明显抑制.GA处理组细胞阻滞于G1/S期,并出现p16,p21,p27蛋白水平上调.结论 GA可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p16,p21,p27蛋白有关.

  • 18β-甘草次酸通过抑制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的激活能够增强人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

    作者:赵冬;刘秋梦;梁慧芳;陈劲;张必翔

    目的 观察18β-甘草次酸(GA)和索拉非尼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株7402的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从对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100μmol/L的GA和10 μmol/L的索拉非尼单独和联合应用于肝癌细胞株7402,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和平板克隆方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STAT3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 CCK-8方法结果显示GA和索拉非尼单独处理7402后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4.3±3.3)%和(56.7±5.0)%,联合给药细胞生存率为(42.6±2.8)%.联合给药比单独给药对细胞杀伤作用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5.31±1.53)%的凋亡率比较,GA和索拉非尼单独给药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18±2.12)%和(19.18±1.30)%,联合给药细胞凋亡率为(28.29±2.58)%.与单独给药比较,联合给药能进一步增加细胞凋亡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机制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索拉非尼单独处理后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量变化不明显(t=2.449,P=0.070),而GA组p-STAT3表达量降低(t=34.080,P=0.000),联合给药组p-STAT3表达量显著降低(t=40.420,P=0.000).结论 GA能够通过抑制STAT3的激活增强人肝癌细胞对索拉非尼的敏感性.

  •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作者:马毅;桂岩;王有虎;席克虎;陈小婉;张福宏;马春霞;洪浩;刘翔毅

    目的:观察18β-甘草次酸(GA)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TJs)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GA组,每组24只.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大鼠AR模型,观察和比较给药干预后第2、4、6、10周,各组行为改变及透射电镜下鼻黏膜上皮细胞TJs形态.结果:AR模型TJs长度变短,质膜电子高密度影变厚、融合点数量减少,间隙增宽甚至断裂.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上皮细胞TJs的上述改变呈进行性加重,而GA组TJs变短、质膜影变厚、膜融合点减少均较模型组缓解,并随观察周期延长基本接近对照组.结论:18β-GA可缓解AR大鼠鼻腔黏膜上皮细胞间TJs的损害.

  •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抗人肺癌细胞侵袭和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黄炜;黄济群;张东方;张瑞玲;廖兆全

    目的研究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18β-甘草次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抗人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抗侵袭作用的机理.方法药物处理后通过重建基底膜侵袭试验、对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试验、趋化运动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用吖啶橙-溴乙锭荧光双染法和TUNEL DNA片断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甘草酸、18β-甘草次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均可降低PGCL3细胞增殖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IC50分别为1.83mmol/L、145.3μmol/L、44.73μmol/L和40.71μmol/L.0.5和1.0 mmol/L甘草酸、25和50μmol/L 18β-甘草次酸、30和40μmol/L熊果酸、35和45μmol/L齐墩果酸处理96h,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01),且有剂量依赖性.上述浓度药物对细胞的粘附、运动及组织蛋白酶B分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或P<0.001);软琼脂集落形成数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上述浓度药物处理48h,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甘草酸、18β-甘草次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均有抗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抗侵袭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癌细胞粘附作用、趋化运动和组织蛋白酶B分泌的抑制而实现的.

  • 18α(18β)-甘草次酸30位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作者:木合布力·阿布力孜;王永波;马红艳;高苗苗;郑大成;热娜·卡斯木

    目的 制备甘草次酸30位酰胺类衍生物N-β-羟乙基-18β-甘草次酸-30-酰胺(Ⅲ)和N-β-羟乙基-18α-甘草次酸-30-酰胺(Ⅳ),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 18β-甘草次酸(18β-GA,Ⅰ)经高温碱催化进行构型转化反应得到18α-甘草次酸(18α-GA,Ⅱ);化合物Ⅰ、Ⅱ分别与2-氨基乙醇缩合制得目标化合物Ⅲ、Ⅳ;用常规光谱方法鉴定结构;同时考察不同种类缩合剂、溶剂量、物料比、处理方法对目标化合物产率的影响,筛选佳制备工艺.结果 目标化合物Ⅲ、Ⅳ的产率分别为63%、48%.结论 确定以EDCI、HOBt、DMAP为催化系统,配料比分别为18β-GA-EDCI-HOBt-DMAP(1∶1.5∶1∶0.5)及18α-GA-EDCI-HOBt-DMAP(1∶2∶1∶0.5),二氯甲烷为溶剂,化合物Ⅲ、Ⅳ的反应时间分别为18、28h,所用工艺是制备甘草次酸30位酰胺类衍生物的较好工艺.

  • 18β-甘草次酸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CCL11、AQP1和EOS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娟丽;席克虎;侯赟;江英;桂岩;王有虎;张福宏;张小兵

    目的 观察18β-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中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11(CCL11)、水通道蛋白1(AQP1)和嗜酸粒细胞(E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C)组、AR模型(AR)组、氯雷他定(LOA)组、18β-GA组.1~14 d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和Al(OH)3基础致敏,14~21 d用OVA鼻腔激发建立AR模型,NC组均以生理盐水替代.第21 d始LOA和18β-GA组分别给予氯雷他定和18β-GA每日1次灌胃,NC与AR组以生理盐水替代.干预1、2、3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取大鼠鼻黏膜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CL 11基因、免疫组化(SP法)检测AQP1表达程度,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结构和EOS浸润程度.结果 AR组大鼠1、2、3周时均出现典型AR症状,行为学叠加评分>5分,鼻黏膜中CCL 11、AQP1表达和EOS浸润较NC组增强(P<0.05);各时间点,LOA组大鼠上述结果均低于AR组(P<0.05);18β-GA组大鼠1周时上述各结果与AR组比较下降(P<0.05),2周后各结果接近于LOA组、NC组(P>0.05).结论 18β-GA干预可降低CCL 11、AQP1的表达水平及EOS浸润程度,抑制AR进展.

  • 18β-甘草次酸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马媛;石明辉;戴均贵;赵军;徐芳;顾政一

    目的 综述近年国内外18β-甘草次酸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新进展,为传统中药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合成甘草次酸衍生物的相关文献,从18β-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化学合成、生物转化及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汇总.结果 文献表明,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合成了大量结构各异的甘草次酸衍生物,药理学研究发现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结论 甘草次酸衍生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期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医药学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前景值得期待.

  • 18α-甘草次酸及其甲酯的制备

    作者:木合布力·阿布力孜;闵杰;热娜·卡西莫夫;李宏智;马淑燕

    目的 制备具有肝靶向潜能的18α-甘草次酸及其甲酯.方法 18β-甘草次酸与盐酸的无水甲醇溶液一起加热,经碱性水解、酸化制备了18α-甘草次酸,再经酯化获得了其甲酯.结果 制备了18α-甘草次酸(产率34%)及其甲酯;对合成工艺、理化性质和光谱特征进行研究,优化了制备工艺.结论 在酸性条件下对18β-甘草次酸进行酯化,再经碱构型转化、水解并用混合溶剂结晶是制备18α-甘草次酸的较好途径.

  • 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抗肝癌SMMC-7721细胞活性研究

    作者:郝秀静;阳辉;王娟;李敏;李学强

    目的 研究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处理SMMC-7721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对肝癌SMMC-7721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MTT法检测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Hoechst-33258细胞凋亡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D35为26.71%、D34为36.95%.结论 18β-甘草次酸哌嗪衍生物D34、D35对SMMC-7721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且优于18β-甘草次酸(GA).

  • 甘草次酸类化合物的制备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木合布力·阿布力孜;郑大成;热娜·卡斯木;郭霞;董长治;马红艳;阿布力孜·阿布杜拉;毛新民

    目的 制备18α-和18β-甘草次酸类复合物,并对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18β-甘草次酸(Ⅰ)为起点,进行构型转化得到其光学异构体18α-甘草次酸(Ⅱ),再经C30-位羧基的甲酯化分别得到18β-甘草次酸甲酯(Ⅲ)和18-α-甘草次酸甲酯(Ⅳ),并与环磷酰胺的抗癌活性体内代谢产物--二氯磷酰氮芥偶联而得2个抗癌复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用四大光谱法(NMR、MS、IR、UV)对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人类肝癌细胞株BEL-7402为体外实验模型,用MTT法观察各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抗肿瘤药物顺铂作为阳性对照物.结果 对化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18α-甘草次酸的构象转化得率为45%;目标化合物18β-甘甲磷氮芥(Ⅴ)和18α-甘甲磷氮芥(Ⅵ)的产率分别为35%和25%.所制备的甘草次酸衍生物中,化合物Ⅱ和Ⅵ对BEL-7402肿瘤细胞的增殖显示明显强的抑制活性,浓度在5~500 μg/mL范围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2.6%~86%及1.3%~50.1%;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物顺铂的抑制率为20.0%~73.41%.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制备中磷酰酯化反应的条件控制(无水、物料比1∶1.25,温度 65℃和反应时间3~4 h)是合成关键;化合物Ⅱ和Ⅵ在中高浓度时,与顺铂具有较类似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甘草次酸类化合物的构型转化及与抗癌基团偶联可能提高其抗癌潜力.

37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