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产吻合器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国产一次性吻合器双吻合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对12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128例全部一次吻合成功,吻合圈完整,无吻合不全或漏钉情况。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随访98例(76.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2(6~60)个月,其中13例因肿瘤远处转移死亡,3、5年生存率为82.7%和62.3%。结论国产一次性双吻合器应用于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
双吻合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采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的11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下缘距肛缘≤7cm者58例,7.1~11cm者35例,>11cm者24例.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例(3.4%),吻合口狭窄3例(2.5%),伤口感染1例(0.8%),无手术死亡.结论 双吻合技术在直肠癌手术,尤其是在低位及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中可拓展适应证,降低手术风险.
-
双吻合技术用于直肠癌切除低位肠吻合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25例采用双吻合技术在低住直肠癌切除低位肠吻合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5倒采用双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切除低住肠吻合应用情况.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发生率4%盆腔感染1例,发生率4%;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8%,出血1例,发生率4%.绪论低住直肠癌切除采用吻合器行低位肠吻合方便,特别是解决了遇到肥胖或骨盆狭窄患者手工缝合困难的问题,使许多低住直肠癌忠者得以保全肛门.但是此方法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其原则是必须在癌肿根治的基础上保留肛门,对部分中低段直肠癌患者(如低分化、癌肿侵犯广而深等)须行"挖肛术"较为安全.采用吻合器行低位肠吻合保留肛门者,要注意防止术后一些并发症,并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带来不良后果.
-
双吻合技术在保肛术防治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已成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金标准[1].但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仍然是困扰直肠癌外科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TME术中保护吻合口、预防吻合口瘘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保护性造口、盲肠置管造口术、网膜成形术、盆腔灌洗、管腔内旁路技术等,随着吻合器的应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现对相关部分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
双吻合技术在低位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低位直肠癌是我国直肠肿瘤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直肠癌的70% [1] .近年来由于从理论和实践上证实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加之手术技术的提高,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的普遍实施,尤其是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的广泛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得以很大的提高.双吻合技术在直肠癌术中的成功应用,在直肠癌外科手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统计资料,上世纪60年代直肠癌的保肛率为41%,到引进双吻合技术的90年代后,直肠癌的保肛率达72%.DST初由Griffen等[2] 首先报道.该器械中的直线型闭合器AX55-B(Ethicon Endo-surgery,USA)的应用可使远端直肠的处理更简单便捷,而且只要病情允许可作得更低更接近肛侧,如此可为更多的低位直肠癌病人提供保肛的机会.
-
从术后局部复发形式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
近二十余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吻合器及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保肛手术的比例明显增加.但是如果不严格掌握其适应证,易导致术后局部复发.文献报道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20%,是影响直肠癌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研究术后局部复发形式,分析其原因,进而严格掌握保肛手术的适应证,是预防术后局部复发,提高治疗水平的重要课题.
-
双吻合技术在卵巢上皮癌肿瘤细胞减灭术肠切除中的应用
局部晚期卵巢上皮癌(locally advanc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LAEOC)的肠道转移较多见,肠切除手术在妇科肿瘤中普遍应用,初治和复发患者中,为了达到理想的减瘤效果,肠切除手术对于改善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均有积极意义[1].我们对17例局部晚期或复发AEOC结直肠转移患者应用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行部分结肠和(或)直肠切除,加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
食管空肠双吻合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5例行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资料、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手术时间为(223.2±21.67)min,术中出血量为(105.9±19.88)ml,平均清扫淋巴结(25.5±8.3)枚,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2.1±0.98)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4±1.22)d,平均住院天数为(9.8±2.66)d,2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肺部感染),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双吻合技术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可靠、安全,并可有效避免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
国产吻合器行保肛结直肠双吻合技术
作者采用国产吻合器对3例患者行保肛结直肠双吻合技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采用常州新能源吻合器总厂生产的WGW-2-32可重复使用不锈钢弯管型消化道EEA及XF60消化道吻合器, 吻合钉为不锈钢含钛合金制作,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为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双吻合器操作,其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距肛门5~6 cm, 直肠指检可触及,均为进展期乳头状腺癌.
-
直肠癌双吻合技术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该文主要对直肠癌术中采用双吻合技术时一些常见的易被忽略的细节进行分析和讨论,提示如何正确和规范使用双吻合技术,为进一步降低因使用双吻合技术不当而产生各种并发症提出了预防的措施.
-
结肠肛管吻合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18例
近十几年来,由于手术技术提高,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普遍实施,尤其是自从吻合器及双吻合技术(DST)应用以来,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的比例得以很大地提高.
-
经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肠系膜下血管的处理和双吻合技巧
腹腔镜下直肠肿瘤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证实.而就中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手术而言,由于腔镜下手术操作平面的辨认以及操作技术上与开腹手术有明显的差异,这给开展此类手术带来了许多挑战.现笔者结合近年来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自身的手术经验和体会,对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anterior resection,AR)中的两大关键技术(肠系膜下血管的处理和直肠双吻合技术)作以下总结.
-
腹腔镜下直肠低位双吻合术的改良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降低直肠低位双吻合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时作改良直肠低位双吻合的5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改良吻合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常规直肠低位双吻合的6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常规吻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改良吻合组进行直肠低位双吻合时,将直肠远侧端切割闭合由水平方向改成垂直方向,以“端-角”方式进行肠-肠吻合以去除直肠远侧端闭合线上角部,以血管夹夹闭的方法去除该闭合端下角部,用可吸收线加强缝合直肠双吻合后仅形成的一处钉合线“T”形交汇处(“危险三角”)。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吻合口出血、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吻合组相比,改良吻合组手术耗时较长[(211±91) min比(174±57) min,P<0.05]、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1.8%(1/56)比12.5%(8/64),P=0.030]、里急后重感发生率[3.6%(2/56)比14.1%(9/64),P<0.05]和再次手术造瘘率[改良吻合组0,常规吻合组9.4%(6/64),P<0.05]均低于常规吻合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的直肠低位双吻合可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经腹经裂孔纵隔内食管-胃和食管-空肠双吻合新技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腹经裂孔行扩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术后,在纵隔内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的方法.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对15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在施行开放经腹膈肌裂孔扩大胃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采用腹段食管逆向置人抵钉座、弧形吻合器切断食管、利用缝线牵出抵钉座的方法予以双吻合技术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其中9例为近端胃大部切除行食管-管状胃端端吻合,6例为全胃切除术行食管-空肠吻合.结果 全部病例吻合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85.5±13.1) min,吻合耗时(42.0±8.6) min,术中出血量(106.7±34.9) ml,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4.4±1.2) cm,残端均无癌残留.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瘘发生,术后随访发现1例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缓解.结论 抵钉座逆向置入食管联合弧形切割闭合器双吻合技术能简单而安全地在下后纵隔完成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可能成为食管胃交界处癌行扩大胃切除术后的一种较理想的吻合方式.
-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的双吻合技巧
直肠双吻合技术(DST)给直肠癌切除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其克服了因盆腔手术空间狭小而导致的手工肠吻合操作困难等缺点,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保肛率,并降低了吻合口瘘等风险.本文结合自身开展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手术10年的临床经验,从直肠的吻合方式到吻合操作技巧,阐述了腹腔镜下直肠双吻合技术的操作要点.
-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式探讨
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以下)是常见的直肠肿瘤.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认识、手术技术的提高、尤其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对肿瘤距肛缘 6 cm以上者行双吻合技术低位前切除术或超低位前切除术已成为常规术式,而关于距肛缘6cm以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正成为当前探索的热点.
-
保护性造瘘利大于弊
随着对盆腔局部解剖的深入认识和腹腔镜下双吻合技术的开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已逐渐成为中下段直
肠癌的标准术式。然而,由于TME手术后的吻合口血供问题,加之许多患者在术前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从而使得低位直肠癌TME手术后容易发生吻合口瘘,它已成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8%~11.0%[1-3]。 -
直肠癌手术使用吻合器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外科处理低位直肠癌中,大的进展之一就是吻合器的发展和使用[1],特别是1980年以后,Knight和Gfiffen [2]发展了双吻合技术以及Moran和Docherty等的三吻合技术[3],它不但减少了外科医生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使得保留肛门括约肌的直肠癌低位前切(Lowanteriorresection,LAR)和超低位前切(ULAR)成为了可能,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1,4].
-
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本院肿瘤外科自2003年4月~2007年1月,对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双吻合技术(DST)进行保肛手术(SPO),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12例,平均(57.00±14.29)岁.
-
新辅助治疗及双吻合技术在中晚期低位直肠癌的应用
我院自2002年对收治的106例中晚期低位直肠癌病人随机分成2组,1组53例术前行新辅助治疗,其中37例联合应用新辅助治疗和双吻合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ique,DST)进行保肛治疗,效果满意;另1组未行新辅助治疗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