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理干预对视网膜病变早产儿麻醉前情绪和麻醉并发症的影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并发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1]。随病变的发展严重影响患儿视力,甚至致盲[2],是世界范围内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指南,ROP患儿早期每隔1~2周需进行一次眼底检查[3],接受定期全麻下眼底检查术,能够有效给予健康指导,对于病情变化能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挽救患儿视力。术前禁食禁水的不适[4]及对检查和麻醉的畏惧,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减少手术前患儿的哭闹,稳定患儿情绪,减少手术麻醉对患儿造成的心理阴影,是使麻醉安全有效、诊疗手术顺利完成、患儿不惧怕复查的重要环节。我们对ROP患儿实施心理干预,通过观察患儿哭闹次数、哭闹时间以及相关的麻醉并发症,来探讨心理干预对稳定患儿情绪的影响。
-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防治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natuity,ROP)过去称为"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多发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一种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应用高浓度氧治疗早产儿低氧血症以来,早产儿的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因晶体后纤维增生引起的失明也明显增多.因为本病有一个连续过程,而晶体后纤维增生已是病变的后期表现,所以1984年此病改名为"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ROP可以引起早产儿失明和其他严重后果,所以对它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治疗不及时,轻者造成脑细胞缺氧缺血而影响生存质量,重者可危及生命.治疗新生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传统药物是氨茶碱[1],且疗效肯定[1,2].为观察纳络酮的疗效,将确诊的34例改用纳络酮治疗,以便与氨茶碱组作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巧用于住暖箱新生儿胃管固定
住暖箱患儿大部分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由于患儿吸吮力弱,不能自行完成所需奶量而需要长时间留置胃管。为了避免胃管移位和脱落带来的安全隐患,减少患儿反复置管的痛苦,我科巧用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经络导平治疗仪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重者可致多器官损害,危及生命,故临床上应给予积极治疗。我科于1996年12月起采用经络导平治疗仪佐治中、重度新生儿硬肿症,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全部病例均符合新生儿硬肿症诊断标准及分度[1]。其中治疗组42例,中度32例,重度10例,早产儿28例;对照组36例,中度28例,重度8例,早产儿24例。P均>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合并症分别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等,无明显差异。两组患儿性别及体重无差异。
-
低血糖症
一般认为任何年龄血糖连续2次以上低于2.6mmol·L-1,则被认为是低血糖症.关于新生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低血糖界定值尚存争议.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CR片表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其临床表现典型,X线诊断是确诊本病不可缺少的方法[1].本文对我院13例经临床及X线诊断为HMD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治疗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alitis,NEC)是常见的外科急重症,属严重的获得性肠道炎症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NEC可引起严重多器官、多系统炎症反应,病死率高达20% ~ 50%,且绝大多数在发病7 d内死亡[1].生存者常伴有肠狭窄(15% ~ 30%)、短肠综合征及胆汁淤积性肝病(50% ~ 60%)等[2].手术治疗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现从NEC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两方面进行综述.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防研究的进展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常见的胃肠道急症,约90%以上见于早产儿,在活婴中发病率约0.72 ~ 1.8/1 000,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病率约3% ~7%,死亡率达12%~ 30%[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科学的治疗措施已应用于NEC的处理,但该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寻求对高危儿合理的预防措施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针对NEC发病的可能原因进行预防性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NEC的预防也作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现就近年来NEC的预防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颅内出血CT检查与预后分析
目的了解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颅内出血(ICH)的发病情况、CT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0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头颅CT检查筛选,随访ICH患儿,定期复查头颅CT及进行智力发育检查,分析随访结果.结果 200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发现ICH 53例,ICH检出率为26%.ICH部位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7例(70.6%),脑室周围-脑室出血(SEH/IVH)11例(20.8%),其中8例为胎龄<32 w者,脑实质出血(IPH)4例(7.5%),小脑出血(ICEH)1例(1.1%),53例中死亡11例(20.8%).随访42例,其中SAH占26例,SEH/IVH占11例,IPH占4例;随访正常24例(57.1%),后遗症18例(42.1%),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癫痫.SAH预后较好,后遗症发生率11.5%(3/26例),但SEH/IVH及IPH的预后均差,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87.5%(7/8例)和100%(2/2例).结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ICH易漏诊,头颅CT筛选是非常必要的,预后与ICH部位关系密切,后遗症发生率高,应以预防为主.
-
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200例观察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新生儿的重点监护内容之一.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脑的严重损害,严重地影响智力的发育,特别是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不够完善,容易引起核黄疸[1].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新生儿常见和严重胃肠道急症,多见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临床以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腹泻、血便、酸中毒等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出现肠坏死、穿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甚至死亡.
-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颅内出血CT检查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颅内出血(ICH)的发病情况,CT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0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头颅CT检查筛选(出生后1~30d不等),随访45例ICH患儿,定期复查头颅CT及进行智力发育检查,分析随访结果.结果200例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发现ICH 53例,ICH检出率26%,有临产时缺氧史及临床症状者42例(79.2%),无明显临床症状者11例(20.8%).ICH部位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7例(70.6%),脑室周围-脑室出血(SEH/IVH)11例(20.8%),其中8例为胎龄<32周者,脑实质出血(IPH)4例(7.5%),小脑出血(ICEH)1例(1.1%).53例中死亡11例(21%).随访42例,其中SAH占32例,SEH/IVH占8例,IPH占2例;随访正常30例(69%),后遗症15例(31%),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癫痫.SAH预后较好,后遗症发生率17.2%(6/32例),但SEH/IVH及IPH的预后均差,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87.5%(7/8例)和100%(2/2例).结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ICH易漏诊,头颅CT筛选是非常必要的,预后与ICH部位关系密切,后遗症发生率高,应以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