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中药丹参中丹参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丹参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理血药,为唇形科植物,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活血消肿,调经,养心安神之功效.从1934年至1976年间,国内外对丹参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从中分离得到15种成分,测定了结构式,并依次命名为丹参酮(tanshinone,Tan)1,ⅡA,Ⅱ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丹参酮Ⅰ,ⅡA,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丹参新酮(hiltirone),二氢丹参酮,异隐丹参酮Ⅰ、ⅡA、ⅡB,次甲基丹参酮(nethylenetanshiquinone),紫丹参甲素、乙素(przewatanshiquinoneA,B),丹参新醌(tanshenxinkun)甲,乙、丙和丁,丹参螺旋缩酮内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等,其中以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含量较高.
-
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的结构修饰和抗血栓活性研究
3S-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1)是来自我国南方蔬菜的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吲哚生物碱,在水和有机溶剂中都很难溶解.考虑到引入氨基酸可以改善某些水溶性差的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对1进行氨基酸修饰.在 H2SO4存在下L-色氨酸与甲醛发生Pictet-Spengler缩合,以95%收率生成1.1和 Boc2O 反应以76%收率生成3S-N-Boc-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2).2和L-氨基酸甲酯偶联,以90%~98%收率生成3S-N-Boc-1,2,3,4-四氢-β-咔啉-3-甲酰-L-氨基酸甲酯(3 a-n).皂化后3 a-n以90%~98%收率转化为3S-N-Boc-1,2,3,4-四氢-β-咔啉-3-甲酰-L-氨基酸(4 a-n).脱Boc以80%~95%收率生成3S-1,2,3,4-四氢-β-咔啉-3-甲酰-L-氨基酸(5 a-n).体外和体内评价表明,引入L-氨基酸可以导致1 的抗血栓活性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引入酸性和刚性环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不增强, 引入疏水侧链氨基酸,1的抗血栓活性适度增强, 引入碱性和杂环侧链氨基酸,1的抗血栓活性明显增强.引入L-氨基酸导致1的跨膜能力按与抗血栓活性相同的趋势变化.
-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研究(综述)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或根茎,成份中含有丹参酮Ⅰ、ⅡA、ⅢB,异丹参酮Ⅰ、Ⅱ,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等,还含有丹参素、原儿茶醛、维生素E、β-谷甾醇、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次甲丹参辊、丹参新醌等.
-
山海螺化学成分研究
山海螺是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以根入药,有消肿、解毒、排脓、催乳、抗疲劳等功效.为了开发山海螺的药用价值,笔者对山海螺的化学成分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山海螺干燥根中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和物理常数测定为蒲公英萜酮(Ⅰ)、蒲公英萜醇(Ⅱ)、α-菠甾醇(Ⅲ)、顺丁烯二酸(Ⅳ)、二十六烷酸甲酯(Ⅴ a)、正二十九烷(Ⅴ b)、二十四碳酸二十一烷醇酯(Ⅵa)、四十四烷酸甲酯(Ⅵb)、α-菠甾醇-β-D-葡萄糖苷(Ⅶa)、△7-豆甾烯醇-β-D-葡萄糖苷(Ⅶb)、豆甾醇-β-D-葡萄糖苷(Ⅶc).其中Ⅴ a、Ⅴb、Ⅵa、Ⅵb、Ⅶa、Ⅶb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176 用来自牙刷树的棕榈酸甲酯治疗胃肠功能失调
-
利他林在治疗安定中毒昏迷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安定中毒昏迷是内科常见的危急症,现将我院应用利他林(注射用盐酸甲酯)在救治安定中毒昏迷的经验总结如下.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
老年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很高,有的报道达10%,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大多为前屈型损伤,其应力集中于椎体前部,多为椎体压缩性骨折[1].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本院应用聚甲基炳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在C型臂X线机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56例64椎,现报告如下.
-
4-氨基-1,2,4-三唑-5-酮硫代脲酸甲酯的合成及表征
硫脲类化合物由于结构中存在不同取代的肽键(CONH),具有广谱的抗菌性,带有不同取代基团的酰基硫脲可具有抗结核菌、抗病毒、抗疟疾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1-3].三氮唑类等杂环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近年来,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根据新药研究中的生物等排体和拼合原理,我们设想,把三氮唑环引入到酰基硫脲的结构中,合成了一类新型的酰基硫脲,期望得到生物活性更好的化合物[4-5].
-
丹参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丹参酮(tnshinone,Tan)是中药丹参(slviamiltiorrhiza Bge)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或是醚、醇等有机溶剂的提取物,其中含有多种成分,总称丹参酮.国内外对丹参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先后从中分离得到15种成分,测定了结构式,并依次命名为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异丹参酮Ⅰ、ⅡA,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酸甲酯,miltirone,salviol,二氢丹参酮Ⅰ,丹参新醌甲、乙、丙.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均含有邻醌或对醌结构.由于醌
-
百草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百草枯又名对草快、一把火,国内商品名为克芜踪,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化学名1.1-二甲基联吡啶阳离子盐,一般制成二氯化物或二疏酸甲酯,纯品为白色结晶,商业用20%克芜踪为兰色溶液,自20世纪50年代未,百草枯的作用被发现;1962年以后广泛应用在多种作物上,目前本品已在100多个国家登记注册使用,因其无挥发性,一般不易经吸入发生中毒,口服吸收率为5-15%,吸收后2小时达到血浆浓度峰值,并迅速分布到肺、肾脏、肝、肌肉、甲状腺等,其中肺含量高,存留时间较久,百草枯对人的毒性较强,而且目前国际国内尚无特效解救药,中毒后病死率较高,口服致死量约为2-6克,也有1克致死的报告.因此百草枯中毒后,死亡率几乎是100%[1],现将我科2002年10月-2006年7月收治的43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