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常成人鼻腔鼻窦容积的多层螺旋CT测量

    作者:张淑慧;王振常;吴戈;曾庆玉;刘建新

    目的 测量正常成人鼻腔、鼻窦容积,为鼻腔通气功能研究及鼻科疾病诊治提供数据.方法 根据60例健康志愿者的鼻腔、鼻窦CT影像数据,用Batch模式重组鼻腔冠状位截面图像,测量气道截面面积大小,计算各截面之间的距离,采用面积积分法计算鼻腔容积.在MPR图像上,利用CT容积测量软件采用手动法勾画ROI测量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容积.对鼻腔鼻窦容积进行性别间、侧别间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及鼻腔平均容积,男性分别为(29.94±11.96) cm3、(13.98±4.21) cm3、(11.11±4.66) cm3、(7.85 ±6.14) cm3、(22.24±3.64) cm3,女性分别为(24.11±9.51) cm3、(11.94±3.15) cm3、(7.19 ±4.30) cm3、(5.55 ±3.69) cm3、(19.13±3.70) cm3,左侧分别为(13.94±6.16) cm3、(6.50 ±2.24) cm3、(4.54 ±3.11) cm3、(3.30 ±2.52) cm3、(10.29±2.12) cm3,右侧分别为(13.09±5.64) cm3、(6.45 ±1.90) cm3、(4.61 ±3.28) cm3、(3.40 ±2.95) cm3、(10.40±2.14) cm3;鼻腔鼻窦容积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容积大于女性容积(P<0.05),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与鼻窦容积、各鼻窦容积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多层螺旋CT可准确测量鼻腔鼻窦容积.

  • CT和MRI对鼻腔和鼻窦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郝大鹏;满凤媛;王振常;徐文坚;胡凌;鲜军舫;杨本涛;宋乐

    目的 探讨CT和MRI在鼻腔和鼻窦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和鼻窦ACC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块发生于鼻腔5例,其中左侧4例、右侧1例、双侧1例,筛窦4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双侧1例,上颌窦3例,均为左侧.CT表现:所有病变均呈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其中7例呈等、低混杂密度,4例呈等密度影,2例为等、低混杂密度影中夹杂斑片状高密度影.病变均呈膨胀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邻近骨质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5例累及翼腭窝,表现为翼腭窝扩大,其内脂肪间隙变窄,软组织密度影填充.MRI表现:6例行MRI检查病例均呈混杂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发生于双侧筛窦的1例见病变邻近脑膜增厚、强化.结论 CT和MRI联合应用,能为制订鼻腔和鼻窦ACC手术方案提供更多信息.

  •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表现

    作者:毛永征;王振常;杨本涛;常青林;陶建华

    目的 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经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中10例肿块中心位于鼻腔顶部的中后方,1例位于鼻腔顶部的前方,1例占据整个鼻腔,1例位于上颌窦,1例位于鼻咽部.8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6例形态规则,边界较清楚.肿块信号多不均匀,在T1WI以等或略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明显强化.肿瘤侵犯筛窦12例、颅内11例、眼眶10例、蝶窦5例、鼻中隔上部5例、上颌窦4例、额窦3例、翼腭窝2例、鼻咽2例、视神经管2例、斜坡1例、鼻泪管1例、面颊部1例.结论 鼻腔顶部的中后方肿块并穿越筛板侵犯嗅沟区,是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MRI可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可为临床分期和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杨本涛;宋照亮;王振常;鲜军舫;张征宇;兰宝森

    目的 探讨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组织学证实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根据病变的范围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2种类型.CT表现:局限型25例,位于鼻腔前部23例,后部2例,向前浸润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颊部皮肤23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不均匀17例,增强后低度强化6例,中度强化3例;中下鼻甲、鼻中隔轻微浸润性破坏2例.弥漫型10例,表现为鼻腔中线区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9例侵犯邻近鼻窦及面颊部软组织,6例蔓延到眼眶、颞下窝、翼腭窝,4例浸润颅底骨髓,3例破坏硬腭.MRI表现:T1WI低信号5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等信号3例;T2WI高信号6例,等信号2例;病变低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4例.3例沿翼腭窝神经周围蔓延.结论 大多数鼻腔T/NK细胞型淋巴瘤有特征影像学征象,可提示诊断.

  • CT诊断鼻腔鼻窦肿块性病变的价值

    作者:

    目的探讨CT诊断鼻腔鼻窦肿块病变的价值.方法 100例鼻腔鼻窦肿块,按病变累及部位分3种情况:A,肿块局限于鼻腔; B,肿块累及鼻窦和(或)鼻腔; C,肿块累及鼻腔、鼻窦以外的邻近结构.将鼻腔鼻窦肿块分良性病变组(60例)和恶性病变组(40例),对比分析肿块累及部位情况. 结果肿瘤累及部位,良性肿块病变组:A,53例;B,1例;C,6例;恶性肿块性病变组:A,3例;B,9例;C,28例,2组差别显著(Ρ<0.05).对于肿块骨质结构改变,良性肿块病变组:正常51例,骨质吸收2例,骨质破坏7例;恶性肿块病变组:正常1例,骨质破坏39例,无骨质吸收病例,2组差别显著(Ρ<0.05).结论根据CT表现,多数可确定鼻腔鼻窦肿块的性质和起源部位.

  • 眼眶、鼻窦、鼻腔非何杰金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温大勇;郭庆

    目的研究眼眶、鼻窦、鼻腔非何杰金淋巴瘤相对特征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和鼻窦、鼻腔非何杰金淋巴瘤的CT资料.结果眼眶淋巴瘤8例,5例病变包绕眼环生长,其中伴同侧眼睑肿物3例,相邻眼睑皮肤软组织肿胀2例;上颌窦淋巴瘤3例,鼻腔淋巴瘤1例,4例中伴相邻颌面或鼻背部皮肤软组织肿胀3例,局部骨质吸收2例.结论包绕眼球生长的肿物,伴同侧眼睑肿物形成或相邻眼睑皮肤软组织肿胀;鼻窦、鼻腔肿物,伴相邻颌面、鼻背部皮肤软组织肿胀,是提示淋巴瘤的重要线索.

  • CT在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吴景凯;陆忠烈

    目的探讨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术前采用鼻窦轴位和冠状位,平扫和/或增强后CT薄层扫描.结果病变密度不均匀,为低高混杂密度(26/29),边界清楚,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上颌窦和/或鼻腔呈膨胀性扩大,骨质压迫性吸收破坏以上颌窦内侧壁多见(13/29);多数病例既有骨质破坏,又伴有硬化增厚(15/29).结论 CT对出血坏死性息肉可作出明确诊断.

  • 鼻腔鼻窦病变CT扫描与鼻内窥镜检查的对照观察

    作者:郭潆;史大鹏;王广科;杨振岭;郭安齐

    目的比较CT和鼻内窥镜(nasal endoscope,NE)对鼻腔和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80例同一时期内具有鼻腔鼻窦区CT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并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对两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NE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鼻窦炎、鼻窦肿瘤诊断正确率相似,鼻腔、鼻窦息肉、鼻腔肿瘤、鼻甲肥大NE诊断正确率高于CT,副鼻窦体的解剖变异、鼻窦囊肿CT高于NE.结论 NE可以了解病变的形状、质地、颜色,并可在镜下活检,有助于病变的定性.CT可以了解病变的大小、形状和病变与邻近解剖结构的关系,两者互补可更全面诊断病变.

  • 鼻腔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

    作者:乐洪波;张慧红;廖玲敏;蔡泽龙;尹晶晶;张炯;黄锦粧;莫泳康;马树华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鼻腔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CT(7例)和MRI(4例)资料.结果 6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位于鼻腔鼻窦,累及单侧或双侧副鼻窦,其中5例侵入眼眶,3例破坏前颅底骨侵犯颅内;1例局限于左侧后鼻腔.鼻腔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密度或信号不均匀,但强化显著,窦壁骨以侵蚀性破坏为主,部分合并膨胀性骨质破坏.4例随访,其中3例6~18个月死亡,另外1例术后复发.结论 鼻腔鼻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常同时累及鼻腔及多个鼻窦,浸润性生长为主,易向眼眶和颅内侵犯,增强后显著强化.

  • 鼻腔错构瘤5例诊治

    作者:曹现宝;马涛;薛希均;曲莉;范建辉;宋锐

    1 临床资料 患者5(男3,女2)例,年龄14~56岁,病程10mo~8 a,2例生长于鼻中隔,2例位于鼻腔外侧壁,1例在后鼻孔.均行鼻内窥镜下鼻腔错构瘤切除术,术后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及恶变.典型病例介绍:例1,女性,16岁,右鼻渐进性鼻阻1 a,于1998-04入院.查体示右鼻后鼻孔处有一灰白色肿物,2 cm ×3 cm,鼻咽部检查未见异常.遂行局麻鼻内窥镜下右鼻肿物切除术,见该肿物有蒂附着于右下鼻甲后端.烧灼蒂部后完整夹除肿物,手术顺利结束.病理示右鼻腔错构瘤.术后3 d出院.例2,男性,56岁,因双鼻渐进性鼻阻8a、左鼻流脓涕2 a于2(304-10入院.查体示左鼻腔可见一灰红色球形巨大肿物,完全堵塞鼻前庭,鼻甲等结构窥不清.CT示左鼻腔有一约4 cm×4 cm大小肿物,肿瘤基部附着于鼻中隔中段,未见鼻腔骨质明显破坏.全麻鼻内窥镜引导下行鼻腔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病理示左鼻腔错构瘤.术后5 d出院.

    关键词: 错构瘤 鼻腔 内窥镜
  • 鼻腔巨大神经鞘瘤1例

    作者:程随涛;徐皓;宋晖;焦洁;王瑞

    1病例报告患者女,15岁,因"鼻塞2 a,鼻部变形1 a"主诉于2005-10-19收治我科.2 a前因鼻塞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鼻息肉",手术治疗,因术中出血较多,手术被迫停止.术后未送病检,术后鼻塞无缓解,伴间断性鼻出血,可自止.此后鼻腔新生物逐渐长大,突至前鼻孔,鼻部逐渐肿胀变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差,贫血貌.生命体征平稳,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腹无异常.专科情况:鼻部左侧明显肿胀变形,双侧鼻腔无法通气,左侧鼻腔新生物突出前鼻孔,色苍白,质脆,触之易出血.

    关键词: 鼻腔 神经鞘瘤
  • 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行动脉灌注区域化疗67例

    作者:李建平;亢尧;吴保俊;王建刚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自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二院耳鼻喉科1985/1998年62例和西安市第五医院耳鼻喉科1994/1998年5例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 其中术前采用灌注化疗49例,占73%,术后采用灌注化疗5例,占7.5%,术前术后均采用灌注化疗13例,占19.5%. 男39例,女28例,年龄17~73(平均45)岁. 鼻腔恶性肿瘤43例,上颌窦恶性肿瘤18例,筛窦恶性肿瘤6例.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 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多(46例),其次为腺瘤(5例),未分化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腺样囊性癌(2例),基底细胞癌(3例),浆细胞肉瘤(1例).

  • 一枚穿透幼儿鼻腔的铁钉被拔出

    作者:

    关键词: 幼儿 鼻腔
  • 中医中药治疗鼻腔坏死性肉芽肿1例报导

    作者:刘晓丽

    运用中药汤方治疗鼻腔坏死性肉芽肿1例,显示中医辨证用药确切,即能获得良好效果.

  • 鼻内镜下鼻腔结构异常性鼻-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作者:田青;拓明祥;白有仁;王侥;韩淼;杨芳珍

    目的 探讨结构异常性鼻-鼻窦炎患者的诊断和手术方法 .方法 鼻内镜下对85例鼻腔结构异常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选择性多结构手术治疗,评估疗效.结果 8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72例,有效12,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结论 鼻腔结构异常引起的鼻-鼻窦炎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鼻内镜下合理矫正鼻腔异常结构、恢复鼻腔生理功能,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 铬暴露与多发性原发性鼻腔癌的关系

    作者:魏大成

    人体长期暴露于铬有害健康,讨论了长期职业性铬暴露工人患多发性原发性鼻癌病例,探讨铬暴露与多发性原发性鼻癌的可能关系,并提出铬致癌的可能病原学机理.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比较

    作者:席婕;崔玮

    我们分别应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Intra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IEDCR)和鼻腔泪囊吻合术(External dacryocystorhinostomy,EDCR)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34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57例

    作者:王永斌

    慢性泪囊鼻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眼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症状为泪溢.对我院自2004年7月至2006年9月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1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 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原因及处理

    作者:曹永华

    对38例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引起鼻腔粘连的原因,探讨鼻腔粘连的防治,现报道如下.

  • 鼻腔恶性淋巴瘤28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国强;权炳涛;郭旭昌;李建刚

    原发于鼻腔恶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的一种,其病理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病理类型.其恶性程度高,早期症状不典型,病理诊断较困难,预后差,临床易误诊、误治.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原发于鼻腔恶性淋巴瘤28例,现报告如下.

2428 条记录 113/122 页 « 12...110111112113114115116...121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