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少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31碘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斌豪;甄作武;陈彩莲;伍日照

    目的评价131碘(131I)治疗25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效果. 方法对213例25岁以下青少年甲亢患者进行131I治疗,随访时间2~8年(平均4.8年),分别记录治疗后患者的疗效、突眼情况、生育能力、子女健康等情况,并作出综合评判. 结果 213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26例(59.1%),好转33例(15.5%),未愈8例(3.7%),亚临床甲低21例(9.8%),临床甲低25例(11.7%).98例131I治疗前未育的患者中有66例治疗后有生育,共生育婴儿81个,均健康. 结论 131I治疗青少年甲亢安全、有效,不影响生育能力,可作为二线药治疗青少年甲亢.

  • 131Ⅰ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鹏

    目的:探讨131I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对16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131I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135例甲亢症状、体征消失,FT3、FT4、TSH正常;16例甲亢症状、体征部分消失,FT3、FT4、TS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8例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治疗3月后亚临床甲低3例,患者无甲低症状和体征,6月后恢复正常.7例出现FT3、FT4低于正常,TSH高于正常,需长期服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结论:131I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但是对患者应随访.

  • 外科手术和服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荣海;吴永康;莫汉平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和服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67例甲亢患者资料.115例手术患者,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74例,一侧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术41例,保留腺体约4~6g.262例经131I个体化治疗,剂量范围为2.18~3.97MBq/g,中位值3.42±1.MMBq/g.结果手术组患者无甲亢危象及死亡病例,7例(6.1%)并发症于术后1个月内恢复;随访1~5年,痊愈109例(94.8%),好转2例,轻度甲状腺功能低下4例,甲亢复发1例.服用131I组患者痊愈219例(86.9%),好转12例,早发甲低16例,无效5例;甲亢复发9例,晚发甲低8例.手术患者的痊愈率显著高于131I治疗的患者(P<0.05),但2组患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这2种方案的疗效均较理想,且各有优势,可根据患者症状和身体情况选择应用.

  •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永;宋长祥;陆武;杜鹏

    目的 评价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49例,于131Ⅰ治疗后5~7 d行SPECT/CT全身平面显像(WBS)和局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与病理或其他影像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其灵敏度及准确率.结果 平面显像发现异常掇碘疑诊为转移灶40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76.09% (35/46)、68.63% (35/51);断层显像发现异常摄碘诊断为转移灶45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3.48% (43/46)、89.58% (43/48).结论 DTC患者131Ⅰ治疗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转移灶的效能明显优于平面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DTC术后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海南岛177例Graves病131Ⅰ治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肖欢;李诗运;戴儒奇;邱金成

    目的 探讨131Ⅰ治疗海南岛居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特别是Grave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7例Graves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确定131Ⅰ治疗剂量,建立完整的病历档案,以及治疗后随访,并详细记录治疗后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Graves病患者服用131Ⅰ治疗,临床治愈率为85.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为7.9%,总有效率为94.9%.结论 口服131Ⅰ是治疗甲亢简便、安全、有效的冶疗方法之一,准确把握治疗剂量可以减低甲减的发生.

  • 人工肝系统联合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衰竭研究

    作者:张庆;张伦理;向天新;关晏星;刘少正;陈庆杰;张青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肝衰竭临床不多见,当前这种危重症的治疗还缺乏共识,多倾向于保肝同时尽快控制甲亢毒症.甲亢的3种主要治疗方法中,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本身就有肝毒性,可能加重肝损害;手术前常需甲状腺功能接近正常;131I治疗后甲状腺滤泡被破坏、严重受损的肝脏激素灭活能力下降,甲状腺激素水平短期内增高也可能加重肝损害,一度也被视为禁忌[1].此时,人工肝支持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能迅速降低血液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相关抗体,胆红素等毒素,辅助肝细胞再生、使患者渡过危险期以过渡到决定性的治疗(131I或手术)[2],但目前多为个案报道.我们总结了15年来利用人工肝联合131I治疗此类患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 首次131I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许璐;庞华;刘琼;管丽丽;王洁;李文波

    目的:讨论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患者手术后首次放射性碘(radioiodine,RAI)治疗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大剂量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的患者88例,分为清甲治疗成功组与未成功组,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率法筛选影响因素,并做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治疗前甲状腺摄碘率(radioactive iodine uptake,RAIU)、淋巴结转移、肺转移是影响首次清甲治疗疗效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RAIU及淋巴结转移为影响首次清甲治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首次清甲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有RAIU、淋巴结转移、肺转移,其中RAIU、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更为明显.

  • 125I-VIP与小鼠肝癌H22细胞受体结合特性研究

    作者:李前伟;谭天秩

    目的探讨放射性碘标记血管活性肠肽(VIP)与肝癌细胞的体内、外结合特性.方法氯胺-T法标记、Sephadex G-50柱层析分离纯化制备 125I-VIP.通过饱和结合实验与竞争结合实验,评价 125I-VIP与鼠H22肝癌细胞受体的体外介导结合特性;进行体内动态生物分布及非标记VIP竞争分布实验,观察 125I-VIP在荷H22小鼠体内尤其在移植瘤中的分布变化规律,评价其体内受体结合特性.结果 125I标记率为73.8%, 125I-VIP比活度18.2 TBq/mmol,放射化学纯度(RCP)98%. 125I-VIP与H22细胞受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Scatchard作图显示为双位点系统,高、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解离常数(Kd)分别为1.74 nmol/L与28.63 nmol/L,大结合容量(Bmax)分别为0.27 pmol/106细胞与5.75 pmol/106细胞,非标记VIP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 125I-VIP与H22细胞结合.各时相肿瘤组织放射性均高于肌肉(P<0.05, P<0.001),20 min T/NT比值达大为2.68,肺放射性高于血液与肝脏(P<0.05, P<0.01),体内放射性主要经肾脏排泄;10 μg和40 μg 非标记VIP对T/NT比值的抑制率分别为26.87%与35.82%.结论 125I-VIP在体内、外与鼠H22肝癌细胞的结合由受体介导.此结果为进一步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VIP靶向诊治肝细胞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131I合并局部激素注射治疗甲亢伴胫前粘液性水肿1例

    作者:罗朝学;黄定德;刘开元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多食易饥、心悸胸闷、畏热多汗、消瘦乏力6个月,于2002年5月在外院诊为"甲亢",规则服用抗甲状腺药物2年后症状消失,遂自行停药.4个月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来我院就诊.查体:消瘦貌,颜面及双眼睑无明显浮肿,双眼轻度突,甲状腺Ⅱ度,质软,表面光滑,未触及结节及震颤,心率108次/min,律齐,皮肤潮热,双手细震颤(+).双小腿胫前可见弥漫性水肿,较正常皮肤略黄,边界较清楚,表面凹凸不平,毛孔粗大, 皮肤增厚变粗,桔皮样外观,压之无凹陷, 无压痛.右小腿胫前可见一约5 cm×4 cm大小暗紫色包块,明显高于周围皮肤,质稍硬,无压痛,非凹陷性,无破溃,皮温不高,皮肤感觉无异常.

  • 超声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及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研究

    作者:丁战玲;于滢华;杨伟萍;韦长元;覃庆洪;李红学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转移及晚期乳腺癌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复发、转移及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超声引导穿刺植入125 I放射性粒子治疗后随访资料。结果乳腺癌4例,乳腺癌术后复发13例,乳腺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6例,放射性粒子均成功植入预定部位,23例肿瘤组织均明显缩小或消失。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局部控制时间为16~36个月,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19个月,6个月、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3.9%、47.8%、34.8%。结论超声引导能实时观察粒子植入,是指导粒子安全、合理植入浅表组织恶性肿瘤的关键。

  • 青少年甲亢131I治疗后早发甲低的观察

    作者:段东;罗加;李建国

    目的观察青少年甲亢131I治疗后早发甲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转归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对接受131I治疗后的160例青少年甲亢患者密切随访1年以上,观察早发甲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转归情况,并比较一过性甲低组与转变为永久性甲低组接受131I治疗前的相关资料,了解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160例青少年甲亢患者经131I治疗后发生早发甲低36例(占单病例数的22.5%),其中一过性甲低22例(占早发甲低病例的61.1%),转变为永久性甲低者14例(占38.9%).一过性甲低组与转变为永久性甲低组131I治疗前血清TT3、TT4水平,TGAb、TMAb水平,甲状腺大小、每克甲状腺组织给131I剂量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一过性甲低组TRAb测定值明显高于转变为永久性甲低组.结论青少年甲亢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早发甲低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其中有大部分属一过性甲低,只有小部分终转变为永久性甲低.在早发甲低的转归中,TRAb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 131碘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7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勤奋;张承刚;赵晓彬

    目的探讨131碘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甲心病)的疗效.方法对73例经131碘治疗的甲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31碘使用剂量为2.5~70mCi;平均(13.5±10.8)mCi.随访时间为3.2~44.7个月,平均(19.5±11.8)个月.结果经一次131碘治疗后,随甲状腺毒症的控制,甲心病痊愈44例,好转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8%.甲状腺重量较大和病程较长者,甲心病的疗效较差(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9,-0.25;P值分别为0.013,0.033).结论 131碘对甲心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对甲心病的治疗可优先选用131碘.对甲状腺重量较大和病程较长者应尽早采用131碘治疗.

  •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白细胞减少患者放射性碘治疗早期白细胞变化随访研究

    作者:郭满涛;李亚明;尹雅芙;蒋宁一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碘治疗前白细胞减低患者,同时服用"升白"药物短期内白细胞的变化及其早期疗效评价.方法 通过多中心临床随访了解白细胞减低患者应用放射性碘同时联合应用"升白"药治疗早期(1、3个月)随访时白细胞的变化与白细胞正常患者进行比较;并随访白细胞减低患者治疗后早期(6~12个月)疗效(治疗效果以好转、治愈及甲减为有效组)与白细胞正常患者进行比较,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检验方法为两样本t检验、配对资料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碘治疗1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低白细胞组P<0.05,白细胞正常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差异,低白细胞组在联合应用"升白"药后白细胞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白细胞正常组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碘治疗3个月后对治疗前、后白细胞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P<0.05,P>0.05,低白细胞组联合"升白药"3个月以后白细胞水平有显著差异,较治疗前升高,白细胞正常组白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好转、治愈及甲减为有效组与无效组进行χ2检验,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射性碘治疗白细胞减低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联合"升白"药物能在治疗早期过程中升高白细胞,因而减少早期放射性碘治疗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入血时,因白细胞减少而致感染诱发潜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的危险,并且与白细胞正常组早期疗效不会产生差异,对于白细胞减低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准剂量泼尼松联合谷氨酰胺对131I治疗后Graves眼病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庆;邵毅;关晏星;刘少正;陈庆杰;张青

    目的 探讨泼尼松联合谷氨酰胺(2 g/d)对131I治疗后Graves眼病(GO)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行131I治疗伴轻-中度活动性或暂无活动性GO但有高危因素的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n=59)治疗后2d开始口服泼尼松(0.44±0.13)mg/kg同时补充谷氨酰胺,泼尼松每2周逐渐减量5 mg至2个月停药;对照组(n=57)泼尼松起始剂量为(0.43±0.14)mg/kg,不补充谷氨酰胺,其余同试验组.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2、4、6个月时GO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除突眼度外CAS评分(2.8±0.8 vs.3.5士0.9)、眼球突出度[(19.6±8.1)mm vs.(21.7±3.0)mm]、睑裂宽度[(11.3±2.9)mm vs.(13.8士3.1)mm],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GO新发或者恶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试验组不良反应更多(63.1% vs.30.5%,P<0.01),体质量增加更明显[(3.8±1.8) kg vs.(1.4±1.2)kg,P<0.01],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轻度上升[(10±4)mm Hg vs.(9±5)mm Hg,P>0.05].结论 131I治疗后使用起始约0.4 mg/kg、2个月的泼尼松,同时口服补充谷氨酰胺(2 g/d)能有效改善轻-中度GO,并且有效降低不良反应.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作者:覃绍超;杨文定;邹劲涛;覃卫华;董经纬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患者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DTC患者共27例,术后行B超检测残留甲状腺大小.术后1个月均给予1311 100 mci进行清甲治疗.治疗前1d、治疗后3个月分别空腹采血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和磷水平,并询问患者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将患者分为全切组(A组,16例残留甲状腺大径大于或等于1 cm)和次全切组(B组,11例,残留甲状腺大径小于1 cm).将27例患者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并将A、B组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1.76±0.93) pmol/L较治疗前(2.31±1.22) pmol/L下降(t=2.69,P=0.012),血钙、磷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清甲治疗后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A、B组的PTH、血钙、血磷在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者19例,其中,A组11例(68.75%),B组8例(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49,P=0.824).结论 131I治疗可导致DTC患者短期内PTH水平降低,这种变化与残留甲状腺组织多少无关,且一般不会引发低钙血症.

  • 125 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胸腺癌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王宇鹏;宁莉莉;屈波;韩玲;胡永进;许建辉;杜学明

    目的:探讨125 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胸腺癌的近期评价。方法分析35例经病理细胞学证实Ⅲ~Ⅳ胸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手段不同,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125 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NP方案);B组17例,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结果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RR)分别为66.7%和47.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3.3%和6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组治疗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升高值分别为(12.22±4.67)、(6.12±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组治疗后 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KPS)提高率分别为66.7%、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胸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31 I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文军;郑立春;张晓明

    目的:评价131 I在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5例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行131 I口服治疗并于131 I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及1年复查甲状腺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分别行门控心血池显像,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甲亢治愈率97.89%,阵发性房颤治愈率为100.00%,持续性房颤治愈率为84.00%。治疗前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别与治疗后3、6、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与治疗1年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选择放射性131 I治疗,是改善甲亢性心脏病的关键,能够有效控制 FT3、FT4、TSH水平,改善老年甲亢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

  •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的预后分析

    作者:范永增;袁耿彪;严清波;Aaftaab Allarakha

    目的 分析131碘(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对甲亢预后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临床随访单纯甲亢患者145例,平均年龄44岁;单纯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患者173例,其中重度肝功能损害10例,肝功能衰竭3例,平均年龄43岁;甲亢伴甲状腺炎合并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患者121例,其中重度肝功能损害2例,平均年龄39岁;甲亢伴甲状腺炎患者107例,平均年龄47岁.比较各组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单纯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肝功能损害加重发生率较单纯甲亢组无明显差异.甲亢伴甲状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与单纯甲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功能损害加重发生率较单纯甲亢组无明显差异.甲亢伴甲状腺炎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131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较甲亢伴甲状腺炎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131I治疗对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肝功能损害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无确切相关性.

  • 131I治疗儿童Graves'甲亢35例的长期疗效观察

    作者:廖宁

    目的 观察分析131I治疗35例儿童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疗效及不是反应.方法 对35例甲亢患儿采用131I治疗后随访10~18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儿1次131I治愈33例(94.3%),好转2例(5.7%),有效率100%.治愈患者中有14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其中暂时性甲减9例(25.7%),永久性甲减5例(143%),131I治疗后1年内出现永久性甲减2例(5.7%).治疗后无一例发生甲状腺癌、白血病等病变.结论 131I治疗儿童甲亢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必要时也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 125Ⅰ籽源食管覆膜支架治疗局部复发食管癌的护理

    作者:张爱琴

    探讨携带125Ⅰ籽源食道覆膜支架治疗局部复发食管癌中的护理配合,通过实行携带125Ⅰ籽源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前准备、心理疏导,术后的饮食指导、注意事项、个人防护等一系列护理措施,1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规范化的专业护理是开展125Ⅰ籽源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成功的保证,能使患者和家属密切配合手术,减少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703 条记录 33/36 页 « 12...28293031323334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