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品中二氧化硫测定方法的改进

    作者:吕华乙

    国家标准检验方法GB/T5009.34-2003(以下称国标法),盐酸付玫瑰苯胺法测定食品中二氧化硫,遇到36%甲醛聚合沉淀时,需要标定其浓度,然后稀释成0.2%甲醛溶液.

  • 离散小波变换-支持向量回归方法同时测定苯酚、苯胺和苯甲酸

    作者:侯振雨;李保丽;侯玉霞;范文秀

    在波长范围200~400 nm测定苯酚、苯胺和苯甲酸混合液的吸收光谱,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再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进行建模,建立了离散小波变换-支持向量回归方法(DWT-SVR).方法用于模拟样品和污染水样中苯酚、苯胺和苯甲酸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 空气中苯胺气(液)相色谱方法的改进研究

    作者:吴礼康;邹晓春;刘祖强

    目的探讨空气(含工作场所空气、居住区环境空气等)中苯胺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硅胶采样,样品经甲醇解吸或热解吸,Carbowax-20M或Zorbax-ODS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或紫外吸收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结果本法的检出限为1.80 mg/L(进样5 μl),低检出浓度为0.90 mg/m3(采样体积10 L),线性范围为5~200 mg/L,平均解吸效率为96.0%,平均相对偏差为6.8%,样品在常温下可保存10 d.结论本法具有采样稳定、运输方便、抗干扰能力强、分析简便快速等特点,所建立的方法均能满足苯胺在工作场所/居住区空气中容许浓度的监测要求.

    关键词: 空气 苯胺 色谱法
  • 102例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临床分析

    作者:闫永建;宋平平;张凤林;田东;闫丽丽;张兴国;杨丽莉

    目的:探讨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5—2012年收治的102例职业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中男性93例,女性9例;年龄中位数(M)为38(17~61)岁;接触反应5例,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69、21、7例;潜伏期M为2 h(10 min~14 h)。99例患者(占97.06%)出现紫绀,21例患者(占20.59%)合并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 MHb)水平与临床诊断分级符合率为58.62%。17例患者(占16.67%)出现膀胱刺激症状。10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101例痊愈,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治愈率为99.02%;住院时间M为7(1~55) d。结论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临床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肝脏、肾脏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实验室测得MHb水平与病情并不完全相符,应用特效药亚甲蓝治疗效果好。

  • 婴儿高结合胆红素血症99mTc-EHIDA肝胆显像

    作者:李玉华;吴本清;朱松杰

    婴儿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目前认为以锝标记氮亚胺乙酸衍生物,借助γ照像机观察肝胆系统的功能状态是诊断胆道闭锁敏感的方法.现将我科1994年1月~1999年3月收治的18例行99mTc-EHIDA(99mTc-2,6-二乙基二酰替苯胺亚胺二醋酸)肝胆显像结果报道如下.

  • 苯胺和硝基苯对肝癌细胞SMMC-7721联合毒性作用研究

    作者:贾莉;王伟;董淑英;唐玄乐;高虹;商蕾

    [目的]研究苯胺、硝基苯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联合毒作用,为更好地预防环境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损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已建株的肝癌细胞SMMC-7721,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苯胺、硝基苯及其混合物(1∶1,c/c)处理24 h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细胞的DNA链断裂情况.[结果]细胞经苯胺、硝基苯及其混合物处理24h后,其细胞存活率均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混合物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两种物质单独处理的细胞存活率,苯胺与硝基苯对SMMC-7721的细胞毒性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不同浓度的苯胺、硝基苯及其混合物处理24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苯胺组、苯胺+硝基苯组的彗星细胞率和彗星尾长明显增加(P<0.05),而硝基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基苯+苯胺组彗星拖尾率和彗星尾长均显著高于苯胺组.与硝基苯、苯胺组相比,硝基苯+苯胺组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性显著增高,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降低(P<0.05). [结论]硝基苯和苯胺及其混合物可显著影响SMMC-7721的细胞存活率,苯胺与硝基苯对SMMC-7721的细胞毒性作用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硝基苯可能对肝癌细胞DNA断裂影响较小,苯胺和苯胺与硝基苯的混合物对细胞具有显著的DNA损伤作用,其毒性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活性氧增加、谷胱甘肽耗竭有关.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泰兴市苯胺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王飞霞;徐爱国;黄亚泉;丁华萍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苯胺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工厂268名接触苯胺作业人员进行全面健康状况调查,同时选择了同单位无苯胺接触史的240名工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接触组神经衰弱症状、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率、高铁血红蛋白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及脂肪肝的检出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触组赫恩滋小体检出率达3.73%,而对照组无一例检出.[结论]长期接触苯胺可对工人健康造成一系列损害.

  • 示波极谱法测定苯胺的研究

    作者:赵成;陈霖

    苯胺在工业上用途较广,常用于合成染料、塑料、橡胶、树脂、制药、制造照象显影剂、油漆等工业,此外苯胺还可作为墨水防腐剂.苯胺为脂溶性物质,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吸收,长期接触或短时间大量接触可引起中毒.因而准确测定生物材料中苯胺的含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采用示波极普法测定苯胺,并与现行国标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进行了比较,两法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且体系稳定、操作简便,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结果满意.

  • 苯胺急性中毒血液中变性珠蛋白小体的检测及防治措施

    作者:万继英

    目的:了解苯胺急性中毒血液中变性珠蛋白小体的检测及防治措施.方法:在洁净玻片一端的1/3处,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7%的奈尔兰溶液,待乙醇挥发至干.手指毛细血管采血20 μl加入其上,用推片的一端混合均匀,活体染色5~8 min,将血液与染液的混合物推薄片,干后在血膜处滴加香柏油直接油镜检查,进行变性珠蛋白小体计数.此小体的直径1~2 μm,圆形或椭圆形,沉积于红细胞膜的附近,经用奈尔兰活体染色后呈蓝色或绿色并有折光性.结果:病人中毒7 h后血液中析出变性珠蛋白小体23个(每1000个红细胞),第3天达到高峰 (每1 000个红细胞371个),此时病人可出现血红蛋白尿.以后随病情好转,血液中变性的珠蛋白小体逐渐减少 ,第10天降为正常.结论:苯胺的衍生物苯胲、硝基苯的衍生物苯醌亚胺均可使血红蛋白氧化成含三价铁的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病人出现发绀及一系列缺氧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 气相色谱法测定美沙拉嗪肠溶片中苯胺、2-氨基苯酚、4-氨基苯酚3种有关物质的含量

    作者:张雪玲;于晓秋;姜海瑞;张红岩;姜丽波;李强;王超众;王萌萌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美沙拉嗪肠溶片中苯胺、2-氨基苯酚、4-氨基苯酚3种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安捷伦HP-5(5% Ph Me Silicone)毛细管柱(10 m×0.53 mm×2.65 μm),载气为高纯氮气(99.999%),流速15 mL·min-1,进样口温度280℃,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 300℃,柱温为程序升温(起始温度70℃,保持2 min,以10℃· min-1的速率升温至150℃,维持6 min).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苯胺、2-氨基苯酚、4-氨基苯酚3个杂质分离度良好,回收率在97% ~ 103%之间,精密度、线性回归等良好.3批样品中苯胺含量均为0.00012%;2-氨基苯酚含量分别为0.00022%、0.00018%和0.00019%;4-氨基苯酚含量分别为0.00025%、0.00024%和0.00024%.结论:本方法能用于美沙拉嗪肠溶片的质量检测.

  • 分光光度法测定车间空气中苯胺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苏丹;崔建平;雷守成;马俊华

    目的 实验室按照GB/T 16100-1995[1]开展车间空气中的苯胺的检测工作.方法 对GB/T 16100-1995要求的各项适用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 苯胺浓度在0.5~8.0μg/5ml的范围内相关系数r为0.9999,检出限为0.3.μg/5ml,回收率在93.2%~101.0%之内,苯胺的变异系数<5%.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高,检出限低,线性良好,且操作简便、仪器设备简单,本实验室可以开展车间空气中苯胺的检测工作.

  • 口服苯胺、硝基苯和二苯胺混合物中毒致死1例

    作者:徐世伟;杨战壕;闫雷;马锦琦;李凡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某男,30岁,2010年12月某日早上被发现死于其所在石材加工厂职工宿舍内,死亡原因不明,尸体存放在冰柜内16个月后进行尸检.尸体检验 颜面及周身皮肤呈褐色,局部干燥,左胸及右乳头内侧可见有9.0cm×9.0cm电除颤印痕.解剖见:右侧颞肌可见直径0.3cm的暗红色斑点.脑组织自溶液化呈糊状,实质内未见出血.胸腔无积液,气管、支气管内无异物,左、右肺切面淤血、水肿,呈暗褐色.食管中、下段和胃内可见褐色苦杏仁味冰渣样内容物500mL,胃粘膜染成黑褐色,胃壁变薄,血管淤血.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 硝基苯和苯胺对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

    作者:贾莉;王彦军;董淑英;商蕾;那晓琳

    目的:从氧化损伤途径研究硝基苯和苯胺对Wistar大鼠原代肝细胞的联合毒作用,为预防环境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10.0和20.0 mmol/L)的硝基苯、苯胺及其混合物处理大鼠原代肝细胞24 h后,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并进一步测定各组细胞或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大鼠原代肝细胞经硝基苯、苯胺及其混合物处理24 h后,其细胞存活率均随所给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且硝基苯-苯胺联合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单一化合物的细胞存活率(P<0.05).随着硝基苯、苯胺和两者混合物浓度的增高,MDA、ALT含量呈现上升趋势(P<0.05);且硝基苯-苯胺联合染毒组细胞MDA、ALT含量均显著高于硝基苯和苯胺单独存在时(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硝基苯和苯胺及其混合物均可显著降低细胞SOD、GSH和GSH-px含量(P<0.05),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P<0.05).与硝基苯和苯胺单独作用组相比,硝基苯-苯胺联合染毒组细胞SOD、GSH和GSH-px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硝基苯和苯胺及其混合物可造成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硝基苯与苯胺对肝细胞毒性作用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生物或化工原料中苯胺的示波极谱测定法

    作者:郭洪君;颜永乾

    目的:建立以一种生物及化工原料中苯胺的极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示波极谱法以盐酸-亚硝酸钠-氨基磺酸铵-8-羟基喹啉-氨水为底液测定化工原料中苯胺含量.结果:苯胺在此体系中产生灵敏的催化极谱波.苯胺含量0-10μg/10m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0.02μg/ml-1,回归方程为1y=2.305e2Cx-1.256e1,相关系数r=0.9999.3种浓度的标准溶液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9%、0.27%、0.927%.样品加标回收率95-100%范围内.结论:本法具有体系稳定,操作简便,选择性和重复性好,影响因素少,测定范围宽等特点,适用于生物及化工原料苯胺的测定.

74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