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腔常见疾病与焦虑、抑郁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发现鼻腔疾病引起的精神心理健康问题逐渐上升,而引起临床上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鼻塞、头痛等鼻腔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易出现焦虑、抑郁症状.该文主要对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常见鼻腔疾病在焦虑、抑郁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根据鼻窦炎分型将患者分为Ⅰ 型组、Ⅱ 型组和Ⅲ型组,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手术治疗后,4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三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5.71%、76.92%,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手术前、后嗅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理想的疗效,总有效率高,对患者嗅觉无影响,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中推广.
-
鼻内窥镜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鼻内窥镜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中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04年至今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20例,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通过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中60例患者总有效5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60例患者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中60例患者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5%,对照组中60例患者复发12例,复发率为20%.两组相比,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窥镜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和推广.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4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药物治疗及负压引流,观察组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随访1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6.38%)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可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不但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更能防止复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护理的作用,对术后康复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0例,均为鼻内镜手术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选用康复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病症康复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
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0例,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下腺样体部分切除术。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腺样体根除切除术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46例,根据患者的相应病情和分期选择合适麻醉方法,行鼻内镜手术。结果:46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在进行6个月随访后,发现治愈38例(82.61%)、好转5例(10.87%)、治疗无效3例(6.52%),其中患者术后发生鼻腔流血2例,患者术后发生眶周瘀血1例,经治疗后痊愈;治疗后SF-36评分比、SNOT-20的5个条目得分以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佳,可有效缓解患者各种症状。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方法 以2011年4月—2016年12月为研究时段,选取280例该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而后对患者对的各项临床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86.7±23.8)mL、(52.9±10.13)min、(7.22±1.46)d;治疗后显效+有效共270例,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后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3.21%.结论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
经鼻内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及药物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40例,确诊后行鼻内镜手术方案开展治疗;研究组40例,确诊后接受与参考组相同的手术治疗,且加用药物辅助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疗效,且记录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与参考组对照分析发现,研究组术后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及药物联合治疗可获良好的疗效,值得借鉴.
-
鼻通合剂在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通合剂在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期应用对疗效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技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服用鼻通合剂,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①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分别为94.59%、88.89%、80.00%;对照组分别为88.57%、80.00%、66.67%.两组治疗后同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41、6.81、7.2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与同组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8、6.98,P<0.05).②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在缓解头痛[分别为(1.07±0.38)分、(0.79±0.36)分、(0.88±0.32)分]、减少脓涕[分别为(1.29±0.42)分、(1.12±0.38)分、(0.98±061)分]方面与同组术前[分别为(2.38±0.52)分、(2.51±0.6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间段[缓解头痛方面分别为(1.54±0.48)分、(1.28±0.58)分、(1.31±0.42)分,减少脓涕方面分别为(1.86±0.56)分、(1.65±0.56)分、(1.32±0.41)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在改善鼻塞、嗅觉[分别为(1.01±0.51)分、(0.51±0.33)分]方面,分别优于对照组同时间段[分别为(1.52±0.39)分、(0.92±0.34)分,P<0.05].结论 中医药在儿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期应用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
鼻渊舒口服液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观察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已往的治疗常复发,近10余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发展,该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术后的不良反应增加,其中有较长时间抗生素、激素运用的结果,为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寻找既能减少抗生素、激素运用的天数,同时又能缩短术后恢复的时间,我科在2003年8月-2004年6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期间辅以鼻渊舒口服液,观察其辅助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鼻窦炎37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35例。结果:3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及35例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44%(68/72)。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疗效明显。
-
介绍一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出院病人的随访卡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后,病人定期来院门诊换药对于提高疗效至关重要,但有的病人认为手术后疾病已治愈,或者因复诊和找医生换药不方便而不能定期换药.为方便和提醒病人复诊换药,我院给每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出院病人发放随访卡,实施1年来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
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36例探索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36例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临床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1期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7.22%(35/36)。所有患者出血量为40~120 mL,平均出血量(82.4±22.8)mL。该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有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1例患者出现早搏,经过对症治疗,患者症状消失。结论给予老年糖尿病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老年患者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8年6月至2002年10月我院收治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8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平均67.6岁.病程2~50年,平均12.5年.有前期手术史者28例,多4次.68例均于术前常规作全鼻窦冠状位薄层CT扫描.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根据海口会议标准,I型2期2例;II型l期3例,2期32例,3期10例;Ⅲ型2l例.术前伴并存疾病者45例,23例心电图改变,包括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等;14例患高血压:10例患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3例;伴糖尿病3例.
-
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36例临床疗效观察
自功能性鼻内镜外科(FESS)进入我国以来,发展迅速.早期鼻内镜手术作为高端技术,仅在一些大医院才可以开展,随着国内鼻内镜技术培训班广泛开展,现在有条件医院均已开展了鼻内镜微创手术.鼻内镜下鼻息肉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优势明显,传统手术方式仅能摘除鼻腔内表浅息肉,对鼻窦内病变无法处理,容易复发,而鼻内镜下鼻息肉手术不仅能够摘除鼻腔息肉,还可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解剖关系,恢复鼻腔生理功能.我院耳鼻咽喉科自2009年4月~2012年6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36例,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治愈89例(65.4%),好转34例(25%),无效13例(9.6%),总有效率90.4%.我们认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疗效.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后的综合处理”讨论会侧记
2000年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新技术应用学术会议于2000年11月5日~7日在福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协办。5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多功能厅大会场装扮得庄严、大方,王直中教授在此致开幕词,易自翔教授致辞,当地省卫生厅官员到会祝贺。开幕式简捷、热烈,随后是大会发言、分组发言,一如既往,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6日晚在多功能厅小会议室举行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后综合处理”讨论会。鼻内窥镜手术(NES)和它的扩展应用使许多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发生了巨大变化,术后综合处理的讨论自然成为大会的热点。秋天的福州虽然天气比较闷热,可会场内座无虚席,代表们发言踊跃,后来的人只能坐在门外旁听;室内的空调温度被一降再降仍挡不住此番热情。讨论会由顾之燕、韩德民二位教授主持,首先由顾之燕教授介绍会议起因,她谈到随着NES在国内蓬勃开展,手术前后的综合处理受到关注,对此的重视与否将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张小伯教授报告了综合治疗的具体方案。周兵主任介绍了北京同仁医院开展NES的经验。许庚教授提出了自己的书面意见。韩德民教授对与会者发言进行了归纳,谈到如下观点:1. 围手术期治疗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率重要时期的概念;2. 手术后综合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处理方法的有关条款制订应宜简不宜繁;3. 选择抗生素应有细菌培养结果做为指导;4. 提倡术后鼻腔不用硬性物填塞,宜选用软性或可吸收性填塞物,并注重中药制剂的开发应用;5. 术腔清理及时间间隔应视病情而定;6. 选用减充血剂、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应考虑病人鼻腔过敏性炎症的分类及强调选择适应证;7. 鼻窦内抗真菌治疗首先应考虑保证通气引流,如无真菌广泛感染指征,不提倡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8. 手术中及术后换药应注意保护窦口粘膜,减少副损伤;9. 注意合理选择有助于粘膜功能恢复的药物,应考虑使用促粘液稀化和纤毛活性的药物;10. 术后术腔内反应性肉芽、粘膜水肿、囊泡等应慎用硬性器械处理,多考虑应用药物治疗。此次讨论会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反映了来自全国各地与会同道的共同认识,会议希望同道们携起手来广泛深入开展围手术期尤其术后的综合治疗研究,摸索术后处理的分寸和时机,寻找疾病转归的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依据,更多积累经验,为规范我国NES治疗而努力。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结我科1995~1999年,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600例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并完成随诊6个月以上的病例.
-
鼻内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鼻内镜手术中鼻甲处理一直存在争议,如何妥善处理中鼻甲与术后疗效密切相关.现就我院6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对中鼻甲的处理结果进行总结和探讨.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一个有待进一步认识的疾病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常见病,通过近20年来的大量研究,学者们发现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认识的疾病。既往认为感染、变态反应和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是慢性鼻窦炎的病因,通过内窥镜鼻窦手术并配合类固醇等药物治疗,虽然绝大部分病例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并非所有病例均能达到治愈。现在已经知道I型变态反应在发病中并不起主要作用,病毒和细菌感染似乎也无决定性意义,而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可经内窥镜鼻窦手术解除。学者们提出真菌免疫学在病因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1981年Millar报道在组织病理学上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相似的鼻窦病变,1983年 Katzenstein等把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窦腔中存在嗜酸粒细胞性粘蛋白、 Charcot-Leydon结晶和菌丝碎片的鼻窦病变称为变应性曲菌性鼻窦炎,以后发现多种真菌可在粘蛋白中生长,从而命名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并认为其免疫机理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和免疫复合物介导的III型变态反应的结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