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伊立替康联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致迟发性腹泻的护理体会

    作者:许丽娟;杨维维;许丽艳

    伊立替康(CPT-11)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主要用于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对于经含5-FU化疗失败的患者,可作为二线治疗用药.有研究表明伊立替康所造成的Ⅲ~Ⅳ度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20%~40%<'[1]>.多在用药2周后出现,可出现腹痛、水样便甚至血便等严重毒性症状<'[2]>.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增加,后续化疗减量或停药.严重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应用FOLFIRI方案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治疗引起迟发性腹泻2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UGT1A1基因多肽性与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潘儒艳;王芳;顾小燕;张华;邓建忠;陆文斌;金建华

    目的 研究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接受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60例,提取外周血中基因组DNA,PCR法扩增UGT1A1*6和UGT1A1*28基因的相应片段,双向测序法分析PCR产物,检测患者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情况,并对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化疗方案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60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22例,进展(PD)27例,有效率(RR)为18.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疗程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迟发性腹泻、转氨酶异常、血小板减少、疲劳及食欲下降等,分别占51.7%、20.0%、8.3%、11.7%、63.3%,多为I~II级;但UGT1A1*28基因型(TA6/7和TA7/7)显著增加发生III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P<0.001),并增加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效方案,UGT1A1*28位点可预测伊立替康引起的不良反应,便于个体化治疗.

  • 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晓娜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50例,给予伊立替康90mg/m2,静脉滴注,第1、8天,每21天重复.2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化疗前常规止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无完全缓解(CR)患者,其中,部分缓解(PR)12例(24%),稳定(SD)26例(52%),进展(PD)12例(24%),总有效(CR+PR)率为24%,疾病控制(CR+PR+SD)率为76%.均未出现药物所致死亡及严重不良事件,其中血液学毒性为骨髓抑制Ⅰ+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9例(58%),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例(14%);非血液学毒性为I+Ⅱ度迟发性腹泻18例(36%),Ⅲ+Ⅳ度迟发性腹泻3例(6%),Ⅰ+Ⅱ度恶心呕吐29例(58%),Ⅲ+Ⅳ度恶心呕吐4例(8%).结论 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 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熊勇;李小兵;杨灵;邹瑜斌;徐满珍

    目的 研究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为55.56%,临床获益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近期有效率为33.33%,临床获益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患者疗效及对血清Bcl-2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春霞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患者疗效及对血清Bcl-2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2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紫杉醇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对血清Bcl-2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患者有助于降低血清Bel-2水平,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

  •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李琳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的辅助化疗方法对局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化疗方案不同.其中实验组为动脉介入,先实施术前化疗即子宫双侧动脉介入并栓塞,然后使用紫杉醇联合卡铂进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静脉用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实施术前化疗,然后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卡铂进行新辅助化疗.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结果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的辅助化疗方案对局部宫颈癌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应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适合的方案.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贾立娟;郭滨;崔洪霞;郝朋朋;李晓霞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在治疗小细胞肺癌方面的优势,观察和分析选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化疗的安全性及意义。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10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VP-16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化疗方案临床总有效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采取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和VP-16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在临床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但是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能够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荐。

  • 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黄海真;张传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确诊为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45例,采用依立替康200mg/m2,洛铂35mg/m2,21d为一个周期,在治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9例,疾病进展(PD)21例,疾病缓解率(ORR)37.8%,疾病控制率(DCR)5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SF)4.8月,中位生存期(OS)8.4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结论伊立替康联合洛铂可以作为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尚可耐受。

  • 晚期胃癌化疗中应用伊利替康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的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进行化疗,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18例患者化疗有效率为50.0%,效果较为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结论伊立替康作为化疗药物应用于晚期胃癌化疗,效果良好,在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疗信心上临床表现较为卓著,虽然临床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其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晚期胃癌化疗药物。

    关键词: 晚期胃癌 伊立替康
  • 伊立替康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齐锦宏;刘浩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cPt-11)联合 cf/5-fu 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给予 cPt-11125mg/m2,cf 200mg/m2,5-fu 500mg/m2;均为每周1次,连用4周,休息2周,6周时间为1周期;至少应用2周期。结果全组31例共进行87周期,平均4周期;获得 Pr 8例,sd 13例,Pd 10例;有效率为25.8%。中位缓解期6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个月;中位生存期13个月。结论 cPt-11为主联合 cf/5-fu 周疗法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肯定,毒性反应降低,是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案。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结肠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晚期结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后,每组患者均为43例,对照组采用单药伊立替康治疗,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用于晚期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比较明显,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用药。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殿明;宫蓓蕾;宣爱丽;胡俊锋;刘超;陈余清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22例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2例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经一线治疗失败,均有客观疗效评价指标.采用伊立替康(CPT-11)60 mg/m2,第1天、8天、15天,顺铂80 mg/m2分解在4 d内应用,28 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分层分析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对初次缓解时间<3月和≥3月的缓解率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36.4%(8/22).初治缓解时间<3月的9例患者中,疗效为11.1%(1/9),初治缓解时间≥3月的13例患者中,疗效为53.8%(7/1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和血液学毒性,通过相应处理均可缓解,治疗可正常进行,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推荐.

  •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欣;顾康生;李敏

    目的 化疗是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晚期胃癌的化疗至今国际上没有公认的标准化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24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胃癌患者,给予伊立替康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替吉奥方案化疗,每个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预计4~6个周期的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对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临床疗效采用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价,毒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映分度标准评定分级.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药物疗效分析应用x2检验.结果 24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病变稳定7例.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62.5%.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乏力、骨髓抑制、转氨酶升高、迟发性腹泻等.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是白细胞减少(12.5%)、中性粒细胞减少(16.7%)、血小板减少(4.2%)、血红蛋白降低(4.2%)和迟发性腹泻(8.3%).结论 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可有效提高近期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可耐受,给药方式亦比较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用于晚期结直肠癌二线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井小会;郭运杰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用于晚期结直肠癌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既往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接受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对照组接受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每4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研究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9例,有效率为30.3%(10/33);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为9.4%(3/3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P= 0.03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0个月和10.3个月(HR=0.58,P=0.038),相应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5个月和4.4个月(HR=0.45,P=0.003).研究组中位治疗周期为12个周期,对照组为8个周期.研究组Ⅲ/Ⅳ度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72.7%(24/33)比46.9%(15/32)] (P< 0.05),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方案化疗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治疗较单纯FOLFIRI方案化疗具有较高的总缓解率,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不良反应可接受.

  • 伊立替康联合草酸铂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作者:

    多数晚期大肠癌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和放疗的机会,且并发症较多,化疗是延长生存期,缓解并发症有效的手段.由于多数晚期患者属复治病例,绝大多数已对国内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如氟脲嘧啶(5-FU)、顺铂(DDP)和丝裂霉素(MMC)等组成的化疗方案耐药.

  • 两种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赖邻宁;马小南;杜敏;祝艳华;杜华昆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S-1)与单纯S-1两种不同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5例,采用伊立替康联合S-1治疗的30例为试验组,采用S-1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3.33%和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6).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4.5个月和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1).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7.5 个月和6.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试验组出现普遍,均可控制,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试验组和对照组Ⅲ/Ⅳ腹泻分别为13.33%和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为13.33%和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S-1疗效肯定、应用方便、耐受性较好,一、二线化疗均适合.对不能耐受两药联合化疗的病例,单药S-1仅推荐一线治疗.

  • 贝伐珠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及多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清波;李晟;冯继锋;朱梁军;喻春钊

    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IR)方案在晚期大肠癌二线及多线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4月~2014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及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的47例晚期大肠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应用IR方案,实验组(20例)应用IR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生存时间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ORR为11.1%,DCR为51.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5个月(95%CI:1.52~5.48),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9个月(95%CI:9.18~14.62);实验组ORR为15.0%,DCR为75.0%,中位PFS为6.2个月(95%CI:3.96~8.44),中位OS为16.2个月(95%CI:7.85~24.61).两组ORR、DCR和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毒副作用均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方案在晚期大肠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加用贝伐珠单抗后生存获益可能更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机制和治疗进展

    作者:杨雷;廖洪;徐克强

    伊立替康是治疗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的主要化疗药物之一,迟发性腹泻作为主要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较多的机制为:伊立替康活性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是导致迟发性腹泻的关键,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转移酶(UGT1A1)可使SN-38失活,是决定肠内SN-38浓度的重要指标.目前迟发性腹泻标准治疗仍以洛哌丁胺为主,辅以生长抑素等,羧酸酯酶抑制剂等新药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预防方面还没有标准方案,中西医研究成果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 重组抗EGFR人鼠嵌合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伊立替康难治性结肠癌1例

    作者:王瑾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有接近100万新发患者,同时至少50万患者死亡[1].重组抗EGFR人鼠嵌合单抗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与EGFR胞外区结合,从而阻断细胞信号传导,减慢肿瘤生长速度,而且作为IgG1抗体,还可以诱导产生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导致肿瘤细胞死亡[2].

  • 伊立替康联合替加氟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潘敦;李良庆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联合替加氟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替加氟15mg/kg,静脉滴注,第1~5天,21天为1个周期.结果 46例患者能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1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13例.总有效率为45.6%.临床获益率为71.7%.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替加氟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获益率高,耐受性良好,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联合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939 条记录 10/47 页 « 12...78910111213...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