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喜树碱类衍生物分别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袁泉;郭胜春;冯国清

    目的 观察卡铂分别联合伊立替康、拓扑替康、羟基喜树碱,治疗经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86例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9例)给予卡铂350mg/m2 d1+伊立替康60mg/m2 d1、8、15,每4周重复1次;B组(29例)给予卡铂350mg/m2 d1+拓扑替康1mg/m2d 1~5,每3周重复1次;C组(28例)给予卡铂350mg/m2d1+羟基喜树碱10mg/m2d1~5,每3周重复1次.结果 伊立替康方案组有效率为28.00%、拓扑替康方案组有效率为26.92%.羟基喜树碱方案有效率为28.57%.三组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伊立替康组独有延迟性腹泻.结论 卡铂分别联合伊立替康、拓扑替康、羟基喜树碱三种喜树碱类衍生物治疗经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有所不同,伊立替康独有延迟性腹泻,有待进一步临床上应用观察.

  • 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方案应用于宫颈癌治疗的价值

    作者:严琼

    宫颈癌为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于妇科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仍有升高趋势,且发病人群渐趋年轻化[1]。宫颈癌的治疗以往多采用手术加放疗,但存在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缺点,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故探索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新辅助化疗(NACT)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其通过在根治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化疗,旨在缩小瘤体体积、降低肿瘤分期,为后续根治手术治疗提供有利条件[2,3]。为进一步探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16例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术前给予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辅助化疗及单纯进行根治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 宫颈癌患者使用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国明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除,近年来手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研究表明[1,2]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系数,减少肿瘤的转移。伊立替康是一种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在治疗宫颈癌时表现出相对较好的功效[3]。奈达铂是一种二代铂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较高,毒副作用小,治疗响应率较好。本研究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在宫颈癌患者中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

    作者:钱滨滨

    目的 分析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8月于我院采用一线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失败且拒绝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治疗效果为CR、PR、SD、PD的患者分别有3例、13例、35例、20例,DCR为71.83%,ORR为22.54%;对患者随访1年,有3例患者失访,40例患者病死,28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41.18%;化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食欲下降、疲倦、腹泻、呕吐、恶心等消化系统反应、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只偶尔见到3~4级毒副作用,主要为1~2级.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能够耐受药物毒副作用.

  • 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治疗k-ras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斌

    目的 探究和分析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在治疗k-ras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132例k-ras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观察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抑制肿瘤分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总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抑制肿瘤分化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总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对k-ras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均能有效抑制肿瘤分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奥沙利铂治疗效果优于伊立替康.

  • 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

    作者:郑涛;陈熙

    目的 探讨在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卡培他滨与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奥沙利铂组(n=40)和伊立替康组(n=40),80例患者均接受卡培他滨给药治疗,在此基础上,伊立替康组患者额外接受伊立替康给药治疗,奥沙利铂组患者额外接受奥沙利铂给药治疗.结果 奥沙利铂组的客观缓解率(37.50%)、疾病控制率(75.00%)与伊立替康组(35.00%)、(6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中,伊立替康与奥沙利铂的效果相似.

  •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玲慧;刘允刚;张华;邓建忠;陆文斌;金建华

    目的:分析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44例接受二线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为对象,给予静脉滴注伊立替康和雷替曲塞方案化疗,评估近期疗效,并观察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44例患者中有2例因IV度腹泻终止第2周期化疗,无法评估近期疗效。其他42例患者均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化疗干预,均可进行近期疗效评价:CR 1例, PR 7例,SD 18例,PD 16例,临床总缓解率为19.05%,疾病控制率为61.90%。主要毒副反应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厌食无力、骨髓抑制及肝或肾功能损害,且严重程度多以1~2级为主。42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4个月(95%CI:2.7~4.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2个月(95%CI:4.6~13.8个月)。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近远期疗效可观,毒副反应轻,安全可靠。

  • 伊立替康在晚期胃癌化疗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赵艳凤;赵立伟;温福刚;李彬;刘君;刘建

    目的:通过对晚期胃癌病例的化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伊立替康在晚期胃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5-FU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7.5%和47.5%,两组方案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0.0%和67.5%,且主要发生在肠道及骨髓抑制上,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不仅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 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作者:于海侠;周丽丽;陈晨;赵斌

    目的:探讨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7例小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给予顺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研究组34例给予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9.4%和44.1%,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93.9%和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7.9%和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小细胞癌效果显著。

  • 伊立替康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比较

    作者:李东方;徐丹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将我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共46例作为试验对象。按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23例,甲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进行治疗,乙组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情况。结果甲、乙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发现,甲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乙组的85.71%,甲组疗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9%,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17%,相比之下,甲组用药安全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过对比后发现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用药疗效与安全性都高于紫杉醇,可作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首选药物。

  • 化疗相关性腹泻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概述

    作者:吴梦雨;邓博;贾立群

    化疗相关性腹泻是化疗常见的毒副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无法直接在人体上开展实验,因此构建相关动物模型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对化疗相关性腹泻的荷瘤模型、非荷瘤模型以及基因敲除模型等进行综述,总结现有的动物模型构建方法,为今后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研究和防治提供选择和参考依据.

  • 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

    作者:陈伟;曲涛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CPT-11)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ACR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化疗, 对照组采用CPT-11+5Fu+LV方案化疗.治疗两个周期后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可评价疗效1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6%和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分别为 10.4 和9.0个月;MST分别为20.9个月和18.4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Ⅲ-Ⅵ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 8.3%和 1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由于样本量较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双歧杆菌对晚期大肠癌伊立替康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研究

    作者:韦惠章;何海滨;麦哲林;区义红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对晚期大肠癌伊立替康(CPT-11)化疗所致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60例Ⅳ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FOLFIRI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FOLFIRI方案+双歧杆菌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肿瘤缓解率为43.33%,与对照组的4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腹泻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23.33%低于对照组5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为(2.83±0.46)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75±0.6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歧杆菌可有效缓解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CPT-11化疗所致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陈飞

    目的:分析研究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盲选本院收治的66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患者采用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分析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66例患者治疗后,部分缓解16例(24.2%),稳定34例(51.6%),进展16例(24.2%),有效率为24.2%,疾病控制率为75.8%。血液学毒性为Ⅰ度骨髓抑制以及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8例(57.6%),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4例(36.4%);非血液学毒性为:Ⅰ+Ⅱ度恶心呕吐38例(57.6%),Ⅲ+Ⅳ度恶心呕吐5例(7.6%),Ⅰ+Ⅱ度迟发性腹泻24例(36.4%),Ⅲ+Ⅳ度迟发性腹泻4例(6.1%)。结论给予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单药二线治疗,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奚和明

    目的:分析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7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取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取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36.4%,生存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0.4±3.6)个月,对照组为(7.0±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1, P<0.05)。结论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腺癌临床观察

    作者:庄凌华;严文华;杨湘华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双周方案治疗晚期胃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8例初治的晚期胃腺癌患者,伊立替康150 mg/m2 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 静脉滴注第一天,随后氟尿嘧啶2200 mg/m2 持续微量泵静脉推注46 h,14 d为一周期.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客观缓解率进行评价,不良反应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制定的通用药物毒性评价标准(第3版)进行评价.结果 3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8例,进展(PD)17例,总有效率28.6%,疾病控制率51.4%,中位肿瘤进展时间3.2个月,中位生存期8.5个月,1年生存率31.4%.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呕吐和迟发性腹泻,多为I、Ⅱ级,患者耐受良好.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双周方案治疗晚期胃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试用.

  • 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作者:蒋侃;黄诚;吴标;张晶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联合洛铂治疗复发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住院的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予以洛铂35 mg/m2第1天,伊立替康 100 mg/m2 第1、8天,每21 d为一周期,每个周期结束复查CT评价疗效,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12例,疾病进展(PD)14例,客观缓解率(ORR)35%,疾病控制率(DCR)6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4.2个月,中位生存期(OS)7.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及腹泻,全组无毒性相关死亡.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洛铂可用于治疗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临床研究

    作者:张成辉;李明;张敬伟;李长生

    目的 评价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IP)和顺铂联合氟尿嘧啶(DF)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95例确诊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PF方案组48例,IP方案组47例.每21 d为一周期,每二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95例均可评价疗效,IP方案组总有效率55.3%,PF方案组总有效率41.7%,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方案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5.7个月,中位生存期11.2个月;PF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4.3个月,中位生存期9.1个月.IP方案组一年生存率46.8%,亦明显高于PF方案组37.5%.主要的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腹泻等, 腹泻发生率二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其余二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IP方案疗效要优于PF方案,毒副反应临床上可以接受,不失为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一种选择.

  • 沙利度胺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敬伟;段冬梅;任中海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沙利度胺200 mg,睡前顿服,1~10 d;伊立替康150 mg/m2,静脉滴注90 min,第1天;甲酰四氢叶酸(CF)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2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5-FU 600 mg/m2静脉滴注22 h,第1、2天.每2周重复,4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 全组4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4例(9.30%),PR 21例(48.84%),SD 13例(30.23%),PD 5例(11.63%),总有效率RR(CR+PR)58.14%,1年生存率71.88%.主要毒副作用为腹泻(9.38%)、白细胞降低(46.88%)、恶心呕吐(28.13%).结论 该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效率高,明显减轻了毒副作用.

  • 伊立替康在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瑞彬;李高峰;郭刚;张继朋;陈灿;王德光

    目的 探讨伊立替康在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方案伊立替康60 me/m2,静脉滴注,第1、8、15天;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 d为一周期化疗,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共有33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CR,12例(36.3%);PR,15例(45.5%);NC,4例(12.1%);PD,6例(6.1%).CR+PR,27例(81.8%).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以白细胞降低为主,Ⅲ-Ⅳ发生率为7/33(21.2%).恶心呕吐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迟发性腹泻发生在治疗后3.5-18 d.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可以有效治疗SVCS,且不良反应比较少,临床可以加以应用.

939 条记录 11/47 页 « 12...891011121314...464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