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间布病抗菌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玉柱;孙喜红;鲁希茜;崔秀举;姜文国

    目的 了解当前布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布病控制措施和治疗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济宁市2014-2015年确诊的布病患者为对象,通过确诊后问卷调查和下一年初的电话随访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和治疗效果等,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 结果 2014-2015年共完成确诊布病患者问卷调查393例,随访313例,随访应答率79.64%;治愈272例,治愈率为86.10%.经统计学分析,发病-确诊间隔时间、服药天数和布病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关联.与发病-确诊间隔时间超过45 d的病例相比,间隔时间少于15d的病例治疗效果更好(OR=3.339,95%CI:2.064~5.402).另外,确诊后服药时间是影响布病治疗的重要因素,坚持较长时间服药比短期服药效果更佳(OR=0.992,95%CI:0.986~0.998). 结论 济宁市布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及时诊断和足疗程治疗是影响布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布病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生诊疗水平,是今后布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 睾丸炎为首发症状的布氏杆菌病的超声表现

    作者:刘卫方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起病以寒颤和发热、严重头痛、身痛、感觉不适,临床症状在早期阶段变动较大.如疾病发展,傍晚体温可达40~40.5℃然后逐渐下降,到清晨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有全身出汗.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布氏杆菌病患者以睾丸炎就诊,超声声像图发现睾丸呈急性炎症表现,给确诊工作带来不便.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报告及相关文献资料复习

    作者:王海鹏;李冬华;蒋初明

    目的:报告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病例,复习相关资料,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对病例的回顾,分析其发病机制,总结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多种临床表现.结果: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结论: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临床少见,遇到反复波动性发热,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要详细询问牧区居住史以及牛羊制品食用史,并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病原学检查,以排除或确诊神经型布氏杆菌病.

  • 神经型布氏杆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苏毅鹏;董晓梦;胡耀芝;王媛;耿延磊;陈金波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世界范围均有感染病例报道,其中以地中海及中东地区较为多见。而在我国其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根据布氏杆菌病典型症状、体征及疫区居留史或病畜接触史,可较易做出诊断。然而神经型布氏杆菌病较为少见,约占布氏杆菌病的10%[2],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现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病例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回顾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神经型布氏杆菌病的认识。

  • 腹膜后、肾周脓肿误诊为消化道穿孔一例

    作者:刘泽锋;于金海;何亮;所剑

    患者女,57岁,入院前2h进食后出现突发性腹痛,疼痛位于剑突下,呈持续性剧痛,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行腹部X线检查回报:左侧膈下可见游离气体,肠腔内气体不多,未见液气平面.急诊科以"消化道穿孔"收入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110次/min,血压85/53 mm Hg,既往:自述患布氏杆菌病3年.入院后急检血常规回报:白细胞1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9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8.57×109/L.尿常规回报:白细胞计数5203.30/μl,白细胞936.6/HPF,上皮细胞计数153.50/μl,上皮细胞27.60/HPF.初步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在急诊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打开腹膜后见大量白色黏稠、脓性液体渗出,吸引器吸出腹腔内液体,探查肝胆、脾脏未见异常,胃十二指肠前壁无异常,小肠及结肠表面未探及异常,打开胃结肠韧带,发现胃后壁无明显异常.

  • 布氏杆菌病的骨髓细胞学改变

    作者:刘立峰;郑慧丽;赵金玲;关波;王喜尧;罗红;李晓娟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布氏杆菌为细胞内寄生菌,可在单核巨噬细胞内长期生存,造成机体多脏器损伤,导致疾病的慢性化.布氏杆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在血液系统方面,除常见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肿大外,还可有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表现.2005年以来,我们接触到一些在血液科初诊的患者,其中有12例进行了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细胞形态学的观察,我们发现该病在骨髓细胞学方面有一些较为特征性的变化,对该病的辅助诊断和血液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 从血液中分离出羊布氏杆菌一例

    作者:张小江;徐英春

    布氏杆菌(Brucella spp)可引起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它是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我院于1999年7月从一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羊布氏杆菌,报告如下。 患者,男,35岁,因不明原因发热4个多月后入我院。经询问,患者有进食生羊肉串史。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1∶8)。血培养至第10 d,血培养仪报警阳性,经培养鉴定为羊布氏杆菌。临床用利福平0.3 g,强力霉素0.1 g每天两次联合使用,6周为1个疗程,体温逐渐下降1个多月后痊愈出院。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急性布氏杆菌病腹水一例

    作者:尚亚娟;赵振国;王丽华;李赫

    患者男性,38岁,吉林省辽源市人.因不规则发热、多汗、关节痛3个月,伴乏力、黄疸、腹水半个月,于2000年4月24日入院.3个月前无诱因突感发热,以午后和傍晚为著,测体温38℃~39℃,出汗后热退;伴关节疼痛、无红肿,以膝、踝关节为著;无咳嗽咳痰、无盗汗;当地按"感冒"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治疗,但发热不退.

  • 2005年传染病回顾及防治研究动态

    作者:张玲霞;王永怡;董时军

    2005年我国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数多的前10位疾病依次是:肺结核(1 467 873例)、病毒性肝炎(1 353 666例)、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461 523例)、梅毒+淋病(320 225例)、麻疹(130 979例)、疟疾(40 197例)、伤寒+副伤寒(35 744例)、猩红热(25 569例)、出血热(22 005例)、布氏杆菌病(19 964例)、AIDS(6 507例)、流行性乙型脑炎(5 208例).

  • 20例布氏杆菌病临床分析

    作者:郑文艳;张专才;曲芬

    目的 探讨呼和浩特地区布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检查及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我科2008年3月-2009年12月20例布氏杆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地区布氏杆菌病以冬春季为高发期;发病人群以从事养殖业及畜牧业的中青年男性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及关节痛,部分患者查体可出现肝脾大,部分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可减低.治疗主要采取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3种抗菌素联合,1个疗程(6周)治愈率为85%.结论 布氏杆菌病为呼和浩特地区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须要高度重视从事养殖业及畜牧业人员的防疫,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严格加强对病畜的检疫工作.在治疗方面主要采取抗生素联合治疗原则.

  • 以发热和关节炎起病的布氏杆菌病一例

    作者:刘莉莉;陈颖娟;王钱;黄慈波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主要见于牧区。布氏杆菌病可呈现多系统损害,常见表现包括间歇性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等。以关节痛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血培养是布氏杆菌病确诊可靠的诊断方法。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李鸿江;陈福文;赵艳东;刘贤伟;张树明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小型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内寄生)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及内蒙古地区,羊、牛及猪为主要的传染源,20世纪70、80医年代末本病疫情趋于缓和,到90年代疫情又有回升势头[1],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人口流动性增加,其发病已经从以职业相关性疾病为主变成以由食物引起的疾病为主[2].该病常侵袭脊柱引起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 采用mNGS法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例

    作者:曾敬;赵洪普;尹德龙;郑兆宽;吕玉明;秦础强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人畜共患疾病,由布氏杆菌属引起,常侵犯肌肉和脊柱,形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笔者于2018-05采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布氏杆菌性脊柱炎1例,报道如下.

  • 南方福建布氏杆菌脊柱炎两例报道

    作者:许玮;张旭鸣

    布氏杆菌病系一种人畜共患病,多流行在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牧区,内地及沿海散发[1],福建省罕见[2].该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骨关节系统常见,腰椎易受累.笔者2010年收治2例布氏杆菌脊柱炎.现将临床诊治的误区与经验报告如下.

  • 布氏杆菌病误诊28例分析

    作者:冯伟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病误诊原因及减少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布氏杆菌病误诊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查找误诊原因。结果:误诊率11.3%,初诊时分别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睾丸炎,药物性肝炎。结论:掌握布氏杆菌病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

  • 布病引起肝脏损害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静;高辉;贺亮;张秋菊;刘洋;李秀芹

    目的:加强对布氏杆菌所造成的肝脏损伤的认识,以利及时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布病患者资料,并对其引起的肝脏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161例患者中108例为急性,20例为亚急性,33例为复发病例,36例不同程度的黄疸,实验室检查119例肝功能异常,27例合并乙肝,14例合并丙肝,18例基础病变为肝硬化者均有相应的声像图改变。结论:充分了解布病患者的肝脏声像图变化及变化的程度,从而提示临床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 布鲁氏杆菌临床探讨

    作者:梁鹏;郑伟;姜爱波;刘茵

    布氏杆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状热,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目前有10多种家畜,野生动物,是布鲁氏杆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等,主要是羊致病力较强,经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传染,易感高危人群,兽区,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进食未熟经污染的动物产品发病,死亡原因多为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发热和明业有其它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亚急性期:发病在3~6个月内,凡有低热和其它症状,体症,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的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

  • 布氏杆菌病67例临床特点与分析

    作者:李青;高福仁;修国静;李秀芹;张琪

    目的:分析探讨布氏杆菌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7例布氏杆菌病例.结果:布氏杆菌病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传播途径复杂,有明显的职业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初期易误诊.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症状重者加用喹诺酮药物疗效肯定.结论:掌握布氏杆菌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可提高诊断率,合理规范抗菌治疗,预后良好.

  • 脊柱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小鹏;马学晓;岳斌;张国庆;相宏飞;陈伯华

    背景:近几年,脊柱布氏杆菌病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脊柱布氏杆菌病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鉴别诊断较困难。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脊柱布氏杆菌病患者特点,观察脊柱布氏杆菌病的诊断规律、治疗要点、预后情况。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6例脊柱布氏杆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血清学、细菌学、影像学改变以及临床治疗与预后。结果:男女各8例,平均年龄49.25岁,主诉以剧烈腰背痛或臀部疼痛为主,均有牛羊接触史。平均病史3个月。实验室检查:14例(87.5%)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5例(93.75%)单核细胞或单核细胞百分率升高,所有16例患者的CRP升高、白细胞计数正常(100%)。血培养全部为阴性,活检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50%。病变主要累及腰椎(13例,81.25%)。影像学检查:7例(63.6%)X线片及CT出现“鹦鹉嘴样”改变,10例(71.4%)MRI表现T2等信号、T1低信号、压脂像高信号。9例患者手术治疗,保守治疗7例,随访2.5~197.0个月,平均20.22个月。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有以下特征时应高度怀疑脊柱布氏杆菌病:剧烈腰背痛,单核细胞升高,有牛羊接触史,X线椎体前缘“鹦鹉嘴样”改变、MRI上T2等信号、T1低信号、压脂像高信号,血清学检查明确确诊。除严重脊髓或神经压迫者,保守治疗可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规范化诊断及外科标准化治疗

    作者:杨新明;孟宪勇;胡长波;张振梁;康聪;成垚昱

    背景: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误诊率较高,掌握规范化诊断方法及标准化外科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规范化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108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男65例,女43例,年龄21~65岁,平均(43.4±1.3)岁.病程时间3~29个月,平均(6.4±1.6)个月.发病部位:颈椎7例,胸椎10例,胸腰椎3例,腰椎62例,腰骶椎26例.32例入院即明确诊断,65例以“脊柱结核”入院,11例以“化脓性脊椎炎”入院,入院后均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32例采用强力霉素+利福平+磺胺甲基异噁唑即单纯药物治疗(A组);76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其中32例采用短节段病椎置钉固定.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中病理检查结果符合布氏杆菌病的组织学表现.108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率为100%,6个月随访率A组为81.25%、B组为88.15%,12个月随访率A组为75.00%、B组为80.26%.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A组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全身症状好转,但脊柱病变部位症状加重而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均治愈.B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复发及窦道形成,无断钉、断棒病例,植骨均愈合,融合时间为7~11个月,平均(8.4±1.2)个月,无植骨并发症,脊柱稳定.61例患者于术后18~24个月要求取出脊柱内固定,其中32例为短节段病椎置钉固定,术中经椎弓根钉孔取椎体骨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肉眼及镜下均未见炎性表现.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治愈率均较术后3个月时有明显提高(P<0.05),但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及病理学均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多途径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是确保疗效的前提,正确掌握非手术和手术指征,在严格规范应用有效药物的前提下采取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

303 条记录 2/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