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张高智;李方洪

    目的 探索应用腹腔镜和开腹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处理腹腔镜手术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漏的62例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对胆漏进行处理;对照组31例患者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22±4.58)天,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10±5.85)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此外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开腹探查,腹腔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上更具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序贯在肝叶切除术后胆漏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天才;王卫星;陈先祥;蔡庆和;刘小波;张林菲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后胆漏患者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疗法减少胆漏的作用,探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我科近年因胆管结石施行肝叶切除术后胆漏的17例患者,其中3例再次手术治疗;7例单纯接受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组);另7例序贯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治疗(序贯组),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序贯组腹腔引流量及拔管时间明显少于生长抑素组(P<0.05).结论 术后早期使用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序贯治疗有助于减少腹腔引流量.提高胆漏的自愈率.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防治

    作者:李常青;周雨;王永杰;岳红春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 时26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5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4例术后血浆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痊愈.结论 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 拔除T形管后胆漏的护理

    作者:刘小红;申晓芬

    本文对拔除T管后胆漏的临床特点、处置原则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探讨,具有一字的临床实用价值,可供临护理工作者借鉴.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胆漏

    作者:周正东;陈训如;毛静熙;李胜宏;余少明;罗丁;刘成;稽武;巴明臣;段作纬

    本文报告我院近8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25例,发生率0.44%,其中胆囊管残端漏4例,占16%,副肝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漏 3例( 术中发现),占12%,LC同时胆道手术后吻合口或针眼漏6例,占24%,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或其它12例,占48%.渗漏多发生在胆囊床破坏后的病例中,故术中保护完整的胆囊床预防渗漏至关重要.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与处理

    作者:王姗;吴乔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普外科2008年7月~2016年4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行开腹手术,发现胆总管、右肝管损伤,行局部缝合修补;5例行腹腔镜探查,分别发现胆囊管残端漏,再次施钛夹夹闭,胆囊床迷走胆管漏行网膜覆盖缝扎;2例经ERCP检查明确肝总管、副肝管漏,1例因腹腔引流发现胆漏但部位不详,由于引流量均<200 ml/d,保持引流通畅并观察.1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胆漏虽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但做好预防措施,大部分是可以防范的.本组无胆管重大损伤,多通过保守或微创治疗治愈.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作者:樊献军;张力峰;谭黄业;韦小波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原因、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对51例LC术后胆漏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加腹腔置管引流11例、腹腔置管引流16例,1例死于并发急性左心衰,22例经引流4~24 d治愈,4例转开腹手术,共剖腹手术28例,均治愈.本组治愈50例,死亡1例,治愈率98%.结论:LC术后胆漏可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胆漏的原因,依据胆漏类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是治愈的关键.

  • 拔T型管后出现胆漏的原因及防治分析(附8例报告)

    作者:黄波;卢喆;张立峰;樊献军

    目的:分析拔T管致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例胆道手术后拔T管致胆漏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防措施.结果:本组8例,除2例在术后5~7 d误拔T管外,其余6例均在22~32 d拔除,8例均有右侧腹痛及腹膜刺激征,经穿刺有胆漏,置右下腹引流管,并经庆大霉素、甲硝唑腹腔灌洗,均获良好效果.结论:应该根据拔T管后致胆漏的原因,行有针对性预防,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积极治疗.

    关键词: T管 胆漏 原因 治疗 预防
  • 经皮肝穿刺造影术的护理

    作者:叶文淑;杨晖;谢燕京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简称PTC)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并引流(简称PTCD),是一种非排泄性胆道造影术,不受肝功能好坏特别是黄疸深浅程度的影响.显影较静脉造影清楚,可以确诊胆道梗阻的部位,推理梗阻的性质,但它又是一种损伤性的造影方法.造影后可能并发出血、胆漏及胆道感染.

  • 一例胆总管下段癌术后并发胆漏、胰漏、出血的护理

    作者:周小琴;沈丽;周小燕

    胆总管下段癌是指胰腺上缘至十二指肠壁之间胆管发生的癌,是壶腹周围癌的一种。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黄疸加重,伴有乏力、纳差、消瘦等。其恶性程度低于胰头癌,治疗首选手术切除[1]。手术方式有根治性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姑息性手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总管下段与胰头、十二指肠、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以及周围神经、淋巴管一同被屈氏韧带联合筋膜包绕在同一间隙内[2-3],术后易并发胰漏、胆漏、出血等。胆漏多发生在术后5~10 d ,可导致腹膜炎及脓血症,甚至死亡。胰漏,多发生在术后5~7 d ,病死率在50%以上。及时发现胆漏、胰漏并及时进行有效的腹腔冲洗、充分引流,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2012年我科收治了1例胆总管下段癌患者,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胰漏、胆漏、出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床肝面损伤8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桦;李春来;黄志刚

    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41例,手术中发生胆囊床肝面损伤8例(3.3%),术后均出现胆漏.其中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5例,3例未放置引流管.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浅议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再手术的选择

    作者:伍敬拄;王德秀;刘国庆;李永超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再手术的适应症.方法:对2500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胆漏的75例中,未再手术50例,均痊愈,无术后并发症.再手术25例,均痊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胆漏的再次手术的适应症为:(1)胆漏后有腹痛伴有腹膜刺激征,持续发热,复查B超,腹腔积液量大或逐日增多.(2)胆漏后腹腔引流管不通畅,腹痛逐渐加重者.(3)有黄疸者.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漏的护理体会

    作者:周廷梅;李仙;王洪玉;钱永琴

    胆漏是胆囊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胆汁流入腹腔可引起腹膜炎、腹腔感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中毒性休克等症状,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可达4%[1].对于胆漏的治疗,传统多采取手术探查处理,但再次手术时并发症较多以及给病人心理和经济带来很大的负担.据报道近10多年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取得满意的效果[2],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避免再次手术打击,减少病人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等优点.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我科有10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病人行ENBD治疗,经过护士认真护理和配合医生治疗,疗效满意,全部愈合.现将鼻胆管引流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外伤性肝破裂的外科诊治体会(附110例报告)

    作者:郭晖;焦良和

    肝脏是人体大的实质性脏器,其体积大,质脆,因而易致创伤破裂.一旦破裂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休克,加之合并伤、感染、胆漏等,如未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其死亡率可高达66%[1,2].现将我科自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有统计意义的110例外伤性肝破裂(Hepatic Trauma)的诊治资料报道如下.

  • 拔除T形管后胆漏的护理

    作者:王碧芸

    本文对10例病人拔除T管后胆漏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探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漏的防治与体会

    作者:张永前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漏的防治体会和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LC胆漏的防治体会.结果 :肝外胆管损伤,副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漏,迷走胆管残端和毛细血渗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胆漏的常见原因.结论 :LC较开腹胆囊切除术更易发生胆管损伤,且损伤早期不易发现,处理较复杂,愈后差.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和术中术后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术中胆管解剖变异,电钓的应用技巧等对术后胆漏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2例报道

    作者:李双喜;孙敏;刘训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很快地成为治疗胆囊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也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胆漏,其发生辜为1.3% ~ 2.7%[1],但由于解剖变异、医生经验不足、解剖不熟悉、操作不规范或由于胆囊炎症水肿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而致解剖不清楚等因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往往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胆漏,术后胆漏,处理起来非常麻烦.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部微创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施行的2 35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手术后发生胆漏,报告如下,在此笔者将探讨LC术后胆漏原因、预防、诊断及治疗.

  • 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分析和保守治疗

    作者:樊东华

    目的 分析胆道手术后胆漏的原因,探讨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15例胆道手术后胆漏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患者术后出现胆漏的原因,给予所有患者保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5例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13例患者治愈,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分别为盆腔感染、右膈下感染,医护人员给予患者抗炎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胆囊切术后或者拔除T管后容易出现胆漏,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手术操作不当,胆囊肝毛细胆管或者副肝管受到损伤,局部出现炎症.一旦发生胆漏,医护人员要立刻置入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或者插入双枪套管后冲洗腹腔,同时给予患者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胆漏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云峰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术后可能引发胆漏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道探查术的患者317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胆漏诊断标准,判定研究对象胆漏发生率,以胆漏治愈标准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术后可能引发胆漏的危险因素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因素两个方面,对可能引发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7例研究对象中共有53人发生胆漏现象,胆漏发生率为胆漏发生率太高,要控制在10% 以内16.72%.采用保守治疗 、引流管重置 、T管重置的方式对胆漏患者进行治疗,并全部治愈.对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漏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患者的体重指数 、参考NRS2002营养风险评估表,肝硬化 、术前总胆红素 、术前血浆白蛋白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胆道变异,胆道缝合技术,术者熟练程度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引发胆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因素两方面,选择适当干预措施,完善术中操作规范,控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胆漏的发生率.

  •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李斌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后胆漏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胆手术后出现胆漏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中治疗肝胆手术后胆漏的方法分别有内镜下鼻胆管引流+腹腔引流、再次手术、腹腔引流+生长激素、单纯腹腔引流。结果:经过7周治疗后,50例患者全部治愈,但是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的患者两周治愈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临床治疗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关键在于通畅引流,消除患者体内梗阻,在进行内径下鼻胆管引流治疗中添加生长激素辅助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1019 条记录 45/51 页 « 12...42434445464748...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