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作者:张成亮;盛威忠;陶铁成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人路和固定方法.方法 1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的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9例用1-3枚可吸收螺钉固定,6例用钢丝固定.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0±2.8)个月,参照黄长明等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O例,优良率达86.67%.结论 膝关节的后内侧入路为骨折的直视复位和固定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空间,结合可吸收螺钉或钢丝内固定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膝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股薄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凡棋;张兆德;于克迎;高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股薄半腱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应用自体四股股薄肌腱、半腱肌腱重建PCL的手术患者23例,术前和术后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6~22个月,平均(10.5±0.5)个月,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均为阴性;术前Lysholn评分为(47.3±9.6)分,术后为(87.5±5.2)分,术后膝关节功能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股薄肌腱、半腱肌腱重建PCL能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

  • 自体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作者:莫成敏;林秋喜

    目的 比较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两种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4年5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21例,重建术式均由患者后决定,其中自体腘绳肌腱重建组9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组),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组12例(异体肌腱重建组).术后随访患者,记录Lysholm评分、后抽屉试验及KT-1000检查膝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范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随访8~36个月,两组患者终末随访的Lysholm评分、KT-1000结果和后抽屈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腘绳肌腱重建组1例(11.1%)出现膝关节10°屈曲受限;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组2例(16.7%)出现膝关节10°屈曲受限,屈曲受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后患者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均取得满意的结果,并且疗效相似.

  • 半腱肌腱与腓肠肌内侧头联合重建后交叉韧带

    作者:刘澍;吕玉江

    目的:临床观察动静力联合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手术效果.方法:膝后"L"形切口.长约12cm.沿半腱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间隙进入,游离腓肠肌内侧头肌腱,于起点处切断.找出半腱肌腱游离至腱腹交界处切断,近断端与半膜肌缝合,远端游离至胫骨内髁处.由胫骨内髁向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处做骨隧道.股骨内髁上方另做长约3cm纵行切口,向后交叉韧带股骨止点处做骨隧道.先将半腱肌腱经胫骨隧道引至膝关节后侧,再与腓肠肌内侧头肌腱同时经股骨内髁隧道穿出,屈膝30°位,向前牵拉胫骨近端,拉紧肌腱后固定于股骨内髁.术后屈膝30°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本组22例获0.5~5.0年随访,平均1.7年.19例关节活动良好,无伸膝受限者,股四头肌肌力正常,无明显肌萎缩.3例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但行走无关节不稳,患者满意.结论:半腱肌腱与腓肠肌内侧头联合重建后交叉韧带后,关节稳定,功能良好.

  • 行腓肠肌内侧头切断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损伤

    作者:张占修

    后交叉韧带(PCL)损伤为常见病,对于需采用开放手术处理的各级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因局部解剖复杂,未能及时处理而延误治疗,导致膝关节的后直向不稳定,远期的关节退行性病变[1].作者2年来采用腓肠肌内侧头切断后内側入路治疗PCL损伤,既避开了局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如血管、神经),又能显露清楚、操作方便、安全省时、经济实惠,便于掌握推广.

  • 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怀东;黄中强;谭志超;张斌山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运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E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8年12月对12例后交叉韧带撕裂伤的患者施行人工韧带重建术,其中,单纯PCL撕裂伤患者10例,ACL、PCL同时撕裂伤患者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EARS人工韧带重建术.手术时间30~90 min.术后膝关节放置引流管,单纯后交叉韧带撕裂不合并其余结构损伤者术后不做外固定,而合并有侧副韧带损伤患者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3周,拆除外固定后开始屈伸关节锻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经过6~21个月随访,术后膝关节不稳感消失.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平均95分,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结论:在关节镜下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属于微创手术,避免了采用自体肌腱重建须取材的并发症,也避免了同种异体移植材料的排斥及传染疾病的并发症.其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关节恢复快.

  • 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半腱肌腱联合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作者:郑殿宾;王延芳;李典;白伦浩

    目的 比较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ARS)与自体半腱肌腱联合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采用LARS人工韧带(LARS组,30例)及白体半腱肌腱联合部分腓骨长肌腱(自体肌腱组,28例)行单纯PCL重建术58例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采用KT-1000检查、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术后两组KT-1000检查、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除术后LARS组KT-1000优于自体肌腱组(P<0.01),其它各项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RS人工韧带及自体半腱肌腱联合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均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LARS人工韧带可提供更佳的膝关节稳定性.

  • 外固定支架在合并软组织损伤后交叉韧带中的应用

    作者:刘光昀;周怀玉;欧阳龙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后交叉韧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患者均为2000~2006年在我院住院病人,均为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软组织损伤,选用重建手术及Orthofix外固定器外固定治疗.结果 21例患者中,有19例获得痊愈,1例患者因针道感染而提前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1~3年,均恢复原劳动及活动能力,膝关节稳定,步行2h以上无疼痛.伸屈在0度(伸)~130度(屈)之内.后抽屉试验阴性.结论 外固定支架在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后交叉韧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可吸收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黄克;李林;孙达准;古松;韦程寿;唐俊;梁红锁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6年3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5例,按照Meyer等分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Ⅳ型2例.结果 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2个月),按Lysholm评分法,优13例,良1例,可1例.无感染、螺钉断裂、骨折块移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结论 可吸收钉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理想方法,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外固定支架在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后交叉韧带中的应用

    作者:刘光昀;周怀玉;欧阳龙

    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损伤中,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常被累及.PCL损伤后,髌骨和髌腱担负起抵抗胫骨后移的任务,而胫骨后移将导致股四头肌装置力矩变短,使其运动学优势丧失.

  • 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作者:谷建彬;郭荣光;刘柏铭;李海波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经后内侧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8月的60例后交叉韧带(PCL)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前内、外侧入路重建法,实验组患者采取前内、外侧入路结合后内侧入路重建法,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Tegner评分、VAS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在传统手术入路的基础上结合后内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对后交叉韧带的重建十分有利且操作简便,还可以提高术后膝关节稳定性,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护理策略分析

    作者:许倩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至我院就诊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50例,进行关节镜下治疗,并采取综合性的护理策略,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47.84±6.25)分,护理后评分为(91.23±6.54)分,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采取关节镜下膝关节后叉韧带重建术进行治疗并进行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日康复。

  • 后稳定型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

    作者:孙义忠;张志刚;陈德生

    目的 探讨后稳定型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60 例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分总结 .结果 根据Tohn. N. Insall 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2.5% ,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后稳定型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切实有效方法, 而且尤其适用于严重膝骨性关节炎后交叉韧带退变明显的病例.

  • 关节镜下利用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

    作者:张连起;王志京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利用同侧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7年1月-2006年6月,关节镜下利用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26例.结果 24例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患膝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85分,优良率86%,术前26例膝后抽屉试验阳性,术后3膝弱阳性,术前22膝lachman试验阳性,术后2膝弱阳性,术后遗留膝关节运动后疼痛1膝,可忍受,1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达25°,经膝关节粘连松解,功能完全恢复.所有病例未出现股后肌无力及隐神经损伤.结论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晚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恢复了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结构,及膝关节的稳定.该技术取材方便,手术方法简单,无需内固定.

  • 应用可吸收螺钉膝后内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35例分析

    作者:张立新;王丽新;李敖然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膝后"L"型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区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35例PCL胫骨附着区撕脱骨折,膝关节后方内倒"L"型切口,暴露骨折部位,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 进行6个月至2年随访,根据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进行评价.膝关节功能主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90%.术前后交叉韧带抽屉试验阳性,术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X线检查均为解剖复位骨性愈合,无移位,客观标准评价满意率为100%.结论 应用可吸收螺钉膝后内倒"L"型切口治疗PCL胫骨附着区撕脱骨折创伤小,无需二次手术将其取出,值得推广应用.

  • 膝后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骨折

    作者:王伟;王秀玲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后内侧小切口暴露,骨折复位,并以锚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了解骨折对位及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9~12周,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后抽屉试验呈弱阳性,1例轻度伸膝受限,1例轻度屈膝受限,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3.53±2.32)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效果可靠.

  •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疗效探讨

    作者:刘仁德;李文锐;李文虎;袁艾东;蔡广荣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40~67 min,平均48 m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腘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 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 小切口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及撕脱骨折

    作者:卢忠庆;谢浩博;王远航

    目的:探讨小切口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及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 年1 月-2011 年9 月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及撕脱骨折26 例,其中后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5 例,附着点撕脱骨折21 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18个月随访,按膝关节外科临床评分系统评分得出优良率100%.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及撕脱骨折,入路安全,创伤小,显露充分,疗效理想.

  • 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MRI表现

    作者:崔智慧;丁长青;史志卫;刘德海;余磊;王文生

    目的 探讨MRI在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MRI表现为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骨块撕脱并分离,撕脱处可见裂隙及细小骨块游离,周围骨质水肿信号影,均伴后交叉韧带不同程度损伤.MRI还清晰显示了膝关节其他损伤及异常.经手术治疗者,与手术结果相比较,本组MRI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RI在诊断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应用.

  • 后外侧结构损伤及重建对膝关节外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聂喜增;孙然;陈百成;马湘毅;王晓峰

    目的 分析后外侧结构(PLS)断裂和重建后膝关节外旋稳定性的改变.方法 16具完整新鲜的下肢标本,膝关节保持0°、30°、60°、90°位置,对胫骨远端施加5 kg·m·s-2外旋扭力矩,测得胫骨的外旋角度值;依次切断后交叉韧带、腘腓韧带(PFL)和腘肌腱(PT),每切断一条韧带或肌腱后测量胫骨的外旋角度值;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跟腱重建腘肌腱和腘腓韧带,每次重建后测量胫骨外旋角度值.结果 单独后交叉韧带切断后,胫骨外旋角度没有增加(屈曲60°:正常组外旋14.1°,PCL切断组14.57°;q=0.47;P>0.05);腘腓韧带切断后,屈曲60°和90°时胫骨的外旋角度大于正常膝关节(屈曲60°:PFL切断组外旋16.94°;q值2.84,P<0.05);腘肌腱切断后,0°~90°范围胫骨外旋角度均增加至大(屈曲60°:外旋28.1°;q=14.01,P<0.05).单独后交叉韧带重建后胫骨外旋角度仍大于正常膝关节(屈曲60°:外旋27.67°;q值0.425,P<0.05);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结构联合重建后胫骨的外旋角度与正常膝关节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屈曲60°:外旋14.51°;q=0.412,P<0.05),但变化幅度未超过1°.结论 单独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对膝关节的外旋稳定性没有影响,但联合后外侧结构损伤后导致膝关节外旋不稳;腘肌腱断裂后膝关节产生了大角度的过度外旋;单独后交叉韧带的重建部分恢复联合损伤后膝关节的过度外旋;后外侧结构和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后膝关节外旋稳定.

723 条记录 11/37 页 « 12...891011121314...363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