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口服多糖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吴正红;平其能;赖家明;魏毅

    目的研究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两种多糖包覆胰岛素脂质体的小鼠po降血糖作用.方法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胰岛素脂质体;用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仪测定它们的形态和粒径;用HPLC法和超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溶液试验多糖包覆脂质体对胰岛素的保护作用;用酶-苯酚法测定小鼠po多糖包覆胰岛素脂质体后降血糖作用.结果小鼠po 0.1%壳聚糖和0.1%海藻酸钠包覆的胰岛素脂质体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结论壳聚糖或海藻酸钠包覆的脂质体能减少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对胰岛素的降解并促进胰岛素po吸收.

  • 几种亲水凝胶骨架材料相关性质的比较

    作者:聂淑芳;刘辉;刘艳丽;潘卫三

    以茶碱为模型药物,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从骨架片吸水性、膨胀性、溶蚀性及凝胶强度4个方面,全面比较T几种亲水凝胶骨架材料9丙甲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HPMC)、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低黏度NaAlg(L)、高黏度NaAlg(H)和黄原胶(xanthan gum,XG)辅料性质和释药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吸水速率常数XG>>NaAlg(H)>PEO>NaAlg(L)>>HPMC;膨胀指数为XG>>PEO>>HPMC>>NaAlg;溶蚀速率NaAlg(L)>NaAlg(H)>>PEO80>PEO200>PE0300>XG≈PEO400≈K4M>K15M>PE0600≈K100M;凝胶层强度PEO>HPMC>XG>>NaAlg.对于PEO和HPMC骨架片,随着聚合物分子量增加,药物逐渐从以溶蚀机制为主的释放转移为以扩散机制为主的释放;对于NaAlg骨架片,药物主要以溶蚀机制释放;对于XG骨架片,药物主要以非Fick扩散机制释放.通过比较不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性能差异有助于合理设计和预测骨架系统中药物的释放速度,使其终达到临床需要的体外释药行为.

  • 多柔比星海藻酸钠微球体内肝动脉栓塞的药代动力学和评价

    作者:刘丹;王鹏程;齐宪荣;邹强;邹英华;洪宏

    目的 对多柔比星海藻酸钠微球(DOX-AM)进行体内肝动脉栓塞后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以中华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动脉造影后超选择至肝动脉分支,实验组行DOX-AM肝动脉化疗栓塞,两个对照组分别行碘油多柔比星(DOX-lipiodol)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单纯多柔比星(DOX)肝动脉灌注;定时取实验动物的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方面的相关统计处理.栓塞前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DOX-AM与单纯DOX溶液灌注和DOX-lipiodol栓塞相比,在血浆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大血药浓度和平均滞留时间等方面均呈现明显的差异性;肝组织学检查证实DOX-AM栓塞后阻塞在血管内并停留一定时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显示栓塞效果可靠,组织学检查显示对肝脏的副作用按碘油多柔比星栓塞、多柔比星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及单纯DOX肝动脉灌注的顺序下降.结论 DOX-AM在肝脏行动脉栓塞后,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以显著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对肝脏的副作用小于碘油多柔比星肝动脉栓塞.

  • 口服布洛芬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武瑞凌;赵春顺;谢静文;易少凌;宋洪涛;何仲贵

    本文设计并制备了口服布洛芬原位凝胶(in situ gel systems for the oral delivery of ibuprofen,IBU-ISG),并对其在Beagle犬上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去乙酰结冷胶和海藻酸钠为凝胶材料,分别对此两种凝胶材料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初步确定了辅料的用量.以成胶前的复合黏度值、体外释放度等参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处方优化.优化的制剂处方为:1.0%海藻酸钠、0.5%去乙酰结冷胶、0.21%枸橼酸钠和0.056%氯化钙.采用RP-HPLC法测定6只Beagle犬口服IBU-ISG和参比制剂(市售布洛芬混悬液)后不同时间血浆中布洛芬的浓度,所得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1.8±0.6)和(0.4±0.1)h,Cmax分别为(29.2±7.6)和(37.8±2.2)μg·mL-1,T1/2分别为(2.3±0.5)和(2.0±0.9)h,AUC0-t分别为(131.0±38.6)和(117.3±23.1)μg·mL-1·h.结果表明,采用去乙酰结冷胶和海藻酸钠二元骨架制备IBU-ISG可行.

  • 海藻酸钠对硝苯地平大鼠肠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宁保明;汪洁;王慧敏;涂家生;孙春萌

    目的:考察海藻酸钠对硝苯地平大鼠肠吸收的影响以及其对大鼠P-gp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全小肠单向灌流模型研究海藻酸钠对硝苯地平大鼠肠渗透性的影响,并采用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硝苯地平的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技术研究海藻酸钠对大鼠小肠P-gp表达的影响.结果:海藻酸钠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会提高硝苯地平的小肠有效渗透系数;硝苯地平的自身浓度对肠吸收有影响,高浓度硝苯地平的小肠有效渗透系数略有提高;海藻酸钠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和灌流液pH值的变化对硝苯地平的小肠有效渗透系数无显著性影响;连续给予海藻酸钠和维拉帕米(P-gp抑制剂)后,P-gp的表达量增加.结论:海藻酸钠能促进硝苯地平的大鼠肠吸收.

  • 海藻酸钠在药物制剂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仲静洁;王东凯;张翠霞;高红;张勖

    海藻酸钠是从海带或海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类化合物,作为缓释制剂辅料广泛应用于片剂、微丸、微囊、脂质体、纳米粒等缓释制剂中,现综述近年来海藻酸钠作为辅料的影响因素及在缓释制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海藻酸钠凝胶筏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亚先;杨钊;杨楠;蔡亚梅;于甜甜;范莹

    嘉胃斯康是典型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海藻酸钠制剂.它在胃酸中可以形成一种漂浮的凝胶筏,较好地阻止胃食管返流.我们评价这个体系的指标有多种参数,如强度、体积、漂浮性、耐受力和弹性.另外,凝胶筏的强度还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分子量、M/G的比值.这两种参数是影响筏强度大小的内在因素.一些外在的因素如筏中钙离子的存在,包裹在筏中的二氧化碳数量.本文主要总结了如何评价凝胶筏,介绍了影响凝胶筏的因素,后概括了海藻酸钠的降解情况及未来的进展.

  •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纳米纤维

    作者:李沉纹;管海燕;李卓恒;于彩平;罗明和;卢来春

    目的 以盐酸莫西沙星作为模型药物,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纳米纤维,并考察其释药性能.方法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设计纳米纤维处方,考察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的浓度、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的比例对药物释放率的影响.以CaCl2乙醇溶液作为交联剂增加纳米纤维的抗水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的形貌.检测载药率,并测定药物释放,对释放曲线进行拟合.结果 纳米纤维载药率均在65%以上.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扩散定律,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的浓度、两者比例与药物释放率之间符合二项式方程.结论 制得的盐酸莫西沙星-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纳米纤维显示出良好的释药特性,作为载药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作者:徐晖;胡富强;应晓英;袁弘

    目的制备具有较高药物包封率的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insulin-loaded sodium alginate nanoparticles,INS-SA-NP),考察其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考察制备工艺对纳米粒粒径和电位的影响,测定药物包封率.采用糖尿病模型大鼠经呼吸道插入给药,评价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的降血糖作用.结果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的平均粒径416.4 nm,Zeta电位值(-92.6±1.8)mV,平均包封率(89.72±3.90)%;该纳米粒经呼吸道插入给药后,以皮下注射胰岛素溶液1 u·kg-1为对照,其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61.64%,维持降血糖作用的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以溶剂扩散法制备得到的胰岛素海藻酸钠纳米粒,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该纳米粒经大鼠呼吸道插入给药后,降血糖作用显著延长.

  • 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

    作者:袁弘;胡富强;应晓英;韩钢

    目的制备具有较高药物包封率的胰岛素纳米粒.方法分别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包裹材料,制备海藻酸钠纳米粒和壳聚糖纳米粒.用透析法测定胰岛素包封率;考查海藻酸钠浓度及固化剂量对形成海藻酸钠纳米粒大小、包封率的影响;研究不同配比多聚磷酸钠对壳聚糖形成纳米粒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经筛选得到形成海藻酸钠纳米粒的佳固化剂氯化钙配比,测得粒径为0.10 μm(D50),选用合适浓度的多聚磷酸钠作为壳聚糖纳米粒的固化剂,测得粒径为0.13 μm(D50).海藻酸钠纳米粒和壳聚糖纳米粒的胰岛素包封率分别达到89.3%和92.1%.结论选用海藻酸钠及壳聚糖制备胰岛素纳米粒,方法简便,药物包封率高.

  • 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作者:赛佳明;张亦军;黄勇;张增方;江晓路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性能. 方法 本课题采用脉冲电场法制备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根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优化工艺条件和处方组成.观测其形态、尺寸,鉴别其组分,测定生长激素含量、包封率和回收率,并进行体内、外释放实验. 结果 选择450μm锐孔直径、2cm液面距、1.5%海藻酸钠浓度、8ml/h推进速度、2%Ca2+浓度作为佳工艺条件.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见得到的微胶囊具有很好的圆形形态,平均粒径尺寸为47.93μm.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94%,他莫昔芬平均含量为11.24%.体外模拟胃液中,微球不溶胀而且所载生长激素基本不被释放;在模拟肠液中,微球溶胀而且所载生长激素被缓释出来,并且在12h后被完全释放出来.体内实验证实生长激素微球组的血药浓度在8h时到达峰值(98.59ng/ml).体内、外释放证实能够达到延缓释放的目的. 结论 生长激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圆形形态和较好缓释效果.

  • 三种可注射水凝胶促进大鼠缺血下肢微血管再生对比研究

    作者:柳成荫;蒋学俊

    目的 通过制备PLGA-PEG-PLGA温敏性水凝胶、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水凝胶和slanc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探讨大鼠下肢肌肉注射水凝胶对微血管再生的作用,为应用水凝胶材料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 制备出可注射型PLGA-PEG-PLGA温敏性水凝胶、海藻酸钠-壳聚糖温敏复合水凝胶和slanc自组装多肽水凝胶.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PLGA-PEG-PLGA组(PPP组)、海藻酸钠-壳聚糖组(SA-CS组)、slanc组、PBS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前四组建立雄性大鼠急性下肢缺血模型,缺血24 h后,下肢肌肉多点注射1.0 ml上述四种溶液;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分别于4周、8周后,取各组大鼠下肢腓肠肌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CD31,检测各组大鼠的微血管密度,评价三种水凝胶对大鼠下肢微血管再生作用效果.结果 各组内比较,8周时,三种水凝胶组大鼠血管密度比4周时有所增加(P<0.05).4周时,与PBS对照组比较,PPP组微血管密度未见明显增加(8.67±1.66比7.33±1.66),P>0.05),SA-CS组(15.33±3.64)及slanc组(13.78±2.99)微血管密度增加(P<0.05).8周时,与PBS对照组(8.72±1.36)比较,PPP组(14.39±1.33)、SA-CS组(23.33±2.11)及slanc组(18.61±1.72)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其中SA-CS组微血管密度增加多(P<0.05).结论 设计合成的三种水凝胶都具有一定促进血管再生的能力,其中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水凝胶促进血管再生功能为明显,在组织工程修复、器官组织再生、缺血性疾病治疗方面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海藻酸钠立体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力学特性研究

    作者:郭振业;卫小春;曹晓明

    目的 运用微管吸吮技术对海藻酸钠培养的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力学特性进行定量分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相关力学因素的研究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并为终利用组织工程治疗软骨损伤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2月龄新西兰白兔6只,无菌条件下分离其双膝关节,以培养液配制的0.4%Protease酶、0.025%Ⅱ型胶原酶顺序消化兔软骨分离细胞,以4×106/ml浓度与海藻酸钠混合,通过硅胶盘模制成圆形柱状细胞盘(25μl/个),CaCl2溶液中凝胶化5min,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加20%FBS(fatalbloodsolution)于6孔培养板中培养.于1、2、4周取出细胞盘,采用微管吸吮技术结合半无限体模型分析软骨细胞的力学特性(瞬时模量E0、平衡模量E∞、表现黏性μ).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2、4周软骨细胞的凋亡.结果 1、2、4周软骨细胞两两相比软骨细胞的早期凋亡和活细胞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培养的软骨细胞黏弹性明显低于1周和2周(P<0.05),1周与2周之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4周软骨细胞表现均为典型的黏弹性固体蠕变特征.结论 通过微管吸吮力学测量海藻酸钠立体培养软骨细胞的力学特性相对较稳定,适合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种子细胞.

  •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不同栓塞剂的肝损伤分析

    作者:王海林;黄伍奎;帕哈尔丁·白克热;顾朋;刘墨;刘登尧;王萍菊;樊喜文;杨树法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不同栓塞剂的肝损伤情况.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海藻酸钠组接受国产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碘化油组采用碘化油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结果:海藻酸钠-TACE及碘化油-TACE均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肝损伤,碘化油组的间接胆红素(IBIL)较海藻酸钠组损伤更重(P<0.05).结论:海藻酸钠和碘化油作为TACE的栓塞剂,均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肝损伤,总体较为安全.

  • 复合膳食纤维对大鼠生长发育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作者:宋扬;刘国荣;杜卫

    目的: 制备复合膳食纤维(AFC),并分别探讨其与三种单一的膳食纤维(DF)对高脂血症大鼠生长发育和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 健康、雌性、断乳Wistar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用高脂饲料诱发高脂血症的同时,分别添加10%的DF:纤维素、果胶、海藻酸钠、(纤维素-果胶复合膳食纤维)AFC1、(纤维素-海藻酸钠复合膳食纤维)AFC2,高脂饲料组(对照组),观察各种DF对大鼠的生长发育、粪脂排出量及脂质过氧化、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1.添加10%的各种DF不影响大鼠的生长发育.2.各种DF可不同程度地增加粪重和粪脂排出量(P<0.05,除海藻酸钠组外),以AFC为明显.3.各种DF皆可显著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1),降低丙二醛(MDA)水平(P<0.05,除纤维素、海藻酸钠组外),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P<0.05),以AFC为明显.结论: 各种DF皆可不同程度地增加粪脂排出量、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其中可溶性DF效果优于不可溶性DF,而AFC的效果又优于单一的DF.

  • 血管粘接吻合密封胶(剂)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恒华;伍骥;张伯勋;梁向党

    目的:研制一种血管粘接吻合密封胶(剂),可以保护吻合1:2,促进血管通畅.方法:参照化工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从海藻酸钠、壳聚糖、明胶等生物相溶性较好的物质中,依据反应成膜性能、膜的水溶解性和生物相溶性,以及自身流动性和表面接触角度等特点,先进行组分筛选,再行研制确定.结果:通过成膜性筛选实验,发现只有海藻酸钠符合要求,其与CaCl2反应能瞬间成膜,其膜不溶于水;通过测定其流动性和表面接触角度等,发现其质量分数为1%~3%的水溶液各种性能较好;其与质量分数为20%的CaCl2溶液反应成膜的生物相客性较好.结论:质量分数为1%~3%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与质量分数为20%的CaCl2组成的双组分密封胶,生物实验中各项性能良好,在新的医用胶面世以前,可以作为血管粘接吻合密封剂,有望在临床中实验推广,为临床血管粘接吻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海藻酸钠在医学工程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蕾;罗志刚;何小维

    介绍了海藻酸钠的性质和制备,阐述了其在医学工程上的应用,如用作药物栽体、凝胶微球、缓释材料及外科创伤修复材料等,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指出:海藻酸钠用于开发缓释制剂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耳科疾病局部治疗和人造软骨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强度和韧性却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 丹参酮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胡荣;罗先钦;励娜;王云红;杨荣平

    目的 考察丹参酮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和优处方,并进行释放度的研究.方法 采用滴制法制备丹参酮缓释微囊,考察海藻酸钠与丹参酮质量比、海藻酸钠及氯化钙的质量分数对微囊的影响.由于丹参酮是难溶性药物,采用β-环糊精(β-CD)作为吸收促进剂,进行微囊释放度研究.结果 优处方为海藻酸钠与丹参酮的质量比为0.5、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0%、β-CD用量为0.10%.结论 丹参酮缓释微囊的圆整度好、硬度较强,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并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 效应面法优化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舌下速溶膜

    作者:闵红燕;沈成英;申宝德;徐平华;万露;韩晋;袁海龙

    目的 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舌下速溶膜,优化其处方,并初步评价其体外黏膜吸收情况.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GL-BS/PC-MM),进一步制成舌下速溶膜(fast dissolving sublingual films,FDSFs).以海藻酸钠用量、丙二醇用量以及甘草酸胶束加入量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间、5 min时累积释放度及膜复溶后的胶束粒径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舌下速溶膜(GL-BS/PC-MM-FDSFs)的处方.以离体猪舌下黏膜为渗透模型,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黏膜渗透试验.结果 以优处方:23 g/L海藻酸钠、148.5 g/L丙二醇、7.58 mL甘草酸胶束制得的速溶膜崩解时间为(22.1±0.7)s,5 min时药物体外累积释放度为(85.30±2.91)%,膜复溶后粒径为(146.46±6.42) nm.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接近,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胶束成膜前后各时间点累积渗透率差异不大.结论 将GL-BS/PC-MM固化成GL-BS/PC-MM-FDSFs工艺简单可行,GL-BS/PC-MM-FDSFs可显著改善甘草酸的黏膜吸收.

  • 玉米多孔淀粉-海藻酸钠-壳聚糖-葡萄多酚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作者:卢晓霆;许中畅;王田田;闫俊

    目的 为提高葡萄多酚的稳定性和强化缓释效果,采用玉米多孔淀粉为芯材载体复合凝聚法制备葡萄多酚微胶囊.方法 以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葡萄多酚微胶囊化的影响,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优选的佳工艺为25 mg/mL葡萄多酚溶液10mL,玉米多孔淀粉用量1.5 g,在质量浓度0.03 g/mL海藻酸钠溶液30 mL、0.01 g/mL壳聚糖溶液50mL、0.05 g/mL氯化钙溶液50 mL、pH 3.5时制得的微胶囊外观较优,粒径分布主要在600~850 μm,葡萄多酚包埋率为83.2%,微胶囊产品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具有很好的释放特性.结论 以玉米多孔淀粉为芯材载体,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制备的葡萄多酚微胶囊产品的形态及包埋率要优于单纯的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葡萄多酚缓释微胶囊结构进行表征,均证实包埋物制备成功.

263 条记录 3/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