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ondini畸形人工耳蜗植入1例报告

    作者:夏寅;韩德民;赵啸天;郑军

    患儿,女,3岁4个月.因自幼双耳失聪于2001年3月19日入院,追问病史:患儿足月顺产,无氨基糖甙类药物使用史,无眩晕、面瘫、耳漏、头痛等异常.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正常;耳廓、外耳道、鼓膜正常.纯音测听(助听听阈):500Hz、1 000Hz、2 000Hz左耳分别为60dBHL、85dBHL、100dBHL,右耳90dBHL、95dBHL、100dBHL均测不出;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双耳对103dBHL刺激无反应;40Hz-相关电位:双耳对124dBHL刺激无反应;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1~5kHz、80dB声强刺激双耳均未引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双耳均未引出.颞骨CT报告双侧中内耳畸形:左侧耳蜗转数减少,前庭结构欠清晰,半规管形态欠规整,内听道狭窄;右侧耳蜗、前庭呈一不规整高密度影,其内结构不清,半规管形态欠规整,内听道明显狭窄,颈静脉窝高位,中颅窝低位.

  • 不同测试音用于人工耳蜗助听听阈测试的结果分析

    作者:邹婷;王永华

    目的 通过对同一人工耳蜗植入者行不同测试音的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不同类型测试声的感知是否存在差异,旨在增加可用测试音种类.方法 采用啭音、脉冲啭音和窄带噪声分别对24名单侧人工耳蜗植入青年行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三种测试音顺序按照拉丁方设计原则,采用改良的Hughson-Westlake法测试助听听阈,频率范围为0.25~4 kHz;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种测试音所得声场下助听听阈测试结果在250 Hz、500 Hz、1000Hz、2000 Hz、4000 Hz、3FA(即500、1000、2000 Hz平均听阈)和4FA(即500、1000、2000、4000 Hz平均听阈)处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除啭音外,脉冲啭音和窄带噪声也可作为声场下人工耳蜗助听后效果评估的测试音.

  • 声场中记录的听性稳态助听反应阈与行为测试助听听阈的相关性

    作者:邹建华;蓝小兵;林琳;李光智

    目的 应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Chirp刺激信号在声场中测试助听反应阈,观察其阈值与行为测试助听听阈的相关性,探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Chirp刺激信号声场测试评估助听器补偿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2例(39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已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听障组)和16例(32耳)听力正常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国际听力Eclipse EP25型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仪及美国GSI-61型听力计,分别对听障组在声场中使用两种仪器测试助听听阈;对对照组进行裸耳行为听阈与声场中听觉稳态反应阈测试.结果 在0.5、1、2、4 kHz处,听障组ASSR助听反应阈与行为助听听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8、0.77和0.82,P值均<0.01,显示两种测试结果有相关性;对照组裸耳行为听阈与声场中记录的听觉稳态反应阈在0.5、1、2、4 kHz配对t检验均呈显著差异(P<0.01),ASSR声场反应阈高于行为听阈20~30 dB HL.结论 应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Chirp刺激信号声场测试进行助听器补偿效果评估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 小儿助听器选配中RECD(真耳-耦合腔差值)的运用

    作者:张敏;段吉茸

    资料显示,在给儿童测听和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使用传统的成人选配方法往往得不到准确结果.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像成年人那样互动自主地改变助听器的设置,这就需要助听器选配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儿童助听器的选配更加精确.儿童的耳道声学特性与成人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改变.儿童的小耳道毫无疑问会改变助听器的电声特性(与成人比较),从而导致增益的误差,这在选配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由于2cc耦合腔中的电声参数不能反映小儿耳道容积,声阻抗特性,麦克风位置对声波接受的效益,以及头颅对声波衍射作用的影响等,所以在对儿童选配助听器时进行真耳测试是十分必要.应用真耳测试结果确定助听器的增益和输出,要比使用功能增益(未助听听阈与助听听阈之差)更准确和可靠.另外,真耳测试能够估计出耳道内有助听器的情况下,传递到耳内的大声压级.这一参数对儿童助听器选配非常重要,耳道声压级会比在2cc耦合腔中测得的增益高出大约10~20dB,所以在选配过程中要将这种差别定性、定量,并加以应用,才能调试出真正符合儿童的助听器增益值.

  • 儿童行为测听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邹建华

    近年来,随着诊断听力学的迅速发展,听力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先进的电生理检测设备能够快速、客观、准确地获得听觉反应值,在临床及康复听力学中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相比较而言,传统的行为测听技术显得费时费力、测试结果不稳定等.但是,行为测听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着电生理测听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项技术始终贯穿在临床听力学特别是聋儿康复过程中,不但用于小儿听力损失的诊断,在小儿助听听阈获得及人工耳蜗调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儿童行为测听技术应用的心得.

  • 助听后Chirp ABR阈值和行为测听阈值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吕渊;许焕狮;沈毅;沈志森;史文迪

    目的 探讨助听后Chirp ABR与行为测听阈值的相关性.方法 做出同一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下的Chirp 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听阈,分析比较其助听听阈评估结果.结果 Chirp ABR声场下助听听阈与行为测听结果比较,左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70、0.866、0.944和0.849;右耳各频率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936、0.906、0.937和0.931,有较高的相关性;Chirp ABR阈值比行为测听阈值高9-18分贝.结论 Chirp ABR技术可以用于不能配合行为测听或行为测听结果不准确的听障儿童,获得助听听阈评估.

  • 人工耳蜗术后患儿听阈评估

    作者:洪梦迪;杨仕明;陈爱婷

    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对患者的听觉康复作用,比较声场和头戴式耳机两种人工耳蜗术后助听听阈评估方法的优劣.方法 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27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男性18例,女性9例,植入年龄跨度1.7至18.6岁,平均7.6±5.4岁.开机后分别采用声场扬声器和TDH39头戴式耳机评估患者0.25k、0.5k、1.0k、2.0k、4.0k Hz的助听听阈,TDH39耳机还可测试8.0k Hz的助听听阈.使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声场扬声器得到的助听听阈3FA(即0.5k、1.0k、2.0k Hz平均听阈)为39.4±7.7dB HL,4FA(即0.5k、1.0k、2.0k、4.0k Hz平均听阈)为37.5±7.3dB HL.使用TDH39头戴式耳机测得的助听听阈3FA为39.3±6.1dB HL,4FA为38.4±5.7dB HL.两者所测得的3FA (P=0.8801)和4FA(P=0.2133)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两种方式测得的0.25k Hz(P=0.8756)、0.5k Hz(P=0.0630)、1.0k Hz(P=0.1980)、2.0k Hz(P=0.6866)助听听阈均无统计学差异,4.0k Hz(P=0.0062)耳机测试听阈低于声场结果.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实现良好的听敏度.使用头戴式耳机可获得可靠的植入后助听听阈,比声场测试更加简便易行.

  • ASSR声场评估助听听阈可行性报告

    作者:胡旭君;史靓

    目的 探讨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技术对无法配合听力测试或行为测试结果不可靠的听障儿童进行助听听阈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在隔声室内,12名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依序先后配戴数字助听器和模拟线性助听器,分别进行自由声场(FF)和(ASSR)声场测试,分析比较其助听听阈评估效果.结果 分别采用不同测试方法评估佩带不同类型助听器的助听听阈结果,其相关性不一致.模拟线性助听器的助听听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数字助听器助听听阈的相关性较差.载波频率为2kHz时,两类助听器所得的助听听阈相关性均极为显著,但当载波频率为4kHz时,助听听阈的相关性均较差.结论 ASSR技术不能为配戴压缩性助听器的听障人群提供精确的助听听阈评估效果.

  • 助听器效果评估简表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芸;王恺;梁传余

    听障患者验配助听器后,究竟如何准确评估其助听效果一直是参与助听器验配的临床听力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尽管可以用声场测试的方法了解听障患者的助听听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致判断助听器的效果,但是用于声场测试的纯音(pure tone)远不能代替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因此,各种让听障患者自己参与的助听器主观效果评估工具--自测问卷(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判断助听器是否选配成功的主要依据之一[1~6].

  •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评估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的意义

    作者:郭倩倩;陈雪清;莫玲燕;孟超

    目的 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阈;根据助听后三个刺激声/m/、/g/、/t/在55 dB SPL强度下是否全部引出波形将息儿分为A组和B组,全部引出波形的患儿为A组,其余患儿为B组,比较二组的助听听阈.结果 26例患儿CAEP波形引出率为96.15%(25/26),A组(11例)0.25、0.5、1、2、4 kHz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2.73±7.54、27.27±5.18、35.00±5.48、35.91±7.35、35.45±4.72 dB HL;B组(15例),除1例未引出CAEP外,有9例在65 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 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6.11±7.82、35.00±4.33、38.89±6.51、40.00±7.07、43.33±8.66 dB HL;有5例在75 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 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44.00±12.94、39.00±7.41、49.00±6.52、44.00±6.52、54.00±11.94 dBHL,且A组患儿各刺激声对应频段助听听阈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阈值强度下低频声/m/、中频声/g/、高频声/t/的P1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30.16±24.85、114.80±25.99、122.88±27.05 ms,幅值分别为6.58±4.53、6.41±3.97、5.58±3.56 μV,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分别为34.30±7.69、40.20±8.48、41.40±8.07 dBHL,P1波潜伏期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均无显著相关(P>0.05),P1波幅值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AEP测试可用于评估儿童助听器选配效果,55 dB SPL强度下能够引出CAEP波形可作为评估助听器选配效果良好的指标之一.

  • 重度聋幼儿助听器助听效果的评价

    作者:何锦添

    应用功能增益法评估44名重度聋幼儿配戴助听器后的助听效果,追踪观察三年,全部患儿的助听效果均较初诊时好(P<0.05),其中双耳配戴助听器患儿较单耳配戴者效果更好.

  • 软带Baha应用及相关听力学评估

    作者:夏寅;张文阳;张华

    Baha(bone anchored hearing aid )是一种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1977年,瑞典教授 Tjellstrom 及其同事率先将Baha应用于3例慢性中耳炎患者。经研究,这种新的听觉植入技术可以使患者的助听听阈降低约15 dB[1]。随后,Baha逐渐成为因外耳和中耳疾病导致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的患者改善听力的有效方法。

  • GJB2基因突变组与正常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助听听阈提高临床评估研究

    作者:艾帕都拉?艾斯拉;韩治国;颜抗

    目的:通过对40例12岁以下植入人工耳蜗的耳聋患儿进行术后1个月的助听听阈提高效果评估,初步探讨入人工耳蜗后在术后1个月GJB2基因突变组与未发现突变组患儿助听听阈提高是否有差别。方法患儿术前均完善相关听力学检查,在全麻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1个月开机后采用标准评估程序,对测试对象进行听觉能力评估。结果分别评估患者0.5k、1.0k、2.0k、4.0k Hz的助听听阈,GJB2基因突变组患儿在0.5k、1.0k、2.0k、4.0k Hz的助听听阈提高分别为(44.00±5.10)dB、(45.00±4.18)dB、(43.00±3.74)dB和(47.00±3.39)dB;未发现突变患儿在0.5k、1.0k、2.0k、4.0k Hz的助听听阈提高分别为(44.70±2.19)dB、(45.45±2.36)dB、(49.24±2.07)dB和(50.76±2.08)dB。根据GJB2基因突变分组患者各频率提高差距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根据患儿GJB2基因突变分组术后1个月各频率提高无明显差异。

  • 不同年龄段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助听听阈提高临床评估研究

    作者:艾帕都拉·艾斯拉;韩治国;颜抗

    目的通过对40例12岁以下植入人工耳蜗的耳聋患儿进行术后1个月的助听听阈提高效果评估,初步探讨<12岁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后在术后1个月3岁以下(包括3岁)患儿与大于3岁患儿助听听阈提高是否有差别。方法患儿术前均完善相关听力学检查,在全麻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后1个月开机后采用标准评估程序,对测试对象进行听觉能力评估。结果分别评估患者0.5 kHz、1.0 kHz、2.0 kHz、4.0 kHz的助听听阈,<3岁(包括3岁)患儿在0.5 kHz、1.0 kHz、2.0 kHz、4.0 kHz的助听听阈提高分别为(44.17±3.07)dB、(46.25±4.22)dB、(49.58±3.56)dB和(52.08±2.85)dB;>3岁患儿在0.5 kHz、1.0 kHz、2.0 kHz、4.0 kHz的助听听阈提高分别为(45.89±2.17)dB、(45.89±2.04)dB、(47.86±2.10)dB和(48.75±2.28)dB。根据年龄分组患者各频率提高差距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人工耳蜗能够帮助重度听力障碍者改善听力,<3岁(包括3岁)患儿与>3岁患儿助听听阈提高情况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