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压氧治颅脑损伤:越早越好
近日下午,一位43岁的男性患者,突然出现昏迷,呼吸暂停.经紧急抢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急诊脑CT检查,诊断为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动脉瘤破裂引起.当晚,医生为他紧急实行脑血管介入检查,确诊基底动脉尖夹层瘤破裂,术中行动脉栓塞术.术后第四天患者仍处于昏睡状态,经专家讨论认为再出血可能性很小,除加强监护治疗外,应尽早高压氧治疗.经高压氧6次后患者神志已经完全清醒,脑核磁DWI影像对比显示原脑缺血范围和程度明显好转.
-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硝酸异山梨酯单用及合用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的存活心肌
目的与99mTc-甲氧基异丁腈(MIBI)/18F-脱氧葡萄糖(18FDG)双核素同时采集法(DISA)SPECT心肌显像对比,评价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硝酸异山梨酯单用及合用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试验检测冠心病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存活心肌的效果.
-
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分类和治疗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面部在视觉上左右基本对称,各部分有一定范围的比例.但是在正常人群中,如通过左右映像对比可发现,面部不显著的不对称性普遍存在,而绝对对称的面部几乎不存在.
-
磁共振T2图在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关节软骨是维持关节正常运动及功能的重要组织结构,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因而关节损伤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磁共振是关节软骨较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1],但常规磁共振检查对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显示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通过磁共振建立了关节软骨磁共振T2图和量化分析的技术,将T2图与常规磁共振成像对比,指出T2图可以早期显示临床常规磁共振成像没有发现的软骨损害[2].T2图是通过测量T2弛豫时间定量分析关节软骨内组织成分变化的磁共振生理性成像技术,它可以在软骨形态学改变之前早期显示和诊断软骨病变.
-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ortopulmonary septal defect,APSD)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基本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0.6%,约1/2合并有其他心脏畸形[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本院接受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3DE)检查提示为APSP患儿6例,部分病例与螺旋CT成像对比,术后证实超声诊断正确4例,漏诊1例,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
-
颈内动脉闭塞MRI相关表现8例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4例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核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与MRI检查,同时将16例无颈内动脉闭塞者作为对照组,而8例颈内动脉闭塞者为闭塞组.24例均为脑血管病患者,疑有脑动脉狭窄而行全脑血管DSA检查.1.2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Advantx LCV Plus数字减影系统行全脑血管造影,3T signa GEMS1 MR仪扫描,Tlflair序列T1加权、FSE序列T2加权、头部三维时间飞跃(3D TOF)法行颅内MRA成像.确定该处颈内动脉血管位置采用同一层面T1加权、T2加权图像重合对比确定,并与对侧颈内动脉对比.为避免主观因素影响,分别由4名主治医师各自对影像对比确定血管位置并分析特征.
-
低场MR水抑制成像在脑脱髓鞘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选择51例经SE序列T2WI和水抑制成像对比检查的脑脱髓鞘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40例,女11例,年龄19~81岁.影像设备使用安科OpenMarkⅡ0.2T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仪(低场MR),头颅正交线圈,扫描横断、矢状和冠状面.所有病例均有SE序列T2WI和水抑制成像对照.
-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及临床应用
肩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主要由于肩袖损伤、肩关节外伤、退变等原因引起.肩袖损伤的发病率占肩关节疾患的17%~41%[1].肩峰撞击学说由Neer教授[2]于1972年首先提出, 他认为95%的肩袖撕裂是由肩峰下撞击所致.在放射摄影术中, 由于投照部位的组织相互重叠及图像显示范围的局限性, 肩关节正位片对病灶的检出率很低, 对局限性骨关节损伤、肩关节不稳定等均难以明确诊断[3], 易造成漏诊.笔者通过分析75例因肩部疼痛行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及正位投照患者的影像对比资料, 对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投照方法及其在显示肩关节结构, 诊断肩袖损伤、肩胛骨外伤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 现将个人经验介绍如下.
-
磁敏感成像的临床应用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于1997年由E.Mack Haacke博士等发明,早期称为"高分辨率血氧水平依赖静脉成像".SWI是以T2*脉冲序列为基础,利用静脉内脱氧血红蛋白引起磁场的不均匀性导致T2*时间缩短和血管与周围组织的相位差加大两种效应[1],产生增强磁共振影像对比的一种技术;SWI对显示静脉血管、血液成分(如出血后各期代谢产物)、钙化、铁沉积等非常敏感,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本文就SWI目前在临床疾病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磁敏感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利用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产生影像对比的磁共振成像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本文就SWI在脑外伤、出血、梗死、脑血管畸形、脑肿瘤、铁质沉积及某些神经变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