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立文;汪森明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它需要通过合适的基因导入系统将治疗基因导入人体的靶细胞,并使这些基因在体内有效地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痰病的目的.传统用的病毒载体,虽经遗传工程改造,去除了病原性而保留了基因转染效能,但制备困难,目的基因插入长度受限,还存在潜在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安全等问题;非病毒栽体大多制作简单,免疫反应低,不会与宿主基因组整合,可重复应用,克隆能力不受限,因此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 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忠磊;邓悦;岳新新;高岩;周磊;赖春花;田芳华

    纳米粒是现代药剂学研究的热点,药物被分散、包封、吸附于聚合物粒子上,通过囊壁沥滤、渗透和扩散释放出来,也可通过基质本身的溶蚀释药。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能控制药物的释放,避免药物的降解或泄露以及良好的靶向性,可以静脉给药、口服及局部或眼部给药,也可制成乳液进行肠内给药、肠外注射或通过动脉进行局部的介入治疗。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制成纳米球和纳米囊等,在医药领域中显示出特殊的优势。我们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纳米粒的特点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更多纳米新剂型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 盐酸洛拉曲克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作者:李晶;汪森明;胡丽娟;胡喜钢;曹漫明;张积仁

    目的: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盐酸洛拉曲克为模型药物,优化实验条件,制备较为理想的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特性及体外抑瘤效应.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洛拉曲克的壳聚糖纳米粒(NLTX-CS NPs),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粒径大小及分布,在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4)中对NLTX-CS NPs进行体外缓释研究,通过MTT法测定NLTX-CS NPs对鼻咽癌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结果:壳聚糖/盐酸洛拉曲克的质量比为6∶1的载药纳米粒为类圆形,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232 nm,载药率为(19.17 ± 0.35)%,包封率为(63.56 ± 0.25)%,体外对CNE-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NLTX-CS NPs制备工艺简单,在体外显示了其较好的缓释性能,可以弥补盐酸洛拉曲克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的缺点.

  • 载125I 标记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作者:朱姝;曹素娥;杨婷;邹琼;焦举;张勇

    目的:构建载125 I标记反雄激素受体(AR)基因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125 I-TFO)纳米粒,并初步探讨其在体外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 Bolton-Hunter 法对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进行125 I 标记,通过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125 I-TFO 的纳米粒(125 I-TFO-NP),测定其粒径、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特点。用γ计数器测定前列腺癌细胞 LNCaP 对125 I-TFO-NP 的摄取情况,CCK-8法检测纳米粒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定量 PCR 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纳米粒中 AR mRNA 表达水平。结果所获125 I-TFO 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分别为(86.87±0.45)%、(96.21%±0.97)%。125 I-TFO-NP 的平均粒径为(298.2±0.5)nm,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70.6±6.6)%和(1.89±0.13)μg/mg,缓释作用明显。前列腺癌细胞对125 I-TFO-NP 的摄取率高于未包裹125 I-TFO (P <0.01)。与空白对照组及 TFO-NP 组比较,125 I-TFO-NP 组中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P <0.01),AR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 <0.05)。结论制备的载125 I-TFO-NP性状良好,可通过下调 AR 的表达水平,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纳米粒可为反基因放射治疗提供理想的载体。

  • 主动靶向叶酸葡聚糖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

    作者:王建萍

    目的 制备能主动靶向肿瘤组织的叶酸-葡聚糖纳米给药系统.方法 通过叶酸上的羧基与DEX上的羟基反应,制得FA-DEX,以DOX为抗肿瘤模型药物制得FA-DEX纳米给药系统.结果 电镜显示FA-DEX空白纳米粒和载药纳米粒皆形态圆整,表面光滑,粒径大小约为100 ~ 200 nm.包裹DOX的纳米粒包裹率达到70%以上,载药率达到10%左右.结论 得到的4种FA-DEX载药纳米粒,形态圆整,载药率包裹率高,短时间内药物释放率均达90%以上.

  • 阿柔比星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韩冰;高扬;裴瑾

    目的 研究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囊材,制备可缓释释药的阿柔比星纳米级微粒制剂. 方法 运用复乳溶剂挥发法,考虑多个条件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将阿柔比星包封在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级微粒中,并采用正交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 结果 制备得到的阿柔比星纳米粒表面光滑,粒径大小均匀,球形致密圆整,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且累计释放率高. 结论 研究微球制备工艺合理,为医药工业上制备阿柔比星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级微粒提供了理论依据.

  • PLGA-伊曲康唑纳米粒的抗真菌研究

    作者:卢见行

    目的 研究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acid)包裹有疏水的抗真菌药伊曲康唑(ITZ)的纳米粒抗真菌的效果.方法 用水包油乳化蒸发合成PLGA-ITZ纳米粒.分别用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检测其形态、粒径大小和Zeta电位.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包封率,药物释放和抗真菌活性.结果 PLGA-ITZ纳米粒的大小为直径为220 nm,浓度为0.03 mg/mL能在第9天完全抑制,该剂量相当于3 mg/mL,即100倍ITZ的抗真菌的效果.结论 PLGA-ITZ纳米粒能改善ITZ的水分散度,提高生物适合度和增加抗真菌的效果.

  • 纳米粒药物载体靶向模体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永川

    癌症仍然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 ,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虽然过去几十年对癌症的生物学行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并产生了一系列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但是癌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有研究表明 ,我国2015年癌症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可能分别高达429 .2万人和281 .4万人[1 ] .化疗药物能够高效地杀死肿瘤细胞 ,但是由于缺乏特异性 ,致使化疗药物很难集中在肿瘤组织发挥作用 ,因此也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2 ] .纳米医学是随着纳米生物医药发展起来用纳米技术解决医学问题的学科 ,由于纳米粒粒径小、成分多变、表面功能稳定 ,为靶向肿瘤微环境及其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能 ,弥补了传统化疗药物的局限性 ,为靶向肿瘤细胞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3 ] .纳米靶向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本文将对目前癌症靶向纳米策略进行综述.

  • 液态氟碳纳米粒在超声分子靶向成像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汤娜

    随着超声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液态氟碳纳米粒作为构建超声分子探针的新型材料,在超声分子靶向成像及治疗的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的超声分子探针,有望实现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及治疗.本文对液态氟碳纳米粒在超声分子靶向成像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液态氟碳纳米粒在分子成像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杨

    分子成像作为一种全新的非侵入性的成像方式,能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显示生物过程.纳米技术的新进展扩展了超声和磁共振的分子成像研究.本文重点就液态氟碳纳米粒在超声和磁共振分子成像及靶向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 液态氟碳纳米粒——一种多功能影像学造影剂

    作者:李奥;王志刚

    随着各种影像造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探求一种能同时用于多种影像学检查的造影剂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一种新型纳米级造影剂--液态氟碳纳米粒应运而生.本文就其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及展望作综述如下.

  • 产气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光声成像研究

    作者:夏纪筑;冯罡;夏晓蓉;郝兰;王志刚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生物降解,其产物可完全排除机体的光声成像材料.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加脂质体挤出法制备产气脂质纳米粒;应用肉眼、光镜、电镜、激光粒径仪检测纳米粒物理特性;光声成像仪、红外光谱仪探讨纳米粒光声成像机制;应用光声成像仪检测纳米粒体外、体内成像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肉眼观察碳酸氢铵脂质纳米粒呈透明乳状,粒径(230.9±54.58)nm,电位(-22.8±5.75)mV,稳定性较好.纳米粒光声信号随浓度、温度、时间增加而增强;体外激光辐照对细胞无损伤作用.经鼠尾静脉注入纳米粒,各组正常裸鼠血氨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但精神体征与对照组无明显改变.荷瘤裸鼠肿瘤局部出现光声信号,于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失;激光能量对皮肤及皮下组织均无损伤作用.结论 碳酸氢铵脂质纳米粒可用于光声成像,且安全、有效、价廉、无副作用.

  • 叶酸修饰的载药相变纳米粒体内靶向显影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叶鸣;翟蓓;刘莹;陈昶宇;李奥;周洋

    目的 研究叶酸受体(FR)靶向的、载紫杉醇(PTX)的相变纳米粒造影剂(FR-PTX-PNPCA)用于显影裸鼠移植瘤的能力.方法 制备FR-PTX-PNPCA乳剂和非靶向的相变纳米粒乳剂(PTX-PNPCA)备用;选取载卵巢癌移植瘤的裸鼠30只,根据注射药物不同随机等分为生理盐水组、非靶向组及靶向组,于注射药物前后采用活体荧光仪对裸鼠进行荧光显影,比较各组荧光显影情况.荧光显影后48 h,分别重新注射药物,2 h后采用治疗超声辐照肿瘤10 min,对肿瘤再次超声显影,比较各组显影强度,分析FR-PTX-PNPCA体内靶向显影肿瘤的能力.结果 活体荧光显影实验中,注射药物后,生理盐水组、非靶向组肿瘤内几乎未见红色荧光显影,靶向组组肿瘤内可见明显的红色荧光显影.超声显影实验中,治疗超声辐照前,各组肿瘤内显影强度无显著差异;超声辐照后,造影模式下靶向组显影强度为(383.65±32.05)U,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非靶向组[(86.78±7.74)U、(81.86±11.98)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较常规模式下这种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经静脉注射FR-PTX-PNPCA能靶向裸鼠卵巢癌移植瘤,并显著增强其超声显影,为肿瘤的精准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多功能的分子探针.

  • 包裹液态氟碳的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术中评估射频消融边界的实验研究

    作者:纪莉;杨丽;张世玉;谢明星

    目的:制备一种热敏型纳米粒———包裹液态全氟己烷(PFH)的脂质纳米粒,探讨其术中评估射频消融边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均质-乳匀法制备包裹PFH的纳米粒,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范围。水囊实验观察纳米粒热相变情况;将24块大小相同的离体猪肝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射频消融、射频消融联合纳米粒处理,术中观察气化区的形成,并测量气化区及大体病理的大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制备的热敏型纳米粒平均粒径为(328.00±65.57)nm。体外加热实验显示,当温度达到78℃时,二维超声观察纳米粒回声较加热前明显增强;离体猪肝消融实验显示,加入纳米粒后射频消融产生的气化区更明显,且与大体病理所示坏死范围呈高度相关(r=0.996、0.949)。结论通过均质-乳匀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粒,其粒径小且均一,具有热敏相变潜能,有望成为术中实时监控、评估射频消融边界的新方法。

  • 聚吡咯纳米粒造影剂的初步研究

    作者:曹阳;徐金顺;姚志元;夏纪筑;王志刚;冉海涛

    目的 探讨聚吡咯纳米粒的制备及光声信号响应能力.方法 采用液相分散聚合法,制备聚吡咯纳米粒子,并在680~970 nm激发波长范围内观察聚吡咯纳米粒子的光声信号.结果 液相分散聚合法制备聚吡咯纳米粒反应温和,纳米粒分布均匀.聚吡咯纳米粒在680~970 nm激发波长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光声信号.在1.2 mg/ml浓度下,聚毗咯纳米粒在716 nm处,光声信号强,平均光声值为5.6.结论 采用液相分散聚合法制备的聚吡咯纳米粒有良好的光声信号,可以作为新型光声造影剂和多模态造影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相变型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的制备及相变超声显影研究

    作者:周洋;周鸿;叶鸣;王志刚

    目的 制备一种相变型液态氟碳纳米粒超声造影剂(PC-PNPCA),研究其在体外相变及增强超声显影作用的能力.方法 首先采用双步乳化法制备出以脂质为包壳、液态氟碳PFH为内核的纳米粒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的粒径、电荷.然后分别用升高温度、低功率治疗超声及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三种方法来激发纳米粒相变,用显微镜观察相变后产生的微泡,使用诊断超声仪在造影模式下观察造影剂相变后增强超声显影的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出脂质包裹PFH的PC-PNPCA,PC-PNPCA平均粒径为(206.87±21.29) nm.当温度升高至70℃以上,低功率治疗超声辐照10s或高强度聚焦超声辐照2s后,乳液内的纳米粒均可发生相变产生微泡,且能促进超声显影.结论 制备的PC-PNPCA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变并增强超声显影,为超声分子影像学提供了新型、可靠的研究平台.

  • 国内靶向制剂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亮;陈学敏

    目的:研究靶向制剂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方法:通过大量国内文献检索,从靶向制剂(主动靶向、被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发现国内靶向制剂潜力巨大,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 载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纳米粒氨基化靶向修饰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雨晴;李燕;马博乐;祝星宇;陈洋洋;曹力源;阎雪莹

    目的:为寻找或开发更优的载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纳米粒靶向修饰物提供参考.方法:以"壳聚糖""纳米粒""氨基""靶向修饰""抗肿瘤""Chitosan""Nanoparticles""Amino""Targeting modification""Antitumo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8年3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载抗肿瘤药物的壳聚糖纳米粒氨基化靶向修饰物从大分子和小分子配体两方面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00篇,其中有效文献36篇.对壳聚糖纳米粒表面的氨基进行修饰,可以获得具有主动寻靶作用的壳聚糖纳米粒,现有的靶向修饰配体有小分子的叶酸、生物素、乳糖酸、甘草酸等,大分子的透明质酸、鱼精蛋白、转铁蛋白、缬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环肽、CD59特异性配体肽、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及MUC1等.未来研究重点应利用壳聚糖纳米粒氨基这一表面特性,寻找或开发出更优的壳聚糖纳米粒的靶向修饰物,进一步提高壳聚糖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效率.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形貌对其与细胞相互作用及在生物体内行为的影响

    作者:李燕;耿雪;阎雪莹

    目的:探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的形貌对细胞及其体内行为的影响。方法: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形貌”“体内行为”“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Shape”“in vivo behavior”等为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2016年4月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及其参考文献,就MSNs不同形貌对其与细胞相互作用及在生物体内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8篇,其中有效文献32篇。MSNs具有球状、棒状和一些特殊形貌(如内部完全中空或内部有部分空穴等)。MSNs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依赖于形貌,即随着纵横比的降低,MSNs在肝脏中的分布显著降低,在小肠和其他器官的吸收程度逐渐增加;棒状磁-MSNs的细胞内吞比传统球状磁-MSNs具有优势;随着纵横比的升高,MSNs被细胞摄取的数量越多;空心结构的MSNs内部空腔可以在装载更多药物的同时发挥缓释作用。未来研究应将粒径、纵横比、中空情况等形貌特征与化学组成、表面电荷等结构参数相结合,以设计出高载药量、高抑瘤率、高细胞摄取率、低毒性的MSNs。

  •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纳米粒载药体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红丽;刘瑞;南文滨

    目的:扩大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纳米粒载药体系的适用范围,并为其他缓控释剂型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综述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纳米粒的表面修饰,PLGA与其他聚合物聚合作为药物载体改变释药行为,PLGA与其他聚合物制备双层微球及修饰特异标记用于疾病诊断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PLGA微球、纳米粒经过适当的修饰,可以扩大其应用范围,更好地用作药物特别是基因、疫苗及抗原等某些特殊药物的载体,但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考察.

1042 条记录 45/53 页 « 12...42434445464748...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