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35例疗效观察

    作者:董鹏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7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缺血性脑中风模型大鼠脑梗死比例及行为学评分的影响

    作者:杜秋;夏勤;谈碹忠;李璘;范炎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缺血性脑中风模型大鼠脑梗死比例及行为学评分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优势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肌肉注射组、静脉注射组、穴位注射组、阳性对照组,缺血再灌注4h后给药3次,末次给药1h后,通过TTC染色检测脑梗死比例并评定大鼠的行为学评分.结果: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MCAO大鼠病灶侧脑梗死比例(P<0.05),其中穴位注射组优于肌肉注射组及静脉注射组.川芎嗪穴位注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穴位注射可降低缺血性脑中风模型大鼠脑梗死比例及行为学评分,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具有穴位特异性优势.

  • 血府逐瘀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彭刚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

  • 标准化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价值分析

    作者:张晓丽

    目的:探究临床标准化护理措施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45例缺血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73例及对照组72例,试验组予基础治疗、标准化护理及通络息风中药汤剂,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方法及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1).结论:临床标准化护理措施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64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伯涛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只采用了西医的治疗方案,1疗程为30天.1疗程治疗后,对64例患者进行了CT扫描.结果:观察组病灶明显减少、病灶稍有减少、病灶基本不变、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自理能力、部分自理能力、没有自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中风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时间可明显缩短.

  • 论藏医对脑中风的认识及治疗

    作者:索南卓玛;万玛太;吉先才让;扎西东主

    1 概述脑中风,又称脑卒中(stoke)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odent),藏医称为萨志布,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国际疾病分类中,在分科较细的临床医疗机构中,脑血管病被列为神经系统疾病,是常见的神经科疾患.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如脑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如脑梗塞两大类.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分析

    作者:邓丹;邓丽娜;王铁燕;包忠蕾;朱春雨;郑文鑫;陆丹;刘江华;董学爽

    目的 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疗效、血流变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104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5%(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变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相近(P>0.05).结论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对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内脂肪酸代谢与缺血性脑中风的相关性

    作者:万小莉;夏鑫华;刘梅;张春凤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中风病程中脑组织内脂肪酸类内源性化合物代谢规律,发现缺血性脑中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组),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假手术组予暴露颈总动脉但不用线栓栓塞.采用ECF衍生化法结合GC-MS技术测定3组大鼠脑组织中脂肪酸的含量,采用小二乘判别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干预组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在大鼠脑组织中定量检测了11种脂肪酸,根据模式识别的VIP值、载荷图、小置信区间及显著性差异分析,确定其中9种氨基酸为缺血性脑中风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发现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9种脂肪酸代谢异常,可以确定为潜在生物标志物.

  • 血液流变学检验在诊治脑中风中的应用

    作者:胡志愿;郭璐娣;刘俊峰;邓江群

    目的 探讨脑中风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明确血液流变学检验在诊治脑中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患者分为出血性脑中风组和缺血性脑中风组,每组再分为男、女两类,与健康对照组一起进行血液流变学检验,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出血性脑中风组与对照组相比,结果略低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结果相近,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缺血性脑中风组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结果差异较大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血液流变学检验在鉴别和诊断脑中风时(特别是缺血性脑中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中风30例疗效观察

    作者:吴广伟

    目的 运用针刺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并观察疗效.方法 采用头针与体针相配合,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积分评定[(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有效率:86.7%.结论 针刺对缺血性脑中风效果明显,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 天气转凉易中风,“塔能(魔塔)”来宽心

    作者:

    10月来临,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在全国很多地方高达10℃以上,这个时节的中老年朋友要做好保暖措施来预防季节性感冒。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更要注意,这个时节正是脑中风的高发时节。脑中风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两种。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梗塞和脑血栓,出血性脑中风就是脑出血。

  •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护理

    作者:秦静;卢桂花

    缺血性脑中风是脑部或颈部供血动脉病变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循环障碍,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三大死因之一[1].随着人们对脑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越来越普及.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

    作者:刘江泽

    颈动脉作为人体浅动脉,并连接心脑两个重要脏器的主要动脉,是易累及的大血管.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中风主要原因之一(1).脑梗塞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84.88%,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93%(2).

  • 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静荣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3例用补肾活血汤(山萸肉、茯苓、泽泻、地龙、桃仁、红花、川芎、肉苁蓉等),对照组62例用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治疗.结果:补肾活血汤可显著调节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脂代谢,改善血液粘稠度,并取得总有效率为92.0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探讨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吉晓天;陈垂海;周少珑

    目的 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优势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59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和C组(59例).A组常规口服灯盏生脉胶囊;B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及阿托伐他汀片;C组常规口服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及阿托伐他汀片治疗.3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情况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C组临床愈显率67.80%分别优于A、B组的34.00%、40.00%(均P<0.01),且总有效率96.61%均分别优于A、B组的82.00%、86.00%(P均<0.05).A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3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3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Barthel指数则升高(均P<0.01);且C组NIHSS评分及MRS评分均低于A、B组(均P<0.05),Barthel指数则高于A、B组(均P<0.05);A组NIHSS评分、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B组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3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3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均P< 0.01);且C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A、B组(P< 0.05或P<0.01).A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B组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结束时,除在用药早期A组出现2例、B组出现3例及C组出现5例轻度恶心外,其余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继续用药后不良反应消失.3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有效.

  • 葛根素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作者:莫耘松;汤归春;魏晨;戴东良;黄达荣;王剑强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予葛根素注射液与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在空腹下取静脉血,测定血NO和ET的含量,并另选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对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外周血NO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体检组(P<0.01),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体检组(P<0.01);经治疗后,治疗组血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且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NO水平(P<0.01),对照组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体检组(P<0.01);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组(P<0.01),但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血NO含量,降低ET含量.此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理之一.

  •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长友

    以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60例,总有效率达93.3%.

  • 益气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黄耀明;汤树庆;蔡罗平

    目的:观察益气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通络汤.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0%,对照组总有效率50%(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极其显著(P<0.01).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益气通络汤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功效,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良方.

  • 化痰祛瘀方治疗缺血性脑中风50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洪君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将96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取化瘀祛瘀方结合常规西药5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46例,治疗30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各项症状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结论:化痰祛瘀方对中风偏瘫有较好的疗效.

  • 莪术对大鼠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吴桂甫;王柳萍;凌兰;杨小叶;杨斌

    目的:探讨莪术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莫地平(20 mg· kg-1)组、莪术(16,8,4 g·kg-1)组,每组10只.除去假手术对照组,其余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造模前预防给药7次,造模后给药3次,每天一次.检测大鼠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改变以及脑组织匀浆中MDA、NO的含量和SOD的活力.结果:莪术(16,8,4 g·kg-1)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含水量为(13.7±1.6)%,(17.4±2.3)%,(24.9±2.9)%和(24.3±4.6)%,(32.2±6.8)%,(33.1±5.6)%,与模型组相比较,莪术(16,8 g·kg-1)组能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梗阻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含水量;MDA、NO的含量为(5.08±0.15),(5.53±0.17),(6.03±0.37) nmol/mgprot和(2.64±0.19),(2.64±0.19),(3.31±0.15)μmol/gprot,与模型组相比较,莪术(16,8 g·kg-1)组能明显降MDA、NO的含量;SOD的活性为(124.14±7.51),(107.07±8.58),(105.42±9.39) U/mgprot,与模型组比较,莪术能明显升高SOD的活性.结论:莪术对大鼠缺血性脑中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水肿、抗自由基及保护缺血区脑组织有关.

207 条记录 9/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