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及盘后区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正学

    目的 通过建立关节盘前移位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盘及盘后区早期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10只兔左侧关节经手术诱导为关节盘前移位模型,右侧为手术对照组;2只为正常对照组.术后24 小时、1周、2周、3周、4周,麻醉下活体各切取2只手术组实验动物同一部位的关节盘和关节盘后区组织,制成透射电镜标本观察.结果 关节盘组织中软骨样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周围的淡区逐渐变小并消失,胞浆中微丝增加,胶原纤维间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并见新生毛细血管及神经纤维,后软骨样细胞转化为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盘后区早期出现幼稚的软骨样细胞,有排列相对致密的胶原纤维,后转化成类似于关节盘样组织.结论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盘失去纤维软骨盘的特性转化为纤维结缔组织;盘后区则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变成纤维软骨盘样组织.

  • 改良再定位(牙合)垫治疗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作者:刘怡;傅开元;傅民魁

    目的探讨改良再定位(牙合)垫治疗TMD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NR)的临床治疗方法,评价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3例ADDNR病例(双侧10例,单侧3例),手法复位后,应用改良再定位(牙合)垫对其进行治疗,应用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对关节治疗前后功能进行评价,MRI对其治疗前后盘突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急性ADDNR主诉开口受限,下颌运动功能严重障碍,关节盘明显前移位,治疗后盘突关系得到全部或部分恢复,关节功能得到改善.结论采用改良再定位(牙合)垫对急性ADDNR早期采取积极的治疗,可以恢复良好的盘-突关系,阻止关节盘和髁突的进一步损伤.

  • 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外科治疗

    作者:龙星

    颞下颌关节盘穿孔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骨关节病中的一种病症,多因外伤、关节盘前移位和骨关节病导致关节盘后带与双板区交界处和双板区穿孔,以及关节盘本体穿孔或破裂.临床上常伴有关节组织的退行性改变.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以下重点介绍颞下颌关节盘穿孔的外科治疗.

  • 锥形束CT颞下颌关节上腔造影在诊断关节盘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许跃;林秋平;林韩;张志光;郑有华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骨关节病中关节盘前移位、穿孔及髁突骨质改变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的96例骨关节病患者共145侧TMJ行锥形束CT(CBCT)关节造影检查,分为关节盘穿孔组和非穿孔组,两组病例以CBCT按照关节盘移位及髁突骨质改变类型进行分类比较,应用SPSS 18.0对关节盘穿孔与关节盘移位类型进行Pearsonχ2独立性检验,两组间骨质分型构成比进行χ2检验。结果所有关节发生关节盘前移位,其中124侧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21侧为可复性盘前移位。86侧TMJ发生关节盘穿孔,59侧关节造影未检出穿孔。关节盘是否发生穿孔与关节盘前移位类型存在相关性(χ2=6.866,P=0.015),关节盘穿孔组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发生率(91.86%)高于非关节盘穿孔组(76.27%)。结论 TMJ骨关节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盘移位,关节盘移位类型与关节盘穿孔相关,髁突骨质改变类型与关节盘是否穿孔无明显相关性。

  • 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关节音分析

    作者:黄卓珊;林雪峰;张志光;苏凯;李雪铃

    目的 比较关节盘前移位(ADD)患者和正常人开闭口运动中颞下颌关节(TMJ)关节音的振动参数,探讨关节音频谱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关节音分析仪记录43例ADD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TMJ表面振动参数,收集关节振动信号并进行提取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病例组两侧TMJ的振动总能量、小于300 Hz的振动能量、大于300 Hz的振动能量、峰振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1);(2)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者关节振动能量及峰振幅明显低于可复性盘前移位者(P < 0.05);(3)关节音频谱图对ADD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较高(分别为87.5%和86.7%).结论 ADD患者关节音振动的各个参数明显高于正常人,不同病变阶段的关节音亦不同,通过分析TMJ音频谱图,可能有助于鉴定异常关节音所属的病变阶段,有望成为ADD的无创辅助诊断和早期筛查方法.

  • SPECT/CT研究颞颌关节盘移位对髁突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刘炀;孟逍逸;焦国良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CT)骨显像技术研究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DD)患者髁突骨代谢变化,探讨盘移位时间及程度对髁突骨代谢影响规律.方法 选取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单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130例,纳入病例均接受颞下颌关节SPECT/CT检查,对健患侧感兴趣区(ROI)核素计数值与病程及关节盘移位分期进行配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SPECT/CT检查患侧髁突延迟相异常浓聚阳性率为86.92%(113/130),研究对象健侧(22,13)与患侧ROI计数(26,1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909,P<0.001),患侧ROI计数与盘移位时间呈负相关(r=-0.332,P<0.001).结论 通过SPECT/CT研究得出,随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时间的推移,ADD髁突成骨性活动降低.

  •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MRI诊断及其表现

    作者:毕文娟;王东

    磁共振成像能够很好地显示关节盘,越来越多地应用干颢下颌关节病的检查及诊断.目前对于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标准众多,如Trace标准,胡氏标准等,亦可通过测量相关角度进行关节盘前移位的诊断,但对于关节盘前移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 兔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弹力纤维的适应性变化

    作者:谷志远;冯剑颖;胡济安;张银凯;谢志坚;吴慧玲;柴田考典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中弹力纤维在关节盘前移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日本大白兔28只,8只用于实验对照, 20只用于建立右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2周、4周、6周、8周和12周各处死4只实验动物,作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中双板区的弹力纤维在盘前移位后出现纤维数量下降及排列紊乱.2周时可见丛状弹力纤维;4周时弹力纤维数量明显下降,丛状排列消失,纤维断裂;6周时弹力纤维扭曲或断裂成粗黑点;8周时纤维数量进一步减少,排列明显紊乱;10周和12周与8周相似.结论关节盘前移位后双板区弹力纤维的功能、分布和排列均发生了变化.

  • 髁突增殖层细胞在颞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中的作用

    作者:谷志远;詹静;冯剑颖;张震康;张银凯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髁突软骨增殖层细胞在关节适应性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32只日本大白兔,在全麻下建立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术后1周、2周、4周、6周、8周处死,HE染色、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合体mRNA原位杂交染色观察.结果正常髁突的增殖层浅层有蛋白多糖聚合体 mRNA的少许表达,但无Ⅱ型胶原表达.增殖层深层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聚合体mRNA均有大量表达.术后1周,受力区软骨组织变薄,尤以增殖层明显.蛋白多糖聚合体mRNA表达开始下调.2周后Ⅱ型胶原mRNA表达也开始下降.4周后蛋白多糖聚合体mRNA表达开始回升,增殖层浅层也可见表达,但Ⅱ型胶原mRNA表达继续下降.术后8周两基因表达水平恢复至正常. 结论增殖层细胞具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成年兔髁突软骨增殖层具有再生能力,但损伤过度,可导致骨关节病样改变.

  •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组织中S-100的表达

    作者:张银凯;胡济安;谷志远;冯剑颖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组织中S-100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6只日本大耳白兔,在建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型后,分别于术后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和12周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关节组织内S-100的分布.结果正常时S-100的表达主要位于关节盘前带和后带的软骨细胞中,双板区内无软骨细胞亦无S-100的表达.1周时下板内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弱表达S-100,2周时出现少量弱表达S-100的游离软骨细胞.以后软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S-100表达逐渐增强.10周时,可见多数强表达S-100的软骨细胞,12周时,滑膜层亦可见软骨细胞的出现及S-100的表达.结论关节盘前移位后双板区出现软骨细胞及S-100的表达,S-100的表达可能与双板区组织的适应性改建有关.

  • 透明质酸补充疗法对兔颅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作用

    作者:吴慧玲;谷志远;金光盛;杨益华

    目的了解透明质酸(HA)补充疗法对兔颅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不同时期的作用。方法家兔18只,右侧颅下颌关节建立关节盘前移位动物模后,分为HA组(12只)和对照组(6只)。HA组平分为A、B、C三组,分别在术后0周、2周、7周作双侧关节腔内HA注射,再次注射与首次间隔1周。此后每组在离首次HA注射后2周和4周各处死2只。对照组相应按期处死。取标本作切片,行HE染色。结果对照组出现了典型的关节内紊乱症状,晚期表现为骨关节病。HA组中,A组表现与正常关节组相似。B组髁状突全层增厚,进入适应性改建阶段,但未出现典型的结构破坏。C组经过修复阶段后,仍出现了与对照组相似的骨关节病病理表现。结论 HA粘弹补充疗法对早期的颅下颌关节紊乱病有明显的疗效,对刚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关节软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其修复作用。而已有严重病变尤其进入骨关节病阶段,HA仅能暂时缓解疾病的病理进程。

  • 关节盘复位锚固术术后稳定性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朱慧敏;周琴;何冬梅;杨驰;董敏俊;黄栋

    目的 通过MRI评价颞下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术后稳定性及髁突的改建情况.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7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行关节盘复位锚固术的150例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210侧关节).经术后1周和至少1年MRI随访,评估关节盘的位置和髁突骨质变化.随访期间若出现不可复性ADD,则认为术后复发,根据骨质状态,将髁突改变分为再生或吸收.结果 术后1周MRI显示所有移位关节盘均复位.经12 ~ 96个月(平均26.73个月)的随访,MRI显示95.71%(201/210)的关节盘位置良好,而5.71%(12/210)的关节盘前移复发.77.62%(163/210)的髁突有新骨形成,20.48%(43/210)的髁突无骨质变化,1.90%(4/210)的髁突发生骨吸收.结论 关节盘复位锚固术是治疗ADD的有效手段,盘复位位置稳定,并能刺激髁突骨再生.

  • 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朱慧敏;何冬梅;杨秩;宋欣羽

    目的 评价关节盘锚固术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4例(28侧关节),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颞下颌关节MRI和头颅侧位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髁突高度及相关头影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测量显示:术后随访髁突高度比术前平均增加(1.74±0.98)mm(P<0.001).28侧髁突均有新骨形成,主要位于髁突的顶端和前后缘(占84.61%).头影指标测量显示: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角)、软组织鼻根点到经额点且垂直于前颅底平面直线的垂直距离(Sn-G)、Y轴角(Y-Axis)、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比术前增加(1.83±1.56).(P< 0.001),下颌颏前点(Gn)术后前移(2.18±3.13)mm(P=0.028),前牙覆盖(overjet)比术前平均缩小(3.55±1.86)mm(P< 0.001).结论 关节盘锚固联合术后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可以促进其髁突生长,减轻牙颌面畸形的程度.

  • 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及其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刘木清;傅开元

    临床治疗中,特别是髁突外伤骨折、正颌手术、修复咬合重建、正畸治疗以及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要考虑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变化.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讨论髁突在关节窝中的正常生理位置及其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特别是关节盘移位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目前多项研究认为,健康成年人髁突平均位置为基本中性,但存在较大变异;髁突后移可能是关节盘前移位的危险因素,关节盘前移位也可导致髁突后移;在关节盘移位的(牙合)垫治疗中,髁突在(牙合)垫戴入后显著向前、下移位,可有效改善盘突关系;稳定(牙合)垫使髁突前下移位不明显,改善盘突关系的效果有限.此外,再定位(牙合)垫使髁突前下移位还可促进髁突骨质的改建.

  • (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机制及对临床治疗的启示

    作者:雷杰;傅开元

    前伸再定位(牙合)垫(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是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有效的、且可以复位前移位关节盘的非手术方法.文章详细介绍了ARS治疗ADDwR的相关内容,包括:复位关节盘的作用机制;复位关节盘同时可促进髁突良好的骨改建;治疗关节盘移位中存在的问题;与稳定型(牙合)垫(stabilization splint,SS)的比较.

  • 透明质酸钠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

    作者:林丽丽;冉维志;高崧瀛;宋红权

    目的:比较透明质酸钠上腔注射、下腔注射、颞下颌关节上下腔联合注射用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105例诊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可复性和不可复性)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5例.A组上腔注射,B组下腔注射,C组颞下颌关节上下腔联合注射.结果:A组注射患者开口度平均增加(2.25±1.44)mm,B组平均增加(3.99±1.49)mm,C组平均增加(6.75±2.39)mm.A组注射患者疼痛值平均减小(6.48±3.12)mm,B组平均减小(12±2.76)mm,C组平均减小(18.68±5.30)mm.结论:关节注射上下腔同时注射比较单纯的关节下腔、关节上腔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关节的疼痛和改善张口度.

  • 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仿真模型的建立

    作者:殷学民;刘啸;张君伟;徐国翔

    目的:通过CT及MR数据结合三维重建软件建立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的数字化仿真模型.方法:根据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病分类标准,选取成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志愿者1名,X线片及CT检查排除颌骨疾患及颌面部肿瘤,MR斜矢状位扫描明确右侧颞下颌关节盘分界角向前为12.21°,盘前分界超过关节结节顶点.通过Simpleware及Ansys等三维重建软件处理其右侧颞下颌关节的CT薄层扫描数据及3D-MR扫描数据,建立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的数字化仿真模型.结果:建立了包括骨皮质、骨松质、软骨和关节盘在内的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数字化仿真模型,客观反应了关节盘前移位时颞下颌关节的外形及解剖特点.结论:成功建立了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的数字化仿真模型,为关节盘前移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关节的适应性改建

    作者:徐高丽;肖芳;霍光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是常见的关节紊乱病,它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关节盘移位后,关节会发生适应性改建.充分了解这一变化,对于临床上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时,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关节盘移位后关节盘、髁突软骨的适应性改建,及目前研究的局限和展望作一综述.

  •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双板区组织软骨化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银凯;谷志远;胡勤刚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双板区内化生软骨细胞的来源.方法:将12只日本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包括4只实验兔和2只对照兔,实验兔的右侧关节盘被手术前移并固定在前方的颧弓上,A组用于HE染色和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免疫组化检测,B组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所有实验组动物的关节盘双板区内均出现了软骨细胞化生,部分化生软骨细胞内PCNA和FGFR3均为阳性.超微结构观察可见:部分细胞具有成纤维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双重特征,部分软骨细胞具有幼稚细胞的特征.结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双板区内化生的软骨细胞可能部分由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 青少年单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对髁突高度的影响

    作者:卓子昂;谢千阳;杨驰;蔡协艺

    目的:基于磁共振测量,研究青少年单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对髁突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就诊并行随访观察的单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青少年患者124例,平均年龄16岁,平均随访时间13.6个月.在磁共振片上测量髁突高度、盘长度及盘移位距离,比较健、患侧以及随访前、后的差异.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侧关节盘移位距离从5.44 mm增大至6.83 mm (P<0.05);患侧关节盘长度从9.06 mm缩短为8.12 mm(P<0.05);健侧髁突高度从26.07 mm增加至26.82 mm(P<0.05);患侧髁突高度从24.22 mm降低为23.81 mm(P<0.05);健、患侧髁突高度差异从1.85 mm扩大为3.00 mm (P<0.05).结论:在青少年单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病程中,患侧器质性病变继续进展,可能是单侧关节盘移位患者发生下颌偏斜的主要原因.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