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表现及其治疗

    作者:苏菲;吴子祥;桑宏勋;樊勇;崔轶;白博;崔唯;雷伟

    目的 探讨脊柱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6月,西京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布氏杆菌感染经临床确诊、具有完整病历及随访资料的患者共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1~67岁,平均(46.9±12.5)岁;病程14~240天,平均(80.7±64.1)天.对该组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血清学、病原学、影像学的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并观察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预后.结果 本组21例均有局部疼痛症状,18例有羊接触史,16例有发热病史,10例有多汗病史,8例有乏力病史,5例有肌肉疼痛病史,4例有睾丸疼痛(附睾炎)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布氏杆菌冷凝集试验均为阳性,结核T-Spot试验均为阴性;4例布氏杆菌血培养呈阳性.入院血沉22.8~93 mm/h,平均(57.2±20.5)mm/h;超敏C反应蛋白6.12~152 mg/L,平均(45.5±31.7)mg/L.本组病例中,颈椎2例,胸椎1例,腰骶段3例,腰椎15例,11例存在椎管内和(或)椎旁脓肿形成,但仅有1例患者存在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肌力<3级).所有患者X线片及CT均出现受累椎间隙狭窄或稍变窄,椎体骨质不同程度破坏.MRI显示病变椎体在T1像上表现为不均匀中等偏低信号,在T2像上呈现不同程度高信号.7例(2例颈椎,5例腰椎)接受病灶清理+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4例接受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WHO推荐的治疗方案:其中3例采用三联抗炎,18例采用两联抗炎.15例采用盐酸多西环素+利福平联合治疗,3例采用盐酸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2例采用链霉素+利福平联合治疗,1例采用米诺环素+利福平联合治疗,抗炎药物使用时间6~10周,平均(7.5±1.6)周.术后随访2~80个月,平均(25.7±18.5)个月,患者感染局部及全身症状明显消失,椎管内脓肿吸收,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感染复发病例.结论 脊柱布氏杆菌病常累及腰骶椎,局部疼痛、发热及牛羊接触的病史是较为典型的临床特征.患者血沉和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但布氏杆菌血培养阳性率较低.冷凝集试验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手术指征应当严格控制,对于椎管内脓肿较多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有效.

  • 妊娠合并布氏杆菌病二例报告及分析

    作者:丹措吉;格花措

    一、病例介绍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又称之为波浪热.此病一般只在牧区可见到,但妊娠合并布氏杆菌病极为少见.我院10年来仅收治2例,现将2例诊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例1 患者34岁,藏族牧民,孕5产4,足月妊娠,以阵发性不规律腹痛2 d,于1997年12月13日入院.否认既往有急慢性传染病史,末次月经不详.妊娠早、中期顺利,孕7个月时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并逐渐加重,来院就诊.身体检查:体温38.7℃,脉搏98次,左侧腹股沟可触及数个约1.5 cm×2.0 cm×1.5 cn大小的淋巴结,双下肢轻度水肿.

  • 小儿布氏杆菌病19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芳

    目的:探讨儿童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儿童布氏杆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例诊断为布氏杆菌病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实验室及相关检查、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19例患儿多来自牧区,男12例,女7例,春、夏季多发,发热及关节、肌肉疼痛为常见症状,可有血液、肝脏、神经等多脏器损害。查体多见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以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以及肝脏酶学改变常见。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14例(87.5%),7例血培养分离出布鲁氏杆菌属,治疗上1/3患儿接受抗生素联合治疗,好转出院,随访治愈。1/3患儿转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仍有约1/3患儿未得到规范治疗。结论儿童布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多样,近2年我区局部地区呈高发趋势,住院患儿增多,联合、规律、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有效。对于长期发热、关节痛、腰腿痛、肝脾肿大的儿童患者,尤其来自牧区者,应详细询问有无牛羊或相关产品的接触史,并进行详细查体,完善布氏杆菌凝集试验、血培养等相关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以热性惊厥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布氏杆菌病二例

    作者:潘兆永;刘伟;张永法;丁瑞梅

    例1男,3岁,因反复发热、惊厥半年入院.患儿于半年前出现发热,体温40℃左右,体温上升时伴寒战,病初曾抽搐1次,表现为双目凝视,四肢强直,头向后仰,口吐白沫,持续约2min左右缓解.院外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热性惊厥".经抗感染治疗5 d好转,体温逐渐降至正常.10 d后再次发热伴抽搐,表现同前,经抗感染治疗后再次好转,如此反复10余次.患儿于2004年6月再次发热伴抽搐,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患儿病后无咳喘,无吐泻.患儿系满族,生后一般情况可,无窒息.于半年前家中开始养羊,给患儿喂羊奶.入院查体:T 38.9℃,神志清,精神不振,双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颈无抵抗,咽充血,心肺正常.肝右肋下2cm,剑下3 cm,脾左肋下3 cm,布氏征、巴氏征、克氏征均阴性.血常规:WBC 8.8×109/,L 0.80,N0.15,Hb 110g/L,异淋0.02,血沉40mm/h.布氏杆菌素皮试呈阳性反应,血培养布氏杆菌生长,诊断为布氏杆菌病.给予口服土霉素治疗5 d体温降至正常,未再发作抽搐,好转出院,继续口服土霉素治疗半个月.3个月后随访,患儿正常.

  • 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孙亮;王佳伟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所致的可多系统受累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神经型布氏杆菌病(neurobrucellosis,NB)是神经系统受累的布氏杆菌病,是其少见且严重类型,其神经系统症状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及漏诊.本文对作者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6例NB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分析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分期的价值

    作者:乔鹏飞;牛广明

    目的 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它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有完整生化检验或手术资料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岁,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在灌注参数图上测量上述疾病患者病变椎体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值,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4者的差异.结果 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病变组椎体与非病变组椎体的Ktrans、Kep、Ve、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的病变椎体中,Ktrans=1.723±0.266,Kep=2.177±0.690;非急性期Ktrans=2.177±0.690,Kep=1.508±0.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增强磁共振定量分析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作者:武小鹏;牛广明;高阳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人畜共患二次传染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它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腰椎常受累.磁共振成像的多维参数和良好的组织差异是评估和复查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第一选择.本文将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对该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作者:

    关键词:
  • 10例布氏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作者:刘绍霞;张立英;周言;陈闪闪;张国俊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川.近年来,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同时,布氏杆菌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西藏等牧区,其他地区多为散发,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淡化,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1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为布氏杆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25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朝阳

    目的 分析人感染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诊疗方法,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25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就诊时初步诊断:17例为发热待查,3例为结缔组织病,2例为腰椎结核,2例为支气管炎,1例为睾丸炎,终经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诊断为布氏杆菌病.结论 布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应用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对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病非常重要.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6例临床分析

    作者:矫黎东;王宪玲;袁泉;武力勇;李存江;王向波

    目的 探讨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为男性,布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为阳性;6例均有脑膜炎表现,3例表现为脑膜脑炎,2例伴脊髓损害,4例伴听神经损害.5例应用米诺环素、利福平及头孢曲松3种药物联合治疗,1例应用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脑膜炎型常见.来自布氏杆菌病流行区患者表现为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症状时,需考虑鉴别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 布氏杆菌病15例误诊分析

    作者:王治宽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随着农村畜牧业的发展,5年前笔者所在地区很少见到的布氏杆菌病患者例数在近几年里逐渐增多.总结本院2007年2月1日~2009年3月15日的15例布氏杆菌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均出现了误诊,现报道如下:

  • 布氏杆菌病的临床分析12例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例布氏杆菌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复发2例。结论布氏杆菌病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多选用四环素与链霉素联合应用效果明显。

  •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与病例分析

    目的:探究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布氏杆菌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出汗、食欲不佳、头晕乏力、坐骨神经疼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对其进行血清试验后均表现为阳性,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肝炎、呼吸道感染、风湿性关节炎、盆腔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伤寒等疾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后临床效果良好,大部分病例获得治愈。结论临床上对布氏杆菌病常出现误诊现象,且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应加强临床诊断,对症治疗,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蒙药在布病治疗中的效果

    作者:倪帮柱;陈彩珠;白翠兰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与人之间的主要传染源是染疫的家畜。蒙医认为布病属“瘟病”范畴,称“赫如呼”病,是由“粘虫”进入体内后随血行至肝胆,使血和“协日”之功能紊乱,导致“协日乌素”增盛而导致本病。本文通过探讨蒙药在布氏杆菌病治疗中的效果,并得出结论:蒙药治疗布病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但要想控制布病,必须加强预防接种。

  • 布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实践

    目的:研究在布病的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布病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同样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布病的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病情更快的恢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布病的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 35例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体会

    作者:安丽;吴建霞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是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1].此病在世界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等牧区[2],北京地区少见.传染源主要是病畜,以羊为主,牛次之,猪仅见于个别地区.病原菌主要通过体表皮肤黏膜的接触进入人体,也可经消化道进食含布氏杆菌的奶及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3].临床特征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大等,易复发而转变为慢性[1].我院自2005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3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布氏杆菌病合并脑膜炎1例报道

    作者:尹洪竹;王麟士

    患者,男,19岁,农民.主因发热伴头痛、大汗、脊柱痛40余天于2002年8月4日入院.40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寒战伴头痛、脊柱痛及全身不适,且乏力、恶心,无呕吐及关节痛,夜间大汗,睡眠差,初口服安乃近10余天,当时体温可下降,过后又复升,体温高达39 ℃.

  • 330例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高危因素调查

    作者:高纪称;马宝良;胡小梅;祖永刚

    目的 调查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及感染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1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30例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330例相同职业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疗效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民族、工种、工龄、卫生习惯及接触牲畜情况者的构成,并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布氏杆菌病感染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中痊愈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显著高于有效及无效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均低于有效及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及民族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工种、工龄、卫生习惯及接触牲畜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事销售、工龄<1年、未按规定饭前洗手、未按规定应用消毒液、未按规定消毒工作场所、饮用生奶、吃病死牲畜、处理病死羔羊、接触流产或接生牲畜因素均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牧区布氏杆菌病患者免疫状态较差,且不同预后患者的差异明显,工种、工龄、卫生习惯及接触牲畜情况等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免疫的监控与调节,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防控措施的制订.

  • 抗菌素联合CT检查在布氏杆菌病并发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作者:陈瑞平

    目的 探讨抗菌素联合辅助CT检查在布氏杆菌病并发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布氏杆菌病并发骨性关节炎疾病治疗的142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前71例为对照组,后7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素治疗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辅助CT检查模式,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对症施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4.5%(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87.3%,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0.4%(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0.0%,对照组的复发率为8.5%(P<0.05).结论 在布氏杆菌病并发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采用抗菌素联合辅助CT检查,能够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与治疗满意度,降低疾病复发率.

303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