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卵母细胞形态及核质成熟度与体外受精结局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琳;陈秀娟;赵晓曦;王丽岩

    在体外受精操作中,受精率、卵裂率与卵母细胞质量密切相关.卵和胚胎的质量是影响植入率和妊娠率的重要因素.目前评价卵细胞的质量尚无明确的统一标准,但主要涵盖于对卵母细胞形态和成熟度的考察.非侵袭性方法以不损伤细胞为目的,不会对细胞的进一步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非常适用于辅助生殖技术.虽各方面研究的结果仍不完全一致,但形态学研究仍是给卵母细胞分类的重要途径,是简单和客观的判断卵子质量的方法.

  • 弱畸形精子症与体外受精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绪磊;徐嘉君;冷义福;文江;张学奎;卜英波;马小菊;胡淑敏

    目的 比较弱畸形精子症(同时患有弱精子症和畸形精子症者)和精液正常患者行常规体外受精(IVF)的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的差异,分析原发性与继发性不育对于弱畸精子症患者IVF受精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弱畸精子行分半ICSI(H-ICSI)和早补救ICSI是否改善受精结局,为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6年1月至12月在沈阳九州家圆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分为弱畸精子症组(A组)和精液正常组(B组),A组内分为原发不育组(P组)和继发不育组(S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2PN受精率、卵裂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指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A组受精率和2PN受精率显著低于B组(61.23%vs.75.19%,43.05%vs.56.58%,P<0.01),卵裂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受精率显著低于S组(56.35%vs.66.37%,P<0.01),妊娠率显著低于S组(33.333%vs.73.33%,P<0.05).R-ICSI中,ICSI优质胚胎率B组显著高于A组(60.61%vs.39.74%,P<0.01).结论 弱畸精子症显著影响IVF的受精率和2PN受精率,但是不影响后续胚胎发育和妊娠.原发不育的弱畸精子症会显著影响IVF周期中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对于这类患者,在IVF周期中应采取相应的短时受精以防止受精失败和低受精.精子活力和形态对受精和胚胎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 短时授精后行补救性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克良;李媛;李梅;杨慧军;马水英;仲万霞;陈子江

    体外受精(IVF)作为常用的辅助生殖技术(ART),为广大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常规IVF的受精率在60%~80%之间,但还是有部分病例会出现受精完全失败或受精率非常低的现象,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也导致了ART成功率的下降.

  • 细胞松弛素B对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徐千花;章志国;周平;魏兆莲;邢琼;黄大可;曹云霞

    卵母细胞冷冻是保存女性生育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可以避免胚胎冷冻引起的法律、宗教、伦理等问题,还可为女性儿童保存生育能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尽管卵母细胞冷冻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至今仍未能像胚胎及精子冷冻一样在辅助生殖领域普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冻融后的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较低,胚胎发育潜力低下.

  • 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电激活的临床应用

    作者:曾勇;胡晓东;刘洪君;黄菊;郭楚苹;梅骅

    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对少、弱精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精率可达80%[1].

  • 卵母细胞辅助激活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

    作者:陈子江;鹿群

    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卵母细胞激活作为受精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人类卵母细胞激活,不但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生殖过程中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和受精等机制,更可进而寻求一种有效的卵母细胞辅助激活方式,以提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受精率.现将卵母细胞辅助激活的机制和卵母细胞辅助激活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男性年龄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晟;郐艳荣;贺占举;张凯;曾诚;薛晴;尚鶄;杨秀丽;陈亮

    目的:探讨男性年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按照男方年龄将接受常规IVF-ET治疗的188对夫妇分为四组:年龄<31岁组53例,31 ~ 35岁组78例,36~40岁组37例,>40岁组20例.分析男方年龄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各组间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基础FSH值、Gn总量、获卵总数、MII卵数、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等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方精液体积、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36 ~ 40岁组(9.3±3.0)和>40岁组(9.5±2.6)的正常形态精子比率显著低于<31岁组(13.5±2.8)和31 ~ 35岁组(12.6±2.7)(Pp<0.05),而且36 ~ 40岁组的受精率(76.6%)显著低于<31岁组(83.1%)和31~35岁组(81.4%)(P<0.05).另外,<31岁、31~35岁、36 ~ 40岁、>40岁组的着床率分别为:50.91%、41.32%、21.35%、23.4% (P <0.05),妊娠率分别为64.15%、62.82%、40.54%、45.0% (P <0.05),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而各组间的流产率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形态精子比率及IVF的受精率、胚胎着床率及妊娠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体外受精受精率的影响

    作者:高彩凤;余相;陈志云;刘利敏;李敦高

    目的:探讨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对体外受精( IVF)受精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第1次进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治疗的108对不孕夫妇分为A组、B组和C组。 A组为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0~0.4×106/mL,B组为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0.4~1.8×106/mL,C组为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1.8×106/mL。对取卵前半年内的平均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体外受精受精率的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分析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体外受精受精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C组的体外受精受精率为91.02%显著高于A组60.38%和 B 组76.06%的体外受精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形态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大于0.4×106时,可获得稳定的体外受精率。

  • 不同取卵时间对兔ICSI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作者:陈浩杰;刘丽均;李晟阳;赵立虎;徐平;罗光彬

    目的 探讨不同取卵时间对兔ICSI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Piezo操作系统对实验兔进行辅助体外受精.结果 hCG注射后14、16、18 h取卵,ICSI后的受精率分别为82.2%、75.9%和0.0%,对受精卵进行体外发育培养,桑椹胚的发育率分别为72.9%、70.0%、0.0%,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62.2%、53.3%、0.0%.14 h和16 h之间受精率、桑椹胚率、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14 h采卵比16 h要好;18 h和14 h、16 h之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 不同取卵时间影响实验兔的ICSI体外受精率及胚胎的体外发育率,hCG注射后14 h取卵有利于兔ICSI胚胎的发育.

  • 常规IVF未受精周期不同时间实施补救ICSI的比较

    作者:黄绮云;黄建洲;池霖生;马文敏;冼卓杰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病例施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情况以探讨补救ICSI的佳时机。方法将本院进行常规IVF失败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补救组与晚期补救组,早期补救组患者在常规IVF后4~8h实行补救ICSI,而晚期补救组在常规IVF后20~22h施行补救ICSI,比较两组患者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与妊娠率。结果早期补救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与妊娠率分别为53.4%、93.8%、46.9%、38.5%、31.8%,晚期补救组则为46.1%、82.8%、32.1%、23.8%、6.8%,早期补救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晚期补救组(P<0.05)。结论对于常规IVF失败后患者应早期施行补救ICSI进行再受精,能够显著改善常规IVF失败患者的结局。

    关键词: IVF 补救ICSI 受精率
  • 通过观察第二极体预测IVF是否受精的意义

    作者:张振强;王美仙

    常规IVF的受精率是60~70%.受精率≤20%~25%时,称为受精障碍,是开展IVF后才认识到的不孕症病因.既往IVF周期是否会发生受精障碍,只有在第二天观察受精卵时方知.此时行ICSI技术补救老化的卵子,使其重新受精,通常结局不良.

  • 抗苗勒管激素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预测作用

    作者:单湘婷;蔡霞

    抗苗勒管激素(AMH)是由睾丸未成熟的Sertoli细胞及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参与生殖功能的调节.研究证明,血清AMH是很好的预测卵巢储备及卵巢反应性的指标,AMH能很好地预测IVF周期中未成熟卵母细胞数,其还可能预测受精率以及预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通过AMH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预测作用可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制定理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妊娠率,降低并发症危险因素.

  • 精子因素对高龄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受精率的影响

    作者:张琼;邓春燕;王梦月

    目的:探究精子因素对高龄IVF-ET术受精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IVF-ET治疗的患者180例,按照受精率分为完全受精失败组、低受精率组和正常对照组。男性高龄患者采集精子后,观察计数,计算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率及正常形态率,并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TFF组的受精率、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力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LFR组和NFR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均影响IVF-ET的成败,临床上可通过常规检测给出客观治疗方案供患者选择。降低受精失败率。

  • 原因不明不孕患者3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精方式的选择

    作者:郭畅;李桂荣;韩宝生;樊桂玲;郭剑

    目的 探讨原因不明不孕患者3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失败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佳受精.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2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因不明原因不孕行IVF-ET的患者160例,其中行单精子注射(ICSI)的90例作为研究(ICSI)组,同期行常规IVF的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终结局.结果 ICSI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高于常规IV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因不明的不孕患者3周期IUI失败后行IVF选择ICSI治疗的结局较为理想.

  • 取卵日男方精液获取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作者:王环震;席玉

    目的:研究取卵日男方取精时间对卵子受精率、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夫妇,根据取卵日男方精液获取时间与加精时间的间隔长短分成三组:A组为男方在加精前1h内取出精液者;B组为加精前2~3h内取出精液者;C组为加精前4h取出精液者.比较三组患者卵子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A组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均高于B组和C组,B组和C组受精率及优胚率无明显差别.三组妊娠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取卵日男方取精时机影响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 取卵术中卵泡冲洗次数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席玉;王环震

    目的:研究取卵术中卵泡冲洗次数与卵子质量、受精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科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病例,按照取卵日经阴道穿刺取卵术中卵泡冲洗次数分成四组:A组未行卵泡冲洗;B组冲洗1~5次;C组冲洗6~10次;D组冲洗11~15次.比较各组MII卵率、受精率以及妊娠率的不同,分析卵泡冲洗次数同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MII卵率、受精率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C组和D组各项值均低于A组和B组,其中D组的受精率和妊娠率更低.C组和D组的MII卵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取卵术中卵泡冲洗次数可以预测卵子的成熟率、受精率和妊娠率,冲洗次数越少,卵子成熟度越好,受精率越高,妊娠结局越好,反之则越低.

  • 探讨染色体多态性对辅助生殖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朱晓雪

    目的:分析存在染色体多态性对于应用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的受精率、优胚率以及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选取应用辅助生殖疗法的夫妻共2 000对,按照其染色体是否存在多态性进行分组,包含研究组(染色体存在多态性,160例)与正常组.分析研究组中染色体多态性的核型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受精率、优胚率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在研究组患者的染色体多态性的核型中大Y变异的比例高(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比正常组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受精率、妊娠率、优胚率与胎儿畸形率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存在染色体多态性对于应用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的受精率、优胚率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较低,仅提高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在开展辅助生殖疗法时对于存在染色体多态性的患者需提前解释与沟通,提醒患者需加强注意避免早期流产.

  • 鼠胚在人类辅助生殖培养环境质量控制的作用研究

    作者:赵杰;陈秀娟;范文斌

    目的:利用小鼠体外受精技术对新建辅助生殖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手术获得昆明小白鼠配子,体外受精后培养6d,观察受精率、卵裂率、囊胚率.结果:共进行6个周期的体外受精周期,取卵233枚,受精率85.8%,卵裂率96.0%,2-细胞胚胎囊胚形成率86.5%.结论:用鼠胚对新建辅助生殖胚胎培养环境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符合各项标准.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扳机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高风险患者临床结局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曾艳婷;刘曼婷;黄宝怡;庄少虹;傅洋;刘见桥

    目的 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扳机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风险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96例OHSS高风险患者,其中GnRH-a单扳机(48例)和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扳机(48例)应用于患者的体外受精(IVF)周期,并对其中28例患者的颗粒细胞卵丘扩展基因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基因6蛋白(TNFAIP6)和透明质酸合成酶2(HAS2)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因素、基础内分泌情况、扳机日雌二醇水平、16 mm卵泡数、获卵数、卵裂率、优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r-HCG扳机相比,GnRH-a单扳机方案可将OHSS发生率降至0,且能获得更高的受精率(90.22% vs.85.97%,P=0.003)和卵子利用率(44.48% vs.39.34%,P=0.020).GnRH-a扳机使颗粒细胞TNFAIP6和HAS2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1.40±0.16 vs.1.00±0.12,P=0.043;1.69±0.23 vs.1.00±0.20,P=0.030).结论 GnRH-a扳机方案应用在高反应人群安全有效.GnRH-a扳机方案中更高的受精率和卵子利用率可能与颗粒细胞上TNFAIP6和HAS2 mRNA的表达增高有关.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过夜培养精子活率与受精率关系的探讨

    作者:朱静怡;吴昱琪;闫丽盈;李明;刘平;乔杰

    目的 探讨过夜培养后精子活率与体外受精(IVF)受精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811个常规IVF受精后精子过夜培养后的活率.分为过夜精子活率<20%组(A组),过夜精子活率20%~80%组(B组),过夜精子活率>80%组(C组),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结果 A组受精率(47.6%)或B组受精率(57.2%)明显低于C组受精率(6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夜精子活率<80%组(A组+B组)的可用胚胎率(72.1%)低于活率>80%组(7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子过夜培养对受精率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117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