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蝎的鉴别与现代药理作用
全蝎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开宝本草》,原名蠍,别名全虫,蝎子。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唐史》载,剑南本无蝎,有主薄将至,遂称为主薄虫。许慎说:“蝎即虿尾虫。长尾为虿,短尾为蝎。”古人说:“蜂、虿垂芒,其毒在尾。蝎似水黾,八足而长尾,有节,色青。今捕食者多以盐泥食。入药需去足焙用。”
-
肝药物代谢的调节:核受体PXR和CAR的作用
物种不仅受到捕食者的威胁,而且也遭受渗透到细胞膜的脂溶性化合物的威胁,这些化合物有聚积作用,导致中毒、致癌和遗传毒性,其可来自环境,也可由内源性产生.
-
信息素与蜱的防治
信息素是一类由个体释放,影响同种或异种个体习性的一大类化学物质,对捕食者起驱避作用,对同类起引诱作用.信息素有两类,即先导信息素(primer pheromones)和释放信息素(releaser pheromones).
-
怀孕了,切莫吃蛙肉!
国家早已禁止捕食野生青蛙,但是一些人由于垂涎于蛙肉的美味,或迷信食蛙肉能治病,所以私下捕食者仍有,但是切莫将蛙肉搬上孕妇的餐桌.
-
嗅觉系统在啮齿类动物社会交往行为中的作用
啮齿类动物个体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网络,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重要意义[1].有研究指出小鼠经历社会隔离后,其成年后的空间认知能力显著下降[2],与其同类的社会交往机会减少,表现出异常的攻击行为[3].气味等物质激活嗅觉系统可以引起动物产生不同的行为表现,如对捕食者的恐惧、条件性厌恶、攻击行为、社会交往行为等[4].传统的观点认为,主嗅觉系统主要探测挥发性化学物质,犁鼻系统主要探测同种动物释放的信息素.但是近来研究发现两嗅觉系统可以处理相同的气味物质,共同影响某些社会行为[5].本文主要综述啮齿类动物主嗅觉系统与犁鼻系统在其社会交往行为中的作用以及这两个嗅觉系统在社会交往行为中功能上的重叠.
-
病毒逃逸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清除机制的研究
病毒是一类严格寄生于宿主细胞的病原体,作为成功的"捕食者"之一,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会遭受病毒的侵袭,在宿主与病毒共存的长期进化中,宿主细胞为了消除和抵抗病毒感染对机体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形成了复杂而完善的免疫机制以清除病毒,而病毒为了逃脱被消灭和清除的命运也不断形成各种免疫逃逸机制以逃逸宿主的免疫清除,造成持续感染.
-
恐龙怎样保护自己?
为了对付异特龙那样的"动物"杀手,食草类恐龙必须要学会保护自己.我是一只剑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北美洲.那些捕食者如果想拿我去当晚餐,那他们就得小心了.虽然我的动作有点慢,但是我的尾巴是一件可怕的武器,而且我的皮又厚又硬.所以,如果不打上一架,我是绝对不会认输的.
-
黄蜂毒液可用作高效抗癌药物
英国和巴西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繁殖于巴西的一种黄蜂能产生一种毒液,其中所含物质可有效对抗癌细胞却不伤及正常细胞,未来有望基于此研发出新的抗癌药物.这种学名为“Polybia paulista”的黄蜂在遇到捕食者时,为保护自己尾部会分泌出一种毒液,这种毒液含有一种名为“MP1”的毒素,而这种物质具有抗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