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建立DICOM标准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
8月25日,由DICOM国际标准委员会主办,国际DICOM标准中国委员会(China Institute for Medical Imaging & Communication Standards,CIMICS)、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金盘电子科大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4 DICOM国际标准委员会中国·成都会议在电子科技大学顺利召开。此次到会嘉宾共有87人,国外嘉宾9人,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现名“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副主任王才有,DICOM标准委员会共同主席兼GE Healthcare互操作性架构师Harry Solomon、DICOM第29工作组共同主席兼美国放射协会放射学教授Charles Kahn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0例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7年3月~1998年3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标准[1].将入院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①氨茶碱治疗组(治疗一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发病年龄≤6个月18例,~1岁9例,~2岁8例.
-
超短波佐治婴幼儿肺炎疗效分析
患者162例均符合1987年4月成都会议诊断标准及分型.治疗组76例,男42例,女34例;普通型71例,重型5例;年龄2个月~1岁37例,~2岁28例,~3岁11例.对照组86例,男48例,女38例;普通型80例,重型6例;年龄2个月~1岁42例,~2岁31例,~岁13例.治疗前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资料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均给抗生素、止咳化痰及对症支持等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超短波进行肺部理疗,采用国产五官超短波电疗机,波长6 cm,大输出功率40 W,肺部病灶区胸背对置法[2](电极直径8~12 cm),理疗时间10~15 min,空气间隙2~4 cm,剂量为微热量,每日1次,7 d为个疗程.
-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进展
1 癫癎和惊厥性疾病脑电图(EEG)在我国儿科的临床应用相对不够普遍,随着人们对EEG在癫癎诊断、分型和治疗中重要价值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医院开展小儿EEG检查.然而,能否正确描记与判断不同年龄期小儿EEG,直接影响该技术对癫癎的诊治价值.为此,结合近年来国内外EEG技术新进展,在成都会议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对1991年制定的小儿脑电图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修订,特别增加了"对癫癎患者进行长时程脑电图监测基本技术要求的建议"文件,将推动EEG在儿科临床的更广泛和正确应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学组.2003年全国小儿癫癎暨第十届小儿神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3.1~44.以下简称汇编).
-
2002年黑龙江省富裕县克山病病情监测报告
按照<克山病监测>标准的要求和成都会议的部署,本年继续在黑龙江省富裕县繁荣乡丰田村及永进村2个监测点区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2002年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汇总分析
遵照卫生部关于继续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的指示,按照成都会议的部署,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的组织、协调下,由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云南及四川等12个省(区)的15个省(地)级地病所、疾控中心及大专院校组成的全国克山病病情监测协作组,在2002年继续对12个省(区)的22个县(市、旗)25个潜在型克山病监测点及点区所在县(市、旗)开展克山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全国病情汇总、分析如下.
-
感染性结肠炎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原因分析
2000年成都会议修订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诊断标准(下称"标准"),但临床诊断仍较困难.根据标准,诊断UC首先须排除感染性结肠炎(infectious colitis,IC),但由于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1],且IC的临床及镜下表现与UC有类似之处,故临床上两者容易混淆.
-
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程度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炎症性肠病(IBD)是病因未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本研究对血小板参数与IBD的活动性是否关联作临床研究分析.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选取本院近5年确诊为IBD患者160例,其中UC 85例,CD 75例,均符合2000年成都会议标准[1],同时选取入住我科非IBD患者121例.
-
丙种球蛋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62例临床观察
我科于1995年~1998年收治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32例,其中男79例,女53例;年龄小6个月,大4岁.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儿科成都会议修订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用IVIG100mg~200mg/(kg@d),共2天~3天,同时抗炎对症治疗;对照组只予抗炎对症治疗.治疗前查免疫功能,3周后复查.结果:治疗组IgG、C3、CD3、CD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P<0.01),IgG1、IgG2、IgG3增加.对照组各项免疫功能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
病毒唑和维生素K3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38例临床观察
喘憋性肺炎(以下简称喘肺)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病,以起病急,喘憋重,双肺闻及哮鸣音为特点.近年,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病毒唑、维生素K3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喘肺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87年4月成都会议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1]:(1)年龄4个月至2岁:(2)病程小于1周,临床以喘憋为主要症状;(3)血常规WBC<12×109/L,淋巴细胞>0.60;(4)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及肺气肿或散在点片状阴影.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11个月;轻型24例,重型14例.对照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11.5个月;轻型23例,重型1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3例
本组毛细支气管炎45例(均符合1987年成都会议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60d至3岁;对照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2d至3.2岁.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402超声雾化器,用等渗盐水20ml作超声雾化吸入液,加入干扰素5万U、病毒唑针剂200mg,地塞米松2mg,2~3次/d,每次雾化吸入20min,连续治疗5~7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2mg雾化吸入,吸入时间、次数、剂量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
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1997年以来,我院应用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要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前有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分组: 近2年的住我院患儿,诊断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标准,临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84例.随机分成两组:雾化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8天~2岁5个月;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1天~2岁1个月.两组年龄及基本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
-
双黄连治疗喘憋性肺炎50例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5年10月~1996年5月应用双黄连治疗50例喘憋性肺炎,疗效满意.治疗组50例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10个月.因条件所限,不能做病原学检查.结合流行病史,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标准,按下列几点确诊:①突然喘憋,三凹征阳性;②末梢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③胸片示斑片状阴影或支气管周围炎、肺气肿;④肺部闻及哮鸣音及细湿啰音.
-
加味玉屏风散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46例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7年4月成都会议,不同年龄每年上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来决定.本组共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分布《3岁29例,3~5岁8例,5~7岁6例,》10岁3例,婴幼儿占63%.其中8例配合注射了两种球蛋白针300mg,每月1次,共3次.5例服用了黄芪精口服液10ml,1日2次.2例加用了转移因子针,每周1次,每次2mg,肌肉注射,连用5周,发病原因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调护失宜或用药不当,少见风日等有关.治疗期间,若再次外感,适当加用抗生素或随症加减.
-
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观察
笔者用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60例,均为本院2007年3月~2008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2000年成都会议修订的"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诊断标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