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卵患者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授精方式的比较

    作者:马龙;蔡令波;冯婷;严正杰;刘嘉茵

    目的 探讨仅获得一枚卵子的患者行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受精率及妊娠率的差别. 方法 通过对本中心133个仅获得一枚卵的IVF治疗周期临床指标的分析,调查IVF与ICSI不同授精方式处理后受精率和妊娠率的差别. 结果 76个获得一枚卵IVF周期与57个获得一枚卵ICSI周期受精率和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73.7 % vs 82.5%,P>0.05;10.5% vs 14.0%,P>0.05);其中<38岁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3.9 % vs 83.3%,13.0% vs 23.3% ),>38岁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3.3 %vs 81.5%,6.7% vs 3.7%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于仅获得一枚卵子进行IVF或ICSI授精方式,其受精率及妊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 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甄璟然;孙正怡;郁琦;邓成艳;何方方

    目的 对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2004年1~12月,因输卵管因素不育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54例,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共818个卵母细胞.对三组卵母细胞在IVF后采取不同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第一组在受精后4 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第二组在受精后4 h部分剥除颗粒细胞,受精后16~18 h再将颗粒细胞完全剥除;第三组在受精后16~18 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即传统的过夜培养方式).对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 第一组及第二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结论 第一组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好,即缩短精-卵共培养时间可以提高胚胎质量,长时间的精-卵共培养对优质胚胎的形成有不利影响.较短时间(12~14 h)的颗粒细胞与卵细胞的共培养可能对胚胎发育的质量无显著影响.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高龄妇女不同超促排卵方案IVF-ET结局的影响

    作者:庄丽丽;郝翠芳;张宁;葛丽

    目的 观察高龄妇女(≥35岁)患者不同促排卵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添加重组人生长激素(GH)辅助超排卵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 2年12月在我中心行微量长方案及长方案促排卵的IVF ET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加用GH,对照组未用GH,两组患者启动剂量均为福特蒙300U,分析两组获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HCG日内膜形态、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率的差异. 结果 两种促排卵方案中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受精率均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妊娠率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其中长方案促排卵研究组优质胚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微量长方案促排卵研究组优质胚胎率无此趋势,两种促排卵方案中研究组与对照组中获卵率、卵裂率、HCG日内膜厚度、HCG日内膜形态、优质胚胎率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对高龄患者行IVF-ET治疗中使用GH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并有增加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率的趋势;针对不同年龄或卵巢功能状态,个体化调整GH剂量可能更可行.

  • 卵母细胞授精前剥除部分卵丘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刘晓妍;张守信;郝翠芳;沈肖方;黄鑫;单英华;陈丽丽;张玉花

    目的 研究授精前剥除部分卵丘细胞的卵母细胞的受精、胚胎发育和临床结局. 方法 授精前用机械法剥除卵母细胞外包裹的部分卵丘细胞,每个卵母细胞采用微滴法单独受精(A组).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方式进行.比较两组受精率(2PN、1PN和3PN)、卵裂率(2PN、1PN和3PN)、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 结果 A组和B组的受精率分别是76.51%和73.74%(2PN受精率分别是60.64%,61.62%;1PN受精率分别是1.61%,0.86%;3PN受精率分别是10.44%,9.69%)、卵裂率分别是98.95%和99.17%(2PN卵裂率分别是97.02,98.01%;1PN卵裂率分别是100%,85.71%;3PN卵裂率分别是100%,100%)、优质胚胎率分别是60.75%,62.68%、临床妊娠率分别是63.89%,61.76%、种植率分别是48.00%,38.78%、流产率分别是9.09%,11.90%.所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卵母细胞授精前剥除部分卵丘细胞不会影响IVF-ET的临床结局,为利用卵丘细胞进行非侵入性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 采用冷冻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结果比较

    作者:余云香;吴敬之;钱宪明;张小庄;汪李虎;易艳红;史哲;盘新兰

    目的比较冷冻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技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61对不育夫妇进行163个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周期,其中采用冷冻精子47个周期,比较了冷冻精子组与新鲜精子组116个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A级胚胎率与临床妊娠率. 结果冷冻精子组(组I)的受精率为77.6%、卵裂率为92.9%、A级胚胎率为65.4%、临床妊娠率为45.5%;新鲜精液严重异常组(组II)分别为54.4%、94.0%、45.7%及25.0%;新鲜精液轻、中度异常组(组III)分别为73.5%、92.5%、46.8%及29.3%.组I的受精率、A级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组II(P<0.05);与组II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患者本身的精子质量直接影响ICSI的受精率,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

  • 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中甲状腺自身抗体对ICSI-ET的妊娠结局影响

    作者:庄丽丽;郝翠芳;张宁;曲庆兰;包洪初;张凤荣;高芹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中甲状腺自身抗体对进行第一周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0月1日在我中心行第一周期ICSI-ET助孕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506例,在临床基本资料匹配的情况下,将甲状腺功能正常的ICSI者,按是否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分为自身抗体阳性组(137例)及自身抗体阴性组(369例),同时又按促甲状腺激素(TSH)值2.5 mU/L为界分为两个亚组,观察各组患者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不论是否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TSH≤2.5 mU/L组受精率及优胚率均显著高于TSH>2.5 mU/L组(P<0.05),同时临床妊娠率也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TSH水平下甲状腺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比较,其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之间差异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自身抗体并未改变ICSI-ET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不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或阴性,TSH≤2.5 mU/L组者其受精率及优胚率均显著高于TSH>2.5 mU/L(P<0.05),TSH≤2.5 mU/L组临床妊娠率亦有增加趋势.对于TSH>2.5 mU/L者在ICSI-ET助孕前给与适当的药物干预调整TSH水平可能会提高受精率、优胚率及妊娠率.

  • 精子CatSper2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精液参数及妊娠结局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伟伟;史鸿志;殷秀荣;闫娅妮;马波

    目的 探讨CatSper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助孕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进行常规IVF的112例夫妇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精液参数、受精率、胚胎质量及妊娠情况进行分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比较各组精子CatSper2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精液正常组比较,少弱精子组的CatSper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不同精液浓度组的CatSper2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受精率组间的CatSper2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优质胚胎率组和不同可利用胚胎组的CatSper2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CatSper2表达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和CatSper2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416,P<0.05);精液浓度、受精率、胚胎质量、妊娠结局等与CatSper2表达水平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CatS per2可能与精子活力有显著相关性,但与IVF过程中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 常规精液检查及优化处理后的精液参数对常规IVF受精结局的预测价值

    作者:孙青;李观贵;熊风;成金泉;万才云;彭月婷;黄菊;曾勇

    目的 分析促排卵前常规精液检查及取卵当日处理后的精液参数对常规体外受精(IVF)结局的预测作用和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2 647个常规IVF治疗周期.根据受精率是否低于50%,将患者分为低受精率组(受精率<50%,n=157)和正常受精率组(受精率≥50%,n=2 490).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基础资料、精液参数、胚胎发育、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促排卵前常规精液检查及取卵当日的各种单一或综合精液参数指标对IVF低受精率的预测能力. 结果 除不育年限(P<0.05)外,两组间的基础资料包括女方年龄、男方年龄、女方BMI、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和男性不育原因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相比于正常受精率组,低受精率组的卵裂率(90.69% vs.95.98%)、优质胚胎率(40.54% vs.50.89%)、胚胎种植率(18.91% vs.31.86%)以及临床妊娠率(35.67% vs.57.15%)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各项精液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促排卵前常规精液检查指标中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aOR0.935;95% CI:0.898-0.974)和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aOR0.299;95%CI:0.143-0.623),以及取卵日优化处理后的活动精子百分率(aOR0.972;95% CI:0.957-0.988)对预测低受精率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ROC分析结果显示常规精液检查中的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优化处理后的活动精子百分率的曲线下面积均为0.636,大于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的曲线下面积0.604. 结论 精液常规检查中的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优化处理后的活动精子百分率可作为预测常规IVF低受精率的指标.

  • 精子CMA3阳性率与IVF受精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伟伟;史鸿志;董丽霞;闫娅妮;李丽玮;殷秀荣

    目的 探讨精子色素酶A3 (CMA3)阳性率与IVF受精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因单纯输卵管性不孕在我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IVF助孕的156个周期,以受精率<25%为低受精,根据受精率不同分为正常受精组(134个周期)和低受精组(22个周期).取卵日,将授精后剩余的洗涤精液行精子浓度和活动率分析,并将精子进行CMA3染色.比较两组优选后的精子参数,分析IVF受精率与精子参数及CMA3阳性率的关系. 结果 与正常受精组比较,低受精组精子CMA3阳性率显著升高[(20.0±4.2)% vs.(30.7±2.3)%],优选后前向运动精子的百分率显著降低[(90.4±4.8)% vs.(74.3±3.4)%](P<0.05);两组精子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VF受精率与优选后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r=0.76,P<0.01).精子CMA3阳性率与优选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r=-0.82,P<0.01)及IVF受精率(r=-0.83,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精子浓度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精子CMA3阳性率与IVF受精率负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卵母细胞和卵巢组织的冷冻

    作者:陈荪红;吴明章

    精子冻存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冻存的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成功率很低,因为卵母细胞冻存与许多因素有关,成熟的卵母细胞对冻存非常敏感,很容易出现非整倍体现象.为了提高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人们已着手研究不成熟卵母细胞及卵巢的冻存.要建立一个方法,使生长完全的生殖泡(germinal vesicle,GV)和MII卵母细胞暴露于与冻存有关的物理和化学逆境后,仍然具有很高的存活率、受精率和发育率.目前还没有一个简单可行的冻存方法,而且主要困难在于如何使原始卵泡中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发育为成熟的卵母细胞.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中小鼠卵细胞第一极体位置和形态对受精率和受精卵质量的影响

    作者:彭弋峰;鲍时华;彭守静

    目的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中成熟卵细胞第一极体位置、形态对受精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6~10周龄雌性小鼠经促超排卵,收集成熟卵细胞,按第一极体形态不同分三级,将同一级别极体随机分7组(1、2、3、6、10、11、12点位)分别行ICSI,观察其受精及卵裂情况.结果Ⅰ级极体在11点位受精率高(P=0.002 4),3点位低(P=0.0001);Ⅰ级极体在11点位产生的高评分原核多(P=0.000 1),3点位少(P=0.000 1).Ⅰ级极体的受精率高、高评分原核多,Ⅱ级和Ⅲ级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CSI时卵细胞第一极体位置及形态对正常受精和胚胎质量会产生影响,尽可能将第一极体远离固定针、注射针及精子,卵细胞的第一极体呈圆形、光滑且完整,才能产生高受精率和高质量原核.

  • 精子形态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白爱红;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王芳;孔慧娟;宋文妍

    1930年Cary首次提出人精子形态在精子穿透宫颈黏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开启了对精子形态学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发展,而在辅助生殖周期中,采用精子形态学分析,可为授精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旨在观察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过程中不同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对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影响.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与体外受精的胚胎发育速度及妊娠率的比较

    作者:卢智勇;杨嫦玉;杨如春;湛冰

    由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细胞骨架、细胞器及其相对位置产生损伤.为了探讨其对胚胎的发育潜能的影响,对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VF)胚胎的受精率、发育速度和妊娠率进行了比较.

  • 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分半IVF/ICSI和Re-ICSI结果比较

    作者:蒋彦;曹琴英;李淑贤;葛军;孟繁玉;耿彩平;宋歌;袁景川;刘俊山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有5%~10%完全受精失败[1].本中心对不明原因原发不孕5年以上可能存在精卵结合障碍的患者,在IVF第1周期分别采用分半IVF/ICSI(Half-ICSI)和短时受精联合早期补救ICSI(Re-ICSI)方法,以期提高妊娠成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在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两种方法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妊娠结局.

  • 玻璃化冷冻法在未成熟卵子冷冻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娜;苗聪秀;关素萍;苗卉;李锐;杨红梅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法在未成熟卵子冷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GV期卵母细胞744枚,随机分为5组,A组(128枚),GV期卵子直接进行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IVM);B组(220枚),GV期卵子直接行玻璃化冷冻;C组(155枚),GV期卵子直接行IVM,待培养至MⅡ期,再行玻璃化冷冻;D组(112枚),GV期卵子去除冠-丘细胞,行玻璃化冷冻;E组(129枚),GV期卵子保留除冠-丘细胞行玻璃化冷冻.比较各组卵母细胞的存活率、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均降低(P<0.05);B组与C组间存活率、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差异(P>0.05).E组的成熟卵子率较D组提高(P<0.05),但两组在解冻卵子存活率、受精率、2细胞数和>2细胞数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未成熟卵子的玻璃化冷冻保留冠-丘细胞可显著提高冻融效果.

  • 不同受精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作者:刘晓妍;郝翠芳;曲庆兰;张宁

    目的 探讨受精时间的长短对卵子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影响.方法 以8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为研究对象,要求每个周期获卵数少为3枚,按精-卵共培养时间分为3组:1 h受精组,共266枚卵,2 h受精组,共335枚卵,16-20 h受精组,共257枚卵.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 2 h受精组受精率高为87.46%,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流产率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受精可以提高卵子的受精率,并能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 针刺配合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治疗自发性男性不育症

    作者:张明敏;黄光英;谭立兴;W.E.Paulus;K.Sterzik

    目的:探讨针刺对自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施行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2例ICSI治疗失败的自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经过每周2次、为期2个月的针刺治疗后再次行ICSI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精液指标,ICSI治疗中的受精率.结果:针刺治疗后快速活动精子的比率(18.3±9.6%)高于治疗前(11.0±7.5%),差异极为显著(P<0.05).治疗后正常形态的精子所占的比率(21.1±10.4%)亦显著高于治疗前(16.2±8.2%,P<0.05).针刺治疗后行ICSI治疗的受精率(66.2%)明显高于治疗前(40.2%,P<0.01).治疗前后精子的浓度和总的精子活动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针刺能使自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子质量提高,从而达到提高ICSI治疗中受精率的目的.

  • 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春玲;段恒

    20世纪70年代试管婴儿的问世开创了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新纪元.然而,这项给诸多不孕不育夫妇带来福音的技术并不是完美的,它还存在不少弊端,如容易造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增加宫外孕、流产等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费用高昂而成功率非常有限[1]等.中医药的介入,将弥补上述不足,为试管婴儿领域开拓新的思路和途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介入ART,具有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提高卵细胞及精子质量、提高卵子受精率、改善血供、增加孕卵着床机会以及促进早期胚胎发育等作用.笔者就中医药在ART中应用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 精子顶体酶含量、精子畸形率和麦芽凝集素受体含量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选;陈子江;马水英;颜军昊;赵丽娟;刘晓丹;刘美

    目的 研究常规检查精液的精子膜麦芽凝集素受体(WGA)、精子畸形率和精子顶体酶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单纯因输卵管梗阻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并于促排卵周期获取成熟卵8个以上患者258例,在患者丈夫精液常规检查均正常后,进行精子WGA受体含量、精子畸形率和精子顶体酶含量的检测,并统计患者受精率.结果 体外受精率<65%组64例,受精率≥65%组为194例,两组比较,WGA受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顶体酶活性和精子畸形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精子膜麦芽凝集素受体的含量、精子畸形率与精子顶体酶均能影响体外受精,但WGA受体含量更能预见体外受精率.

  • 直接上游法与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优选精子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维娟;朱娜

    目的 应用直接上游法和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处理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精液,探讨两种优选精子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助孕的夫妇1329对,分别采用直接上游法和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进行精液标本的优选,对照分析两组卵子的受精率.结果 直接上游法检测501个周期,获得卵子5251枚,受精率为75.29%;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检测828个周期,获得卵子8753枚,受精率79.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可以明显提高卵子的受精率.

11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