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

    作者:王晓晶;王璐璐;姜丽丽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成为心血管重症之一.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一类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病情危重的心血管疾病[1].AD也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形成的血肿.夹层发生在2周以内为急性夹层,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呈撕裂样,持续不缓解,常是休克状态,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但患者血压常升高.夹层破裂是严重并发症.未经治疗的急性AD预后很差,50%患者于48h内死亡,70%于1周内死亡,9%于3个月内死亡[2].为此,我科总结2006年2月~2008年5月40例AD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老年急性AD患者疾病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使之更好的配合治疗,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 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10例的临床线索分析

    作者:陈百华;施东伟;黄德铭

    急性主动脉夹层属危重急症,患者起病后常就诊于急诊,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次就诊明确者不易.本科近年所遇10例报告分析如下.

  • 床旁经胸超声心电图在早期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作者:徐立松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因此又称为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此病患者在发病后,血流压力的驱动会逐渐扩展至主动脉中层,因此表现出起病急、突发剧烈疼痛、休克等特点,并会由于血肿压迫相应的主动脉分支血管而出现脏器缺血的症状.此病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其病死率以每小时1%的速度增长,在发病1周时可达70%.因其血肿累及血管不同,临床表现多复杂,易造成误诊、漏诊,因此早期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以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研究以9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床旁经胸超声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 常用实验室指标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价值

    作者:李世英;贡鸣;朱小玲;颜红兵

    目的 分析包括D二聚体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常用指标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5-01~2007-10就诊的116例AAD患者(男91例,女25例),同期因胸痛就诊的其他患者(132例,男97例,女35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包括D二聚体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常用指标的差异,对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应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AD患者各项临床常用指标与AAD不同分型及主动脉夹层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在怀疑AAD的急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P=0.001)、白细胞计数(P=0 041)、TnI(P=0.017)、C反应蛋白(P=0.048)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纳入.仅D二聚体在不同AAD分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2.525,P=0.001).2周内死亡AAD患者D二聚体(P=0.020)、临床分型(P=0.03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纳入,死亡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Z=-6 246,P=0.001).结论 D二聚体是AAD患者的早期生物标志,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 血清D-二聚体浓度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意义

    作者:尹俊;姚晨玲;童朝阳

    血清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可用来协助诊断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其D-二聚体浓度升高,提示D-二聚体可能为该病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研究证明,D-二聚体浓度对AAD患者的诊断、判断病变范围及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

  • 急性主动脉夹层伴急性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1例

    作者:林强

    胸痛是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为凶险的病症之一,主动脉夹层伴急性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比较少见.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对患者的救治极为重要.下面即对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伴急性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病例进行诊断治疗分析.

  • 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后心电图演变1例

    作者:江庆;吴颖

    1病例简介患者,女,55岁.因后背部及上腹部剧痛41 h入院.疼痛呈撕裂样跳动性剧痛伴大汗淋漓、四肢湿冷.发病后曾在当地乡医院住院,诊断未明,给予补液、解痉、止痛等处理,次日发现心脏杂音且病情加重而转院.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梅毒病史,无马凡综合征家族史.查体:T 36.5℃,P65次/min,R20次/min,BP 80/30 mmHg.神清,痛苦面容,四肢湿冷.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HR65次/min,律齐,心尖区闻及第三心音和奥佛氏杂音,主动脉瓣区闻及较响的舒张期杂音及2/6级收缩期杂音.

  • 肝素结合蛋白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辅助诊断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史桂兰;郭长青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早期辅助辅助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外科2012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入院,经过MRA、CTA、DSA或TTE检查已确诊为AAD的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相同时间段入院并确诊为ACS的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HBP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P水平AAD患者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观察组确诊病例中,死亡病例HBP水平远高于存活病例(P<0.05).结论 HBP作为AAD早期筛查指标,其值阴性对排除AAD有很大价值,而HBP水平的高低对AAD的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 地西泮联合吗啡硝普钠抢救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分析

    作者:梁蔓逸;张利东

    目的:研究地西泮联合吗啡、硝普钠,对于抢救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治疗30 min后血压、心率以及两周内死亡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为(92.6±7.1)mmHg,对照组为(109.3±7.4)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为(63.2±6.9)mmHg,对照组为(76.9±4.6)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为(68.3±4.3)次/min,对照组为(82.6±5.3)次/min。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40.0%,对照组为70.0%。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吗啡与硝普钠联合地西泮后,能更加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以及心率,降低患者在急性期死亡率。从而为患者进一步治疗赢取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监护

    作者:江晓凤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的破口,进入到主动脉壁内,形成主动脉夹层、产生血肿和血栓,并沿主动脉壁剥离延伸到远端.它是临床上一种少见且危重的心血管性疾病,其死亡率高,且有逐年增多趋势.其临床特征,以急性起病,剧烈难忍的胸背腹腰部疼痛,常伴有休克样和压迫症状.

  • 高血压急症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康颖;沙红光

    高血压急症是急诊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程中由于某些诱因的作用,在短时期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 130mmHg和(或)收缩压> 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1].有资料表明[2],中国约有5%的高血压患者发生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可以发生在高血压患者,表现为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也可以发生在其它许多疾病过程中,主要在心、脑血管病急性阶段,例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左心室心力衰竭、心绞痛、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时.及时正确处理高血压急症十分重要,可以在短时间内使血压下降、病情缓解,预防进行性或不可逆性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所以,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对高血压急症的急救、监护及护理,以防发生不可逆转的重要脏器损害.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急诊科和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60例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经验.

  • 急性主动脉夹层23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燕娟;杨力生;赵飞;赵艳红

    主动脉夹层是因主动脉内的血流经过动脉内膜破口处流入血管中层形成血肿,进而使病变血管逐渐剥离导致严重症状的血管疾病.众所周知,主动脉夹层是急诊的急危重症,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随着对此症的认识逐渐提高,检查手段的先进化,目前诊断主动脉夹层已不困难,但对于不典型症状的诊断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若不提高警惕,很可能出现漏诊、误诊情况.以下是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诊断的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的临床分析,其中7例症状不典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值得注意.

  • 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分析

    作者:霍喜娥;赵兵;韩鹏涛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9岁,突发短暂意识丧失,随之胸闷出汗2 h入院,既往高血压史16年,未正规治疗,血压波动在140/90~160/100 mm Hg间,脑梗塞后遗症史5年,左侧上、下肢肌肋均为Ⅵ级,平时能生活自理.

  • 不同年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时间的比较

    作者:李晓彤;马勇波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发病时间,以期为因人、因时施护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确诊治疗的、有明确发病时间记载的287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5岁)和老年组(≥65岁),对其发病时间进行圆形分布图分析.结果 中青年组AAD患者发病存在明显的月份集中趋势,集中月份在9月29日至次年2月18日,高峰月在12月9日;同时存在明显的时间集中趋势,集中时间在6:49至16:19,高峰时间在11:34.老年组AAD患者发病无月份集中趋势,发病呈均匀分布,但存在明显的时间集中趋势,集中时间在6:06至14:43,高峰时间在10:25.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发病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97,P<0.05).结论中青年AAD患者的发病时间与老年患者不同,防治侧重不一样,有针对性地做好中青年与老年患者的时间护理,有助于更好地防范AAD的发生.

  • 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病时间的探讨

    作者:李晓彤;马勇波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发病时间规律,以期为时间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指导预见性护理.方法 总结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确诊的且有明确发病时间记载的287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入院顺序对发病时间进行圆形分布分析.结果 AAD发病日期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集中月份为9月至次年2月,高峰日期在12月11日.AAD发病时间存在非常明显的集中趋势,集中时间在6:17至15:27,高峰时间为10:52.结论 AAD发病具有季节性及时间性,根据AAD发生的时间规律制定护理策略,从而尽可能地减少AAD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 浅析 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早期辅助诊断的意义及对预后评估的影响

    作者:张善锋;朱方涛;王明臣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急性主动脉夹层( AAD)患者早期辅助诊断的意义及对预后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间60例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经直接的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的AAD患者作为AAD组,相同时间区间住院的48例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抽取血液检测D-二聚体浓度,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D-二聚体浓度在AAD组患者明显高于ACS组(P<0.05);在AAD确诊病例中,死亡病例D-二聚体水平远远高于存活病例( P<0.05)。结论 D-二聚体作为AAD的早期检验学指标,其检测结果为阴性对于排除AAD的诊断有很大帮助,D-二聚体浓度的高低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及病变的范围估算也有指导意义。

  • 96例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分析

    作者:姚群梅;李朝宏;李祥虎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误诊情况,为避免误诊或延误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1年-2014年14年间收治的96例老年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早期诊断、临床特点、预后、误诊信息等进行分析.结果 96例患者中有65例是在急诊、门诊或入院后2h就行MRI或CTA检查明确诊断,其余患者均有误诊或延误诊断情况.结论 老年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被误诊或延迟诊断,应引起急诊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 8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室早期镇痛情况分析

    作者:宋胜文;赵佳莲;褚丽花;陆雅萍;肖淑媛;程宝莉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急诊室早期使用镇痛剂的情况.方法 对2013年12月-2014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临床确诊为AAD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AAD以明显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生率,患者入急诊室24 h内镇痛药使用率和镇痛药种类,以及入急诊室24~48 h仍存在疼痛的发生率.结果 89例患者中以明显疼痛(疼痛VAS评分>3分)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占84.3%(75/89).入急诊室24 h内,主诉有明显疼痛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为54.7%(41/75),其中强效镇痛药(包括哌替啶、吗啡和曲马多)的使用率仅为52.0%(39/75).入急诊室后24~48 h仍有53.9%(48/89)的患者疼痛VAS评分>3分.结论 对于AAD患者,急诊室早期救治时镇痛剂的使用仍然保守,如何为此类患者提供恰当充分的镇痛有待进一步规范.

  •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中的护理

    作者:刘长红;张一明

    目的 总结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在本院治疗的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的患者16例,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疗法,行床旁CRRT治疗,监测肾功能、电解质、中心静脉压、p(O2)/FiO2, 并从CRRT管路、心理、皮肤、饮食等多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1例合并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例死于脑梗死,其余14例行CRRT 治疗后肾功能恢复,且均治愈出院.结论 Stanford A 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患者死亡率高,早期行CRRT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死亡率,术后护理及全面的病情观察及判断有利于改善预后.

  • 跨肺压滴定PEEP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赵谊;章文豪;穆心苇;章淬;孙芳;祁祥;邹磊

    目的 探讨跨肺压指导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选择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选2014年1月-2015年8月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28例,随机分为2组:个体化治疗组(n=19),肺复张后通过食道压监测结果调整PEEP;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n=9),肺复张后按照ARDSnet建议调整PEEP.比较2组患者呼吸、血流动力学参数、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第72 h,个体化治疗组的PEEP、吸气末跨肺压均较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高(P<0.05);第72 h,个体化治疗组动脉血氧分压(PO2)、氧合指数高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组(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2组患者的心率和心排量无明显差异(P>0.05).个体化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均比传统机械通气组时间短(P<0.05),2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复张后应用跨肺压指导PEEP的机械通气策略可改善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且不会引起循环波动.

332 条记录 9/17 页 « 12...6789101112...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