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射吸收法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测量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涛;韩善清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放射吸收法(RA)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测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只手部标本分别应用自主研发基于RA骨密度测量软件与Hologic公司的QDR-2000骨密度分析软件进行测量分析和计算。结果:配对比较在F检验的整体结果有显著性的条件下进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关联进行评估,RA与DEXA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798,P<0.05),并呈中高度相关。结论:自主开发的骨密度测量软件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量在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领域的进展

    作者:谢良军;侯宗来;温长慧;李晋厉;张云霈;杨航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骨密度测量,探讨椎体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200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分析其定量CT(QCT)脊柱检查资料,将骨折病例作为研究组、无骨折病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组的椎骨BMD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与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BMD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定是一种非常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此种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 骨质疏松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扫描身体脂肪量增加与骨质丢失相关性分析

    作者:盖福;罗一博;权建平;闫军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危险因素,并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扫描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体脂肪量增加与骨质丢失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所有患者至少2次双能X射线检测仪检测体脂含量和骨密度情况,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史及骨折危险因素,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患者身体脂肪量变化与骨密度指数T值变化情况,以及骨质疏松症患者脂肪量与骨密度T值相关性.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指数T值变化、骨盆骨折史、股骨骨折史以及炎症疾病史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不同BMI组患者体脂含量变化数据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6,P>0.05),不同BMI患者骨密度指数T值变化数据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3,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脂肪量增加与骨密度指数T值呈显著正相关(r=0.563,P<0.05).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扫描分析能够准确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脂含量,骨质疏松症患者适当增加体脂含量,有利于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

  •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作者:李建红;申强;任喜风;王玉;王一琳;王荣福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骨质疏松已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而早期发现并给予干预将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人群的预后.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临床诊断方法应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和监测.双能X射线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且其临床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通过对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等特征以及双能X射线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的关注,使双能X射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 老年女性骨密度与UCOC及双足静力性平衡的关系

    作者:栾晓琳;赵鹏;聂淑惠;周瑞秀;徐丽丽;杨乃龙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骨密度与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浓度以及双足静力性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9-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2例老年女性病人,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定其跟骨骨密度,依据骨密度分为对照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清UCOC浓度,分析骨密度与血清UCOC浓度的相关性.应用Footscan Balance 7.7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检测各组双足静止站立时压力中心在X方向及Y方向上的移动距离(Cop X、Cop Y)、压力中心移动轨迹总长度(TTW)以及包绕压力中心移动轨迹的椭圆面积(EA),评价其静力性平衡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 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血清UCOC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24,P<0.05).3组Cop X、Cop Y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TTW、EA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0.06、33.22,P<0.05).结论 老年女性骨密度与血清UCOC浓度有密切关系,高水平UCOC可能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且老年女性骨密度可能与其静力性平衡能力存在负相关关系.

  • 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病儿双侧髁突骨密度比较

    作者:杨丽霞;范存晖;刘沂;韩欣颖;李然;金娜

    目的 比较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病儿裂隙侧与非裂隙侧髁突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密度,为研究UCLP病儿的髁突发育及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未行正畸治疗及牙槽嵴裂隙植骨术的20例8~12岁替牙期UCLP病儿双侧髁突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密度,并对两侧密度进行比较.结果 替牙期UCLP病儿裂隙侧和非裂隙侧髁突皮质骨的平均密度分别为(427.87±87.61)和(448.82±96.22) Hu,松质骨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29.95±80.10)和(332.49±117.44) Hu,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牙期UCLP病儿裂隙侧与非裂隙侧髁突皮质骨和松质骨密度均无明显差异.

  • 新型纳米支架并MSCs修复兔桡骨缺损影像学观察

    作者:张笑生;张豹;戚超;孙兴磊;冯鑫;于腾波

    目的 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桡骨中段骨-骨膜缺损,通过影像学手段评价其成骨能力.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8只)、对照组(B组,8只)和空白组(C组,4只).建立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将PRP纳米支架与MSCs在体外复合培养后植入兔的骨缺损中,B组将PRP纳米支架植入骨缺损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影像学评分等方法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A组复合材料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治疗4周即有明显的成骨反应和新骨形成,治疗12周基本修复骨缺损;B组修复能力较A组差;但A、B组均优于C组.A组和B组对工程支架无明显异物反应.结论 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是修复兔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复合MSCs后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毛桂芝;韩琳;姜爱卿;李长贵;贾兆通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QDR 4500W型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测定66例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和53例男性健康体检者第1~4腰椎(L1、L2、L3、L4、L1~4总体)及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 三角、股骨干、左髂骨总体)骨密度,同时记录受试者年龄、病程,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等指标,多元回归分析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L1~4总体和左髂骨总体骨密度与HbA1c呈负相关(β=-0.302、-0.256,P<0.05).结论 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可以是正常的,并且与HbA1c关系密切.

  • 1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孙明霞;韩琳;王国明;贾兆通;李长贵;刘明娣

    目的 观察1型糖尿病病人骨密度(B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108例1型糖尿病病人及106例非糖尿病人腰1(L1)~L4及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股骨干及左髂骨总体)BMD,同时测定受试者年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结果 两组各部位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105~-3.022,P<0.01).1型糖尿病病人L1~L4总体BMD和左髂骨总体BMD与年龄、HbA1c呈负相关(β= 0.410~-0.148,P<0.05),与BMI正相关(β=0.673、0.054,P<0.05);左髂骨总体BMD与性别有关(β= 0.208,P<0.05).结论 1型糖尿病病人BMD低于对照人群,1型糖尿病病人的性别、年龄、BMI、HbA1c水平与BMD关系密切.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程对病人不同部位骨密度影响

    作者:张建功;刘思敏;左书耀;马超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病程对病人不同部位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45例甲亢病人和45例正常对照者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并将甲亢病人按不同病程分为n1、n2、n3、n4四组进行分析,其中n1组病程≤1年,n2组病程2年,n3组病程3年,n4组病程>3年.结果 甲亢病人L2、L3、L4、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入,差异均有显著性(t=3.362~5.264,P<0.01).n3组Wards三角骨密度与n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52,P<0.01);n4组L2、Wards三角、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与n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45~4.834,P<0.01).n4组L2、L4、Wards三角、股骨颈部位骨密度与n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84~3.358,P<0.01).n1与n2、n2与n3、n3与n4各部位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甲亢长时间控制不佳,病程迁延可使骨质减少的部位增多,程度加重.尽早控制甲亢,对预防骨质减少有重要意义.

  • 激素替代治疗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作者:宋志琴;胡平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或衰竭、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大于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以进行性骨丢失、骨小梁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为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随绝经年限延长而增高的特点。临床中相当数量的绝经后女性并不重视骨质疏松的严重性,从而延误了预防和治疗的佳时机,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复杂性。激素替代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预防过早绝经妇女的骨质丢失已成为一线的治疗手段,且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点。激素替代治疗不仅可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减缓骨丢失,而且还可使血清降钙素、碱性磷酸酶骨质破坏的标志物较基础水平明显下降,起到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折的作用。本文就绝经后妇女骨质的改变进行综述。

  • 雌二醇屈螺酮片对绝经期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影响64例临床观察

    作者:呼伦;王蔼明;宋志琴;赵勇;李敏;孙影;闫玲;李秀琴

    目的:探讨激素补充治疗药物雌二醇屈螺酮片对绝经期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就诊并采用雌二醇屈螺酮片治疗绝经期症状的45~60(52.5±3.4)岁女性,并于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随访,对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共64例入组并完成随访。治疗后患者绝经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治疗6个月后腰椎及髋部大粗隆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1.0250±0.0191) g/cm2、(0.4847±0.1380) g/cm2,治疗前分别为(1.0167±0.1046) g/cm2、(0.4555±0.0899) g/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分别为(65.82±14.75) U/L和(6.15±3.02) U/L,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61.14±12.38) U/L和(5.99±2.98) U/L,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58.77±11.35) U/L和(4.90±2.90)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二醇屈螺酮片能有效缓解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有助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

  • 诺和锐30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比较

    作者:卢晓郎;余洋;余可和;洪建军;郑亦静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R与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7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17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53例)和诺和锐组(6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二甲双胍组患者采用钙剂、阿仑膦酸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诺和锐组采用钙剂、阿仑膦酸钠联合诺和锐30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口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1,25羟维生素D3[1,25-dihydroxyvitamin D3,1,25-(OH)2D3]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plasma glucose,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二甲双胍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组患者治疗后各部位BMD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CTX水平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血清BGP、ALP、125-(OH)2D3水平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和诺和锐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30%及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和锐30R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骨代谢水平,维持骨重建平衡,减少骨量的丢失,提高BMD,效果较为显著.

  • 金天格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

    作者:戚盈杰;蔡俊;光磊;沈晓强;顾晓民

    目的 探究金天格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治疗且符合标准的13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列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口服钙剂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金天格胶囊,3次/d,3粒/次,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骨密度(bone density,BMD)、膝关节及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血清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INP)水平及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BMD均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腰背部和髋膝关节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GP、ALP、β-CTX、PIN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钙及血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天格胶囊可降低PMOP患者骨转换水平,提高骨密度,减少骨质丢失,缓解腰背部及关节疼痛,同时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技术进展综述

    作者:李婵;李亮;陈志强

    骨质疏松的日趋严重使得骨密度的测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以其精确的测量结果,较低的辐射剂量以及多种类多型号,被广泛运用于骨质疏松的诊断中.本文介绍骨密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部位,重点介绍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对现有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进行分析和阐述,并通过硬件和软件对目前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预测.

  • 带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近端骨不愈合

    作者:蔡靖宇;郭涛;郑华龙;吴富章;张勇

    从1993年8月到1999年4月,我们采用带桡动脉茎突返支的桡骨骨膜移植术,治疗9例腕舟骨近端骨不愈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均为男性,年龄18~32岁,右侧7例,左侧2例.伤后距就诊时间为2月~2年半,平均11个月,其中病程在4月内4例,2年内4例,超过2年1例.X片显示:所有病例均为腕舟骨近侧1/3骨折,近端骨密度升高4例,囊性变7例,骨密度升高合并囊性变3例,骨折端假关节形成1例,合并腕关节不稳1例;稳定性骨折7例,不稳定性骨折2例,所有病例均无创伤性关节炎表现.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对骨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马宁宁;陈莉娜;何雄;王小勇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VAS疼痛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L2-4、左侧股骨颈BMD增高更明显(P<0.05),血清25(OH)D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PINP、β-CTX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西药基础治疗PMO可明显缓解疼痛,并可能通过提高血清25 (OH)D水平,降低PINP、β-CTX水平,显著提高腰椎、股骨颈BMD.

  • 24式简化太极拳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徐飞

    目的:观察24式简化太极拳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极拳组和对照组各43例.太极拳组进行太极拳运动,每周锻炼大于等于6天,每次练习大于等于40min.对照组保持原来生活方式.结果:6个月后,太极拳组腰椎(L2~L4)骨密度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髋部股骨颈、左WardS三角、股骨干及大转子部位有改善趋势,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锻炼有利于改善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

  • 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踝上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夏瀚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踝上方的骨折。肱骨髁上部处于骨密度质与骨松质交界处,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有一层极薄的松质骨片,骨质相对薄弱[1]。同时,该处是肱骨由圆柱解剖形态转变为三棱状的部位,其应力相对脆弱,故容易发生骨折。2009年以来,笔者用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踝上骨折8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踝上方的骨折。肱骨髁上部处于骨密度质与骨松质交界处,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有一层极薄的松质骨片,骨质相对薄弱[1]。同时,该处是肱骨由圆柱解剖形态转变为三棱状的部位,其应力相对脆弱,故容易发生骨折。2009年以来,笔者用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踝上骨折8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辨治体会

    作者:彭支莲;黄剑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为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退行性疾病.其属于中医"虚劳"、"痿症"范畴,发病与肝、脾、肾脏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与内分泌紊乱、钙摄入不足及缺少活动有关.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腰膝酸软无力,活动时症状加重,休息时减轻.局部畸形或骨折,骨X线片显示骨小梁变薄,变细或大部分消失,骨密度降低等.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应分以下几型论治.

7794 条记录 380/390 页 « 12...377378379380381382383...38939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