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治疗抑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敬国;倪彦君;孙婷;宋享福;马庆杰;李修义;高凤彤;杨巍

    目的 探讨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性核素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治疗方案在荷1422肝癌细胞小鼠体内抑瘤效应及机制.方法 小鼠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质粒,注射后48 h,肿瘤局部注射370 kBq 125I-UdR.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率;治疗后第3天,检测肿瘤胞浆蛋白中IFNγ的表达和脾脏CTL细胞毒活性.结果 基因-放射核素治疗后第6~15天,pcDNAEgr-IFNγ+125I-UdR组肿瘤生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I-UdR组及pcDNAEgr-1+125I-UdR组;基因.放射性核素治疗后第3天,pcDNAEgr-IFNγ+125I-UdR组肿瘤胞浆蛋白中可检测到IFNγ的表达,其余组肿瘤胞浆蛋白中未检测到IFNγ的表达;PcDNAEgr-IFNγ+125I-UdR组小鼠脾脏CTL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其余组(P<0.01).结论 pcDNAEgr-IFNγ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性核素125I-UdR治疗抑瘤效应明显优于单纯125I-UdR放射性核素治疗.

  • 125Ⅰ-脱氧尿苷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光;侯建全

    125Ⅰ是一种俄歇电子释放体,掺入细胞DNA分子后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性,125Ⅰ-脱氧尿苷(125Ⅰ-udR)能特异性掺入DNA合成的S期,是125Ⅰ的良好载体.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已证实:肿瘤局部缓慢持续或反复间断注射125Ⅰ-UdR的抗肿瘤作用显著,且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125Ⅰ-UdR多局部给药,同时人们也在探索联合应用其他药物和改进局部给药方式,用以评价125Ⅰ-UdR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 MTHFR多态性对晚期胃肠癌患者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高峻;杨牡丹;刘晓玲;康毅

    胃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化疗对晚期胃肠癌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5-氟尿嘧啶(5-Fu)是治疗胃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5-Fu进入体内后,经胸苷激酶转变成5-氟-2′-脱氧尿苷-5′单磷酸盐(5-FdUMP),后者与5,10-亚甲基四氢叶酸(5,10-MTHF)和胸苷酸合成酶(TS)形成稳定的共价络合物,从而干扰DNA的合成和修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的限速酶,它不可逆地催化5,10-MTHF,使其转变为5-甲基四氢叶酸,后者作为甲基供体经蛋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使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进而转化为S-腺苷蛋氨酸,在DNA甲基化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THFR存在基因多态性,尤以C667T为常见,即在667位点发生C-T改变,导致Ala222Val氨基酸替换,使酶活性显著降低,使体内5,10-MTHF水平升高,增强了5-Fu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MTHFR C677T多态与恶性肿瘤5-Fu化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研究选择32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对MTHFRC667T基因多态性与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的疗效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重组质粒pcDNAEgr-IFNγ体外辐射诱导表达的作用

    作者:赵敬国;杨巍;孙婷;张巨;李勇;高凤彤

    目的 研究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重组质粒pcDNAEgr-IFNγ在体外培养B1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作用.方法 以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Egr-IFNγ重组质粒转染B16细胞,48 h后,于培养液中加入125I-UdR,使其终放射性浓度分别为0(空白对照)、1、5、10、20、50 kBq/ml,24 h后,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细胞上清中IFNγ.结果 转染组细胞IFNγ蛋白表达随着细胞培养液中125I-UdR浓度的增高而增高,放射性浓度为5、10、20、50 kBq/ml组IFNγ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0 kBq/ml组(P<0.05~0.001),其中50 kBq/ml组表达量高,为0 kBq/ml组的3.66倍;加入50 kBq/ml 125I-UdR后6 h上清中IFNγ表达量即明显升高(P<0.05~0.001),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照后48 h达峰值,表达量为未加入125I-UdR时的6.51倍.结论 pcDNAEgr-IFNγ重组质粒在125I-UdR诱导下可有效表达IFNγ,并且其辐射诱导IFNγ基因表达增强特性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程规律.

  • 爵床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吴威巍;缪刘萍;王鑫杰

    目的 分离鉴定爵床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安徽产爵床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数据测定、1 H-NMR和13C-NMR等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爵床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是陆地棉苷(1)、异鼠李素-3-云香糖苷(2)、tachioside (3)、香草酸(4)、阿魏酸(5)、尿苷(6)、腺嘌呤(7)和爵床苷F(8).结论 爵床苷F为新的木脂体苷类化合物.

  • 均衡的脱氧核苷增强125I-UdR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问森;季其仁;姚涌;徐生新;徐师国;金敖兴

    目的 研究均衡的脱氧核苷混合物(AUCG)对5-125I-2'-脱氧尿嘧啶核苷(125I-UdR)杀伤效应的增强作用及机制.方法 在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25I-UdR(74 kBq/ml)及不同浓度的AUCG,依据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计算在AUCG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的细胞存活分数(SF),并通过细胞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TEM)及DNA凝胶电泳观察AUCG增强作用的结果.结果 不同AUCG浓度的各实验组S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AUCG浓度的增加,各实验组之间的SF逐渐下降.与低浓度组(AUCG≤20 μmol/L)比较,各高浓度组(AUCG≥50 μmol/L)的细胞存活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AUCG对125I-UdR的增强作用与时间呈正相关,SF随着AUCG(30 μmol/L)的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通过TEM可观察到细胞凋亡小体形成,凝胶电泳结果呈现DNA梯度条带,提示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结论 AUCG能够增强125I-UdR对C6细胞的杀伤效应,并促进细胞凋亡的增加.

  • 125I-UdR对C6胶质瘤细胞DNA靶点放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晓东;罗林;汤国太;游潮;吴波;蔡博文

    目的探讨5-125I-2′-脱氧尿苷(125I-UdR)对C6胶质瘤细胞DNA靶点放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行克隆形成和生长抑制分析,并建立C6/Wistar脑胶质瘤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分别于肿瘤局部注射125I-UdR、127I-UdR和生理盐水,5 d后处死动物,测量肿瘤质量和直径,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大鼠生存分析.结果 125I-UdR各实验组生长曲线抑制,克隆形成、肿瘤大小和质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降低;PCNA指数、增殖指数、肿瘤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凋亡指数增高.125I-UdR实验组较对照及空白组生存时间延长.结论 125I-UdR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具有进一步临床应用的前景和价值.

  • 125 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海涛;张志德;李金泉

    目的评价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UdR)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HepG2细胞在含有125I-UdR培养基中培养后测量其放射性,观察HepG2细胞对125I-UdR的摄取;用细胞克隆形成法评价125I-UdR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HepG2摄取125I-UdR量随培养基中125I-UdR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显著相关(r=0.99).HepG2对125I-UdR的摄取明显高于Na125I.HepG2细胞摄取125I-UdR后其生长受到抑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943),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0.87±0.29) kBq/mL.125I-UdR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Na125I组.结论 125I-UdR对HepG2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HepG2细胞摄取125I-UdR量有浓度依赖性.

  • 两种5-FU化疗方案毒副作用的比较

    作者:王晓晨;邱福铭;邓甬川

    5-氟尿嘧啶(5-FU)是大肠癌化疗常用的药物,其单药间歇静脉滴注的有效率为20%左右,持续输注的有效率较高,约30%.作为生物调节剂的甲酰四氢叶酸(LV),可使苷酸合成酶与5-氟-2'-脱氧尿苷-磷酸所形成的共价复合物更加稳定,从而增强5-FU的细胞毒作用,所以加用LV可使5-FU的有效率升至47%.但关于两种化疗方案的毒副作用比较,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笔者就5-FU间歇静脉注射的4周方案与5-FU持续输注46h的2周方案的毒副反应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 三种示踪技术标记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科成;常强;鲁峰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荧光示踪技术标记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SCs)的效率,以寻找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佳的标记示踪方法.方法 吸脂术获取人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后体外贴壁法培养,获得的长梭形细胞经鉴定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分别使用5μlDiI,10μg/ml的脱氧尿苷BrdU及50 MOI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进行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及不同代数的脂肪干细胞的标记效率及形态变化.结果 成功分离获得ASCs,经鉴定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并能被成功实现成脂、成骨及成软骨的诱导分化.DiI标记ASCs 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100%细胞浆呈现红色荧光,胞核未染,保持了良好的正常形态.但细胞传代后荧光衰减迅速.10μg/ml BrdU标记ASCs 48h后,90%的胞核呈绿色荧光,传代后胞核荧光逐渐衰减.携带GFP重组腺病毒转染ASCs 24 h后胞浆内即可见绿色荧光,5 d后90%以上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反复传代后未见明显的荧光衰减.结论 DiI,BrdU及携带GFP的重组腺病毒均能有效的标记人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DiI示踪技术为细胞膜标记,BrdU为细胞核标记,两项技术均操作简单,但传代后衰减迅速,适合于短期标记示踪.携带GFP的腺病毒标记方法较为复杂,但反复传代后仍不衰减,适合于长期的标记示踪观察.

  • HPLC同时测定虎力散片剂中10个核苷和碱基类成分含量

    作者:毛坤军;李富强;白钢钢;李祥;陈建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虎力散片剂中7个核苷(胞苷、尿苷、腺苷、2-脱氧尿苷、鸟苷、2-脱氧鸟苷、胸苷)和3个碱基(腺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类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XselectTM HssC18 (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腺嘌呤、胞苷、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腺苷、2-脱氧尿苷、鸟苷、2-脱氧鸟苷、胸苷质量浓度分别在9.07 ~181.44、5.03~100.50、2.03 ~40.60、1.54~30.87、3.57 ~ 71.47、1.25 ~ 25.08、3.01 ~ 60.24、2.02 ~40.48、0.52~10.40、1.05~21.00 μg· 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n=6)为96.2% ~ 103.5%,RSD≤2.6%.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用于同时测定虎力散片剂中核苷及碱基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准确高,可为虎力散片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