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镉铅对泥鳅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丙莲;张迎梅;谭玉凤;候亚妮;刘阳

    目的研究镉(Cd2+)、铅(pb2+)以及二者联合(Cd2++pb2+)作用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肝胰脏、肾脏及鳃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0.05和5.00mg/L Cd2+、pb2+及Cd2++pb2+对泥鳅染毒,染毒2、7、14、21、28和35 d时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5.00mg/L Cd2+、Pb2+及Cd2++Pb2+染毒2 d导致DNA异常高水平甲基化;Cd2+及Cd2++pb2+的毒性影响大于pb2+(P<0.05).0.05 mg/L Cd2+与Pb2+作用下,鳃DNA甲基化水平在第7天时明显升高,而肝胰脏和肾脏则在第14天时升高(P<0.05);染毒21 d后,3种组织甲基化水平均下降,并维持异常低度甲基化.结论 Cd2+、Pb2+及Cd2++Pb2+对泥鳅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与离子种类、浓度及其作用的时间、靶器官等均具有相关性.

    关键词: Cd Pb 泥鳅 DNA 甲基化
  • 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血中Pd、Cd含量测定

    作者:李坤;李琳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学龄前儿童血中Pb、Cd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大连地区2~6岁小儿血Pb、C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岁以前血中Pb含量较低,5岁后有显著性增高;不同年龄血中Cd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建议重视幼儿身体健康,远离环境污染.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PD Cd
  • 白细胞分化抗原-40基因SNP及其血清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陈健明;黄华佗;袁秋然;罗宏成;向阳;王春芳;蒙兰青;韦叶生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基因SNP及其血清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就诊于百色市某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共202例。以同一时期在该医院门诊部进行体检的109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调查对象均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且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经知情同意,每名调查对象均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CD40基因rs1883832 C/T、rs13040307 C/T、rs752118 C/T和rs3765459 G/A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CD40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CD40血清水平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及病例组中各位点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CD40基因不同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并以OR(95%CI)值表示相对风险。结果病例组CD40基因rs1883832 C/T位点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78%(44/202)、49.51%(100/202)、28.71%(58/202),对照组分别为33.17%(66/199)、48.74%(97/199)和18.09%(36/19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P=0.008)。病例组CD40血清水平为(62.7±24.5) pg/ml,高于对照组[(45.3±17.2) pg/ml](t=8.97,P<0.001);病例组中rs1883832 C/T位点TT、CT基因型CD40血清水平分别为(65.9±26.3)、(64.3±25.9)pg/ml,均高于CC基因型CD40血清水平[(55.1±23.7)pg/ml](t值分别为5.34和5.03,P值均<0.001)。与rs1883832 C/T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OR=1.56,95%CI:1.18~2.06)。联合基因型分析后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TCCA单倍型的携带者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OR=2.49,95%CI:1.13~5.48)。结论 CD40基因rs1883832 C/T位点和TCCA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易感基因可能是T等位基因。

  • WTP53联合双自杀基因CD和TK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生长

    作者:李尊岭;于雪艳;何庆泗;谭伟;马道新;邵淑红

    目的 探讨野生型P53(WTP53)基因联合双自杀基因CD、TK对P53突变的SW480结肠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旁观者效应以及联合基因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P53的表达载体pCMV-P53转染SW480细胞;用含有CD、TK双自杀基因的反转录病毒感染SW480,得到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RT-PCR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等方法观察不同混合条件下WTP53、TK、CD系统的联合应用效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指数.结果 SW480/P53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SW480/TK-CD细胞对前体药物丙氧鸟苷(GCV)、5-氟胞嘧啶(5-FC)呈剂量依赖性的细胞生长抑制作用.SW480/P53和SW480/TK-CD混合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旁观者效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显著.结论 WTP53基因和TK/GCV、CD/5-FC系统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均具有生长抑制和旁观者效应,联合应用细胞毒性更明显.

    关键词: 结肠癌 P53 TK Cd 基因治疗
  • 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基因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吴洋;唐红艳;丁异熠;潘晓琴;谭传梅

    目的:探讨T-LBL/ALL患者病变组织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C-MYC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T-LBL/ALL患者90例为T-LBL/ALL组及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分子、MPO、Ki-67和C-MYC阳性比例及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MYC基因的改变情况.结果:在90例T-LBL/ALL患者中,CD1a+ 34例(37.8%),CD3+ 67例(74.4%),εCD3+47例(52.2%),CD7+ 85例(94.4%),CD10+ 33例(36.7%),CD34+ 22例(24.4%),CD43+ 48例(53.3%),CD45 RO+ 46例(51.1%),CD99+ 88例(97.8%),TDT+ 85例(94.4%),CD23、CD20、MPO均为阴性,Ki-67>80% 47例(52.2%),Ki-67≤80% 43例(47.8%).在T-LBL/ALL组90例患者中,C-MYC蛋白阳性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为0)(P<0.05);C-MYC阳性率与T-LBL/ALL患者的Ki-67阳性指数、纵膈增宽呈正相关(r =0.567,r=0.532,P<0.05).C-MYC蛋白阴性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44.0%)明显高于C-MYC蛋白阳性患者(15.0%),C-MYC蛋白阴性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C-MYC阳性患者(P<0.05).T-LBL/ALL患者的Ann Arbor分期、LDH、骨髓累及、纵膈增宽、Ki-67阳性指数、C-MYC蛋白表达与C-MYC基因断裂及拷贝数增加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C-MYC蛋白阳性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与Ki-67阳性指数、纵膈增宽呈正相关,提示C-MYC蛋白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 CD80,CD86和ICAM-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魏菁;黎阳;郭海霞;吴燕峰;方建培;王潇娉;周敦华;黄科;陈纯;林永潮

    目的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患者急性白血病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80、CD86以及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以了解其表达规律.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初治急性白血患者白血病细胞上CDS0、CD86和ICAM-1的表达率;男37例,女23例,年龄2~85岁,中位年龄28岁:其中ALL20例,AML 40例(M16例、M27例、M37例、M415例、M55例).结果 ALL组中的CD86的表达为(32.880±6.66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CD80与正常BM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D80、CD86在AML(M1、M2和M3)细胞上的表达分别为(0.766±0.187)%、(27.210±7.581)%,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在AML(M4和M5)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ICAM-1在ALL组中的表达与正常BM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AML(M1、M2和M3)细胞上(63.820±7.484)%,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而AML(M4和M5)细胞上表达为(50.590±7.092)%,显著低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结论 CD80、CD86和ICAM-1在初治ALL和AML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呈一定变异性,CD86在ALL上呈高表达,CD80、CD86和ICAM-1在AML(M1、M2和M3)上均呈高表达,而ICAM-1在AML(M4和MS)上均呈低表达.

  • 共刺激分子CD137单克隆抗体对CD4+CD25+T淋巴细胞死亡方式影响的研究

    作者:尹柯;周文英;邬伟明;黄瑾

    目的:初步观察抗共刺激分子CD137单克隆抗体对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自噬、凋亡、胀亡现象的影响及其表面特征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尼龙棉柱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得到CD4+CD25+T淋巴细胞,分别利用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检测各分组(抗CD137单克隆抗体2 μg/ml组、IgGl同型抗体对照组)的细胞的自噬率、凋亡率、胀亡率及FOXp3的表达.结果:MACS可成功分离CD4+CD25+T淋巴细胞,纯度可达80.3%~89.5%;抗CD137单克隆抗体可促进人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自噬率及凋亡率增加;各组间的胀亡率改变及FOXp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CD137单克隆抗体可促进CD4+CD25+T淋巴细胞凋亡和自噬,其作用机制未发现与胀亡显著相关,而且不影响CD4+CD25+T细胞中Foxp3的表达.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总数和CD4阳性T淋巴细胞数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静;张旻;张子宁;韩晓旭;王亚男;姜拥军;尚红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总数(TLC)与CD4阳性(CD4 +)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以及TLC在监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回顾性分析我国75例HIV感染者TLC和CD4 +T淋巴细胞数相关性.根据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估计预测CD4<200/mm3和CD4<350/mm3的TLC的临界值.结果我国HIV感染者的TLC和CD4 +T淋巴细胞数显著相关(r=0.664,P<0.001).定期随访HIV感染者TLC的变化值(△TLC)和CD4 +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值(△CD4)相关(r=0.433,P<0.001).13例接受HAART治疗的HIV感染者的TLC和CD4 +T淋巴细胞数相关(r=0.533,P<0.001).治疗后△TLC和△CD4相关(r=0.521, P<0.001).用TLC<1 500/mm3预测CD4<200/mm3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66%,阴性预测值为91%;用TLC<1 800/mm3预测CD4<350/mm3灵敏度为72%,特异度为75%,阳性预测值为79%,阴性预测值为66%.结论在条件有限的地区,可以用TLC来预测CD4 +T淋巴细胞数,监测HI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粗略判断HAART的疗效.

  • HIV/AIDS患者B7-H1的表达特点及与疾病进展关系研究

    作者:孙国全;张子宁;刘静;姜拥军;王亚男;韩晓旭;尚红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mDC及不同亚群T淋巴细胞B7-H1及P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B7-H1及PD-1信号通路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滋病研究所红丝带门诊3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无症状HIV组、AIDS组)及20名健康对照组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mDC及不同亚群T淋巴细胞表面B7-H1及配体PD-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HIV/AIDS患者外周血mDC、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B7-H1表达水平(均值分别为15.21、20.63、13.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平均值分别为0.38、4.91、3.26),配体PD-1在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平均值分别为17.91、19.2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值分别为10.6、8.71).HIV/AIDS患者B7-H1及配体表达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负相关(mDC+B7-H1+:r=-0.647,P<0.01;CD+4B7-H1+:r=-0.489,P=0.002;CD+8B7-H1+:r=-0.372,P=0.026;CD+4PD-1+:r=-0.374,P=0.025;CD+8PD-1+:r=-0.455,P=0.005),与病毒载量(平均2.9E+06)显著正相关(mDC+B7-H1+:r=0.662,P<0.01;CD+4B7-H1+:r=0.426,P=0.01;CD+8B7-H1+:r=0.531,P=0.001;CD+4PD-1+:r=0.362,P=0.03;CD+8PD-1+:r=0.380,P=0.022).结论 HIV/AIDS患者不同病程外周血mDC、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7-H1及配体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高水平共刺激信号通路B7-H1/PD-1可能为导致疾病进展的原因之一.

  • 运动相关蛋白-1对胰腺癌转移的调控作用

    作者:郭晓钟;张巍巍;徐建华;邵丽春

    目的探讨运动相关蛋白-1(MRP-1)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7例正常胰腺组织及22例胰腺癌患者组织中MRP-1 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分析.结果原位杂交分析显示,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有14例(63.6%)MRP-1阳性表达,其中10例为中~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3/7,42.9%);在13例有转移的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的原发性胰腺癌中,MRP-1 mRNA阳性表达显著低于9例无转移的原发性胰腺癌(P < 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也与其一致.结论 MRP-1表达在胰腺癌的抗转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 共刺激分子B7-H1对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红梅;王翎;张光波;陈思文;潘旭东;毛燕青

    目的 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负性共刺激分子(B7-H1)的表达及在增龄相关免疫抑制功能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C57BL/6老年(12月龄)及青年(4~8周龄)小鼠各18只.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各组小鼠MDSCs上负性协同刺激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别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法及小鼠淋巴结研磨方法,选得MDSCs及T细胞.T细胞增殖干预实验分5组进行:T细胞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CFSE)未标记组;T细胞CFSE标记组;T细胞标记CFSE+老年MDSCs组;T细胞标记CFSE+青年MDSCs组以及T细胞标记CFSE+老年MDSCs+ B7-H1阻断抗体组,观察B7-H1在MDSCs抑制T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MDSCs B7-H1的表达明显增高(t=3.27,P<0.05).老年组MDSCs能明显抑制T细胞的增殖(t=5.42,P<0.05),而青年组MDSCs对T细胞的干预作用不明显(t=0.64,P>0.05),老年MDSCs加B7-H1阻断抗体组T细胞增殖被明显逆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P<0.05). 结论 表达于MDSCs表面的B7-H1分子可能是增龄相关MDSCs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

  • 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活化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一浩;付蓉;邵宗鸿;邢莉民;王化泉;吴玉红;刘鸿;刘惠;王珺;陈瑾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BMMNC-Coombs)试验阳性血细胞减少(又称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IRP)患者骨髓巨噬细胞(MΦ)活化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61例IRP患者及1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病例对照组)和13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类型、骨髓MΦ数量(CD_(68)~+/CD_(45)~+)%及MΦ活化抗原(CD_(69))表达水平(CD_(68)~+CD_(68)~+CD_(68)~+)%,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61例IRP患者其MΦ数量及活化抗原表达水平[(0.57±0.30)%和(40.30±18.49)%]均高于病例对照组[(0.46±0.08)%和(32.44±19.37)%]及正常对照组[(0.44±0.69)%和(29.71±11.67)%](P值均<0.05);且其MΦ数量与活化抗原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9,P<0.01).根据MΦ数量分为A组(MΦ百分率≥0.5%)和B组(MΦ百分率<0.5%),A组34例患者中32例(94.1%)有自身抗体IgG,B组27例患者中仅2例(7.4%);A组患者骨髓MΦ活化抗原表达水平(49.19±16.63)%显著高于B组患者(29.11±14.30)%(P<0.05),而B组患者和病例对照组及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患者的3、6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7.06%、79.41%)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同期的疗效(22.22%、51.85%)(P<0.05);并且A、B组患者6个月的总有效率(79.41%、51.85%)均明显高于3个月的疗效(47.06%、22.22%)(P值均<0.05).34例自身抗体IgG(+)IRP患者按MΦ数量分为高(≥0.75%)、低(<0.75%)水平2组,25例MΦ低水平组24例仅能检测到1系骨髓细胞(CD_(34)~+或CD_(15)~+或GlycoA~+)有自身抗体IgG(96%),1例检测到2系骨髓细胞有自身抗体1gG;9例MΦ高水平组有8例能检测到2系骨髓细胞有自身抗体Igc,1例为3系骨髓细胞均有自身抗体IgG;高水平组IRP患者MΦ活化抗原表达水平(56.12±15.11)%显著高于低水平组(44.58±18.16)%(P<0.05);外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低水平组(P<0.05);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胸骨红系比例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 IRP患者(尤其有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IgG的IRP患者)骨髓MΦ数量明显增多,活化抗原高表达,即多呈激活状态,激活的巨噬细胞可能参与IRP患者骨髓早期造血细胞的破坏.

  • 活化血小板表达CD154及其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菲斐;邵建华;朱兴雷;许法运;陈良华;王建春;张绪洪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通过表达CD154分子对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体外诱导血小板活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CD62P、CD154表达水平,分析血小板表达CD154与其活化的关系;并将诱导或未经诱导的血小板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育,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分别检测HUEVCs产生膜性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及变化,以孟加拉玫瑰红活细胞染色法测定单核细胞与HUVECs的黏附.结果血小板活化程度与其CD154表达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ADP(4μmol/L)或凝血酶(1U/ml)诱导的血小板,均能显著增强单核细胞与HUVECs的黏附,并促进HUVECs产生膜性及可溶性ICAM-1(P<0.05、0.01),应用特异性CD154单抗后可阻断上述作用.静息血小板、单纯等量ADP或凝血酶,对HUVECs表达ICAM-1及单细胞与HUVECs的黏附均无影响(P>0.05).结论活化血小板可通过表达CD154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由此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不稳定斑块破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牛洪欣;何庆泗;谭伟;魏冬;王海连

    目的 研究WTp53基因联合TK/GCV、CD/5-FC系统对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32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脾内注射法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第1组:脾内注射SW480细胞(对照组);第2组:脾内注射SW480/p53细胞;第3组:脾内注射SW480/TK CD细胞,腹腔注射GCV、5-FC;第4组:脾内注射SW480/p53与SW480/TK-CD等比例混合细胞,腹腔注射GCV、5-FC.观察各组裸小鼠的肝转移率、肝转移瘤数目、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生存期等指标.结果 各治疗组裸鼠肝转移的发生率下降,平均肝转移瘤数减少,其动物的生存期延长,肝转移瘤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高.联合基因治疗组效果好,且WTp53与TK/GCV、CD/5-FC有交互协同作用.结论 WTp53基因与TK/GCV、CD/5-FC系统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可有效地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形成.

  • 干细胞标记物联合血管标记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吕阳;许戈良;荚卫东;夏洪海;王伟;王永仓;陈浩;盛茂林;周腾

    目的 研究肝癌干细胞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D90、CD133和CD34的表达水平,探索其与肝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间的关系.将患者分为3组,1组为高危组,CD90表达和(或)CD133合并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高表达.2组为中危组,CD90表达和(或)CD133而MVD低表达或不表达CD90和CD133,但MVD高表达.3组为低危组,不表达CD90和CD133且MVD低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标本中CD90、CD133阳性率分别为29.5%(18/61)、31.1%(19/61),CD90和(或)CD133表达阳性率为45.9% (28/61),有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Ⅲ/Ⅳ、包膜不完整、TNM分期Ⅲ/Ⅳ患者CD90和(或)CD13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Ⅰ/Ⅱ、包膜完整、TNM分期Ⅰ/Ⅱ患者,CD90/CD133与MVD表达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P<0.05),与不表达CD90和CD133且MVD低表达相比,表达CD90和(或)CD133且MVD高表达的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更差. 结论 高表达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和肝癌血管生成有一定关系,两者结合可以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

  • 缺乏可诱导共刺激信号的供体特异性输血促进受体鼠T细胞凋亡的体内研究

    作者:杜峻峰;李世拥;季锡清;陈纲;白雪;陈光;魏晓军;于波

    目的 探讨缺乏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B7h信号的供体特异性输血(DST)对异基因小鼠心脏移植术后T细胞(Tc)凋亡的影响.方法 按陈氏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统计各组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实验分3组,异基因组:分别以BALB/c和C57BL/6为供、受体,不予治疗;同基因组:供、受体均为C57BL/6,不予治疗;治疗组:以BALB/c和C57BL/6为供、受体,给予治疗.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受体鼠外周血CD8+ICOS+Tc亚群比例以及受体鼠引流淋巴结中CD8+Tc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异基因组比,治疗组中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84.4±29.1) d vs.(7.0±0.8) d,P<0.01].与异基因组比,治疗组外周血CD8+Tc亚群无明显缩减,而在CD8+ICOS+Tc亚群中,治疗组中显著低于异基因组[(7.5±2.0)% vs.(14.0±3.0)%,P<0.05].与异基因组比,治疗组受体移植术后7 d引流淋巴结中CD8+Tc凋亡比例显著上调[(19.5±5.1)% vs.(8.7±3.1)%,P<0.05].结论 通过ICOS/B7h信号的供体特异性输血预处理可以诱导引流淋巴结中CD8+Tc凋亡,这与受体外周血中CD8+ICOS+Tc亚群变化相关,可能在耐受的诱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和血浆中EPCR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锦明;何苗;黄蕾;苏玉丽;李蕾;李敏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和血浆中内皮蛋白C受体(EPC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其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早发型组,发病孕周<34周),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晚发型组,发病孕周≥34周);选择同期健康晚孕期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孕周≥34周)。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EPCR蛋白的表达情况,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EPCR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3组孕妇血浆中游离型EPCR (sEPCR)的含量。结果免疫组化SP法检测显示,EPCR蛋白主要表达于胎盘合体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以及部分细胞核,呈棕黄色染色,其中早发型组的染色强度明显弱于晚发型组,而晚发型组与对照组的染色强度相似。早发型组、晚发型组、对照组胎盘组织中EPC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7/30)、93%(28/30)、97%(29/30),早发型组明显低于晚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65,P=0.001);而晚发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0,P=0.910)。RT-PCR技术检测显示,早发型组胎盘组织中EPCR mRNA的表达水平(0.40±0.07)明显低于晚发型组(0.91±0.06;t=-30.044,P=0.001);而晚发型组与对照组(0.92±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1,P=0.538)。ELISA法检测显示,早发型组、晚发型组及对照组血浆中sEPCR含量分别为(231±11)、(124±6)、(121±4)μg/L,早发型组明显高于晚发型组(t=48.080,P=0.001);而晚发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34,P=0.100)。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胎盘组织中EPCR表达的减少可能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

  • 妊娠早期阻断协同刺激分子诱导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脾脏细胞母-胎免疫耐受的研究

    作者:金莉萍;李大金;王明雁;朱晓勇;朱影;孟毅;袁敏敏

    目的探讨阻断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妊娠结局及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免疫耐受状态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小鼠(CBA/J)分别与BALB/c及DBA/2两种雄性小鼠合笼交配,分别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J×BALB/c(20只,对照组)和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2(20只,研究组).CBA/J小鼠于妊娠第4天(着床期)腹腔分别注射大鼠同型IgG 0.2 mg(10只),或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单克隆抗体(10只).妊娠第9天,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研究脾脏细胞母-胎免疫耐受状态;妊娠第14天观察两组的胚胎吸收率.结果 (1)研究组中,腹腔注射大鼠IgG的孕鼠胚胎吸收率为24.3%,而注射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单克隆抗体的孕鼠胚胎吸收率为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应用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单克隆抗体,使妊娠 9 d的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及IL-2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孕早期阻断协同刺激分子,可诱导产生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免疫耐受,从而使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妊娠结局达到正常妊娠水平.

  • 协同刺激分子CD86在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作者:朱晓勇;李大金;孙晓溪;严缘昌

    目的 探讨协同刺激分子CD86在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自然流产模型(CBA×DBA/2)及正常妊娠模型(CBA×BALB/c)。两种模型分别再分为3个组:(1)以大鼠的IgG为对照的对照组;(2)于妊娠第4、6、8、10天,分别给CBA孕鼠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6单克隆抗体的多次干预组;(3)仅于妊娠第4天,给CBA孕鼠单次腹腔注射抗CD86单克隆抗体的单次干预组。每次腹腔注射的抗体剂量均为100 μg。于妊娠第14天计算各组胚胎吸收率。结果 (1)自然流产模型与正常妊娠模型的对照组胚胎吸收率分别为27.78%和8.42%。(2)于妊娠第4、6、8、10天腹腔注射抗CD86单克隆抗体后,自然流产模型的多次干预组胚胎吸收率下降至9.68%(P<0.05);而正常妊娠模型的多次干预组胚胎吸收率上升至13.54%(P>0.05)。(3)妊娠第4天单次腹腔注射抗CD86单克隆抗体,自然流产模型单次干预组的胚胎吸收率下降至7.14%(P<0.001);而正常妊娠模型单次干预组的胚胎吸收率上升至11.39%(P>0.05)。结论 妊娠早期,尤其在胚胎对母体的致敏阶段(着床期),阻断母-胎界面的CD86协同刺激信号,将诱导母体对胚胎的免疫耐受,从而减少胚胎吸收,提高妊娠成功率。

  • 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变化与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发病的关系

    作者:朱毓纯;孙瑜;杨慧霞;廖秦平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变化与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2例和子痫孕妇4例为研究组,孕(35±4)周,年龄(29.3±5.7)岁,体系指数(30.1±4.1)ks/m2;其中早发型子痫前期25例,晚发型子痫前期21例,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a)8例,并发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计数(HELLP)综合征5例.选择同期妊娠结局正常的29例孕妇为对照组,孕(33±4)周,年龄(30.7±3.4)岁,体重指数(27.2±2.2)ks/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分析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变化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1)对照组孕妇在27~37孕周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与孕周有正相关关系(r=0.79,P<0.05),研究组无明显相关性(r=0.31,P>0.05).(2)研究组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为(14.2 ±5.6) μg/L,高于对照组的(10.9±4.2)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研究组中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为(14.3±5.7)μg/L,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为(13.6±5.0)μ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HELLP综合征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为(10.1±2.9)μg/L,无HELLP孕妇为(14.4±5.4)μg/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并发FGR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为(17.3±6.1)μg/L,无FGR孕妇为(13.0±4.8)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可溶性endoglin水平升高,可能与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痈、FGR的发病有关,但与发病时间无明显关系.

139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