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关节突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关节突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关节突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2月随访,比较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椎体Cobbs角变化,采用Frankel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分级.结果:60例患者均为Ⅰ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椎体Cobbs角显著低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合并有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后Frankel分级均有显著改善,E级患者显著增多,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关节突植骨融合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
护理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损伤[1],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非常牢固的内固定方法.2010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疗效较好,现将有关治疗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护理配合
腰椎滑脱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目前使用多的是后路复位减压椎弓根脊柱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的治疗方法.此手术操作复杂、精细、患者思想负担重.术前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精心准备手术间和配套器械,合理选择植入物;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手术相关步骤及配套器械的使用安装,准确传递各种手术器械,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协助术中透视检查,手术均顺利完成,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白2010年3月—2011年3月通过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5例患者手术后无伤口感染、局部血肿形成,随访1年内经X线照片检查,未发现内固定材料断裂、松动情况.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一种相对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手术后并发症好、疗效肯定的技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骨折32例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骨折32例的经验.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32例腰椎骨折,随访、总结、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疗效满意.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是基层治疗腰椎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进展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脊柱创伤之一,根据压缩椎体对脊髓、马尾神经、脊神经根的压迫程度,一期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纠正伤椎侧凸、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目前已成为治疗金标准[1-2].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由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老年患者,内固定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不能被患者接受,所以大多临床医师不主张对此类患者行内固定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日益深入人心,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也就应运而生.因PVP、PKP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早期可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受到众多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的认可和青睐,现已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3].
-
单枚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评价单枚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滑脱症48例,通过下腰痛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 下腰痛JOA评分术后3个月为22~29分,末次随访为20~29分,两者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3个月为26.7%~46.7%,末次随访为17.8%~44.4%,两者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枚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
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
目的 评估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探讨其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采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17例,回顾分析手术相关指标,并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5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450 ml.所有患者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症状,术后12周,患者颈椎均稳定.结论 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且不损伤寰枢椎关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PLIF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联合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PLIF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22例.结果 本组随访10~24个月,临床疗效优1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0.9%.椎间隙高度由术前(4.2±1.6)mm增加至术后(9.4±1.4)mm,滑脱角由术前(27.5±10.5)°改善至术后(16.2±7.8)°,ODI由术前(35.4±6.8)分降至术后(18.6±6.2)分.结论 采用PLIF联合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滑脱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椎弓根钉棒系统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置钉技巧
目的 通过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置钉方法使腰椎滑脱术中复位更加容易.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后的置钉技巧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减压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腰椎滑脱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获得1242个月的随访,术后1年X线片检查提示滑脱无进展,椎间隙全部达到骨性融合.采用Nakai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25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 改良椎弓根钉棒系统置钉方法可以使滑脱复位更加容易;对于腰椎Ⅰ度滑脱不强求完全复位,主要是获得椎间植骨融合稳定脊柱和防止滑脱进展;对于腰椎滑脱Ⅱ度以上尽可能复位,同时进行椎间植骨融合稳定脊柱和防止滑脱进展.
-
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12-2016-12采用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24例不稳定骨盆环骨折.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采用SF-12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Majeed骨盆损伤量化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8(12~24)个月.术后3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仅表现为大腿前外侧轻度麻木,取出钉棒系统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异位骨化,但没有症状.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16例,良6例,可2例.术后12个月骨盆损伤量化Majeed评分65~98(91.2±1.5)分.采用SF-12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身体健康41~48(43.3±0.3)分,心理健康43~49(45.0±0.4)分.结论 经皮内置钉棒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骨折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
经伤椎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结合内固定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富含骨髓干细胞的骨髓血复合β-TCP后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已撑开复位的伤椎椎体,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43例.结果 对43例随访3~24个月,伤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度明显改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愈合质量良好.结论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物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Ⅱ~Ⅲ度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
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8-2014-08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20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12~60个月,平均48个月.18例Ⅱ型骨折植骨均骨性融合.2例Ⅲ型齿状突骨折术中未进行植骨融合,2年后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装置,末次随访时CT显示植骨处均骨性融合,无神经症状加重、椎动脉损伤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失稳能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复位效果良好.
-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3例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随访6~24个月,伤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没有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现象,无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及感染病例。 Cobb角由术前平均24°(14°~36°)改善为6.2°(0°~9°),脊髓功能基本获得1~2级恢复。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能较好改善胸患者的症状,脊髓功能的恢复较好,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钉棒系统加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体会
腰椎滑脱指因腰椎椎体间骨性对合面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多见前后滑脱,少见单纯侧方滑脱。椎弓崩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真性滑脱。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变畸形,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的滑脱为假性滑脱[1]。我科通过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现报告如下。
-
椎弓根钉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植入治疗A型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
目的:胸腰椎骨折,更换一个入路手术,考察与常用手术(正中棘突旁)入路的早期手术效果、再损伤、术后康复差异。方法:自2013年起,半年内我科采用椎旁入路植入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A型椎体爆裂骨折22例。结果:21例患者术口1期获得愈合;1例因未放引流,术区血肿,张力高,引流减压后2期愈合。未发生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无内固定失效情况。术前Cobb角平均23.6°术后平均3.2°。术前椎体高度丢失率44.8%,术后丢失平均7.2%。结论:对于不计划作椎板开窗减压的A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植入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失血量减少明显,手术创伤小,术后病人痛苦轻,功能锻炼早,积极预防了并发症。
-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23例,对其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植入椎弓根钉共108枚,其中有2枚T9、6枚T10、8枚T11、26枚T12、18枚L1、26枚L2、20枚L3、2枚L4,其中有18例是短节段固定和5例长节段固定。10例压缩骨折患者,治疗前伤椎前缘的高度和正常高度的比值为0.50,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7例患者比值为0.95,3例患者为0.90;6例爆裂骨折患者治疗前伤椎前缘的高度和正常高度的比值为0.50,术后随访6个月~24个月,比值为0.90.患者的伤椎前缘的高度和正常高度的比值均有所改善。结论: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过程中,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可以使患者的正常椎体序列得到早期恢复、脊柱稳定性得到重建及脊髓和神经的压迫得到解除。
-
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 )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1月~2013年9月,共收治6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42例;年龄42~68岁,平均54岁。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0例,Ⅱ度30例,III度11例;L3椎体滑脱6例,L4椎体30例,L5椎体25例;峡部裂性腰椎滑脱2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40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融合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注意保护棘突,棘间及棘上韧带,术后3天复查X片后佩带腰围下床。根据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JOA下腰痛评分系统(15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1.5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系统无松动和断裂,无明显腰椎不稳征象。复位后的滑脱椎体无丢失。术前腰腿痛VAS评分8.4分,术后2.3分,术前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平均8.6分,术后22分。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间孔单枚椎间融合器( Cage )融合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通过两侧开窗减压,既能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又保留了后侧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能有效的保护椎管内神经组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腰椎正常的生物力学基础,减少了创伤。是一种疗效确实、具有复位可靠、远期稳定性确切的手术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分析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2014年8月,对28例I~II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和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28例随访12~36个月,平均28个月.I度和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全部达到解剖复位,X 线片复查示植骨于4 ~ 12 个月内获骨性融合;临床疗效根据Nakai 等评分标准[1],优16 例,良8例,可4 例,优良率92.3%.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联合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良好.
-
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椎间融合器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6月~2007年1月,对41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11例,Ⅲ度滑脱1例;L3.4滑脱4例,L4.5滑脱16例,L5S1滑脱21例;24例为峡部裂性,17例为退行性.结果 随访12~38个月,平均23.6个月.41例中37例症状完全消失,优良率90.2%;29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1例Ⅱ度和1例Ⅲ度滑脱6例完全复位,完全复位率87.8%;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4.1mm恢复至术后11.7mm,且无高度丢失,39例椎间融合良好,椎间融合率95.12%.结论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小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融合率高、临床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