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姜华;王满侠;郭健;骆力

    有资料表明缺血性脑中风发病存在着昼夜节律性差异[1-3],与人类的"生物钟"有关.笔者应用中国的"生物钟"--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通塞脉微丸干预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涂佳玉;阿基业;王广基;文红梅;王爱云;狄留庆;曹蓓;刘林生

    目的:通过分析缺血性中风模型大鼠血浆内小分子的变化,研究缺血性中风导致的代谢异常变化及通塞脉微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缺血性脑中风模型可能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索通塞脉微丸的代谢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凝法造成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通塞脉组和阳性药组,每组8只.通塞脉组按生药量13.2 g·kg-1· d-1灌胃给药,阳性药组给予尼莫地平32 mg· kg-1·d-1,模型组、假手术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7d.采集模型组、假手术组血浆和通塞脉组、阳性药组大鼠给药第1,3,7天的血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血浆中内源性分子进行测定,采用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多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模型,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中的丙酮酸、牛磺酸、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升高,而乳酸、甘油酸、氨基丙二酸、果糖、色氨酸和亮氨酸显著下降,提示血浆中这9种内源性物质为脑缺血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通塞脉微丸给药使得上述内源性物质(除牛磺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通塞脉微丸可以使造模后大鼠血浆中异常变化的代谢物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提示其药效作用可能与其对相关代谢途径的调节有关.

  • 补阳还五汤及不同配伍组方对缺血性脑中风后大鼠神经增殖作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佟丽;谭县辉;沈剑刚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及不同配伍组方对缺血性脑中风后大鼠神经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机械开颅电凝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24 h后,用随机电脉冲刺激仪每天刺激2 h,连续15天,造成大鼠缺血性中风模型,分为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去地龙组、当归补血汤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进行干预治疗).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5一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的表达.结果 补阳还五汤组和补阳还五汤去地龙组大鼠海马区域中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存在,排列密集,部分呈簇状聚集,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脑缺血侧海马区域BrdU阳性细胞数与对侧比较显著增多(P<0.05);当归补血汤组与模型组和大鼠海马区域BrdU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促神经增殖作用优于当归补血汤.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分析

    作者:关战立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中西医结合方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T、ESR、EEP、ηb、ηP、K、RV及Fib值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有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34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庆东

    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34例,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160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仕强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本组所选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活血通络化痰中药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HCY、CRP、SOD、MDA 的影响

    作者:陈刚

    目的 观察活血化痰中药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CY、CRP、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中风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为39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活血通络化痰中药方加减变化治疗,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清HCY、CRP、SOD、MD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CY、CRP及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愈、显效及有效组患者的血清HCY、CRP及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疗效的增强,患者血清中HCY水平,CRP水平及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指标与临床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活血通络化痰中药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治疗作用显著,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肌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申峰;周宏博;刘明;金剑峰;刘秀萍;马春;王爱民

    肌肽(carnosine)即β-丙氨酰-L-组氨酸,近几年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因而提出肌肽是继SOD、VitE之后的又一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1].缺血性脑中风是我国及发达国家老年人群中的第三大死亡原因,也是中老年人致残和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药物不断问世,但缺血性中风的预后仍然令人失望.因此,寻找治疗脑缺血损伤更有效的神经保护剂已成为临床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制作大鼠全脑不完全缺血模型,借以观察肌肽是否具神经保护作用.

  • 国外重要心血管杂志论文摘要

    作者:

    治疗孤立性收缩压高对不同类型脑中风发生的影响  在老年人孤立性收缩压高(SHEP)的临床研究中,证明治疗孤立性收缩压高(ISH), 能减少总的脑中风的发病率,但是不是所有类型的脑中风都能减少,则未有研究。本文研究降压药治疗对各种类型脑中风的作用。共有4736例男女,年龄60岁以上的ISH。随机分为氯噻酮12.5 mg/d(第一步);或加用氨酰心安2.5 mg/d(第一步),或加用利血平0.05 mg/d。(第二步)。治疗组2365人,安慰剂组2371人追访4.5年。治疗组85人患缺血性脑中风, 安慰剂组132人,治疗组相对危险比为0.63;出血性脑中风两组分别为9与19人,相对危险比为 0.46;不明原因的脑中风分别为9名与8名,RR为1.05。缺血性脑中风中4个亚型:腔隙性梗死分别为23与43名RR=0.53,栓塞性为9比16,RR=0.56;动脉粥样硬化性,13比13,RR=0.99。不明原因的40比60,RR=0.64。治疗效果对出血性脑中风出现快约1年左右就有效;对缺血性脑中风到治疗后2年才见效。结果:降压治疗可减少出血性及缺 血性脑中风发生率。降压达标时,脑中风的减少才能达到明显效果。  JAMA,2000,284:465  阿司匹灵用于一级预防脑中风及其他主要血管事件   已有报告证明阿司匹灵(AS)能减少缺血性脑中风25%。但对无临床症状的人,阿司匹灵的预 防效果如何则不明确。本文荟萃分析5个大规模一级预防试验结果,共有52251人随机参加,阿司匹灵75~650 mg/d;追访4.6年,每年脑中风率为0.3%。研究发现,AS对脑中风预防无明显作用(RR=1.08)。但对心梗有明显预防作用(RR=0.74)。AS用后颅内出血增加,RR=1.35, P=0.03。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AS副作用相似。结论:AS对脑中风的 作用,依服药者有无明显脑血管病变而定,这一点与AS对心梗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都有明显作用的情况大不相同。  Archive of neurology,2000,57-326  工作紧张对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度的影响  已经证明工作紧张是心血管的危险因子之一。本文目的研究这一关系能否用工作紧张对心血管的反应性有影响来解释,或者是工作到休闲时心血管反应恢复延缓所致。共有109名男性白领阶层工作人员参加,平均年龄47.2±5.3岁,观察2个工作日,一个休闲日的ABPM,心率及心率变异性。工作紧张度按Siegrists模型判定,如:(1)高度不平衡,工作量很大,报酬很低;(2)过度用心,高度不平衡引起工作日心率快。工作日之后心率也快,工作日SBP较高,休闲日SBP也高。3个监测日的迷走神经张力均较低(用心率变异性测定)。Logistic回归证明HR的危险比为1.95,迷走神经张力降低的危险比为2.67,两者都与 轻度高血压独立相关。结果:工作紧张会引起心率快、SBP高、迷走张力下降。  Am J Hypertens,2000,13:2251  严重肥胖患者明显减肥后可使静息与运动血压下降  肥胖常与高血压并存,减肥可下降静息BP。但对进行运动时的作 用尚未有人研究。19名过分肥胖患者(4名男性),年龄41±2岁,BMI 43±0.9 kg/m2,参加研究。用胃成形手术治疗减肥前后、静息、踏车运动(踏车运动量50与25 W)后血压变化。研究证明:手术使体重下降28%,BMI减到31.5、静息及运动后BP、HR都明显下降,静息血压从 133±4/87±3 mmHg降到115±4/77±2 mm Hg(P<0.001)。 运动血压峰值从181±8 /98±4降到162±6/83±5 mmHg(P<0.001)。结论:明显减肥可使静息及各个运动强度的SBP下降。胃成形术应当做为一个选择治疗手段,适用于一般疗法无法控制的严重肥胖高血压病人。  Hypertension,2000,35:880.   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的效果比较  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对健康的效果还不清楚。运动后体重未减的健康效果如何也不清楚。本 文研究饮食减肥与运动减肥的独立效果,即对皮下脂肪、腹内脂肪、骨骼肌量、胰岛素敏感性等 的作用。52名肥胖人,体重指数31.3±2,腰围平均110.1±5.8 cm,分成4组;饮食减肥组 、运动减肥组、运动不减肥组、对照组。共观察3个月。结果:两个减肥组体重下降7.8 kg( 8%),对照组及运动不减肥组,体重无变化。与对照组相较,两个减肥组做运动试验大耗氧 量减少16%,运动减肥组总脂肪量比饮食组多减1.3 kg。腹部、皮下、腹腔内、腹腔脂肪/皮 下脂肪比,都有类似变化。运动后未减重组,腹腔的脂肪也减少,血浆葡萄糖与胰岛素浓度(包括空腹与服葡萄糖后)无变化。葡萄糖使用率在饮食组为5.6 mg/kg骨骼肌/min,运动 组 为7.2 mg/kg骨骼肌/min,两组比较无区别。但较对照组及运动后体重不减组明显为高( P<0.001)。结论:通过运动组不限制每日食物热卡量也能明显减肥(特别是腹部肥胖),也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运动后即使体重不减,腹部脂肪也有明显减少,还可以防止体重继续增加。  Ann of Internal med.2000,133:92.  低度炎症与冠心病  本文研究4种炎症血内指标与冠心病关系,在英国18个小镇居民中进行病例对照比较。从5661男性40~59岁中观察15~20年。共有506名男性因冠心病急性心梗发病或死亡,观察血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A蛋白,血清白蛋白与白血球细胞计数。把这些指标的浓度分成三等 :高、中、低。发现高组与低组相较,冠心病OR为2.13,血清淀粉样蛋白的OR为1.65,白细胞计数的OR为1.12,白蛋白的OR为 0.67。这些指标与幽门螺旋菌,肺炎衣原体IgG滴度,血浆总半胱酸浓度无关。急性期这些指标相互关系十分明显(P<0.0001)。结论:某些与幽门螺旋菌,肺炎衣原体感染等无关的慢性感染可能与冠心病有关。   BMJ,2000,321:199.  2型糖尿病人高血压及降压治疗的优缺点  过去有研究认为利尿剂,β阻滞剂会诱发2型糖尿病。但有的研究结果却否定这种说法,其原因多因为数据不足,复杂因素太多。本研究12550成人45~60岁,无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服用利尿剂,β阻滞剂后3年及6年各检查一次血糖。对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肥胖度、家庭史、体力活动度、伴发病等都进行了矫正后发现,用利尿剂的高血压病人,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仅为0.91(9.5%可信度为0.71~1.13)。用ACEI、钙拮抗剂的高血压病人,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度也不高,只有用β阻滞剂,发生糖尿病的RR为 1.28 (95% 可信度为1.04~1.57)。结论:利尿剂不会使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诱发糖尿病,β阻滞剂是有些增加糖尿病的危险,但这一轻度危险应当与该药良好的预防心血管危险作用权衡利弊,斟酌应用。   New England J of Med,2000,342:905  慢性心衰(CHF)病人体育运动锻炼对左室功能与周围血管阻力的作用  CHF病人进行体育锻炼可通过加强血管内皮功能,骨骼肌的有氧代谢,和改善工作能力,但 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还未肯定。本文目的在于评价体育锻炼对平均70岁左右,LVEF平均仅为0.27。病人随机安排2周在医院内踏车运动,每次10分钟每天4~6次,以后回家6个月做 踏车运动,每天20分钟,运动量达到70%大耗氧量。37例做运动试验,36例作为对照。结果:6个月后,运动组的NYHA心衰分级明显改善。LVEF对照组为0.30,运动组为 0. 35 运动时周围血管阻力(TPR)在运动组下降15 dyne/s/cm-5, 对照组则增加为43 dyn e/s/cm-5。 每搏搏出量运动组增加14 ml,对照组增加l ml。LVEDV:运动组减少4 m m, 对照组增加1 mm 。  JAMA,2000,283:3095  组织型溶纤酶元激活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  静脉内注射组织型溶纤酶元激活剂(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尚未肯定。本文 研究3948名急性缺血性脑中风(ICH)中70名(1.8%)接受t-pA的效果,住院病死率为15. 7%。未用t-pA组为5.1%。结论:用t-pA治疗ICH效果并不好。  JAMA, 2000,283:1151  静脉注射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  本文总结前瞻性,多中心研究389名,平均年龄69岁,55%为男性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接受t-pA的疗效。平均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为2小时44分。入选时脑中风指数(NIA)为13。30 天病死率13%。治疗后30天,35%病人疗效良好,43%病人功能恢复到不需人护理。3天t-pA治疗后,13名病人(3.3%)有症状性脑内出血的副作用,7名死亡。28名(8.2%)有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没有按照原治疗方案的病例高达127名(32.6%)包括:发病后3小时还做t-PA治疗、在t-pA治疗24小时内用抗凝剂、SBP>185 mm Hg等,还使用t -pA治疗。多因素分析发现预后较好的病人因素是:基础状态脑中风指数就较低、CT 没有特殊的异常、年龄85岁以下、血压(平均压)较低等。结论:本研究认为在全 美国进行多中心研究,t-pA 治疗ICH疗效良好、颅内症状性脑中风的副作用可以达到一个 比较低的水平。  (编者按:两篇用t-pA治疗有不同结果的论文,集中在一起以供参考)  JAMA, 2000,283:1145

  • 糖尿病患者哈欠连连或是中风前兆

    作者:

    正常人在感到疲劳时,常打几个哈欠,哈欠的深呼吸作用增加了氧气的吸入,可使人的疲劳暂时减轻.可是,中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者,频频打哈欠,有可能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应提高警惕.

  • 舒适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丽娜;于慧艳;董英霞;王新文;沈士恒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7.26%比对照组79.17%高,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预防压疮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优质护理服务在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董秋菊;惠荣凤

    目的 实验分析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皆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中医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当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防范并减少中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 综合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吴莉华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2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较对照组的67.21%高,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急性期标准化护理模式研究

    作者:李龙芳;刘琳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急性期的标准化护理模式及其对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基本痊愈27例,占61.36%,显著进步8例,占18.18%,进步7例,占15.91%,无变化2例,占4.55%,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基本痊愈17例,占38.63%,显著进步9例,占20.46%,进步8例,占18.18%,无变化10例,占22.73%,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急性期临床治疗具有促进作用,降低了患者的残疾率及再次发作率,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及神经系统得到良好的恢复,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优质护理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

    作者:刘淑玲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133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67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2%与对照组78.79%相比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用于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较好的临床干预效果,值得推广.

  • 疏血通联合针刺法对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分析

    作者:安美花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针刺法对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 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针刺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较好,故值得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桂燕;王存瑞

    目的 探讨分析舒血宁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舒血宁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72%与对照组71.43%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分析中医综合疗法运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中的疗效

    作者:徐茂

    文章阐述了运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中的几种中医综合疗法,并给出了其疗效判定标准,叙述了中医综合疗法运用于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中的疗效,以期跟同行业者交流、探讨.

  •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勇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以及与血液接触的血管的流变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属于生物医学领域[1].随着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形成了临床血液流变学.做好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许多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液流变学的主要临床测定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搏量、外周阻力、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栓形成系数等12项指标.尤其是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以及血液病等,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临床有一定诊断价值.1 血液粘度改变与相关疾病1.1 血浆粘度异常致血液粘度升高多因血清粘度增高或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含量增高所致,例如高血脂症,血浆中大分子脂蛋白过多,脂质吸附于红细胞、血小板表面上,使膜表面负荷减少,排斥力降低,粘附聚集力增高,使粘度升高.此外,高血压、高纤维蛋白血症以及胶原性疾病等也可引起血液粘度升高.1.2 血细胞异常引起血液粘度升高一是血细胞比容升高,某些疾病可出现白细胞数量增多,使粘度升高,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衰以及肺心病等;二是血细胞聚集性增强,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或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或两种细胞聚集性均增强,使血液呈高粘滞状态,引起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一系列变化,常见于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缺血性脑中风等.

  •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分别联合波立维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观察

    作者:袁虎;张俊

    严格上说,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和脑栓塞,三者有递进的关系,短暂性缺血发作是后两者的征兆,脑血栓系脑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而脑栓塞同样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因此,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是治疗脑中风病的关键.

207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