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椎体间植骨器械在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2年4月~2004年6月采用后路椎体间植骨(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graft,PLIG)器械,在处理椎间隙的同时一并矫正脊柱滑脱及行椎间植骨融合、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Ⅱ度以内腰椎滑脱症患者23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后路复位与固定
胸腰椎骨折较为常见,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并脱位因致伤暴力较大,脊髓神经严重受损的同时脊柱稳定性也受到极大破坏,即使手术切开复位也存在较大难度且脊髓功能恢复不佳.我科自2001年3月~2005年2月共收治胸腰椎严重骨折并脱位患者28例,均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复位与固定,取得较佳效果,报告如下.
-
椎弓根钉棒系统在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9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 术后各项影像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2~4级提高.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骨折6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手术前后X线摄片及CT检查,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矫正情况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 手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分别为(51.25±7.17)%、(70.12±4.68)%、(42.70±7.1)%、(23.12±2.07)°;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分别为(94.51±10.07)%、(96.71±5.67)%、(92.15±4.09)%、(6.42±2.31)°;患者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椎管截面积、Cobbs角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6例、C级15例、D级13例、E级27例;手术后神经功能Frce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5例、D级20例、E级39例;手术后神经功能Frcenkel分级情况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效果良好,能重建伤椎的稳定性,降低患者神经系统的损伤,大程度保留脊柱的活动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
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患者脊柱后凸角度(Cobb′s 角)明显较术前降低。对患者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愈合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恢复患者脊柱的正常序列,容易控制且固定较为稳定。
-
椎弓根钉棒系统+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间植骨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本研究60例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术前ASIA分级为A级7例,B级11例,C级29例,D级13例;术后ASIA分级为D级4例,E级56例.治疗效果评定为优35例(58.3%);良21例(35.0%);可3例(5.0%);差1例(1.7%),优良率达93.3%.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及体会
目的:总结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87例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87例患者制定全面和科学的护理措施,比较使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护理前后 Cobb,s 角的变化情况、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的变化、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椎管截面积的改变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与手术前相比,Cobb,s 角明显减小、明显改善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明显增加、椎管的截面积明显扩大(P <0.01)、神经功能的 Frankel 分级明显改善。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有重要作用,临床效果明显。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体会
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存在椎旁肌的广泛剥离,容易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们应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19例,女7例,年龄20~65岁。受伤机制: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15例。胸12椎骨折5例,腰1、2骨折16例,腰4、5骨折5例,胸椎管占位率小于35%,腰椎管占位率小于50%,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与体征。 -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出现转换性障碍一例报告
女,45岁,因腰痛伴左下肢麻木2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前患者平地行走距离约50米即出现间歇性跛行,MRI提示腰椎管狭窄.以腰椎管狭窄症收入我院脊柱外科.患者既往无行动障碍.入院完成相关检查后行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全麻后俯卧位,行L3~S1棘突正中入路.行L3~S1椎板切除,L3-4、L4-5、L5S1椎间盘切除术并行椎间植骨,硬膜外放置钛网并钛网外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探查L3-4、L4-5及L5S1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神经根管通畅.生理盐水冲洗术野,"C"型臂X线机透视见内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块可靠.术程顺利,术后患者全麻清醒,双下肢活动正常,气管导管拔除,安全返回病房.手术过程中,无硬脊膜的撕裂或大出血.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56例
目的 评价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5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刀口一期愈合.Cobb角由术前平均16.6°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4%恢复至术后平均98%.52例平均随访12(7~32)个月,椎体序列、伤椎高度、椎间隙及Cobb角恢复满意.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
胸腰段脊柱骨折后路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①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②方法 对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1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前、术后1年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评估矫正角度丢失情况.③结果 146例患者中,11例失访,1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植入螺钉位置不当1例,螺钉折断或松动3例,脑脊液漏1例,腰背部疼痛3例,椎体矫正高度严重丢失7例.④结论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见并发症是植入螺钉位置不当、螺钉折断或松动、脑脊液漏、椎体矫正高度丢失等.经椎弓根固定安全路径狭小,术前经过认真阅读分析影像资料,术中透视确认,可以避免二次置钉,并有效地减少内固定失误.
-
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疗效观察
目的 对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将这52例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均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变化情况,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康复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的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椎体横截面均无明显差别,术后两组患者三组参数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只得在临床实践上推广.
-
探讨胸腰椎骨折颈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以供治疗此疾病给予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43位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根据Frankel分级A级有0例,B级有1例,C级的有5例,D级的有15例,E级的有22例。所有患者的脊髓功能均得到改善,基本获得1-2级恢复。同时随访观察各位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椎体高度基本恢复。结论经椎间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脊髓功能。
-
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ASIA2000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2个月~36个月,平均18.1个月,所有患者的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无内固定失效病例。骨折椎体的影像学评价,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神经功能 ASIA 分级,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E级以下15例均有1~2级恢复;VAS评分,术前平均7.1分,末次随访平均1.9分。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术骨折,可增加生物力学稳定性,恢复并保持骨折椎体高度,有利于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和缓解腰背部疼痛。
-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致胸腰椎挤压骨折或脱位,且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其他系统的并发症,重者致残[1],如不及时治疗,可遗留脊髓神经功能永久性损害,肢体功能丧失.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医生治疗,可以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劳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6月-2010年7月,我科对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加强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1例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病人给予颈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同时术前完善各种准备及护理,术后精心观察护理,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1例手术病人术后影像学检查示钉棒位置良好,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植骨达骨性融合,无钉棒松动、断裂。[结论]加强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钛网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及稳定性
背景:胸椎结核经前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是常用的修复方案,已沿用数十年,但存在创伤大、切除肋骨、减压不彻底、胸腹腔干扰大、术后疼痛、气胸、胸腔及肺部感染等不足.目的:观察钛网自体骨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重建脊柱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的随访结果.方法:对32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椎体切除病灶清除,充分解除脊髓压迫,植入钛网自体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取后正中切口,应至少包括病变部位头、尾侧各2节脊椎,暴露双侧椎板至小关节外侧及肋骨近端1.0-2.0 cm,并与病椎头、尾侧脊椎双侧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头、尾侧各2对,一侧固定.在另一侧病椎及下一椎切除一侧椎板、关节突、肋骨头,肋骨切除约1 cm,游离神经根,椎管减压,注意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吸出椎旁脓肿中脓液.切除椎弓根,受累椎间盘,椎体病灶,直至椎体病灶边缘组织外观正常,无死骨,无结核物质及肉芽组织,椎体破坏严重,两侧椎旁脓肿流注节段较多,经一侧病灶不能清除干净的部分患者,减压侧连接钉棒,以保持病变椎体切除时椎体的暂时稳定.同法从另一侧彻底清除同侧病灶,完全游离硬脊膜,反复冲洗.观察患者的植骨融合时间、骨折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与结论:随访12-38个月,全部患者于治疗后11-19个月(平均16.3个月)植骨融合,脊柱后凸畸形获得70%-100%(平均86%)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复发及内固定失效病例.提示Ⅰ期经后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修复胸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创伤小,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等优点,是修复胸椎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案.
-
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双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双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滑脱症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15例,Ⅲ度滑脱5例.单阶段滑脱36例,2个阶段滑脱6例.真性滑脱30例,假性滑脱12例.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按照邹德威综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3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达95.2%.结论 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双Cage椎间植骨是治疗Ⅰ-Ⅲ度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
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 年4 月~ 2013 年4 月之间于我院就诊的7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均实施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术 ,比较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 ,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后患者的 Cobb's角、椎关节面积、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 ,P<0 .05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 ,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 ,神经症状并未加重 ,而且神经功能出现程度不同的恢复 ,没有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以及内固定断裂、变形或松动等情况.结论 :治疗胸腰椎骨折时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不仅创伤小 ,而且可靠性、安全性较高 ,可以使患者的脊柱序列恢复正常 ,避免压迫神经根和脊髓 ,并发症少 ,疗效理想 ,值得推广.
-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评价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分析2010年7月-2012年5月我院采用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 cage植骨融合治疗的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资料,随访18-24个月,按照 NaKai[1]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35例术后症状改善,NaKai标准评分优21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达88.6%。35例完全复位29例,占82.9%;改善6例,占17.1%。滑脱椎体复位固定稳妥,椎间植骨术后6月获得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失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 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术方式,术后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