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羟丙甲基纤维素作为过饱和自乳化给药系统的沉淀抑制剂的机制研究

    作者:肖璐;易涛

    羟丙甲基纤维素可促使自乳化给药系统(SEDDS)在胃肠道形成过饱和状态,对增强水难溶性药物吸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研究了不同黏度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K4M、K15M、K100M)]对SEDDS药物沉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HPMC通过抑制晶核形成和晶体生长而抑制SEDDS在胃分散后的药物沉淀;HPMC对SEDDS的脂解速率有明显影响,而且有利于SEDDS脂解后药物分配进入水性分散相并抑制药物沉淀,其机制与HPMC黏度、分子质量以及形成的网络空间结构有关.这些研究结果为选择合适类型的HPMC作为过饱和SEDDS的沉淀抑制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 膜乳化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自乳化微球及其体外表征

    作者:李红桥;易涛

    本文以难溶性药物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采用膜乳化法制备一种新型固体自乳化给药系统——自乳化微球.以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法,筛选与优化液体自乳化给药系统处方.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形成的凝胶为固体载体,采用膜乳化法制备自乳化微球,并对其进行体外表征.结果显示,液体自乳化给药系统处方为:Capmul MCM/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氧乙烯醚-40氢化蓖麻油/1-2丙二醇为20∶32∶32∶16.自乳化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0.92 μm,包封率为32.57%;遇水重分散后形成微乳的粒径为156.5 nm;盐酸小檗碱在自乳化微球中为无定形态;体外释药具有pH响应特性.以上结果表明,膜乳化法制备的自乳化微球为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给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剂型.

  • 和厚朴酚口服自微乳制剂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徐振中;杨坚;白娟;白小玉;王坚成

    目的:制备和厚朴酚(HNK)口服自微乳制剂(SMEDDS),并考察自微乳制剂促进和厚朴酚口服吸收的效果.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化自微乳制剂处方组成,稀释法评价含HNK的SMEDDS制剂的乳化效果.并以和厚朴酚混悬液(含1% CMC-Na的溶液为分散介质)为对照,考察了自微乳制剂大鼠口服给药后体内生物利用度情况.结果:由MCT,cremaphor EL和labrasol(质量比为3∶5∶2)组成的和厚朴酚自微乳制剂经去离子水稀释后可自发形成平均粒径和表面电势分别为(35.48±4.21) nm和(-2.04±0.26)mV的微乳(HNK-ME),并且在10~ 100倍稀释范围内乳化效果良好且性质稳定.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和厚朴酚微乳( HNK-ME)的生物利用度(AUC)为混悬剂的1.33倍,Cmax为混悬剂的1.53倍.结论:自微乳制剂可显著提高和厚朴酚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 分子结构对吲哚美辛自乳化给药系统成乳能力的影响

    作者:何芮;尹宗宁;李凡凡;沈雨婷

    通过滴定法研究吲哚美辛在自乳化处方中的相行为,利用多元线性回归(MLR)与人工神经网络(ANN)分别建立自乳化面积与处方中各组分的分子描述符(如量子化学参数、物理化学参数和分子拓扑学参数)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研究表明,MLR模型与ANN模型对处方自乳化面积均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MLR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ANN模型.通过油相、乳化剂等组分的分子结构计算其在系统中的自乳化能力,有助于进行处方筛选,提示利用计算的方法可提高试验效率.

  • 新型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作者:王娇;李葆林;何晓明;王静;杜青

    自乳化给药系统因可提高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增强难溶性药物的溶解能力,提高生物利用度而成为当前药剂研究的一大热点.本综述就近几年国内外关于自乳化给药系统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茴拉西坦自乳化给药系统与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娟;张燕;王广基

    目的:研究茴拉西坦自乳化制剂和普通片剂的体内外相关关系;评价其大鼠口服给药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通过测定自乳化制剂和普通片剂的体外溶出度考察其释药特性,采用RP-HPLC法测定活性代谢产物对氨基甲氧基丁酸的浓度血浆中,通过Wagner-Nelson法计算体内吸收分数(f),研究两制剂的吸收分数(f)与体外累积溶出度(Q%)的相关性.结果:自乳化微乳体外 15 min 的溶出度为(80±4)%,比片剂的溶出度(50%)明显提高;体内代谢产物的回收率为90%,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4%和6%,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自乳化微乳的AUC0-∞为(11 168±2 395)ng·mL-1·h,是普通片剂的3倍.自乳化微乳和片剂的MRT0-∞分别为(2.7±0.6) h和(1.7±0.5) 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体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片剂的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度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的斜率为 0.7765,截距为-2.9527;自乳化微乳的体内外相关性符合二次模型,其拟合系数为 0.972.结论:茴拉西坦自乳化给药系统可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自乳化制剂处方中含有促吸收的复合表面活性剂和油相,其体外药物呈快速释放的特性,而体内自发与胃肠液形成o/w型微乳后可通过淋巴转运的吸收途径.

  • 冬凌草甲素衍生物及剂型研究进展

    作者:王金海

    冬凌草甲素抗肿瘤作用强,但由于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而通过结构修饰并应用纳米给药系统的原理改进剂型,能够克服这种缺陷,同时还能提高药效,提高组织靶向性.本文就近年针对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水飞蓟素自乳化给药系统处方设计及溶出度评价

    作者:龙晓英;杨帆;李丽;周杏茔

    目的: 设计水飞蓟素自乳化系统处方并评价其溶出度.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水飞蓟素自乳化系统处方设计,以溶解状况、乳化速度及透光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佳处方.结果: 水飞蓟素自乳化系统除主药外,主要由吐温85、橄榄油、甘油组成.结论: 按佳处方制备的水飞蓟素自乳化系统在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的溶出度均与德国的对照胶囊基本相同.

  • 姜黄素与胡椒碱复方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处方优化

    作者:吴雪梅;刘茂柏;方令平;许建华;蔡美玲

    目的:制备姜黄素与胡椒碱复方自乳化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测定药物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通过配伍相容性实验研究不同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对自乳化效率的影响,并结合假三元相图,筛选出复方自乳化制剂的处方.通过观察微乳的外观及测定、粒径、电位和稳定性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自乳化处方为Labrafil M 1944CS(R)-Transcutol HP(R)-Solutol HS15(R)(10∶40∶50);所形成的微乳外观清澈、透明,粒径为(19.0±3.1)nm,ξ电位为-7.27mv,稳定性研究表明其载药量为姜黄素10 mg·g-1,胡椒碱0.2 mg·g-1.结论:自乳化给药系统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

  • 氟比洛芬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考察

    作者:刘晓阳;曹丰亮;刘锡联;高燕

    目的:制备氟比洛芬自乳化给药系统(SEDDS)以提高药物的溶出度.方法:通过绘制假三元相图和体外自乳化效率的评价确定优处方;以氟比洛芬片为参比制剂测定SEDDS的溶出度.结果:优SEDDS处方中的油相为油酸乙酯,乳化剂为聚山梨醇酯80,助乳化剂为PEG 400,其比例为50.0∶35.0∶15.0,药物为辅料总量的5.0%.结论:氟比洛芬SEDDS与片剂相比,药物的溶出度有显著提高.

  • 红霉素自乳化制剂处方研究

    作者:匡扶;肖廷超;朱照静;钱妍

    目的 研究红霉素自乳化制剂(EM-SMEDDS),探求其佳处方配比.方法 测定红霉素在各种油相、乳化剂和组乳化剂中的溶解度,选择溶解度高者备用;采用滴定法绘制了油-乳化剂/助乳化剂-水体系伪三元相图,确定处方组成比例;考察加料顺序对EMSMEDDS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考察制备温度、混合乳化剂各组成比例、载药量与油相所占比例对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的影响,采用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分散时间为评价指标,筛选出EM-SMEDDS的优化处方.结果 处方中油相十四酸异丙酯(IPM)、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与聚乙二醇-8-甘油辛酸/癸酸酯(Labrasol)组成的混合乳化剂可以获得较好的乳化效果.制备方法为首先制备混合乳化剂,其次将混合乳化剂与油相混匀,后加入药物,所得EM-SMEDDS乳滴平均粒径小于50 nm.结论 红霉素自乳化制剂的佳处方比例,以IPM为油相,油相与混合乳化剂质量比为3∶7,混合乳化剂中LAS与Cremophor E质量比为7∶13,载药量为10%.

  •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给药系统治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高东雁;吴航;刘健;姚继红;李卫平;王建新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自乳给药系统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3周,诱导大鼠形成肝纤维化;以丹参酚酸(15mg/kg)作为对照,灌胃给予高、低剂量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给药系统(相当于含有丹参酚酸15mg/kg和7.5mg/kg)3周后,考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纤维化分级,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和SOD活性以及血清转氨酶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酚酸和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给药系统高、低剂量均能逆转肝损伤和纤维化程度、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肝中羟脯氨酸含量、提高SOD活性的作用;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给药系统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作用显著优于同等剂量的丹参酚酸.结论: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给药系统可增强丹参酚酸抗肝纤维作用.

  • 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作者:童廷德;黄蕊;孙逊;张彦;龚涛;张志荣

    目的 制备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SalB-PC)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SEDD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伪三元相图法,根据乳化效率、乳化后样品的性状及其粒径等指标,筛选出优处方,并对自乳化制剂的形态学、粒径和电位,以及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特性等质量指标进行考察.结果 优处方:SalB-PC∶Lauroglycol FCC∶Cremophor EL∶Transcutol P的质量比为9∶45∶40∶15.SalB-PC自乳化制剂为黄色澄清液体,经过100倍稀释形成的乳剂粒径为(187.2±7.1)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67±0.008,zeta电位为(-35.6±2.7)mV,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速率比Sa1B溶液和SalB-PC溶液缓慢.结论 水溶性药物丹酚酸B可以制备成自乳化给药系统,该剂型能减缓SalB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