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GF-Ⅰ基因多态性与大于胎龄儿及脐血IGF-Ⅰ血清水平关系分析

    作者:李杉;敖淑清;徐济达;彭宇竹;朱珠

    目的 探讨IGF-Ⅰ基因多态性与大于胎龄儿及脐血IGF-Ⅰ血清水平的关系,为降低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南京地区收集大于胎龄儿(LGA)和适于胎龄儿(AGA)各96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IGF-Ⅰ rs6214及rs5767的多态性,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LGA的相对危险度,比较2组间不同基因型出生时体格指标和脐血IGF-Ⅰ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LGA组和AGA组中,IGF-Ⅰ rs35767 TT基因型可能会降低大于胎龄儿的风险(OR=0.235,95%CI=0.081~0.682),携带TT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头围和孕周均低于CC及CT基因型携带者;IGF-Ⅰ rs6214 AG/GG基因型可能会增加大于胎龄儿的风险(OR=2.117,95%CI=1.151~3.894).未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的改变与脐血IGF-Ⅰ血清水平相关.结论 IGF-Ⅰ rs6214和rs35767多态性均与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相关.

  • 胎儿电子监护联合胎儿脐血流测定预测新生儿出生状况分析

    作者:黎小珊;田梅枝;卢小玲

    目的 探讨产前胎儿脐血流监测与胎儿电子监护联合应用,预测新生儿出生的结局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孕36周后孕妇,入院常规检查胎儿脐血流及胎儿电子监护,统计分析胎儿脐血流S/D值,及胎儿电子监护结果 .并分为四组,A组为胎儿电子监护与胎儿脐血流均正常;B组为胎儿电子监护异常,胎儿脐血流正常;C组为胎儿电子监护正常,胎儿脐血流异常;D组为胎儿电子监护与胎儿脐血流均异常.统计分析新生儿阿氏评分及羊水情况.结果 A组新生儿结局良好,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低.D组新生儿结局差,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A组与B、C、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产前联合应用胎儿电子监护与胎儿脐血流测定较单一检查方法 能弥补二者的不足,尽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预测新生儿结局.

  • 脐带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成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观察

    作者:汪健;翟志敏;孙自敏;刘会兰;王保龙

    目的 研究脐带血CD34+细胞在体外适宜的细胞因子作用下,不仅能够大量增殖分化为各系造血细胞,而且还可以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的特性.方法 采用CSF、FLT-3、TPO、IL-3、G-CSF细胞因子在无血清体系中进行不同的组合,分别在1、2周检测增殖后造血细胞的各项指标,同时用半固体培养研究造血细胞集落形成能力.2周后去除所有非贴壁细胞,更换含小牛血清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继续培养.分别于4、8周后收集液体培养和半固体培养后的贴壁细胞,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结果 CD34+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大量地向造血细胞及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分别表达各系细胞分化抗原.结论 脐带血CD34+细胞在体外可以被扩增、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关键词: 胎血 内皮 血管
  • GM-CSF诱导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上CXCR3的表达

    作者:谭锦泉;黄保军;王红艳;王明军;郭克泰;秦卫兵;张学军;Per S.Skov;Lars K.Poulsen

    目的研究GM-CSF诱导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上CXCR3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PCR)分析,及其配体γIP-10和Mig诱导的趋化和粘附作用分析。结果 CXCR3也表达在受GM-CSF刺激后的CD34+造血干细胞上,但它在新鲜分离的CD34+造血干细胞上不表达。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新鲜分离的CD34+造血干细胞有较低水平的CXCR3 mRNA表达,而GM-CSF能上调CXCR3的表达。用抗CXCR3单克隆抗体(mAb)能阻断γIP-10和Mig诱导的造血干细胞趋化作用,证实γIP-10和Mig是通过CXCR3而发挥作用的。γIP-10和Mig通过CXCR3不仅可诱导趋化作用而且还可诱导GM-CSF刺激后的CD34+造血干细胞粘附和聚集作用,而抗CXCR3 mAb能阻断γIP-10和Mig这些功能,但不能阻断SDF-1α的作用。γIP-10和Mig能提高整合素(CD49a和CD49b)的表达,这在GM-CSF刺激后CD34+造血干细胞的粘附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微环境中,CXCR3-γIP-10和-Mig受体配体复合物及GM-CSF对CD34+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干细胞和髓系干细胞以及后来的免疫/炎症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起特别重要作用。这些过程包括CD34+造血干细胞的迁移、再定位、分化和成熟。

  • 脐血造血细胞培养的特性

    作者:汪健;祝怀平;孙自敏;吴竞生;戴海明

    目的培养脐血中具有造血潜能的造血细胞,分析脐血中造血细胞的特性.方法用密封的采血袋采集脐血,采用羟乙基淀粉一次沉淀法分离有核细胞,用半固体培养体系培养,7天计数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14天后计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同时染色分析集落的组成成分.结果采集34份脐血,平均体积为(99±22)ml;有核细胞数为(0.64~2.59)×109,有核细胞回收率为79.2%±13.7 %,回收的有核细胞绝对值为(1.22±0.43)×109; 平均每份脐血中含有BFU-E (1.39±0.75)×106,CFU-GM(2.15±1.22)×106.结论脐血富含各期具有造血潜能细胞,每份脐血在有核细胞数和各种集落总数都可以满足成人移植的需求.

  • 孕妇血清羊水和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的测定

    作者:李书勤;孔丽娜;汪秀娟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妇女血清、羊水和新生儿脐血的瘦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5例正常妊娠妇女(其中早孕15例,中孕15例,晚孕15例)的血清瘦素水平和20例足月孕妇的产前、产后三天血及其羊水、脐血瘦素水平.将测定结果与体重指数(BMI)、血压和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血清瘦素水平在正常未妊娠妇女为(7.84±1.51)ng/ml;早期妊娠妇女为(7.23±2.36)ng/ml,中期妊娠妇女为(15.61±4.52)ng/ml,晚期妊娠妇女为(19.46±4.59)ng/ml;产前妇女为(18.92±6.03)ng/ml;产后三天妇女为(11.46±3.17)ng/ml.妊娠中、晚期及足月产前血瘦素水平较正常未孕妇女明显升高.产后三天恢复正常.妊娠期间血瘦水平与BMI及血压无关.未孕及产后妇女的血瘦素水平与BMI正相关.②羊水瘦素水平为(4.84±1.24)ng/ml,新生儿脐血的瘦素水平为(7.83±1.95)ng/ml.母血瘦素水平与羊水瘦素水平正相关,与脐血瘦素水平、血压及产前BMI无关;新生儿出生体重(3714±457)g与脐血瘦素水平正相关,与母血及羊水瘦素水平无关.结论妊娠期间瘦素抵抗状态,瘦素抵抗有助于孕妇体脂增加及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 脐血血清胆红素和溶血三项检测对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小霞;高赐凤;温红娣;钟慧

    目的 研究脐血血清溶血三项及胆红素在早期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 200例健康新生儿,其母亲为O型血,父亲非O型血,根据母婴血型情况,分为母婴血型相同组539例,母婴血型不同组661例;根据脐血胆红素浓度范围分成五组,分析脐血胆红素及脐血溶血三项预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价值.结果 (1)母婴血型不同组脐血血清胆红素浓度、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发生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8.1±10.3) μmol/L、47.35%、26.02%,均显著高于母婴血型相同组的(33.4±7.9) μmol/L、15.21%、14.66%(t=5.8,x2=120.7、20.1,均P=0.000);(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随着脐血胆红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敏感度及特异性均差;(3)联合脐血胆红素,根据溶血三项结果来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在脐血胆红素浓度<21 μmol/L或≥55.1 μmol/L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敏感性分别为75.00%、86.96%.结论 联合分析脐血血清胆红素及溶血三项结果,可早期预测母婴ABO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孕期过敏症状对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金洪星;王荣山;丁红辉;金培刚;邹艳

    目的:探讨孕期过敏症状对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2年7~12月就诊于浙江省义乌妇幼保健院的孕妇136例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孕期和新生儿脐血样本,测定IgE、嗜酸性粒细胞、Il-13、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 Eotaxin)、IL-9、IL-6、IL-4、IL-5、IFN-γ、IL-10指标,比较孕期有过敏症状组和无过敏症状组的孕期和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孕期有过敏症状组和无过敏症状组在一般人口学特征分布上均衡(均P>0.05)。孕期有过敏症状组其新生儿IgE(0.13 IU/mL与0.10 IU/mL, Z=-2.063,P=0.039)、嗜酸性粒细胞(0.39×109/mL与0.29×109/mL,Z=-2.548,P=0.011)、Eotaxin (66.18 ng/L与48.35 ng/L,Z=-2.144,P=0.032)、IFN-γ(927.81 ng/L与338.65 ng/L,Z=-2.051,P=0.040)、IL-10(15.59 ng/L与11.55 ng/L,Z=-2.022,P=0.043)高于孕期无过敏症状组。结论孕期过敏症状对新生儿脐血IgE、嗜酸性粒细胞、Eotaxin、IFN-γ、IL-10水平有显著影响。

  • 新生儿脐血生长激素、瘦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作者:宋玮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GH)、瘦素、甲状腺激素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新生儿120例(男婴60例,女婴60例),根据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胎龄的关系分为适于胎龄儿(AGA)、大于胎龄儿(LAG)和小于胎龄儿(SGA)三组,分别测定三组胎儿出生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双顶径、胎盘重量及生长激素、瘦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 三组新生儿出生时生长发育的6个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AGA组相比,SGA组新生儿脐血G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明显升高[(21.52±2.13)ng/L比(15.64±1.28) ng/L,(8.6±0.67) mIU/L比(3.34±0.29) mIU/L,t=3.042,、4.367,均P<0.05],瘦素、T3和T4均明显降低[(7.53±0.81) μg/L比(9.55±1.26) μg/L,(1.25±0.42) nmol/L比(1.48±0.37) nmol/L,(69.45±10.07) nmol/L比(76.68±8.22) nmol/L,t=1.749、1.905、1.783,均P<0.05].LGA组新生儿瘦素明显高于AGA组新生儿[(14.61±2.05) μg/L比(9.55±1.26) μg/L,t=3.064,P<0.05].且瘦素和T3、T4与生长发育指标头围、身长、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双顶径及胎盘重量呈正相关(均P<0.05),TSH与头围、身长、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双顶径及胎盘重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瘦素、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均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一个客观指标,对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沙培林诱导脐血树突状细胞的成熟

    作者:倪秀雄;陈玄;张文豪

    目的 改进体外诱导脐血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方案,为后期制备临床使用的抗肿瘤DC疫苗提供新的技术路线.方法 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并在含10%同源脐血浆、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的培养体系中诱导培养,部分加入肿瘤冻融抗原和/或沙培林(OK-432)冲击,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各组细胞表面抗原CD1a和CD83的表达情况.结果 培养过程中,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呈现典型的DC形态.收集第9天各组DC,细胞表面均高度表达CD1a和CD83,与贴壁分离的CBMC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冻融抗原冲击后,DC表面CD1a和CD83的表达上调,沙培林进一步刺激后,CD1a和CD83表达率显著升高.结论 诱导脐带血来源的前体细胞分化为未成熟DC的途径相对简便;沙培林能促进肿瘤冻融抗原冲击后的脐血DC进一步成熟.

  •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短期体外扩增的作用

    作者:叶韵斌;徐莉敏;陈志哲;林建银;陈强;周智锋;李洁羽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生长因子(HGF)的不同组合对脐血CD34+细胞短期体外扩增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培养于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的细胞因子,于第4,7,10,14天检测CD34+细胞百分率和有核细胞(NC)总数.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各组的NC扩增倍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干细胞在FL、TPO、GM-CSF、SCF、IL-6、G-CSF、EPO和IL-3等因子作用下,NC扩增倍数在培养第14天达高峰,为328.96倍;而CD34+细胞扩增倍数在培养第7天达高峰,但在FL、TPO、GM-CSF、SCF、IL-6、G-CSF等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倍数大,7 d后达25.23倍,而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脐血CD34+细胞在HGF作用下,扩增时间以7~10 d为佳.

  • 胎儿脐血染色体产前诊断临床分析336例

    作者:何德钦;徐两蒲;李英;林娜;刘合焜;林元

    目的 探讨妊娠中晚期产前诊断的指征、染色体异常的常见类型及脐血管穿刺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中晚期孕妇336例,抽取脐血,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核型类别及其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结果 发现异常核型48例(14.3%),其中染色体三体30例(62.5%),包括21三体8例,18三体12例,13三体8例,22三体2例.多发性畸形组染色体三体检出率26.7%(24/90).结论 胎儿发育异常为妊娠中晚期脐血产前诊断的主要指征;染色体三体是该时期的主要异常核型;脐血管穿刺术是妊娠中晚期胎儿染色体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 产妇和新生儿体内汞浓度水平及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水莲

    目的 调查分析产妇和新生儿血液和毛发中汞的浓度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泉州本地户籍产妇和其新生儿为调查对象,采集产妇血、头发及其新生儿脐带血与头发等样品,采用汞分析仪对样品中汞的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产妇进行书面问卷调查.结果 产妇血中汞浓度为(2.9±1.7)μg/L,脐带血汞为(3.7±2.8)μg/L,脐带血/母血汞含量比值为1∶1.27,脐带血汞含量明显高于母血(P<0.05);产妇毛发中汞含量为(681.1±531.5)μg/g、新生儿毛发为(556.7±301.9)μg/g.不论脐带血还是毛发中的汞含量,男性新生儿均高于女性.母血汞和脐带血汞含量超标案例分别占所调查样本的20.8%和14.6%.结论 虽然大部分产妇和新生儿处于汞暴露的相对安全水平,但仍有部分产妇和新生儿有汞暴露的潜在风险.

  • 脐血血气分析与胎心监护图形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波;刘淮;蔡静;黄淑华

    目的 结合脐血血气,探讨不同类型胎心监护图形预测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68例胎心监护图形为不良图形(早期减速、晚期减速、轻度变异减速、重度变异减速、轻度心动过速)的新生儿(观察组)和20例胎心监护正常图形的新生儿(对照组)出生后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值,血气测其pH、BE、PCO2、PO2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H、BE、PCO2、PO2等对应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中,重度变异减速者及晚期减速者pH、PCO2、PO2、B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均<0.01).轻度心动过速、轻度变异减速、早期减速者的pH、PCO2、PO2、B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胎心监护不良图形中重度变异减速与晚期减速与胎儿窘迫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减速、轻度心动过速及轻度变异减速与胎儿窘迫的发生无必然联系.

  • 合肥地区400例O型孕妇IgG抗A、抗B效价与配偶血型及孕妇年龄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玉;何安华;杨劲;钱永生;储节华;朱晓艳

    孕妇血型为O型,而配偶血型为非O型的夫妇可能会生出与孕妇血型不同的孩子,O型孕妇受到不同型胎血的刺激可以产生IgG类的抗A、抗B,这种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新生儿红细胞破坏[1],也就是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所以,现在产前检测孕妇IgG抗A、抗B的效价越来越被重视,临床对于效价异常者在孕期进行干预,可及早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2]。本文对其配偶血型为非O型的400例O型孕妇进行IgG抗A、抗B效价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米非司酮对胎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

    作者:董白桦;单体欣;张月存;侯桂华;焦见芬;李莉

    目的:探讨用米非司酮引产的胎儿血液淋巴细胞表型的变化,了解米非司酮对胎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机理.方法:选择妊娠22~24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3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15例,顿服米非司酮150mg,24h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15例,行单纯水囊引产术.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脐动脉血,用流式细胞仪(FCM)分析胎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结果:实验组CD8+细胞、CD122+(IL-2受体β)、NK细胞(CD3-/CD16-CD56-和CD3+/CD16+CD56+)百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CD8+比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CD3+细胞、CD4+细胞及CD25+(IL-2受体α)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影响胎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使胎儿免疫抑制反应减弱,免疫排斥反应增强,影响胎儿免疫功能.

  • 山东地区5 844例脐血HLA I类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戴云鹏;阎文英;沈柏均;王红美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脐带血HLA I类(HLA-A,-B)等位基因的分布特征,探讨中国其他地区及世界不同种族利用山东脐血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P CR-SSO方法对山东地区5 844例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了HLA-A,-B等位基因的分布调查.结果:HLA-A等位基因,检出20种;HLA-B等位基因 ,检出46种. 通过与不同地域汉族人群的比较显示: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有其各自独特的人群分布特征 ,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人群中亦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山东脐血HLA I类基因具有多态性,能够代表山东汉族人群HLA的分布特征,北方人在山东脐血库中容易寻找到HLA I类等位基因相合的异基因脐血供者,而南方人找到的机率较北方人稍低.

  • 大鼠胎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鞠秀丽;黄志伟;魏欣冰;侯怀水;时庆;李栋;孙念政

    目的:研究大鼠胎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入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线栓法建立左侧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3 组:手术组、MSCs 移植组、生理盐水组.5溴-2脱氧尿核苷(BrdU) 标记的MSCs移植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系统(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MSCs的存活、迁移及其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的表达.结果:MSCs增殖能力强,并能在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MSCs移植后显著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移植的MSCs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迁移, 有不同比例MSCs 细胞分别表达Nestin、 GFAP、NSE.结论 :大鼠胎血中含有MSCs,体外扩增纯化后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移植细胞可在大鼠脑缺血区域中存活、迁移并向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分化.

  • 人脐血干细胞培养及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研究

    作者:陈增海;马万里;高春正;陈鹏;任鹏;姜夕峰;李贵新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脐血干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为研究脐血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脐血单个核细胞从脐血中分离出来,置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扩增、传代,取体外扩增5代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于培养板内,将诱导剂3-叔丁基4-羟基茴香醚(BHA)和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条件培养基静置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取神经元样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然后,在光镜下随机数取10个非重叠视野(×100),计算NSE、NF及GFAP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实验结果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下hMSC在预诱导液中处理24h后,加入诱导液,1 h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原来宽大扁平的hMSCs胞质向核收缩,胞体向胞核收缩成锥形且变得致密并有折光性,有较多的长突起,6 h后多数细胞均转变为类似于神经元的形态,3 d后免疫组化检测NSE、NF及GFAP的阳性率分别为(35.24±3.63)%、(33.46±3.21)%、(15.12±1.65)%.结论:脐血MSC在体外有较强的扩增能力,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

  • 大鼠胎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作者:黄志伟;鞠秀丽;侯怀水;时庆

    目的:研究大鼠胎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分离、扩增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15只孕20d大鼠的胎血,Ficoll-hypague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后,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LG培养传代.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SCs的细胞化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取扩增第5代的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其特异性标志.结果:大鼠胎血MSCs可大量扩增,细胞化学染色示其α-丁酸萘酚酯酶(NBE)阳性,碱性磷酸酶(ALP)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其表达CD44、CDs4,不表达CD11b、CD45.诱导后MSCs形态学观察类似于神经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其巢蛋白(Nestin)和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阴性.结论:大鼠胎血能够分离、扩增培养出MSCs,在适当条件下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大鼠胎血可作为MSCs的来源进一步做动物实验.

349 条记录 12/18 页 « 12...9101112131415...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